手机阅读

2023年经典议论文名篇(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3:24:06 页码:14
2023年经典议论文名篇(优质11篇)
2023-11-11 03:24:06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经历进行一个回顾和概括,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政治总结有哪些要求和标准?如何提高总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生活中没有永远的不变,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一

名篇,是指那些流传千百年,被广大读者所推崇和传颂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性,引领着读者走进一个个文学的殿堂。它们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读者心中的经典。这些名篇,无论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还是庄子的《逍遥游》,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段:艺术欣赏。

经典名篇不仅在思想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们更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毫无疑问,经典名篇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巧上。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形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运用了押韵和诗歌的形式,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达方式,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段:思想启示。

经典名篇之所以被后人所推崇和传颂,是因为它们所蕴含的思想引导着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经过阅读经典名篇,《红与黑》中朱利安·索雷尔求学艰难,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给了我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给了我坚持不懈的动力和信心。这些名篇正是以一种深邃而真实的方式,向读者传递着生命的哲理和智慧。

第四段:文化传承。

经典名篇通过表达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的《红楼梦》、《水浒传》还是西方的《唐吉诃德》、《百年孤独》,它们都承载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举世共鸣地展现了人性的普遍和社会的多样。这些名篇在跨越时空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人类的共同之处,拥有了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第五段:提升思辨能力。

阅读经典名篇,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经典名篇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卓越的观察力,这些思考和观察,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和解读经典名篇,我们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结论:

经典名篇无疑是文学的瑰宝,它们以深厚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性迷惑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艺术表现和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经典名篇引导着人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追求人生的价值。它们既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经典名篇,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作者的艺术表达,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思想营养。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二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三

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9、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8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81、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8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8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8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8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四

人物简介人物生平经历旗亭宴饮收缩展开人物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4]。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5]。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物生平。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他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于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诸多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也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参考。

经历。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旗亭宴饮。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卷二(见《说郛一百卷》卷二十五)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是,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论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直上白云间……’。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身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参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这中均有关于诗人的描写。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五

在一棵大树里住着一只小熊,小熊在树洞里开了一个小小的零食店。你花上一个森林币,就可以买到好多的零食。萤火虫晚上不在河边住了,他们就住在小熊的树洞里,因为有好多好多零食吃啊。小熊呢,晚上不用点七彩的蜡烛了,许多萤火虫的光亮已经很亮很亮了。

晚上是小熊睡觉的时间,但是小熊不能睡。他掏出自己的小小记事本,一个一个念:蟋蟀还没有来,他每天晚上都需要一粒润喉片。小田鼠还没有来,他总是在夜里要吃一些爆米花的,要不,他是睡不着觉的。还有那个喜欢在夜里工作的猫头鹰,每天都工作得很晚很晚。他来了,总是嚷嚷着,妈呀,渴死我了,快给我来一杯可口可乐。

小熊等所有的客人都买着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才打一个长长的哈欠去睡觉。小熊要是睡着了,一千个蚂蚁挠他的脚心,也挠不醒他。一万个蚊子在他耳边唱歌,也吵不醒他。胖小猪像敲鼓一样敲他的肚皮,也敲不醒他。所以,小熊不敢睡,睡着了,那些小家伙们就买不到他们想买的东西了。

冬天来了的时候,树洞里的小熊要长长地睡上一觉,一直睡到春暖花开。小田鼠、猫头鹰、蟋蟀、萤火虫,还有很多很多小伙伴们都不干了,他们说:“不行,冬天,所有的零食店都关门了,我们去哪儿买零食呢?”小熊说:“是啊,要是我冬天不睡觉就好了,可是,在冬天,瞌睡虫们把我缠住了。”

下一个冬天来到的时候,小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树洞里放了一个盛钱币的大盒子,那些放零食的柜子也不上锁了。每一个小伙伴都可以买东西了。他们买东西的时候,总要给梦中的小熊留一个纸条。这个说:小熊,我来了!那个说:小熊。谢谢你!春暖花开时,小熊收到的钱币和纸条一样的多。小熊高兴地说:“啊,我就梦见他们给我留纸条来着!”

长颈鹿找朋友。

动物园东边的草地上,有一只长颈鹿,它很希望有一个好朋友。

小鸟飞过时,它对小鸟说:“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

小鸟说:“你不会飞,我们怎么做朋友呢?”

大象走过时,它对大象说:“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

大象说:“我只喜欢长鼻子的朋友呀。”

长颈鹿失望极了,它伤心地低下头。

忽然,有一个细细的.声音在它耳边说:“长颈鹿,你为什么不开心啊?”

呀,是一只可爱的红色小蜻蜓!

长颈鹿说:“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

小蜻蜓快乐地笑了,说:“当然愿意啦!”

“可是,”长颈鹿说,“你这么小,我们怎么一起玩游戏呢?”

小蜻蜓飞起来,碰碰它,让长颈鹿跟着自己走到瀑布边。

哗,飞过来一只、两只、三只……几十只红色的小蜻蜓,它们看上去长得一模一样。

小蜻蜓们轻巧地飞来飞去,转着圈儿,又停下来,扇动着翅膀排成一排。

“猜猜看,谁是你刚才的那个新朋友!”小蜻蜓们一起说。

这个游戏真好玩,长颈鹿开心地弯下脖子,仔细地找啊找啊。

每一只小蜻蜓都飞到它旁边,让它好好辨认。

终于,长颈鹿轻轻地笑了:“我找到你啦,因为你一直在看着我笑呢!”

嘿,长颈鹿果然找对啦!

好朋友小蜻蜓高兴地飞过来,亲了一下长颈鹿的脸,说:“下一个游戏是谜语哦,在动物园西边的草地上,也有一只想找朋友的动物,猜猜它是谁?”

长颈鹿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它猜不出是谁。

这时,其他的小蜻蜓都叫了起来:“它也是一只长颈鹿呀!”“它也觉得很孤单呢!”

嘿,长颈鹿又会有一个好朋友啦!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六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3、《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5、《晓入南山》。

瘴气晓氛氲,南山复水云。

鲲飞今始见,鸟坠旧来闻。

地接长沙近,江从汨渚分。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6、《寻陈逸人故居》。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

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

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7、《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8、《与白明府游江》。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

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9、《经七里滩》。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

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

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

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10、《寻天台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11、《采樵作》。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12、《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13、《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14、《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15、《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16、《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7、《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8、《初秋》。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9、《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20、《田园作》。

弊庐隔尘喧,惟先尚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2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2、《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24、《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25、《北涧泛舟》。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26、《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27、《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潮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2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29、《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30、《梅道士水亭》。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

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它的美还在于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这里便是顺应自然由鸟儿的叫声自然想到那个日思夜想的“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这首诗的中心故事,全篇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想象。反反复复的歌咏反反复复的追求,求之不得,在淡淡的忧虑中透露出这位君子对爱情积极美好的想象与不懈追求的精神。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八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称赞的对象也很广泛。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圣君贤相、能臣良将身上。赞美他们,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生活的向往。《淇奥》便是这样一首诗。据《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前770—前720年)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这首《淇奥)来赞美他。

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涉性不强,因此可以说,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周王朝时代一个品德高尚的士大夫,具有泛指意蕴。全诗分三章,反覆吟咏。但在内容上,并不按诗章分派,而是融汇赞美内容于三章之中。这是因为诗歌本身比较短小,不能长篇铺叙,无法按称颂对象的各个方面一一分述,只能混涵概括,点到为止。同时,三章内容基本一致,就起了反覆歌颂的作用,使听者印象更加深刻。

那么,《淇奥》反覆吟颂的是士大夫的哪些方面的优秀之处呢?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九

5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5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5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6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6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6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6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70、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7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7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75、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袁枚。

7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7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7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9、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8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81、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高明。

8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8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8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8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绝四首】。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五律三首】。

登总持阁。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送人赴安西。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七律一首】。

和贾舍人早朝。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五古一首】。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七古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经典议论文名篇篇十一

作为文学爱好者,不得不说经典名篇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是写作方面的启示,更是对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读完经典名篇后,作为读者和学习者,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收获,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向大家分享这些收获和体会。

经典名篇的启示主要来自于其与众不同的刻画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叙事手法。《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情感。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达西先生等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经典名篇的叙事手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哈利·波特》系列就用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魔法世界。

经典名篇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写作技巧和文学启示,还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小王子》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是心灵的平静和真正的友谊;《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教给我们勇敢追求自我,享受生命;《天路历程》让我们知道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都需要坚韧不拔,信仰自己。

经典名篇中的情感描写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感和人性。例如《百年孤独》描写了一个富有想象力和独创性的家族,其中描写的爱情也让我们真正意义地理解了爱情的意义;而《悲惨世界》中的人物情感丰富而复杂,让我们觉得他们的爱憎关系和不同的人性特质。

篇五:总结。

经典名篇中的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给我们的成长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也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去了解、思考这些经典著作背后的故事,对我们自己的人生和情感有更深入的掌握和把握,让经典从书页中跃然而出,真正地贴近我们的生活。阅读经典名篇,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思维,还能使我们收获感性和精神的满足,文学才是生命中可遇不可求的真正珍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