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动机与人格pdf下载(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20:47:36 页码:12
动机与人格pdf下载(3篇)
2023-03-19 20:47:36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动机与人格pdf下载篇一

那么只剩动机理论了,我主要关注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组成一个相对优势的层次,生理需要会是最先要求被满足的,如饥饿、口渴、困乏等。如果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机体受生理需要的主宰,其他需要会隐藏。生理需要被满足后,安全感、爱、归属感、尊重这些更高级的需要自发出来受到重视。然后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的满足,即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一种使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倾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成为那个完全自由、饱满的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通常要依赖于生理、安全、爱和尊重需要的满足。

基本需要的匮乏,会导致对应的问题。

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过分关注食物而失去对其他事情的兴趣;

长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爱,对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重复童年的模式,抑郁,缺乏朋友,缺失自信,无法应对亲密关系;

这种理论可能不会给我们直接的针对自己的答案,反而更像一个公式的推到,让我们理解我们的需要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规律特点、怎么样是合理的。

这种需求层次大可不必严格地画成金字塔形状那样,几种需要是处于一种相对优势的层次。我们的低层次需要并不会因为高层次需要的产生而消失不见,只是暂时隐藏了,在某些时候,生理需要会放大,而高层次需要会消减。

我们的大部分需要都无法自己满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建立连接来满足,所以还是要跟人交往的,喜欢宅在家里不跟人打交道的人,长时间会生出很多毛病。

对于自我实现者的定义和描述,也许过于理想化,基本等同于完美的人了,我觉得标准其实可以放低一些,毕竟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缺陷,但不影响他无限接近那个完全自由、饱满的自己。

另外,内容是在是太散乱,一个个的小题有堆砌之嫌,越来越读不下去,最后一章直接放弃了。

动机与人格pdf下载篇二

这是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的成名作,这本书花很大篇幅系统化地讲述了五大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的人。

很多时候真实觉得人本主义不是心理流派而是哲学,这是一门让人看后内心会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哲学。

别的心理流派重点都是研究“病人”,而马斯洛开创的人本主义流派专门研究“完美的人”。近几年我很喜欢的积极心理学在我看来应该是人本主义心理流派的延伸,它同样是研究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就像是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马斯洛说:“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同样的潜能,只是某些人被低级的需求如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束缚,腾不出精力去追求高级需要,而只有高级需要如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才是人之所以感到幸福的源泉。”

这些都是是我开办小组幸福课的根源,在当今社会,我越来越发现太多女性衣食无忧后仍旧感受不到幸福,其根源在于更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没有满足导致,所以如何“自我实现”就是她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是我幸福课的一个重点。

我想每一个现代人都可以读读人本主义心理学著作,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唯有如此,才能目标明确地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动机与人格pdf下载篇三

马斯洛出生的时代是一个“人性一直被低估的时代”——在当时的心理学领域中只有两大势力:行为主义方法,临床的心理分析方法。更准确的来说,人类行为被限制在了机械论和病态模式中。而这本书所要展现的便是对人性更丰富的研究,全书分为四个板块: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阐述马思想的在前三个板块,最后一个板块是描述他研究人类科学时的心得体会,也就是方法论部分。下面简要的谈谈个人对这些部分的理解。

马斯洛的研究是一个体系,所以非常有层次和逻辑。文章开始的部分有这么几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竟是本书探讨的核心: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个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良好的社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金字塔的形状划分出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常见翻译是社交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正是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架构,自下而上的需要逐步出现,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便让位于高层次的需要。尽管这只是它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却显得非常生动,尽管不能夸赞科学,却一直被人们重视。

马斯洛同样也有给动机进行了分类,让需要和动机从结构上有了结构上的联系。

动机理论部分对个人的详细阐述正是对第二部分心理病态、正常状态(心理是许多个人造成的规律,也就是社会层面)做好铺垫。回到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良好的社会。尽管马斯洛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从他的逐步分析上来看:由剥削、威胁和冲突所造成的个人需要的受阻暴露出个人病态、从社会的广泛视野上看,病态社会由此诞生。可以见得,病态是无论那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存在,包括读者个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肯定一个良好的社会的存在。就像是人无完人一样,社会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同社会一样,他接纳我们的不同,我们同样应该接纳他的病态。

文中,马斯洛向五个所谓的“正常”发出质疑之声,并预言新概念的发展趋势。正常的人,最重要的是相信人都有一样有生来的天性和心理需求,然而也有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质;其次是内在的顺从天性轨道的发展。

社会没有完善的存在,人也没完美的存在。但是自我实现的人确是不在少数。马斯洛同样对自我实现者也有一个层次划分,运用前面的理论,从他们需要满足情况观察发现他们的创造性、专注力非常之强。

通读全文,我受益匪浅。尽管个人已经足够渺小,但是需要却仍然有那么多层次。小到人际关系当中的微妙变化也好,大到商业大亨们的巅峰体验也罢,都透露着相似的规律。我们是相同的人,有着相同的思想结构,但是因为对于顺应内在动机却做出了不同的响应。必须接受,任何人之间都有不同的差异。

另一方面,马斯洛的思想带给我的是另一种人生观,他人所追求的,是和我一样人所追求的。病态社会正是基本需要受到阻挠:不充分的爱、感情、保护、尊敬、新人、真是与过多的敌意、侮辱、恐惧、轻蔑和驾驭。要造就一个没有病态的社会恐怕男有可能,但是如果从这几个方面下好功夫,或许也能让他人幸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