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21:52 页码:14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精选17篇)
2023-11-13 00:21:52    小编:zdfb

议论是一种通过辩证推理、论证等方式表达观点和见解的文字形式,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总结需要客观、全面地梳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一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源之于生活,悟之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使他们乐学、善学。

1、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把握准确。

负数的本真意义是什么?学生一看到负号,他的第一感觉马上联想到减号。两者虽不能等同,但是否有着本质的联系呢?《九章算术》“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负数在生活中的本真原型是:进是正数,出是负数;买是正数、卖是负数;收是正数、付是负数;盈余是正数、不足是负数;强是正数、弱是负数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同样的事,成为应用题,可以用加减符号和数来表示事的意义,而单独用数来表示时就用正负数表示事的意义,两者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可以看作,正负数是应用题中部分条件的截取表示,加减是学生认知负数的最佳起点,它是学生学习负数最佳的逻辑起点和心理起点,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师生配合较默契,课堂上学生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解答,有不同观点,有所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学生举了很多有关负数的例子,迁移到生活,运用到生活了,也乐于去观察生活了。

负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温度、电梯、海拔高度、营业情况、风向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刘翔跑步中的逆风问题,学生富有情趣的演示,使一顺一逆的相反意义明确展现在学生面前,也有效地提升了对数学概念本质意义的理解。每个情境都紧密围绕“相反意义的量”有自身的侧重,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纵观整堂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几个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学生举的正、负数的例子还是偏向于整数。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数据可能多数偏向于整数,学生思维的定势也可能喜欢举整数的例子,最好是能够多引导学生举各方面的例子,使知识更完善一点。

2、 如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性做得不够。比如在温度中,只是让个别学生上来指,如果能让学生每人都在纸温度计上先标一标,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么标的,再反馈,可能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要更加重视“0”的教学。在教学“0”是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时候,应该在学生标出正数温度和负数温度后,经过学生讨论或分类,认识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时候,就即时地让学生认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

我设计了非常精美好玩的教学,引导学生先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然后说我们全班要坐大客车去参观美丽的大草原,接着出示了一辆大客车,上面写着限乘56人,我问学生这辆车够我们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坐吗?学生都回答能坐开,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大草原,学生纷纷惊呼太美了,慢慢出现了两群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我和学生一起数,是20只,然后又出现了很多羊,让学生猜有多少只。学生知道这节课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于是齐声回答100只,我就让他们数一数验证究竟是不是100只,师生一起数,没数完10只就圈起来,初步认识了10个十是100。接着又出示了很多10个十的图画,学生非常感兴趣。学得非常高兴。

我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每人带10捆小棒,每捆10根。学生同位合作,互相摆小棒认识数的组成,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例如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这种数的组成反复让学生说,分小组说,同位说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巩固了数的组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三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反思如下:

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挂图,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1000,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后还需有表象的强化和巩固,所以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学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页我自己写的论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在这页上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师告诉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说“你猜得多了一点”,最后告诉他们这里有1000个字,然后再请他们想像一万字有这样的几页,为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认识到这样打印的纸需要10张,接着我又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想像比划一万张纸有多厚,一万粒米有多少,一万米有多长等,不但突破了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态度。在接下去的数读写的教学中,不仅出示方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数出一共有几个方块,然后计数器把数拨出来,再尝试读写这个数,充分体现了图、形、数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形成数的概念、了解数的组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数万以内的数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数字大了,特别进1之后满十的情况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有必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数器,每当在关键的地方就让学生思考再加一颗珠,会有什么变化,接下去应该是一个什么数,为什么?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在本节课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学校学生的人数,课中让学生读一读老师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电影院里的座位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四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五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

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很多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三十四数成三四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几十九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练。

因此,我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准备了书本以外而又是学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针、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瓜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

总之,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并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六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七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以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切入点,以活化教材、创新教法为重点,力求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四基”、“四能”。上完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展开。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引导和组织学生经历了“导入————体验———发现———应用———延伸”这五个环节,顺利的让学生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并形成结论。首先,由翻数字卡片的游戏入手简捷地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顺利地导入了对亿以内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研究。接着,给孩子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和发现亿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第三个环节,通过小组探讨交流,用文字提炼出比较方法。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应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应用中对该进行深化强化。最后一个环节,向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数感。

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及时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会有效反思,以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乐于求知,积极向上。所以课堂上我注意及时、恰当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以及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看来,你是全班人气最高的孩子”;“你学习能力真强,能够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做事真麻利呀,这么快就完成这几组练习题了”,“这都没难倒你,太牛了”等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整节课都充满了成就感,从而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

合练习、拓展延伸练习的层次落实“四基”、“四能”的教学目标努力达到以个性化设计追求教学创新的效果。

当然,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教育机智还需要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富有个性的见解,使课堂教学充满变数。此时,作为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也不能敷衍了事。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这种时候应该机敏地应对,成就学生的精彩,成就课堂教学的亮点。但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经验积累,力争能巧妙地应对课堂上那些不期而至的课堂生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这节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这两点:

一、游戏导入,深深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过程中,我特别设计了学生比较熟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后,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钱和取钱,得分和扣分,盈利和亏损等。特别是温度计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让学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义的量,又为下一环节利用温度计探索正、负数的有关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情景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质量。面对熟知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充满自信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质量也是相当高的。创设学生的熟知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举完例子以后,体现相反意义时,引导性不够好,应多举几组例子后,在进行板书(板书太早),目标达成度不够高。

很多时候,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导致整个课程的教学不够完美。这是年轻教师教学的弊端,对一些关键性的东西往往“火候“不够。所以,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把一节课上好。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本节课有单位“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几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熟知。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其中,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最难突破的一个难点。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单位“1”是一个物体,这节课的单位“1”指的是一个活若干个物体。学生在单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渗透单位“1”的具体含义。从第一组例题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分析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第二足例题也是特别注意这个整体指什么?怎样得到分数的?学生只有在找到单位“1”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把谁平均分,才能知道分数是怎样来的。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我能够根据知识的产生过程逐步的展现在学生的思维中,这对孩子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

(二)注重在练习题的挑选上侧重分数意义的理解。本节课选择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有精彩的现实情景,有利于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理解。在做每一道题以前,先让学生自己说单位“1”在题中指的是什么?在让学生充分的分析分数的意义。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总结结论。这节课,我设计了很多“抛砖引玉”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适时总结引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当然,课程在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就目前来说,我在研究怎样设计能使我的教学设计更合理,让孩子在接受新知识与技能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九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从而建立一个知识模型。新课程强调要让孩子们经历、感受、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数立方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的教学方法,将1个1个地数,10个1是10,10个10个地数,10个10是一个百的旧知识呈现在千这个数之前,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再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就是一千,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建立千这个计数单位。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使学生感悟到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然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将10板100个的小方块通过一板一板地贴,逐步地形成一个大立方体。用电脑演示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的各数之间的十进关系,这样设计把一个个旧的知识点串成了一个片,再由一个个片连成了一个网。

数数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十的数数时最难数。在教学中我借助了计数器。利用计数器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也是解决连续进位这个难点的切入点。我通过师拨生数,同桌互数等辅放结合的方式,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299后边是300,509后边是510,使中下学生们也能理解掌握接近整百数的数法。

在教学中设计了感受1000粒米,用手势比画1000张纸的后度,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作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学生在活动中对1000有了深刻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数感。

这在这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中语速过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语言不够精练,缺乏专业的数学语言,在体验1000的教学环节中,对于比较1000粒米和1000粒黄豆时,用“谁多谁少”来描述,犯了知识性错误。虽然课上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用了“面积”来描述,当然还是错了,应该用体积的大小来描述1000粒米和1000黄豆。从这一点上也看到了自身专业水平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继续加强。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判断及给予及时评价的能力需要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

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识。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到南极做客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习新课。

2、关注学生亲历探究、思维展现的学习过程,尽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学习。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数一数企鹅、海豹、海鸥的只数,让学生亲历数100以内数的过程,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发展了学生数感。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教完后,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下摆出100根是有难度的,假如先让学生摆出10根小棒,然后问学生你是怎样摆出来的?当学生说出一根一根摆出来的进行板书:10个一是十,然后逐个摆出30、50、60.......一直到100。

在学生用一根一根数到十根捆成一捆,捆成10捆的时候,我应该从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去读数,首先数1捆、2捆…….10捆,然后再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四个十……十个十,最后再数10、20、30、40……100。这样再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去总结10个十是一百的教学,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一

可以说,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认数教学的内容,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有着广泛的接触。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孩子们对于数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通常的孩子都能数到100,但是在数法上可能并不是很标准,很多孩子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等)。另外,拐弯处的数数也是一个难点,尤其在59、69、79、89后面接着是几十,还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再数下去。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

教学中我用四种数数方式进行了数的巩固:

一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

三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

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二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

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

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

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四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五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看似简单,但大数对学生来说也很抽象,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呢?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1、引导学生在生活背景中进行学习,通过情境进一步建立数感。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先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20xx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3、自主探索,解决难点。新授探究之前,让学生尝试读这些以“万、亿”为单位的数据,一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二是让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而对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并不是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发现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看书上的计数器,并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将数学课堂向课外延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和运用过程,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4、学以致用,不断延伸。学习完亿以内数的认识后,课后让学生动手制出数位顺序表,从而系统地巩固了自己得出的知识,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并且感受了一亿有多大,用学生人数、一张张纸叠起来、一层层的楼房等确实体会感受到亿以内的数的实际大小。总之,让我觉得这一单元的教学必须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供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六

基于昨天的说课比较认真细致,今天的新课进行得特别顺,铃声几乎与我的课节奏几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课前几分钟不进行作业评价,本节课就满意了。

课堂的第一环节复习。先一个一个地数,从205---221,学生独立数完之后,指名再大声数给大家听。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时候,说说下一个该怎么拨珠,不仅没有出错,还轻松小结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2个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从750数到1000。学生数得也比较熟练,还小结出“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第3个小题是成百成百地数,学生理解了“百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道理。整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

教学的第2环节是新授,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我认为我的新授环节进行得很扎实,尤其是在数1000--1100时,学生学得有兴致。这一环节从1000开始先一个个地拨,拨到1009时,我这样引导:

“再添一个珠是多少?该怎么拨?

“再添个位就满十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非常好!在数学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这是规则。这个数是多少呢?该怎么读?”

“千位上有一个珠子,读一千,个位上没有就读零,十位上是一个珠子,读一十,末尾的零不读。”

学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下,顺利地数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数的关键了,孩子们数得很兴奋,加上了之前的经验,又轻松地度过了1020。

“这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这两个零的读可别读错,自己试试吧!”

关于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百位上的零和个位上的零说起来很饶口,为了以后亿以内数的学习,我觉得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零。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两个0都起了名字,“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这样就和以后的教学一致起来了。

新课的第2部分是从1030开始向后数到1100。但是,我没有让学生挨着数,而是我说,学生拨。

“请自由数到1039,再添一个是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请拨出1049,再拨一个是多少?怎么读?1059再添一个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这一环节比我想象地更顺。孩子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在十位上拨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练。教学时顺利地小结出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新课的第3部分是1100数到20xx。由于是成百成百的数数,对于孩子来说非常轻松,关键理解”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和末尾有0的读法,重在强调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比较扎实,边拨边说,边读,边写。由于是边学边练,整个结构很紧凑,学生也比较活泼。

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教学反思篇十七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温度计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我准备了温度计,让学生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

教学中,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认识温度计;练习找温度;得出0的特征以及正负数的含义;认识海平面,加深对0、正负数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13℃、-3℃;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美中不足,如果我还在教材的伸缩面适时拓展一下可能会更好。在让学生体会负数的产生及温度计中的负数时,如果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负数的产生是为了更方便于表示,人为产生的一种数。在观察温度计时,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为认识数轴提前渗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