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6:01:00 页码:11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模板17篇)
2023-11-10 06:01:00    小编:zdfb

任务是指分配给某人或某组织的特定工作或职责。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竞争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查阅以下相关资料。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一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的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

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工作。在小学里,你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几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会容易的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二

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的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虽然到后来(这是很常见的事),正是后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智力发展上,比最初学习较好的那个学生取得了大的多的成就。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让我们看看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吧。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他们所教的班好像分成了好几个组。在第一组里,是学习最好的儿童,他们无需任何帮助就能很容易地解出任何应用题;其中还有一、两个学生能够即席口头解答,不需要做书面作业:教师刚刚读完条件,学生就举手要求回答。对这一部分学生来说,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题目外,教师还要挑选一些超过大纲要求的习题:应当给这些学生的智慧以力所能及的、但并不轻松的、要求紧张地动脑的工作;有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习题,使他不能独立地解答出来,但是教师给予的帮助只能是以稍加指点和提示为限。

第二组里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和进行一定程度的紧张的脑力劳动、探求和克服困难分不开的。教师们常说,这-部分学生是靠付出劳动和用功学习而取胜的,他们能顺利地学习,是因为他们勤奋用功和坚持不懈。

第三组学生,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是对复杂的习题则有时解答不出。在他们做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有高度的教育技巧。

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们在一节课上所能完成的作业,要比第二组、第三组学生所做的少一半到2/3。但是教师无论如何不要催促他们。

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要为他们专门另选一些题目,始终只能指望他们在一节课上有所进步,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这些组的学生并不是停滞不动、凝固不变的,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是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

有些教师能够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应当去仔细看看这些学生在上课时的脑力劳动的情况。在这里,充满着上面所说的那种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你从儿童的眼光里就能看出那种紧张地、专心致志地思考的神色:-会儿发出快乐的闪光(正确的答案找到了!),一会儿又在深沉地思索(从哪里入手来解决这道应用题呢?)。教师在这样的气氛里工作确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我亲爱的同行,请你相信:无论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的劳动是多么紧张,他都会有喘息一下的时间,否则,要连上4、5节课是很难的。

我在五至七年级教过几年数学。确实,这些和文学课、历史课交叉安排的数学课,对我来说是真正的休息。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教师不必紧张地等待着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不必去监视那些由于无事可做而不时地用调皮行为来“招待”教师的那些机灵而坐不安稳的孩子们,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儿童在上课时调皮,做小动怍……这些话总使我觉得困惑莫解。

如果你们,亲爱的同事们,能够认真地思考一番,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那么上述的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三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四

初次看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一书名时,第一感觉内容可能是条条框框枯燥无味,读后才知该书的引人入胜之处。该书的作者们以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视角来编写书中的内容。本书中所搜集的文章都是由幼儿园一线教师撰写的,有的是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有的是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的是关于教学的体会和反思……读后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学方法、思经验

书中在“和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这一章节,让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会有一些讨论的环节,我会让孩子们与周围的好伙伴一起讨论,而在书中作者建议教师要扩大互动的人数、将“一对一”的形式变成“多对多”,是的,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们的“朋友圈”缩小,应该扩大孩子们的讨论范围,这样孩子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看到这个小标题,我有些诧异,日常教学中会有什么事情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感觉呢?通过阅读作者举出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对孩子们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看了该章节让我想起有一个故事叫“打开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户,一面窗户前的风景并不代表外面的整个世界,教师要试图打开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优点,采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感觉。

研教学、悟道理

“挤一点时间来反思”这一章节,让我想到任何事情都是要反思,只有反思了才能有提高。在日常活动中,总会觉得自己忙来忙去,没时间反思更多的东西,而在本书该章节中作者从提出三点“见缝插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和关键词”反思方法,让我们能够正确的处理时间和反思的关系,只有我们经常反思了,才能找出优缺点,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品读“职业幸福”这个章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热爱、学会奉献,应该将幼儿快乐成长的过程视为自身生命增值的过程,从中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感动。是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中总能与一群祖国的花朵一起走过,陪伴他们共同度过美好快乐的童年,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幸福”。

通过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要在问、思、行中成长,并不断地去进行尝试和思考,从而习得经验,提高技能,树立自信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五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感受颇深。作为从事近几十年教学工作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现简单分享我的几点感受:

一、引导学生记住基本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工作的30年里,我发现了一条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到了中、高年级就出现落后和成绩不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中没有把基础知识的基本真理牢牢的掌握在记忆里。”他说的一点儿也没错,基础知识就是地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为孩子们梳理汇总基础知识,做到一目了然,便于孩子们携带和记忆;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循序渐进,将知识点进行分配,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化整为零,帮助别人孩子们反复记忆,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真理。教学中在即将学习新知识前,推荐学生看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科普书籍,接触相关的事实或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将已经认识的现象和事实进行提取与课本出现抽象知识相结合,从而总结出共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首次学习时就要贴近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导入课题,易于产生知识迁移。另外,设计练习要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吸引兴趣,更能体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那样的练习会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

三、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做教师要做关爱学生的老师,爱学生就要关心、了解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学生要做到言严而得当,严而有效,更应该像父母那样,用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引,做学生的大朋友,尽可能为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六

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的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建议教师主要从教师的个人思想动态、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去做等等。“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认为只有教师永不间断的学习,他才能具有不断的源泉。因此说教师的学习、读书,对他所从事的特殊职业说有多么重要。一位优秀的教师越是能够自如地掌握教材,所讲述的东西就越是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书本上的知识时间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以此一影响学生的意识。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可悲的。大家知道,任何一种动植物,要生存下去,都必须靠自身机体内不断吸取外界的营养而生存。同样,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一名教师,他要想永不落伍,时刻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做一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教师,只有不间断的学习。

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的定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帕夫什雷中学,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了第一位,“那里是学习和生活的乐园”,“是学生们的天堂”,把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真实悟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作为老师,无论学生成绩怎样,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人,而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使他落下了功课,我们需要给他以关心,给他以鼓励,增强他的勇气。我们要做得是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我们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不正是因为不同的人,干着不同的事,就是因为这种千差万别才构成了美妙的世界。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现、利用、发展这一多样性,而不是用简单、划一、僵化的标准,将丰富多样的原料轧制、打磨成一模一样的成品。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不是人为造成很多“废品”,就是产生一大堆无用的下脚料唯有平易近人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你——“爱人者,人恒爱之”;唯有“其师亲”,才会有“其道信”,学生才能学好,才会愿意学,乐于学,才会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超凡脱俗”的爱。帕夫什雷中学的教师们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他们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在这上面也倾注了大量的爱心,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关注和尊重,对每位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这就是他们的爱心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对学生的一个启示,点拨以及一个鼓励,都可能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老师的一声呼唤完全可以唤醒一个尘封的心灵。

爱是一种了解,关怀,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能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更坚信了这一点。用爱心去培育学生,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当然,我所说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放任。

其实,现代教育的失败就在于我们剥夺了原本属于孩子的一切,而这一切有需要他们去苦苦追求。我们究竟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常而且平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动,要改变一个学生,我们需要“用心”塑造他们。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七

初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就被惊艳了。书中没有过多理论性知识的灌输,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实用性很强。读完常常有种“这个问题总算找到原因了”,“这办法真好,我怎么没想到呢”的感觉。

作为新教师的我,教学中时常有一种力不从心、知识匮乏的感觉,想要使课堂更加精彩,想要像老教师那样对课堂的把控游刃有余,想要自带气场让学生信服。一开始,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备课上,反复看教材,生怕上课漏讲、错讲,但却获得不了满意的效果。一直很苦恼,也对自己的方法产生过怀疑。

当我看到书中“终生备课”这几个字时,一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感觉悄然而至。作为老师,不要着急输出,而要不断输入。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这个角色,就是这样冰山只露一角,要想教好孩子,我们得有庞大而充沛的知识储备,得有深入而精细的思考研究,得首先成为一个广阔渊博的人。这些都从何而来呢?作者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教科书、读学术著作、读相关书籍,让书籍这潺潺小溪注入我们思想的大海,使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只是我们知识海洋里的沧海一粟。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理解就会十分的透彻,以至于在课堂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我们的注意的中心的,就不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知识中,使知识触动学生的精神世界,变成他们自己的观点,成为他们的信念。在讲述教材时就不是在宣讲真理,而是在跟青少年们娓娓谈心。

回忆起自己最初的教学过程:总是被事先写好的教案、做好的课件牵着走,上课的时候,一直在想着下一段该讲目的了,再下面该讲意义了,这里可不能讲错了,不能被学生取笑。有时离开了课本和课件,就会忐忑不安。一节课下来,看到学生们长呼一口气,终于解脱了的表情,一种挫败感使我不断怀疑自己。那时,我没有知识的海洋作为基石,我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自己的情感,学生听起来也是枯燥乏味的。

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他的讲述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真正优秀的教师,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这使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位历史老师,五十多岁的他总是穿着一身中山装,黑皮鞋,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整个人看上去干净利落。进入课堂从不带着课本,却总是对教材中历史故事如数家珍,讲起课来慷慨激昂、激情澎湃,抑扬顿挫。上课时,我们总是被带入他用语言和情感创设的历史情境之中,被他思想的潮流带着走,听他的课总感觉意犹未尽。也是这位老师,使我对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对教师工作产生了憧憬。

我有幸遇到了这样拥有知识大海、有血有肉的老师,有幸阅读了这些书,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构筑自己知识的海洋,将充沛的情感注入教学中,我想,有一天,我也能影响一个或者一些人。(靳争荣)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八

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1

1.课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的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2.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真理的意识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认识的把各种事物和现象连接起来线索。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认识周围的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从中揭示出某种新颖、出人意料的东西。

3.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都拿出来实验一番。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的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要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4.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的时间。

5.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明智、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的时间。学生本身也是赢得自由时间的重要助手。还有一个条件决定着有没有自由的时间,那就是作息制度。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之前的时间里完成。

6.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了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这些事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靠口头解释,(年龄小的孩子还不懂这些解释),而是要靠组织活动,靠示范,靠集体劳动。

7.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行。

8.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这里的劳动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里的劳动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

9.智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生产劳动,研究,实验,独立研究生活现象和文献资料,文学创作尝试等。

10.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他去进行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掌握——这个词意味着对事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事实、现象报研究的态度。当学生能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时候,才开始有积极的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有南师大组织孔起英主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系列丛书中的在这本书《美术教育》,这本书将给教师的建议:分成了基本理念、活动设计、实施操作、材料运用、领域渗透、家庭教育和发展评价七个篇来逐一向我们展现。这里面既有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有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惑不解甚至还有如何帮助幼儿家长解决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疑惑。从这本书中,我有三点认识:

1、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理论的高度;

2、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实践的积淀;

3、给教师的建议意味着一种心灵的交融。

在基本理念篇中,我仿佛又一次回到大学,回到课堂,从新拿起我的理论课本,美术教育的的特点、美术活动的原则、绘画的特点还有绘画的目标原则等等。在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很多理论的知识时间一长就会有些模糊,而这次的读书又让我巩固眼了这些宝贵的知识。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面向时间的读物与理论关系不大,甚至与理论无关,但是实践都是以理论作为指导的,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解决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在这本书中,除了理论知道的再一次提高,对我影响颇深的是实践地积淀。关于美术教育中的实践问题,本书中也有很多地介绍比如不同年龄班的学生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要点,不但详细地予以介绍还附上举例分析,在看了书中的设计要点以后结合心中的那些不明白的地方,阅读后面的案例,就很清楚明白了。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在比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怎样让学生大胆地画画?还有如何让学生既习得技能有不影响创造性地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过程,常常会跳出来困扰我们年轻教师,而这本书就通过前人的经验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些棘手的问题。如同一位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我们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找到捷径,通过这些实践的积淀,帮助我更快地成长起来。

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家长相处。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家长不断地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面对孩子美术活动中的问题,很多家长会有不同的疑惑,作为家长大部分的时,他们会向教师寻求帮助。面对家长的疑惑,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这样,我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有所折扣。在这本书中,就在美术活动中家长可能存在的问题也给我们比较详细的建议。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上组织的绘画竞赛活动或绘画考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一般家庭中都会存在的,也是我们教师应该了解的,我们可以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更快地了解到这些知识,使我们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更加地自信。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省悟人生——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醒悟自己——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的人” 是啊,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脖子以上的区别,也就是想法决定活法,活法决定结果。如果我们和一般的人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一样的追求,一样的思维方式,一样的朝九晚五,一样的'春种秋收,你凭什么可以成为不同一般的人!这就像是工厂流水线,同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合格的都是相同的,不合格的都是次品。我想可以和别人有些不同,不一定是标新立异,有一个点与别人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就可以。往往能给你意外的收获。我的“自留地”是什么?如何耕种这块地?很多问题随着思绪的流动而明晰起来,那样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思索变得神圣而另人向往!

醒悟教学——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

醒悟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作者在楔子部分的第二句话用简单客观的事实和朴实明白的语言道明了教育的几个利好原则:长者的身教;民主的成长氛围,弥漫其间的真爱,宽容。他说“我的长辈亲友没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的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的生长。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尽管我们也曾喊过,教育要有爱心,但是我深深地被这个文本背景下教育是“一腔真爱”感动而且共鸣;我们也认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但我们可能会忽略为学生的体验创造轻松安全自由的环境,并用宽容错误的博大的爱心允许和用言传身教引导体验中的失误和偏差!短短的三句开篇语深深的打动我,也因为他让我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是的,人性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根本,人性的善,就像太阳的热,他会溶解人心中的冰点。而孩子们美好人性的塑造不需要任何的教育,他们只需要接收周围成人们发射传递来的善良、宽容、仁爱等美好的信息。他们需要的是榜样与模仿,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人,孩子所生长“土壤”的创造者与耕耘者。我们的人性如何?我们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过吗?相信我们曾经努力过,就是不知道坚持过多久?回想一下我们孩提时代,都是善良的,单纯的,勇敢的,仁爱的,可是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时候变的世故、狭小,自私起来。其实孩子们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息赞许,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拥抱。让我们平时对孩子们多些赞美与鼓励,少些批评与指责;多些尊重与理解,少些挖苦与抱怨。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不算多,也不算难,就像李老师说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难的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

今年是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时间在不断推移,经过时间的验证和锻造,他的教育理念更加熠熠生辉。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有多少教育理念被不断更新的新鲜事物所取代,唯有他的理念经久不息,永葆活力。我们不禁赞叹,这位教育界的先驱,更是具有真知灼见的哲人。

他用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有无限的生命力,同样,全世界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的的心灵交流,所以,这也是他的教育理念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的原因,更是他个人最伟大之处。他为我们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并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实践。

能读到他的书《给教师的建议》,是一种荣幸。

就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来说,作者给了我们十分具体的建议,我将其总结如下:

1、要有争取让你的学生爱上你的学科之心;

2、要将你的学科设置成“特殊的”,有吸引力的学科;

3、要争取那些本身对你的学科没有天赋的孩子;

6、需要有必要的刺激不断为学生提供动力。

尊重儿童,信任儿童,鼓励儿童。他指出,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只是,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不相同的。说的多好,时间过了半个世纪,我们现在教育体系也一直往这方面努力,但是真正做到了多少,我们教师通常不是一把尺子衡量到底吗?而事实是就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要给不同程度孩子不同的教学、测试评价体系,我们教师每天的上课,作业真正做到了吗?所以,我们没有真正的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去相信他,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鼓励他,这一点,我们急需做出改变。

这本书来的太迟,读的太晚。对于每条建议的读后感受,成了我和同事们每天交流的主要话题。每条建议,反复阅读,认真思考,互相交流,受益匪浅。“给教师的建议”这本经典名著,我还会推荐给周边的同行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一

到了初中和高中,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身的程度。

小学教师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

首先要注意基本读写能力。在语言里,有20xx~2500个写法正确的字,它们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但是其意义不仅如此。在小学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又是学生到了中学后掌握知识的工具。

400个修辞性的成语也是基础言语训练的一种独特的“骨架”。600个“童话用的”的词,也就是那些在儿童的童话里经常重复出现的词,这是最低限度的词汇量。

数学方面,在小学的四年级的教学里,孩子们要牢记这样一些运算,这里不仅包括乘法表,而且包括千数以内的最常使用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题。这里还包括最典型的测量和量的变化。到了初中和高中,不要再让单调的运算塞满他们的头脑,而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智慧精力用到创造性劳动上去。

全部工作都是建立在自觉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是也不能不注意到:并不是一切东西都要解释的。

我努力做到,使随意注意、随意识记跟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二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单单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老师,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三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

这在实践中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当你深信孩子们已经清楚地理解了词、词组的丰富含意和情感色彩以后,你就建议他们自己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

不容置疑,是你的思想成了儿童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因为你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但是儿童在这里并不是重述他们所听到的话;你的词、你的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发生了转换。儿童在学习思考,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思维的欢乐感,从认识中得到了享受。

在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四

本学期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印象深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既然跟“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

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五

闲暇时间,发现了这本由朱家雄教授主编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仔细看完后,正如序言里所说的,“这是一本幼儿园教师亲切、可读、实用且有益的书”。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共有七辑,分别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让孩子爱我们;听孩子的话;挤一点时间来反思;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分别从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专业成长和班级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国幼儿教师的一些案例、感受、体会和建议,然后统一编辑而成。书中内容包含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品读“职业幸福”》是本书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问道,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负责看孩子,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当幼儿教师真的幸福吗?”“当幼儿教师真的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刚踏入幼儿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思想斗争,甚至还想到过退缩和放弃。我想这也是现在每一位教师踏入幼教行业所要遇到的问题。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快乐的成长过程视为自身生命增值的过程,从中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感动,要学会热爱,要学会奉献”。“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幼儿工作需要耐心、细心、诚心和责任心,需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认为,教师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用一份爱,一颗心去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在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视的教学细节》。作者用实际案例《有趣的管子》详细的阐述了什么是教学细节,如何去做好教学中的细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慎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笔者还提出,细节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同时还要及时捕捉、利用精彩的细节。

像这样实际解读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在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还有许多。当我看到这个部分时,感觉书里所说的就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能给我带来很多的启发。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爱更是相互的。我们平等地、友善地、真诚地爱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给予我们同样的爱。只要我们热爱这份职业,它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与喜悦!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六

以前,读教育学的著作时,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书中的理论知识很完美,可是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建议。觉得内容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思。可是当我有幸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教育著作的认识,觉得它们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在书中,作者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一条条对我们教学来说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其中的一条,是作者对我们的教导,“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可是在我细细的品读之后,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现在“智力上”的差异。相信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掌握的相当完美,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也会在智力上有所表现。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接受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授课的内容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学困生有点收获,中等生收获多点,优等生全部收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困生敢做,中等生会做,优等生够做。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学习原来是件简单的事,他们就会爱上学习。

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对播音特别的感兴趣,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就想把学习和播音结合起来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后来就让他把课本、试题、甚至数学公式都作为稿件来“播音”,慢慢地他就爱上了这样的方式,有时候还会用特约评论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番评论,做好笔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他的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无人能及。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只是对书中一条建议的有感而发,是涵盖不了整本书博大精深的内容的`。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思考与反思。我们要争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引领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提升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800字篇十七

《给新教师的建议》是一册教师成长读本,由李镇西编著,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关于“基本素养”的建议;第二章,关于“师生关系”的建议;第三章,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第四章,关于“修生养性”的建议。全书系统、全面的阐述了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和学生和谐互动、实现角色互换等问题,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规划了美好的前景。很庆幸我能进入一个有着理智和科学领导团队的学校,在我即将踏入教师岗位的暑假伊始发给我这本书,让我能提前在心里预演了一下将要面临的工作。

李镇西在书中序言部分说:“我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可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崇高的师德情感和积极学习思考都将成为我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关键。

与以往一味宣扬无私奉献的论调不同,李镇西建议我们不是做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成为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要做反思型教师。那么,反思型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古人的智慧早已对我们有所指引,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所以,做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所以,在踏入教师队伍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参照优秀的老教师,反思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查漏补缺,不断的填补自己的短板。就像书中第一章的内容一样,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追求我们的理想,包括合理安排工作,保证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继续锤炼教师的基本功;用教育随笔记录丰盈而真实的教育生活等。好学为要,我们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对于学生、对于教育,我们才能称得上尽心尽力了。

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今后的教学事业中,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除了教导我们的师长和共同成长的同事,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去爱、去教育的学生。而我们与这些朋友交往中的“信”,更多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所理解的教学实践,即为在对学生深度研究的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投入到学生关怀当中,认认真真的做好日常事务。“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是一句空话,“一生奉献”也不仅仅是一句高声的宣言。我们在坚守教育这份事业的同时,更要坚守本书中的老师给我们的真诚建议,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仅要有一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心,还要坚守自己对学生的“信”、对家长和学校的 “信”,更要坚持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信”。

三省,传而不习乎?关于教学的反思,是作为反思型教师的首要特征。我们应该随时反思:我所传授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演练确定为真的东西?我的教学准确吗?即使我所教授的知识是正确的,那么我所教授的知识适合我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吗?即使是适合的知识,那么我所教授的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吗?我的备课可以更出色吗?我的教学可以更精彩吗?这些问题我能在书中找到一些衡量的标准,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第一堂课,怎样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把讲台让给学生等,但更多的衡量标准,需要我们深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进行有效反思,才能总结出来。

以上是我读完《给新老师的建议》这本书,对反思型教师的理解。

在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也给我们阐述了何谓反思型教师?他认为,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而且,这四点绝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反思主要体现在,能够坚持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对教学实验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正是这种“反思”,才是我们成为一个合格老师所必备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我曾经幻想过很多具体的老师形象,或端庄儒雅、娓娓道来,或光芒四射、谈吐幽默,也幻想着将来自己的学生对我的评价都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究竟要以怎样的姿态走上那光荣而神圣的三尺讲台,又将以怎样的心态迎接自己一生的事业,我一直在思索,很庆幸我在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在反思中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