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3:42:21 页码:7
2023年《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8篇)
2023-11-13 13:42:21    小编:zdfb

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瞬间,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感悟。建议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总结,例如按照时间顺序、按照重要性等进行排序和归类。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桐城市东关小学何茜。

教材分析。

《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

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景美人情美。

相见――――――――热情。

款待――――――――盛情。

教学反思。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1、赏读诵咏,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辽阔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2、选读想象,感悟美。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本课教材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部编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课文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因此本课的学习我直接指向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表达。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会有一点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紧扣关键词句,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貌、动作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场景并写下来。

紧扣关键词句,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貌、动作的方法。

运用描写事物动作的方法,迁移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场景。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的学习才刚开始,《搭船的鸟》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就是“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和习作方法的运用。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一、直接揭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只“搭船”的鸟,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二、聚焦“我”对搭船的鸟外貌的观察。

(一)出示搭船的鸟图,指导观察图画,图画中的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直观感受:色彩艳丽、美丽。

(二)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呢?细读第2自然段,你脑海中,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1.自由读、指名读。

2.变成自己的话,怎么说?谁能说的更具体一些?

(三)朗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四)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作者主要抓住了搭船的鸟的(外形)特点来写,描写了鸟的羽毛、翅膀、长嘴。

(五)学习学法。

这只鸟鸟明明还有眼睛、爪子等、作者为什么只写了翅膀、羽毛和嘴巴?是疏忽了吗?

作者抓住了这只鸟和别的鸟不同的地方来写,写出了翠鸟的特点。

描景状物,介绍一种事物,一定要抓住它最与众不同、最有特色的地方写。

三、聚焦“我”对搭船的鸟动作的观察。

(鸟是怎样捕鱼的)。

(一)言语引导,视频激趣。

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感受捕鱼之快。看了视频,我们更能感受到鸟捕鱼之快。

课文是如何去描述的?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紧扣动作,感悟表达。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捕鱼动作怎样?快。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捕鱼快?

2.用“”圈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

冲、飞、衔、站、吞。

(三)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很快,不是一般的快,你加了一个很字。谁能来读一读。

1.鸟动作快吗?谁能读得让人觉得更快一些。

2.我听你读,觉得后面很多人在追着你,你上气不接下气了,读这一段速度要快一点,但是要把鸟捕鱼的动作的几个词读清楚,这些字要咬死重读。大家一起读读。

3.注意动词,边读边想象捕鱼的场景。

4.总结方法:动作分解法。

在细致的观察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再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捕鱼动作的关键词,学习动作分解法。}。

四、小结留心观察的好处,习得方法。

在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应该像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五、小练笔。

(一)观察打篮球,抓住打篮球的动作完成片段。

写法指导:

1.要留心观察,对打篮球的动作进行细致观察,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把动作分解开来,想想哪些动词描写更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他一个转身,

(二)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传授方法,既锻炼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xxx。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当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着重学习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到的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我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文档为doc格式。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一、怀念父亲,最难忘背影(开篇点题)。

二、车站离别看见背影。

(1)交待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渲染气氛)。

(2)写父亲决定新自送行并细心关照(着意铺垫)。

(3)写买橘告别,抒发真挚感情(细写背影)。

三、接读父信,再现背影(首尾呼应)。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两首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和《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两首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

一、学习故事,认识孔繁森行为的可贵。

课文主要列举了孔繁森的两个故事:收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在学习这两个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抓字词句分析朗读、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孔繁森的人格进行感悟。我让孩子们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孤儿与亲生子女的区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孔繁森,自己会如何对待?再来学习孔繁森的态度,孩子们对孔繁森的敬意有了增加。第二个故事中的“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等词句,孩子们通过朗读与分析,从字里行间逐步感受到了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延伸,学习孔繁森可敬的品质。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孔繁森无私精神的多种事例,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的人,孩子们列举了一二,不多,但通过挖掘,其他孩子眼神中的热情与温暖更多更浓了。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成为一个有爱心,像孔繁森这样的人。我告诉孩子们,向孔繁森学习,先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拓展延伸,孔繁森的精神更深入人心,孩子们对孔繁森更敬佩了,对自己今后的行动更明确了。

上完了《孔繁森》一课我觉得很有缺憾,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同时,生字和二类字多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节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用上,都注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观察、思维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紧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本节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方面还不够放手。今后,在课堂上我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陪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1.能正确认读“沙啦、鹦鹉”等词,会写“翠、羽、嘴、吞、啦、响、哦”等字。

2.联系单元整体,初步了解单元内容,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通过品读“雨天场景”和“翠鸟外形”的语句,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和“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

4.借助直观图像引导观察,迁移方法,学会细致观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和“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观察任务。

2.这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读语中的一句话,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看样子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观察,一起来看看这一单元的课文,看看作者观察了些什么。

3.小结:观察的事物既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植物、水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搭船的鸟》,看看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

二、初读课文,梳理观察对象。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和场景做了细致观察。

2.作者对哪些事物和场景做了细致观察?(生交流)。

3.小结:作者从雨天的场景、翠鸟的样子和翠鸟捕鱼的动作三个方面做了细致观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天,走近这只翠鸟。

三、聚焦段落,感受观察之妙。

1.走近翠鸟,紧抓特点来观察。

在这样一次普通的旅途中,作者看到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出示: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读着这些句子,你认为这是一只()的翠鸟。

(2)个性化朗读,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美丽?(出示翠鸟图)。

预设:颜色(翠绿、蓝色、红色)。

(3)自由读,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向大家介绍这只翠鸟的。(师生合作读句子)。

预设1:部位(羽毛、翅膀、长嘴)。

预设2:对比。认读“鹦鹉”。

预设3:整体到局部。

(4)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遇见,翠鸟静静地站在那里,犹如在画中一般。

我看见一只()站在船头,多么()啊!它的羽毛是(),翅膀带着(),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2.拓展画面,首次创作学观察。

(1)翠鸟除了羽毛、翅膀、长嘴,还有哪些部位?作者为什么不一一把它写出来呢?

(2)我们在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时候,没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写就行了。

(3)出示另一只鸟图,学着作者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来说一说。

这是一只多么()的小鸟!

(4)写一写:任选一幅图(祟小狗图、小猫图、孔雀图),学着作者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主要特点来写。先写出小动物的名称,写好后可以让其他同学猜猜你写的是什么动物。

(5)指导写作,现场评析: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是怎么猜出来的?

(6)小结:同学们不仅会仔细观察,还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抓住小动物主要的特点进行有序的表达,真会学习。

3.走进雨天,多种感官同观察。

(1)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时候光用眼睛看还不能发现事物的美好,还可以——(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

出示: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3)认读“沙啦”,这种表示声音的词我们叫它拟声词,用上这样一些拟声词,会让人更有画面感。(生有感情朗读)。

4.回归画面,二次创作再观察。

(1)回归刚才写的画面(出示动物图片),提示学生用上多种感官去观察。

(2)二次创作,让习作更出彩。

(3)交流反馈。

(4)小结:用上多种感官去观察,小动物的形象就更活灵活现了。翠鸟还有一个名称叫钓鱼郎,猜猜为什么。下节课,就让我们去看翠鸟捕鱼吧。

四、观察生字,书写汉字之美。

出示:

翠、羽、嘴、吞、啦、响、哦。

1.观察“翠”的羽字头和“羽”的區别。

2.觀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写法。

教学本课时,笔者纵观单元整体,立足单元语文要素,以“观察”为线索串起整堂课,和学生一起仔细观察,习得观察方法,学会迁移运用,为后面的单元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聚焦单元,明确观察任务。

课前,我布置学生去了解整个单元的课文分布(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发现观察对象的范围之广。统编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写作对象的例子,让学生有章可循。整体关注单元课文,鼓励学生自行梳理单元内容,是想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本单元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一种感知,学习目标更明确。

二、聚焦习题,梳理观察对象。

统编本教材课后练习题是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强调课后习题的作用,梳理课文脉络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出发,适当变通,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观察场景和事物,使文章脉络更清晰。

三、聚焦段落,感受观察之妙。

在这个板块里,可以分习得方法和运用方法两个层次来落实。

在第1、2自然段里蕴含着两个观察方法:抓住特点观察和运用多种感官如耳听、目看、手摸等来观察。我先引导学生走近翠鸟,了解作者抓住主要特点仔细观察翠鸟外形的方法,在朗读想象中感受作者的观察细致,并在仿写练习中学法迁移,从说到写,由扶到放,达到第一次仿写的要求。

紧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走进第1自然段,发现作者还运用了“听觉”去观察。于是让学生再次返回到习作中,用上多种感官去观察,修改自己的习作,提升写作能力。这样融入身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聚焦生字,体会观察之趣。

将“观察”延续到生字,抓住生字特点,把生字分成两组,让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翠”和“羽”,明确“羽”作为羽字头的变化,对比有“口”字偏旁的5个字,观察“口”在不同部位的写法,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读搭船、鹦鹉、翠鸟等18个生字词,会写“翠、嘴”等13个生字,在语境中积累描写雨声和abb式的词语。

2、通过创设情景,品读翠鸟外形的句子,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从整体到局部、放慢、分解动作的观察方法。

3、能够迁移描写动物外形从整体到局部有条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会读鹦鹉、搭船、翠鸟等18个生字词,会写“翠、嘴”等13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景,品读翠鸟外形的句子,捕鱼动作的词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从整体到局部,放慢、分解动作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迁移有条理地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质疑。

1、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郭风去观察去发现。齐读:搭船的鸟。搭在字典中有几种意思,你们觉得选哪一种,用你们的手指告诉我。搭船就是坐船、乘船的意思。搭船,搭车,搭飞机。搭船的鸟就是坐船的鸟儿。

2、质疑:当你看到这个题目,你又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它为什么要坐船?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儿?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学习这篇课文。请你大声读课文。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法】合作探究、诵读品味【教法】引导对话、感悟体验【课前准备】学生: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文意,组织辩手、辩词教师: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读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而后发表看法(根据学生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今天我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在品学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体味怎样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谛吧!简介作者:请1~2名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介绍王安石,教师适时补充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1.找一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正音2.学生自读全文,指出疑难,出示重点词句,师生释疑(生问生答、师生对话)3.学生分小组合作再读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学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4.相信大家通过读文与听故事你肯定认识了仲永这个人,那么你认识到了一个的方仲永呢?5.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思考仲永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明确:(1)阶段:“仲永生五年……可观者”写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2)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写仲永才能衰退;(3)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仲永变成一个平庸之人)6.再读分析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7.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8.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三、巩固训练,交流感悟1.朗读全文,深入感悟2.学生交流自己读文所感四、课下准备,参与活动根据课始时的分组情况及学生此时意见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明确辩题,确定辩手,搜集材料,准备课堂辩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通过辩论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天资聪颖”“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的方仲永,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品味课文,对文章所昭示的道理做以深入感知二、精读研析请大家细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1.课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是哪个部分?2.叙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明确:(1)可分两部分,先叙事,后说理,由事入理两部分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重点是议论、说理(2)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三、体验反思活动一:辩论题目:成才的关键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教师适机点拨,让学生学习本文说理的方法,通过列举名人、身边人的事例;列举名人名言、讲道理等初步体会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活动二:审视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刚才的辩论大家认识到了天资与后天教育各自对成才的作用,请你审视一下自己,你属于哪类人呢?学习了《伤仲永》这篇文章你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设想?(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己见)四、教师小结,情感激励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为学》一文中所言“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也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后天努力,后天学习,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从今做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

《伤仲永》教学反思王安石的《伤仲永》,记述了金溪民方仲永从神童到的过程“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方仲永真乃神童,天资绝顶聪明,“邑人求之”,“以钱币乞之”,可见其诗影响之大,而“父利其然”,“不使学”,真乃短视!天才的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究其原因,“不使学”方仲永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天赋极高的人也需要在艰苦的学习训练中培养出来

《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1.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3.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4.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鱼吃)。

六、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这次旅途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呢?是什么使这次旅行发生了变化?(指名学生说)。

2.一次普通的平常之旅,因为翠鸟的出现,使得整个旅行充满了快乐,这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七、升华主题,出示小狗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下来吗?(学生书写)。

搭船的鸟。

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