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58:13 页码:10
2023年《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实用9篇)
2023-11-11 02:58:13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总结和反思。4.借助适当的文学修辞手法,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并与作品相结合。下面是一些知名学者对于某篇学术论文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启发。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一

(一等奖)。

级3班陈泽聪。

记忆里,《大学》开头的这一句话字字珠玑、凝练有力。这里面许多道不尽说不明的精神智慧也随着我阅历的不断丰富、思辨力的不断提高而渐渐变得清晰明了。

入校两年,我结交的圈子与辩论队密不可分,许多时光都是在与队员一起讨论辩题中度过的。在众多辩题中,我总是对道德类辩题印象深刻,每一次对道德的辩证思考都让我回味无穷。在我与队员分工合作撰写讲稿、理清正反双方逻辑框架、梳理归纳交锋论断的过程中,我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对《大学》中的“明德”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和见解。

明德一词,依我来看,不止仅限于所有既定的诸如宽容、谦虚、孝顺等美德;还应包括许多适时适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流传古今的美德与时代衍生的精神相互包容才使得我对新时代明德一词赋予的全新意义。我不仅以古人的忠告要求自己凡事求诸己,凡事须“慎独”;还学会用当今时代独有的价值观诸如凡事求开心,凡事须“中庸”来辩证思考这个时代,这是我明德修身的途径。

清晰了明德修身的途径之后,志在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还常常思考《大学》所提倡的“明德修身”这一大学纲领与我们音乐教育专业所提倡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的一句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这样说道:“拥有优秀品德的人,才配做教育学生的人。教师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还有什么职业能比成就一个人更有价值?”诚然,“立德树人”是一位师者最美好、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位教师责任感、道德感最本质的体现。但有一个前提,老师必须先拥有优秀的品德,才能引领学生去追求良好的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因此,“明德修身”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又如电影《老师・好》里面的苗婉秋老师,自己虽然住在一间年久失修的.房子里贫困潦倒,却依然不违背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利益和诱惑面前选择坚守自己的“明德”,免费给交不起补习班的学生上辅导;把自己的工资捐出来给学生看病;无论如何也不放弃品行顽劣的学渣洛小乙,也正是他的学生们让他人生充满了意义,用电影里的一句话讲:“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有你们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这阐释了“明德修身”与“立德树人”还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于“明德修身”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大学》一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除了三纲领外还提出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大学》中被称为“内圣”即“内求于己”,依我看来,教育者对自身的“明德修身”其为“内圣”;与之相对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为“外王”即“外用于世”,教育者对社会的“立德树人”其为“外王”.明后而立,已后及人,这是《大学》对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

《大学》一书向我们概述了“明德修身”的基本原则和修炼方法,又向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这两者的结合使教育者在价值观、方法论两个层面上有了清晰可见的方向和经久不衰的动力。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二

优秀作文推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具体就是要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大学》中曾有一句写到:“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写了小人与君子的两种独自相处的情况小人是“闲居为不善”,君子就是“慎其独也”也点明了君子,必须在一个人独处时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在一个人独处时,做到与在人前一样谨慎,小心。有慎独思想的人,能做到慎独的人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克服不了自己所受的外界诱惑,抵挡不住了利益的驱使……始终无法做到慎独。一开始还可以强装蒙混,但时间长了“诚于中,形于外”还是会被他人察觉。无法做到慎独的人意志力也会大幅下降,无法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无法自己抵挡住诱惑,坚持下去,久而久之不会只体现于自己一人独处之时,更会体现于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慎独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在假期之时,独自在家时,控制自己对电子产品等物的欲望,认真严谨对待自己的学习,与有人监督是一样,不去“假学习”“假努力”,不自欺欺人。而能够慎独的人与上面的情况恰恰相反。能够慎独的人有着高意志力与克服力。他们表里如一,不会自欺欺人,是值得托付与信赖的人。

慎独,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素养,不断行动,在哪个阶段都要善于反省,也就是“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正所谓,君子必慎独也。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三

人生充满坎坷和坎坷。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因为坚强,他们才能度过这些坎坷和挫折。今天看了《贫穷是最好的大学》这本书,深深的打动了我。

金鹏内心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祖父母就去世了。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他考上重点中学时,父亲病重。我妈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她使三英亩小麦成熟。看到她妈妈累得无法支撑她,金鹏很难过。她对妈妈说:“我不去上学了。”。为了母亲,金鹏宁愿放弃学业。这种精神多么可贵!而我们不仅不关心父母,还经常让他们为我们担心,这真的很丢人。尽管如此,金鹏的母亲仍然让金鹏去上学。于是金鹏又变得强大了。他平时在学校只吃面包屑,但不讨厌生活。他还说:打硬仗,打倒霉,是光荣的。

看到金鹏如此强烈地面对生活,想想我们自己。因为学习累,作业多,我经常生自己的气。既然我们条件这么好,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有人曾说:失去了财富,只走一点点;失去了荣誉,就失去了很多;失去勇气,就失去了一切。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吧。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四

读后感。

也可以叫做。

读书笔记。

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德树人》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立德树人”,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美好的品德树立给别人一个好的榜样,在我们《立德树人》的读本中,有着许多关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故事: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尊老爱幼、践行至孝……但让我深受感触的是“践行至孝”。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这说得一点都没错。孝,也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和外表的美可是天壤之别。如果一个人不孝,不管他(她)的外表有多美,也永远比不上那些平凡而有孝心的人。那么,什么是孝?孔子认为,孝顺就是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乌鸦虽然外表丑陋,但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喂给老乌鸦吃,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而孟子告诉我们,继承父母的志向,完成父母的遗愿也是孝的一种。

文中的蔡文姬,自幼好学,博学多才,最难得的,是她的孝顺。父亲蔡邕也同样是学识渊博的学士,后因依附董卓而被关进监狱,死于狱中。临死前希望女儿能整理自己生平的著作。父亲平时写字,她就站在一旁帮父亲研墨;父亲平时生病,她就亲自前熬汤药,日夜侍奉。蔡文姬长大后,又经历了不少磨难。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她依然不动摇为父续书的心。后来,又得到曹操先后两次帮助,答谢曹操时,曹操只需家父的著作,这促使了蔡文姬能够更快地完成父亲的遗愿,践行了孝道。

力行孝道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尽的责任。对父母的爱,迟了就无法再来,走了就无法最溯、孝顺,有的人会用金钱来代替,正如一些现在比较有钱的人。父母渴望的是子女在自己生病时照顾一下,温暖他们的心。可是,有许多父母都会失望,应为自己的子女并没有来,而是用金钱来雇人照看,这让他们的心更冷了。所以,孝,用金钱是难以衡量的。

乌鸦的反哺,蔡文姬为父续书,都是孝的典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孝是应该做的。人生天地间,孝字最为先。但,还是有人不孝的,经常向父母伸手就要钱,从不替父母着想,这是孝的行为吗?孝,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只要在平时多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完成意愿就可以了。乌鸦能反哺,蔡文姬在困境中仍为父续书,更何况我们是人,现在我们的生活那么好!

如果我们现在不孝顺父母,为将来自己的儿女做榜样,那我们又如何得到子女的孝顺呢?我们想得到子女的孝顺,父母又何尝不是?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该先做个榜样,孝顺父母,完成父母的意愿,以身作则才对啊!我衷心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得到子女的孝顺,为人子女的也能践行至孝!

《立德树人》是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里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结晶,是亿万优秀中华儿女在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立并传承下来的。其中“生有涯,知无涯”这一课让我百感交集,感触良多。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学海是没有边际的,没有止境的。我们一辈子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学海无边,只有靠自己用刻苦作舟,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怎样才能学好?知识怎样才能掌握?读书的路径怎样才能被发现?只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人才可以,只有发奋立志的人才可以。

知识就像无影无踪的风,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就算是知识渊博的孔子也有不懂的时候,就算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不要因为一些困难就阻挡了你通往彼岸的桥梁。世界上有许多名人,知识的大坑很深,但都离不开一个“勤”字。难道我们不可以吗?坚持,勤奋,刻苦你就可以,你就可以成为小才子,小才女。

所以,我们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有理想,有才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人才。

文中作者讲述了《立德树人》这本书的内容,作者读完这本书后感悟深刻立志要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有理想,有才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人才。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内容充实,叙事完整,语言流畅。

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里,每个人都有幻想,但是谁能把幻想变现实呢?这下我来跟你谈谈实干的作用。每人都有幻想,比如说我也有幻想,我幻想过我长大以后是一位让人尊敬的人,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小混混,幻想也只是幻想,幻想如你不现实也只如吹泡泡,幻想与现实当中有很远很远的差距,幻想你可以闭起眼睛做做梦,但是要让梦变现实很难很难,要毅力,恒心。从幻想就想到了实干,实干是让你把你想的梦想实现,比如说:你要考前三名,那你就要努力的实现,因为幻想是成功的第一步,实干是第二步,如果你说我去干什么事,我一定去做,但一定要坚持到底,实干从幻想开始,你要做一位科学家,那你做成了,那你就做成功,你看看人家名人多好说到做到,我们也要想到做到,实干就是这样。成功就是你所实现的,实现的就是你所把幻想变实干变成功,这就是你所表现出来的,你看看把幻想变成你所做到的,你实现的事就是你打造出来的,比如,你在路边把一片好地变成了一家超市那你一定被人羡慕。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

责任,我并没有深入探究过。我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它。倘若你问我什么是责任,这个我还真答不上来。但那都在阅读《立德树人》之前。

合上手中的《立德树人》,思绪一下子飞回到那个夏天……。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我买完辅导书,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毕竟相对于火热的室外,我还是更喜欢待在家里乘凉。这么想着,不由加快步伐。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叮铃铃”的声音,我连忙侧身闪躲,接着便是刺耳的刹车声,我回头一看,骑着单车的那位少年没料到前面会突然冲出个小女孩,他来不及刹车,只好将车头一歪,车身惊险地从小女孩身边擦过,女孩身子一晃,摔倒在地。

心中暗道一声:“不好”。虽然人不是我撞的,但人家的父母指不定会不分青红皂白,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在我身上呢?这么想着,刚向女孩的方向迈开的步伐瞬间停在半空中。我悄悄环顾四周,期望有人能带头迈出一步,只是看热闹的倒有,却没有一个肯上前帮忙。

那个骑单车的少年呢?不会逃跑了吧?我内心正猜疑着,突然,饱含歉意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小朋友,抱歉啊,如果我刹车及时,你也不会受伤了……”那个骑单车的少年正一脸内疚地看着女孩,举了举手上的塑料袋,说道:“我去隔壁药店买了消毒水,先帮你清洗一下伤口吧,要是伤口发炎就糟了。”女孩在少年的安抚下,抽抽噎噎地停止了哭泣,拽着少年的衣襟不放,也不吭声。

少年蹲下身,小心翼翼而又认真地给女孩上药。那个时候,我从他眼睛里看到了些很美的东西,是责任。

窃窃私语的人群也渐渐静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人们眼中的冷漠被善良代替了,也许是少年的真诚打动了他们吧。有的人开始拿起手机报警,联系女孩的父母,有的人则上前逗女孩开心,安慰她,也有人夸赞少年的真诚和勇敢。那里,我从人们身上看到了些很美的东西,也是责任。

在我们这个年纪谈起责任,似乎是很遥远的事,然而它又确实存在着。《立德树人》中倒是提及了如《芦衣顺母》中讲的是子女应对父母尽到孝顺的责任;《季礼赠剑》说的是为自己的承诺负责;《朱买臣负薪立志》说的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事实比文字更令人信服。我就从那个骑单车的少年身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责任”。

在一个充斥着金钱利欲的社会,人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会管别人的“闲事”呢?于是再柔软的心也渐渐地尘封了。这时,是需要有那么一些人站出来,用真诚的行为打开人们封闭的心扉。

责任不是富丽堂皇的语言,它是突破层层浓雾的一束光,是黑夜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倘使有一种魔力,我甘愿化作最灿烂的一束光,化作最耀眼的一颗星,把责任与温暖带到每一个人身边。

《立德树人》是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里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结晶,是亿万优秀中华儿女在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立并传承下来的。其中“生有涯,知无涯”这一课让我百感交集,感触良多。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学海是没有边际的,没有止境的。我们一辈子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学海无边,只有靠自己用刻苦作舟,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怎样才能学好?知识怎样才能掌握?读书的路径怎样才能被发现?只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人才可以,只有发奋立志的人才可以。

知识就像无影无踪的风,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就算是知识渊博的孔子也有不懂的时候,就算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不要因为一些困难就阻挡了你通往彼岸的桥梁。世界上有许多名人,知识的大坑很深,但都离不开一个“勤”字。难道我们不可以吗?坚持,勤奋,刻苦你就可以,你就可以成为小才子,小才女。

所以,我们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有理想,有才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人才。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五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对我教育意义非常大的书——《立德树人》。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孩子在启蒙阶段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就让他们接受良好的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良好品格。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妈妈孝顺外公的情景来:在前几年,我正读二年级。我外公的手和脚一直不停的颤抖,什么东西都拿不住,外婆很担心,就告诉妈妈,妈妈就带外公去人民医院看病,医院的医生说:“病人的病比较严重,最好先让病人住院,再进行诊断治疗。”妈妈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时,我对妈妈说:“妈妈,您不跟大舅他们商量商量吗?”妈妈说:“不用了,就算你大舅他们知道了,也不会理会的,还可能骂我怎么带你外公去看病呢?不用花钱吗?”我就不与妈妈争辩了。妈妈就去帮外公办理住院手续。

在外公住院期间,妈妈每天下班回来就忙过不停:先给外公煮饭熬汤,还帮外公擦身子洗衣服,照顾好外公回家还给我们辅导作业。我看到妈妈这么累,也帮着做一些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一个星期,天天如此啊。有时我情不自禁地对妈妈说:“妈妈,您真好,您真伟大!”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叹口气说:“傻孩子,有什么伟大不伟大的,你外公是我爸爸,照顾他是应该的。你大舅他们都不理他了,我再不理,天地不容啊。”虽然当时我并不大明白妈妈说的话,但还是对妈妈点点头。

一个星期后,外公出院了,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公,一进外公家门,看到外公挺精神的,他的手不再颤抖了,走路也有力气了。这时我听到外公说:“女儿,你真是孝顺啊。”我转过头看外公,只见外公眼里盈满泪花。我走上前去搂着外公说:“外公我也要孝顺您!”外公笑了,不住地点头说:“好啊,好啊,真是乖孙。”妈妈和外婆看着我也笑了。我又扑进妈妈的怀里,仰着头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像您孝顺外公一样孝顺您。”

妈妈说:“好啊,真是我的乖女儿。”当时我也只是跟着大人学样子,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内涵。直到我看了《立德树人》这本书,才明白孝悌的道理。其中这本书中的第三课《孝悌善友》的故事和孔子的名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最让我最受启发。这几句名言的意思是: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讲话要有信用,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样之后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让我明白了“孝义”。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孝是一种超越功利性的情感所在。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杯热腾腾的茶,一张亲密的合影,在家洗洗碗、拖拖地、说说身边高兴的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这些小事,都足以体现我们的孝心。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付出最多的情感便是关爱之情,如果我们每天坚持对父母说一句关心的话,使他们知道自己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他们便会知足;如果我们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每天健健康康的,他们便会安心……在还没有能力报答父母时,我们要学会感恩,积极回应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之情,那就是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立德树人》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的道德之本。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六

记忆里,《大学》开头的这一句话字字珠玑、凝练有力。这里面许多道不尽说不明的精神智慧也随着我阅历的不断丰富、思辨力的不断提高而渐渐变得清晰明了。

入校两年,我结交的圈子与辩论队密不可分,许多时光都是在与队员一起讨论辩题中度过的。在众多辩题中,我总是对道德类辩题印象深刻,每一次对道德的辩证思考都让我回味无穷。在我与队员分工合作撰写讲稿、理清正反双方逻辑框架、梳理归纳交锋论断的过程中,我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对《大学》中的"明德"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和见解。

明德一词,依我来看,不止仅限于所有既定的诸如宽容、谦虚、孝顺等美德;还应包括许多适时适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是流传古今的美德与时代衍生的精神相互包容才使得我对新时代明德一词赋予的全新意义。我不仅以古人的忠告要求自己凡事求诸己,凡事须"慎独";还学会用当今时代独有的价值观诸如凡事求开心,凡事须"中庸"来辩证思考这个时代,这是我明德修身的途径。

清晰了明德修身的途径之后,志在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还常常思考《大学》所提倡的"明德修身"这一大学纲领与我们音乐教育专业所提倡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

"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的一句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这样说道:"拥有优秀品德的人,才配做教育学生的人。教师是塑造人灵魂的事业,还有什么职业能比成就一个人更有价值?"诚然,"立德树人"是一位师者最美好、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位教师责任感、道德感最本质的体现。但有一个前提,老师必须先拥有优秀的品德,才能引领学生去追求良好的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因此,"明德修身"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又如电影《老师・好》里面的苗婉秋老师,自己虽然住在一间年久失修的房子里贫困潦倒,却依然不违背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在利益和诱惑面前选择坚守自己的"明德",免费给交不起补习班的学生上辅导;把自己的工资捐出来给学生看病;无论如何也不放弃品行顽劣的学渣洛小乙,也正是他的学生们让他人生充满了意义,用电影里的一句话讲:"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有你们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这阐释了"明德修身"与"立德树人"还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于"明德修身"与"立德树人"的关系,《大学》一书中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除了三纲领外还提出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大学》中被称为"内圣"即"内求于己",依我看来,教育者对自身的"明德修身"其为"内圣";与之相对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为"外王"即"外用于世",教育者对社会的"立德树人"其为"外王"明后而立,已后及人,这是《大学》对教育者的启发和引导。

《大学》一书向我们概述了"明德修身"的基本原则和修炼方法,又向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这两者的结合使教育者在价值观、方法论两个层面上有了清晰可见的方向和经久不衰的动力。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七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细细品味着《立德树人》一书。这本书一共分成十课,有“习礼约己”、“好学为本”、“孝悌善友”……每一课都有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我最喜欢第三课“孝悌善”。这课书里面蕴含着敬重父兄、晚辈善于长辈的一种优良道德风尚。《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为他们去掉。正如《冯玉祥忍饥买肉孝父》这故事一样,当中讲冯玉祥知道家里贫穷,就把父亲给他买饼充饥的钱一个不花地存了起来。过了些日子,冯玉祥到肉店里买了父亲最喜欢的猪肉,煮熟递到父亲面前时,父亲感动得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行孝为先”。

同学们,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孝敬、学会生活。让我们一起为创建文明的社会,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吧!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八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廉洁修身》这本书。它是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心理书,并从中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做一个诚实、守信、节俭的新世纪青年。

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明山宾卖牛》这个故事,它讲述了南北朝时,有一个非常老实的人,叫明山宾。他当州官时,因开仓济贫得罪朝廷,被罢除官位。有一天,他看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便把父亲留给他的瘦牛去集市上卖了。可是回到家中,从妻子口中得知这头牛曾经患过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买主,跟他说明情况,并主动退了一半的钱。周围的人都赞叹不已。看完这个故事过后,我感慨良多。现实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诚信”两字呢?有许多同学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的名牌、“吹”家庭环境,“吹”家里的经济情况;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也说是因为自己的状态不好而导致的;有的同学答应了别人的事也不去努力做到;借了别人的东西到期也不归还,一直拖到物主都忘记就算了;有时候明知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承认,赖到别人身上就算完事。这些错误,你我都曾经犯过。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一件小事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我们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两字,我们应该由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不诚实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也不会和他交往。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有诚信的人,你就会有很多的朋友,你会感到非常地快乐;有了诚信,人们才会收获更多的尊重和喜悦。古人有一句话:“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快乐之源”。请记住:“狼来了并不可怕,失去诚信更可怕”。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可现在许多同学的家庭环境好,养成了不爱惜粮食的坏习惯。假如一个人一顿饭浪费6粒米,一天就浪费了12粒米,一个星期就要浪费掉84粒,一个月就累计到360粒,那么一年就浪费4320粒,将此数乘以我国的13亿人口,那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从中包含着多少农民的血汗啊!如果我们能把平时浪费的米粒节省下来,聚沙成塔,这个数字又是多么惊人啊!同学们,醒悟吧!别小看碗中剩下的几粒米饭,这都是农民的血汗,也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得来的血汗钱啊!

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将会是祖国的栋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修身养性,做一个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新世纪青年,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立德树人》读后感500字篇九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