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47:24 页码:9
2023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汇总10篇)
2023-11-11 06:47:24    小编:zdfb

每一次总结都是一个机会,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突破和进步呢?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一

本次考试考察知识点全面,题型新颖、灵活多变,既涉及到基础知识,又涉及到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融趣味性人文性和社会性于一体,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考察、有效的考察了学生阅读、收集信息、表达、分析等综合能力。现结合试卷将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知半解。学生懒于读图,看书本不深不细,记忆的不牢固,从而导致学生作题靠猜测、凭感觉主观印象解决,导致简单题目出错却很多。如选择题的第1,第2,第4,第6等题.

二、知识学的太呆板不会灵活运用:主要表现在第5,第9,第38。

三、有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缺乏完整的地理理念,图文脱节。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计划采取如下方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对图文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帮助的知识是我们下一步复习的重点内容。并且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将课本内容条理化,使学生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读图类、与社会热点结合类、给材料分析类题型的训练,这类题型从语言表述到答题技巧、关注社会生活不足等各个方面都是学生的弱点,在剩余的时间内应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引导的力度。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二

初一地理的教学课程已过xx月,这次期末考试,检验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生的成绩也是对地理任课老师讲课的评判。

两个月以来,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有飞速的进步,但是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仍有所欠缺。因此,大部分学生不及格和低分率的情况仍然存在。

就此次地理期末考试,我从以下几点做出分析,并进行深刻反思。

一、从卷面来看,字迹不清晰,书写不工整,导致老师在判题过程中无法判别学生是否书写的是正确答案,导致失分。

二、大部分的地理题,学生们答的还是不错的,相对来说,选择题和连线题做的比较好,而读图题来说,学生对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掌握不清晰,导致失分。此外,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看到指向标的方向而直接做题,导致错误。

三、做题不够灵活,对知识的掌握过于生硬,不懂得灵活变通。

四、课堂来说,上课时,有些学生经常开小差,对一些书面知识不在意,总是一带而过,并未真正记在头脑之中,因此,在填空题、读图题错误率较高。

经过此次期末考试的检验,我深思:

加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宽度,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以心至诚友善为先。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三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七年级地理试卷批阅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尤其是在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学生对读图题掌握不牢,练习不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现对本次考试反思如下: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应该说难度比较适中,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考查到了学生所学的六、七章知识。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知识点,有利于考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程度。

2.学生做题中暴露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读图填空题出现填写颠倒问题。

(3)材料分析题,分析不够确切。

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2.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批阅考试试卷,发现中差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基础差。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知知识。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四

本次考试虽然难道较低,但是整体还是考得不好,从考试成绩可以发现,班级的及格率不高,优秀率低,班级平均成绩也不太理想啊,跟期望末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存在问题:

每一块试题末,一些平时上课认真的学生差不多都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如选择题20道,还有第24,25题能拿满分也有许多,比较可惜的是在一些小题没有仔细看题。

一、基础不扎实,掌握知道不牢固,主意集末体现在选择题方面如:1、5、6、10、16、17还有综合题21四张图,22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入海洋错误情况也较明显。

二、考试态度问题不严谨,许多同学没有认真对待考试,从其做题试卷表面就能体现出来,字迹了草随便,做题答非所问,乱七八糟。思想品行差。

四、应变能力差,思维扩展力不足。如选择题1-4题,关于平和的;21题湖北的地图轮廓不会跟其(3)联想起来,23题(3)“正在兴建的b是水电站”,这边没有画一个下横线学生就没有做,全年级没有一个学生这个有做。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应变能力不足,没有用心去做题,看题审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五

本次月考试卷就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了检测。就所担任的班成绩来看,一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阅读理解能力也比较强,优秀率约为20%。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不太好,造成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根本不理解基本词汇的用法,对阅读理解能力更是没有以至于失分,下面就具体题型分析如下:

第一卷为基础知识部分,为选择题,大部分为学案的原题。全对的或只错一个空的只占少数,扣掉1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占总人数的40%左右,也就是有相当部分学生对学案的原题不能理解可以说不明白造成失分。应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字、词、句、段等的理解,调动学生主动性,即主动查工具书和主动思考。

第二卷为阅读与理解即能力部分,由12题始,是5分古文翻译,优秀生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一部学生因不能准确直译或歪曲字义而失分,约失去1——2分,极少数失掉5分,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根本不懂文意。应在教学中多给予学法指导,从关键的字、词入手,引导他们准确直译;13、14题为7分的课外古诗文阅读,是初中段学过的.古诗,优秀生能够抓住句中的意象描写准确写出答案,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不能,在教学中在答题技巧方面应加以点拨;15题是5分值的古诗默写,前3空为以学过,后2空未学,一部学生因写错字或忘记失分,应强化学生记忆、默写的训练;第四题是15分的现代文阅读,失分严重,原因是一部分学生不能读懂文章,概念不清,表达技巧更是欠缺,应在教学中给予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引领。第五题是15分值的语言运用题,大约35%为学案原题,其余部分虽不是学案原题,但也是经常练习的与高考链接的能力题,失分的原因还是学生答题技巧欠缺,不能灵活组织和运用语言,在教学中应多加注意语句的得体及语法方面的指导;第六题为作文题,占50分,本次检测失掉2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占两个班的10%左右,失分原因是写的字数不够,思路不清,前言不搭后语,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在文思上没有想法,更谈不上思想的表达了。在教学中还是应利用教材教给学生一定的表达技巧,从字、词、句等入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总之,本次月考既检测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与语言的运用,又检验了教师教学的成绩与不足。既为学生的进步而感欣慰,又为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而苦恼,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力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六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针对文科班):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因此在文科班的教学中我每个周都会列出一到两个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另外每节课抽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识别地图,画地图,个人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学生感觉每天的知识量有些多。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每一个区域的研究都要总结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坐到举一反三。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比如在进行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流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加深内容的理解以及方法的掌握。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教材内容编排特色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某某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既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内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而是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

(2)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因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如课本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我便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南水北调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

(3)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七

“春耕秋实,瓜熟蒂落”的时候到了,又迎来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期末考试,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要经历考验才能成功,按古人的话说正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还来。”我满怀信心的走进了考场,准备迎接着次考试。

考试开始了,试卷发下来了,乱哄哄的教室顿时安静的鸦雀无声。“刷刷”的写字声充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像饥饿的春蚕在咀嚼桑叶。时间已经过 去不少上了,同学们一个个紧锁眉头,时而望望卷子,时而又在草稿纸上勾画。有的同学思前想后,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解题的线索,急得抓耳挠腮。还有的同学细心 揣摩,掩卷沉思,不一会儿就像打破了疑团一样,找到了答案。终于,紧张的三天过去了,同学们如释重负的走出了考场,因为从现在开始,大家又可以痛痛快快的 “疯”它几天了。他们个个都胸有成竹,仿佛自己都能得100分似的。

在返校那天,同学们个个都提心吊胆,怕自己考不好。大家知道,家长和老师都对我们抱着很大的期望,希望我们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都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考 试成绩终于发出来了,同学们有的喜出望外,而有的却悲悲戚戚,红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考好的.同学和考坏的同学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而我也是考坏的 一员,语文87分,数学95分,英语94分,太丢脸了,100分怎么老和我无缘呀!是我太笨还是我没有努力?经过几次激烈的心理斗争,痛定思痛,我终于知 道了自己的不足。取得一点成绩后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不用努力也会做的很好,卷子写好后从来不会细心的检查,从而导致了今年的惨败。

通过这次考试,我终于明白了“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更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同学们平时都一样听老师讲课,做一样的习题,看起来没有什 么高低之分。可是一到考试,却显现出来不一样的资质。这中间恐怕只有与努力和不努力有关了!

所以,我要牢牢记住这次惨痛的教训,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习题的解答能力,英语的聆听朗读能力进行强化练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吸收每一个对自己 有益的东西,强化自己。古人说得好“知耻而后勇”,我就要做这样的一个人。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我会默默努力,争取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八

经过了一个看似漫长而实际短暂的学期。我顺利地结束了曾经使我恐惧过,使我紧张过,使我彷徨过,仿佛一阵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暴雨云的期末考试。在考场上连续与风雨拼搏了数小时之后,总算是雨过天晴,彩虹升空。

然而彩虹——那胜利挺过暴风雨的喜悦总是会消散的。而永远留下的,是那在暴雨浇灌后赫然成熟的累累硕果。辛勤耕耘过的果树,在暴雨过后,得到的是鲜红而饱满的硕果;但是草草植下的果树,在暴雨过后,只剩下一地的枯黄的枳。

我的果树,便是那辛勤耕耘过的果树,在暴雨过后,看看我结下的“硕果”吧!

考试一共八门,我在其中化学、地理、政治三项在班级范围中摘得了桂冠,而历史、英语、语文,也取得了前五名的优秀成绩。如此一看,总分前三的宝座已经势在必得,而结局也毫无差错地验证了我的自信。班级榜眼。

至于剩下的数学和物理两门科目,由于我的感性思维即形象思维极度发达,相对应抽象思维能力异常薄弱,所以没能及格,不知道这和流行的“挂柯楠”热潮又没有联系呢?其次,由于我有自知之明,深刻地认识到这两课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干脆将这些本来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资产转移到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方面去,这已做法造成了此两课成绩不良的同时,也成就了另外6门课程名列前茅。

我坚信,这是一种智者的行为。迎难而上,固然是勇者;知难而退不被认同。但是,知难而退但暗渡陈仓,才是真英雄。我固然无法赢战某一种敌人,但是,我可以选择一种我可以轻松战胜的敌人着重猛攻,这样做,不但取得了相同的战果,还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和损失。常言道:强者相争勇者胜,勇者相争智者胜。我承认,班里比我努力的同学不在少数,但我之所以能超越他们,这就说明了灵活应变比埋头苦干更有用,等到了社会上,我便拥有比这些人更强的竞争力。

最后一个原因。乃是因为教授这两门科目的老师,愚蠢笨拙,自以为是,放纵恣睢。数学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毫不注重学习方法,一味地强求学生苦学傻学,我着实无法忍耐这种单蠢的教学方法,拒绝向这名老师学习知识,造成数学成绩不佳;物理老师迂腐而专制,在上课时片面强求学生听话,仗着自己是骨干教师,自认为一贯正确,对学生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毫不采纳,照搬书本,用老旧的知识灌输新生的幼苗。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他的教学方法深深的陷入了旧社会的泥淖之中,完全不适应新世纪的社会。为了不让我纯洁的心灵受到这种官僚体制的玷污,我选择了牺牲成绩而成全道义。这是物理成绩不良的原因。

之后再来说说自己劣于状元的原因吧。

我和状元之间相差分数大约在17分左右。但是在8科中5科都压制了他,但是难以拉大与他的差距,再加上他剩下的历史、数学、物理的分数远高于我,最终导致了我没能成为全班第一。

之所以有这个结果,是因为我投入到学习的时间略低于他。这一部分时间并不是被我玩游戏挥霍掉了,而是我专着于另外一项事务——文学创作。在这一学期中,我完成了一部名为《白银骑士》的长篇小说,字数多达二十余万字,并已经在起点中文网上发表。有4-5篇诸如《人品论》《驳论阳刚作文》等文章,发表于新浪博客。以及诗集《悲催狂想诗》发表于新浪博客。

我想,这应该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在保持如此之高的成绩同时有这多喜人的成果。如果将这些作品核算为分数的话,我早已跃居年级第一的宝座,成为鸟瞰整个高一的王。如果这是在美国,老师们一定会评估这些作品的分值,并表彰我。但是中国不会。因为中国地教育体制是劣质的教育体制,它迂腐,专政,只对听话的教育局的走狗们和颜悦色;对那些做学习以外的事情的民主志士们恶语相向。

这个教育体制便是笼罩在整个学生世界上的挥之不去的黑暗。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体制中生活呢?常言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像陶渊明那样一味消极的避世是不能改变什么的。只有真正的融入到这黑暗的体制中去,等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壮大,才能化作一道石破天惊的闪电,撕开这乌云,为人世间带来光明。

总结这一整个学期取得的成就:我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完结了诸多文;通过学习拳击,掌握了一门新的体育技能,强健了体魄。

就这样,我们步入了新的集体——文理分班的高二。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九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

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我教的班级是6、7、8、9班,其中有重点班级—6班,也有普通班级—8、9,而且还有特长班级—7(特殊班级—根本没有特长,但是成绩差,只有选择专业而已),他们的课堂反应可想而知,每次教学,要用三个不同版本的课件去上课,6、9班的反应还很不错,而7班,就相当有些难度,这就需要我的因材施教了。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反思1200篇十

本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地理试卷批阅后,感觉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尤其是在本次考试中,暴露出学生对读图题掌握不牢,练习不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现对本次考试反思如下:

1.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应该说难度比较适中,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考查到了学生所学的六、七章知识。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知识点,有利于考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程度。

2.学生做题中暴露出的问题

(1)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读图填空题出现填写颠倒问题。

(3)材料分析题,分析不够确切。

结合平时上课学生的表现与作业,发现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思想认识不够

相信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2.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批阅考试试卷,发现中差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点混淆不清,基础差。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知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