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古诗文名言警句(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26:47 页码:14
2023年古诗文名言警句(通用15篇)
2023-11-11 09:26:47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为未来的规划和目标铺垫。对于学生来说,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使得学业和娱乐兼顾?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一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共2页,当前第1页12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二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4.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三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7)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9)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1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9)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四

3.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日本。

4.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5.时间就是生命。

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8.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五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1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六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4)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7)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姜夔《扬州慢》。

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8)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2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七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4.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8.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9.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拜伦。

10.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11.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2.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13.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4.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15.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17.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18.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19.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20.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21.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2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23.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24.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洛克。

25.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2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7.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2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9.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0.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31.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2.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33.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34.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3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36.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37.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38.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歌德。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八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我们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莫爱智。

1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6)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7)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九

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5)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6)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

古诗文名言警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就算考试不考也可以用在作文当中,所以学习好这部分内容是很有助于我们的语文素质提升的,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您。

1.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 大雅 云汉)   。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2.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欲:想要;施:给予。

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辅”指车轮外的直木。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4.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附,附着,靠近。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琢,雕琢。

6.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是:这个;孰:哪个。

7.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要及时补救。

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

9.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1.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2.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

1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

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指做人要守信用。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指做人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

16.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

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

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时:时常。习:复习。说:同“悦”,高兴。

1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卫灵公)。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

1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自:从。

20.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卫灵公)。

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2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述而)。

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困:困惑,理解不透。

2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似的错误)。

2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2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3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

3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是孩子参加的第一场正式的初中语文考试,试卷模式、能力要求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小学语文到初中语文会呈现一种断崖式的变化,两者没有一个平稳过渡的过程。以小学结业考试试卷为例,卷面上60%都是基础题,大多可以根据识记和刷题做到全对。到了初中,120分的语文试卷当中,仅有24分考的是课内所学,是可以通过识记背诵完全拿下的。剩下的96分,都是课外知识点,都不是最近这一个多月所学的内容。考的也不是孩子掌握的知识量,而是语文素养和能力。而且在记叙文阅读、散文阅读、作文这三方面,那就是中考难度和要求,即便在题面上做一些简化,但本质都是中考标准,考的是孩子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如果文章没看懂,那么即便题目再简单,也很难写出正确答案。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不是开学以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够完成的。

我们就用体育运动来做个比喻吧。数学和英语的考试,当然,也有能力的考察,但基本上还是在考近段时间所学的知识点和所需的能力,这就像是打篮球,老师这几天教大家如何运球,那考试就考运球;下个阶段教大家如何三步上篮,考试就考运球加三步上篮,等等。语文考试是什么感觉呢?有点类似于长跑训练。你小学可能对于跑600米很有信心,但是到了初中,一下子变成了1000米。而且,从第一天训练起,老师就给大家定了1000米的目标,这也是三年以后终极测试的目标。目标很明确也很直接,你只要在这三年中努力跑这1000米,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你就完成了任务。有的同学可能花一年时间就能训练到那个标准,这很正常。但我们想象大家第一次跑1000米是什么状况。那肯定是惨不忍睹。因为如果你按照跑600米的节奏来跑1000米,到最后一定体力不支。跑1000米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训练出效果来的,因为这里不止需要技巧,更需要的是体力和耐力,需要时间去积淀和成长。我们反倒觉得,前面的跑步训练宜慢不宜快,起码要把全程跑下来;也不要使用太多技巧和花招式,就扎扎实实地跑,慢慢训练耐力、加强体力。所有的技巧和招式都应当建立在强大的体力和耐力的基础之上。

对于语文学习,如何培养扎实而强大的体力力?

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未必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有的时候,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根本没有花够时间和精力,就企图考出高分,这无异于构筑空中楼阁了。

另外,第一次月考的成绩本身不值得关注,因为根据我们往届的经验来看,许多第一次月考考砸了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绩,接连出现了多位年级第一名或集团第一名。所以我们不必在意这次考试的分数。但我们需要做的,是仔细分析这份试卷中孩子出现的问题,以便于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去着力解决,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提升。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一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1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4)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1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轼《后赤壁赋》。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1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二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三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4.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四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7)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1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8)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古诗文名言警句篇十五

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1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