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山奇松资料(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1:38:51 页码:10
黄山奇松资料(实用16篇)
2023-11-22 21:38:51    小编:zdfb

没有总结,我们很容易陷入同样的错误和困境。总结要注重结构和逻辑,要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黄山奇松资料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三、总结。

四、作业。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山奇松资料篇二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奇松。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资料篇三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

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

2、出示小组讨论,按要求学习。

3、交流。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出示)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说得真好。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多练习读几遍。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可让同一生再读比较。

4、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老师觉得他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

生:(看书后回答)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师:你看的真细,找得多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5、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下面让我们再次去黄山领略一下这三大奇松的风采。

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看录像,听老师配乐背诵)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老师也给他配上音乐。

6、师: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自己练习读一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一生读)

(生齐读)

四、作业设计。(投影出示)

教后记: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黄山奇松资料篇四

教学目的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   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难   点 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名字。

神奇   样子。

生长情况。

所用参考资料《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你知道哪些?然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集群山之美于一身,以它独特秀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黄山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神奇)。

对,正是因为它的神奇,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现在为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一堵奇松的风采。

二学习第二段。

1、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神奇的?

2、交流。

“姿态优美,枝叶遒劲”

样子优美、神奇。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年代久,经历风风雨雨,依旧茂盛。

“迎客、陪客、送客”

名字很奇特。

“天然盆景,枝干蟠曲”

天然美。

3、在优美的音乐中看图欣赏。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山松的神奇,那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神奇呢?

5、指导说话。

作者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你就是黄山上的一棵松树,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吗?(生长情况)。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第三段。

2、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

5、写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四总结。

黄山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呀,可见黄山松真是魅力无穷令人着迷。

五作业。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用诗、画、文章赞美黄山。

黄山奇松资料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课件。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它以什么闻名于世?(课件出示“四绝”),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3、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课件出示要求)。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8、指导学生说话:请选自己喜欢的一棵,试着说两三句话。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山奇松资料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段: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四)学习第一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五)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黄山奇松资料篇七

这次的黄山行可真是为我那多彩的假日添上了璀璨的一笔。

清晨,踏着冻冰的台阶,呼吸着山中新鲜的空气,我开始了一天的登山之旅。

走着走着,我的脚步猛地停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在这雾气氤氲的仙境里,竟然能走进岑参笔下的“世外桃源”!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没想到,昨夜夜深人静时,黄山竟在给自己抹浓妆呢!

黄山松以其挺拔苍劲闻名于世,而这几笔银装,勾勒得黄山更妩媚动人了呢!

绿色针形松叶掩映着白霜,而那似蚕丝般剔透的莹丝则随意地萦绕在大小枝丫间。徜徉其中,渐入佳境,黄山松不再似小家碧玉,而更像母仪天下的皇后,端庄威严。一层层白霜堆积在枝丫上,层层叠叠,厚厚薄薄,晶莹剔透。再细细品来,那挺拔高洁的品格,使人更加心生敬意。

哦!时候不早了,赶快上光明顶。怀着期待的心情,我登上了光明顶。果真不负所望!放眼望去,一簇簇,一束束,一丛丛,似银花般绽放在我的眼前。脚下虽如履薄冰,胸中却心潮澎湃,这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种何等恢弘的气魄!这是一种何等神奇的能量!我陶醉于此,感动与此!这一切,都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景象;大自然是气势磅礴的胸怀;大自然是澎湃人心、感化人心的奇伟力量!

驻足良久,蓦然回首,山高、水远、石峭、松劲,人醉在其中……。

黄山奇松资料篇八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合作探究,展开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1、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2、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法 讨论法 圈画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2、请谁来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了?(指名读-齐读)。

出示生词:

潇洒  挺秀。

3、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什么的?

1、黄山被誉为——( )以——( )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情有独钟。现在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2、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哪里是黄山最好的观松处。(玉屏楼)。

出示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你是如何理解“黄山绝胜处”的呢?

3、为什么玉屏楼是最妙的观松处呢?

学生找出句子“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很好,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所以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 )。

5、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一)奇在姿态。

1、品味迎客松。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2)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课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3)交流:。

a奇在姿态优美。

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迎客松姿态优美独特?

a、抓住关键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b、出示图片,边看图边理解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c、从“郁郁苍苍”这个词中你感觉迎客松长得怎么样呢?(苍翠、茂盛)再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树叶的苍翠茂盛。

d、总结: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真是一棵——奇松。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姿态很奇特呢?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现在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谁还能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

b、读得真好!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想一想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4)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人们看到了迎客松就想到( ),人们来到了黄山就想到了( )。

(5)这真是一棵姿态独特的松树,现在。

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

(6)听了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旁边还有陪客松。

2、交流陪客松。

(1)现在,请你轻声地读读有关陪客松的句子,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2)谁来读读陪客松的句子?(出示句子)。

(3)作者把陪客松比作什么了?(绿色的巨人)从中你感受到陪客松长得怎么样?

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补充讲陪客松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

(5)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这种奇特读出来好吗?

(6)同学们读得真好,经过了迎客松热情的欢迎,陪客松彬彬有礼的款待,接下来便是——(送客松的送别)。

3、品味送客松。

(1)谁来读一读送客松的句子。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依依不舍地告别。”

(2)送客松独特在哪儿,从哪些词里能感受到它的独特?

(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 依依不舍 )。

(3)出示图片,看图理解“蟠曲”的意思。

(4)(出示各种盆景图片)这就是盆景,它经过人工精雕细琢,姿态十分优雅。

(5)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说明什么呢?

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却也像经过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美独特,奇不奇?

(6)谁能把这份奇特读出来?

(8)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我都能感受到送客松的依依不舍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读出对送客松的依依不舍。

(9)这真是三棵姿态独特的奇松,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二)奇在千姿百态。

1、那么是不是黄山的松树就这三种呢?(不是)。

是啊!黄山松星罗棋布,争奇竞秀。

(板书:...)。

2、(出示第三自然段)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4、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呢?都有哪些姿态呢?

5、文中“或”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这段文字中找到解释吗?(有的)把“或”换成“有的”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6、最后一小节中哪个标点符号比较吸引你呢?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7、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8、的确,黄山松不仅姿态独特,而且黄山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有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的装点,才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三)奇在生命力的顽强。

1、同学们,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呢?仅仅因为它“姿态独特”“千姿百态”吗?(不是)那它还奇在哪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提示:找找看,课文中告诉我们黄山松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悬崖上)。

还有哪里写到黄山松的生长地方呢?

2、出示: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夏天,它们饱受——。

冬天,它们饱受——。

暴雨中,它们经受——。

少雨年份,它们又经受——。

5、对,它饱经风霜,却依然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板书:生命力强)。

6出示:(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三、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他们不仅姿态独特、千姿百态而且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学了课文以后,我们要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松。”

学生朗读生词。

齐读生词。

学生齐答。

学生找出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奇在哪里。

生自读课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齐读。

生交流。

生齐说,再朗读。

指名读。

生齐读。

生自读课文。

生交流。

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生边看图边理解词语。

生交流。

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回答并朗读。

学生通过观看了图片后再来练习说话。

学生自读课文。

生答。

——风吹日晒、骄阳似火;

冬天它经历风吹雨打、——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雷电交加,暴雨如注;

——干旱。

学生仔细读课文从中找到“饱经风霜”

学生练读。

这一环节教学注重对基本知识,特别是词语的训练,通过朗读复习词语。

从读中体会“奇”

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

抓住关键词体会“奇”

说话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图片的播放,增加形象性降低了想象说话的难度。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奇”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姿态独特。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生命力强。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黄山奇松资料篇九

黄山是我国的第一奇山,也是不可多得的5a级旅游风景区,它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的云海、温泉、奇松、怪石合称“死绝”,闻名海内外。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和我慕名来到神奇秀丽的黄山风景区游玩。

一大早,我们来到云谷寺乘着缆车上山。车厢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在山涧、峡谷中穿梭。透过玻璃,一道道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肉跳;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岩石,令人目不暇接;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松林,叫人心旷神怡。正当我陶醉在眼前的美景时,缆车不知不觉中到了蘑菇亭停靠站。

我们顺着路标,来到了竖琴松。虽然这棵松树算不上参天大树,但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它的主干先笔直地向上生长,忽然来了一个270度的急转弯,朝下生长,整个形状就像一把巨大的西洋乐器——竖琴,许多细小的纸条就像一根根琴弦。凝视这棵松树,仿佛有一曲曲美妙的琴声飘入耳际。

迎客松就更加有趣了。它像一位好客的主人,立在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他挥展双臂,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到此的游客争相和它合影留念,难怪角度最好的地方还得付30元钱呢!据导游说,最神奇的是它的生长环境了。它的根深深的扎进岩石缝里,没有泥土,却能长得如此苍翠提拔,那需要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这不禁让我对它增加了几分敬意。

黄山的奇松还有很多,像黑虎松、姐妹松、孔雀松……也有好多叫不出名的,奇形怪状的松树,正等着你给它们取名字呢!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情有独钟、屹立、遒劲、蟠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找资料,练习册上有很好的资料,提醒学生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大意,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

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第一节。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读完想想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

(1)学习“迎客松”。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

学习第二句。

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送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

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

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

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老师引读。

2.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

1.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四、作业。

1.造句。(先理解词义,再造句。)。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完成练习册。

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学法学了第2自然段后,再欣赏一些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张,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来介绍一种松树。

这样三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朗读再加上写话练习,逐渐由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语句(怎样写)向语言的内核(为什么这样写)进军,这样三次由浅入深水到渠成的朗读,让学生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对于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避免今后在习作中表达的单一呆板,真正达到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的目的。

今天听了顾老师的精彩的教材解读之讲座,我想明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也要去这样尝试,不断地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真正地引导学生去读书,而不是表面上的朗读,要带着学生去读去思考去研究,关注语言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水平!

昨天听了顾老师的讲座后,我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一直停留在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虽然也涉及到了写法,让学生揣摩,但是有时候只是浅层次的,有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感悟写法之高超。昨晚在网上看了那个教学案例后,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写什么”到“怎样写”再到“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读书,真正意义上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语言,并学会了写法。

我不仅让学生读懂句子,感受到松树的奇特,反复地朗读和背诵句子,并做了一个简单的投影片课件,让出示三大名松的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来指出到底分别是哪种松,陪客松是不难找的,但是“迎客松”和“送客松”却有点混淆,我并没有立即给学生指正,而是让学生分别找出依据,两种松树都有一丛枝干伸出来,不容易分辨,但是有个明显特征,我稍微作点提示,学生很快从语句中找到“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找到了理由可以充分证明它的身份。我感到欣喜!学生三读课文,找到了文中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并品味出写法的不同,感悟到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语句更生动具体,知道作者不仅写出了所看到的,还能发挥想象写出名字的由来,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特!到这里,我的第二课时教学似乎完成了!但是我想,学生积累了这样精美的语言,学会了写法,我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于是,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再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松树。呵,我班的小家伙们可真聪明,我夸他们都是小作家,小才子,所介绍的松树可真神奇秀美!以下就是我任意选择的几位学生的作品和大家分享,请多提宝贵意见:

孔雀松秀丽挺拔,树枝向两边舒展,虽然经受千磨万击,但是它还是屹立在斜坡上。孔雀松的树跟就像孔雀的双脚笔直地站立在那儿,茂密而苍翠欲滴的枝叶又像孔雀的大尾巴。这只孔雀在山坡上亭亭玉立,热情地招待客人去参观黄山。(魏薏文)。

握手松姿态奇异,树干挺直,虽然它经历风吹雨打,但是看上去仍然容颜不老,生机勃勃。它有一根强壮的枝干斜伸出去,虽然看上去光秃秃的,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不难发现这根枝干的顶端有茂密的叶子。如果你在远处看它,就会觉得它是以个伸出手臂,想和你握手的松呢!(苏俊杰)。

冰淇淋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虽然经历过风风雨雨,却还是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它从上往下看,好像圆形的冰淇淋。如今,它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松树了!(徐思凯)。

悬舞松生活在陡崖边,姿态富有特色,枝干弯曲。前后两棵松树像一男一女正在翩翩起舞,每时每刻都给游客观赏着自己独特的舞姿,让游客们心旷神怡!(熊亦俊)。

…………。

(教学时间:11月15日,教学后即刻写下心得,还有许多学生的作品未能打处。)。

课前思考: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黄山奇松”作课题?黄山的松树奇在那里?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且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四绝,了解黄山的三大名松,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品读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描写黄山松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来整体感知黄山松树的奇,抓住“四绝”、“闻名于世”“情有独钟”,体会黄山松树的名气之大。再扣住“处处”、“潇洒”、“挺秀”等词语,体会黄山松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学习全文的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本段的层次。知道本段采用了总分结构后,细细体会三大名松的特点。最后一段的学习,通过三组结构工整的短语来真切的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并且仿照这样的句式,在图片的帮助下展开合理的想象。

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估计能提出了比较多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学生有可能会问“‘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教学反思:

扣重点,自主探究,感知深入。教学须有详有略。了解黄山松的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三个层次,采用一详两略的教学方法。

迎客松,先请学生自读文本体验,了解它的姿态优美,了解这种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通过朗读,学生领悟了“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句话,了解了迎客松在黄山松中独特的地位。

在学生对迎客松有了生动印象的基础上,请学生感情朗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迎客松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学生通过探究,进而知道是描写、拟人、比喻、想象等表现方法,准确鲜明地展现了迎客松的奇特点。此刻,学生再读“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整个黄山的象征”时,词的内涵就都能表达在他们的表情、声音、语调之中。

教学反思:

因为前几天听了顾老师的辅导,知道课文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解读,逐渐从理解文本的内容(写什么)、品味词句(怎样写)。所以在上这堂课时,心中有了底。一堂课上下来总体觉得不错。课上先介绍了祖国的五岳,(特别要提的是杨立洲,他都能说出名称,并且还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接着介绍三大名松,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名字都是按照他们的姿态来命名的,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还有那些松树,当然我们写得没有(2)班学生写得精彩。

书中描写迎客松时有一个词,叫“遒劲”,学生借助词典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强健有力”,可是我觉得学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这个词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树干,有的说还有书法作品)这时我出示了一张放大了的松树枝干的图片,我问:“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是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思路很清晰,篇幅短,语句美,学生很爱读。通过同事向我介绍顾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中年级的要求的确存在着差距。我们不光要让学生读好语言,读懂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在推敲作者如何进行语言表达的方面进行探究。《黄山奇松》,曾经作为四年级的教材,我教过好几回了,但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关注作者的写作特色。仔细辨来,的确有这么几点写作特色供我们品味。一是文章的先总后分的写法,二是作者注意抓住典型进行具体描绘,三是介绍名松的时候注意实与虚的结合,等等。见这篇文章也是一篇习作的好范文,于是我也模仿了姚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介绍自己命名的松树”,实践下来,效果真的很好。看来,多探讨,多交流,收获还真的很大。

在后来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学生能够继续学以致用,将课堂积累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例如,有的学生在介绍家乡美景时注意了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有的学生尝试课文第三段的排比写法,用整齐划一的句式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在生动地表达内容的同时,也起到了增强语气的作用;有的学生模仿了介绍三大名松的有关写法,注意了突出重点,等等。看来阅读与作文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谁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

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2、师: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迎客松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读后的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

3、集体交流:

其一:体会迎客松的姿态优美。

a师: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迎客松的特点?

b指导学生理解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重点理解饱经风霜。

c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由练读,分男女读。

其二:体会迎客松样子的奇特。

a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还读懂了什么?

b师:假如你是这棵迎客松,会怎么介绍自己?(指名说)。

c正是因为我姿态优美,样子奇特,人们给我取名迎客松,来,迎客松们伸出你们的手臂,读出你们的热情。

其三:体会迎客松的象征意义。

a师:迎客松近千年如一日,如今……(师引读,生续读)板书象征。

b师介绍在中南海大厅,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挂迎客松的挂图。

c师:在这种神圣的地方都有迎客松的倩影,这种心情无法语言表达。但我相信大家会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d师:所以人们去黄山就会去看,想起黄山就会想起。

小结,对着板书理清脉络。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在你们浏览黄山的途中不仅仅有让你宾至如归的迎客松,还有默默相伴的陪客松,还有恋恋不舍目送你的送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又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采用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学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迎客松的语句。

板书                   16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象征)。

郁郁苍苍。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黄山,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介绍黄山。

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观看有关图片:你的感受怎样?

导入: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了解黄山松书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黄山奇松的段落,读一读。

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4.小结。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那些词语用的特别好,为什么?(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过渡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并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黄山松的姿态——潇洒挺秀,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如此偏爱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段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名松的句子来。

分别指名读有关的句子: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细读课文,体会每棵松的动人姿态并练习背诵。

(1)学习“迎客松”。

(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板书:迎客松)。

请同学们自由读写迎客松的第一句话。读完想迎客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优美、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解释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谁能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健之美呢?(练读)背诵。

学习第二句。

过渡:迎客松不仅秀美,而且神奇,各自读第二句,读完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这是一个比喻句。找出把什么比着什么。对照图做动作比较,说说这样比喻是否贴切。)。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句。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有感情地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指导背诵。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出示画面)自由读写陪客松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体会比喻句的优美、形象)比较句子。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以及名字的由来。)。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送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板书:送客松)。

默看有关内容:写了几句话?

自己读,先读写送客松的句子,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

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背诵。

黄山松造型优美,姿态雄伟,蔚为奇观。集体朗读写黄山松的部分。

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齐读第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4.小结朗读: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赏姿态独特的黄山奇松。配乐朗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三段,拓展延伸。

1.老师引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段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指名回答。

3.出示有关图片,导读:黄山松千姿百态:或     ,或      ,或     ,或     ,或      ,或    ;有的壮如        ,有的形如         。

4.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课文。

1.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4.总结课文。

四、作业。

1.造句:“屹立”、“郁郁苍苍”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迎客。

情有独钟      陪客    千姿百态。

送客。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

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

[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3、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

(2)交流总结:位置奇、形态奇、精神奇。

4、大家说得真好,想看看真的迎客松吗?(ppt出示迎客松)。

(1)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人们叫它迎客松是名副其实。

(2)你看,它正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3)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齐读这段话。

(4)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5、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6、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7、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通过应聘导游的活动,强化学生对黄山松的认识,熟悉、背诵课文]。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四、欣赏了黄山这么多美丽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完成昨天刚接到的一个任务:

(ppt出示:学写广告词:元旦快到了,泰兴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通过广告词的设计,巩固运用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回家后,做个小导游,将黄山奇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兴许你的精彩介绍会吸引爸爸妈妈,那么,明年的黄山就成了你的快乐所在地啦。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美术课上,我们将举行一次黄山松画展)。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四

本教案是我为评选寿光市优质课而设计的,经过我多次讲课、备课、反复修改,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多次听课、评课、议课、磨课,才最终定格,凝聚了我和同事们的心血。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集文本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引题,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突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总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说句话。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会黄山三大名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课时

使用多媒体课件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生:去过。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说得真好!)

师:没去过的同学想不想去看一看?(去过的想不想再到黄山游览一番?)

生:(高兴地)想!

2、师: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播放“黄山风景”动画图片)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过渡: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

黄山有哪些奇松?

黄山松奇在哪儿?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足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

3、生读完后,师问:黄山有哪些松树?(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师随机板书。

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

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代表”什么意思?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师: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1、姿态奇

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结合图片讲,理解“遒劲”(粗壮有力)谁来读一读?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品“饱经风霜”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出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自读。

(要点包括: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谁来完整地把这句话再读一遍?你从中体会到迎客松?

生:坚强不屈

生命力顽强

过渡:迎客松还有什么奇特之处?

5、悟“热情好客”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做一做动作。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你想到什么欢迎词?

生: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欢迎光临

生:黄山欢迎您!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可以加上动作,谁来试试?

师:这真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啊!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或齐读)

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

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1、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生: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

生:在游人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分行齐读两遍。

2、交流

“送客松”

师: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生:送客松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姿态…枝干…

生:(黄山、大自然)

你来夸一夸送客松?

生:送客松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生:送客松真是“天然盆景”!

师:还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生:“它向山下……”

师: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再见了,欢迎下次光临!

女生读

1、师:(幻灯出示)“黄山绝胜处”的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并提供了如下导游词:“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请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松树向游客介绍。(老师给同学们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准备。把课文读透)

2、师:有没有勇气来当小导游?谁先来?生踊跃举手表演。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它们各有各的奇特之处,其实,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生配乐自读。

2、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一边听这位同学(配乐)朗读一边欣赏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各种松树图片。)

3、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夸一夸黄山松的奇?

生:它们千姿百态!(师趁机板书“千姿百态”)

生:神奇秀美!

生:姿态万千。

(饱经风霜

潇洒挺秀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

同学们,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黄山一睹奇松的风采!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思路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想在35分钟内把一节课讲完,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抓住教学重点,还要力争做到高效、实用、有魅力。为此,导入新课时,我就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抓住黄山松的“奇”这一特点先自读感悟,在教学三大名松时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置身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朗读欣赏课文、欣赏黄山奇松的风景图片,帮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奇”。学生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后,鼓励学生通过再次反复朗读、感悟,看着图片“做小导游”介绍黄山三大名松,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最后,出示一组形态各异的松树图片,在欣赏中学生受到了美育,提高了审美情趣,再次感悟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产生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这节课能真正称得上高效魅力课堂,但教学中仍然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一位女生在做小导游时不但语言功夫了得,而且她还加上了一些动作来模拟迎客松的姿态,我当时不禁心生赞叹,但是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恰如其分地表扬和鼓励,每每想起就觉得有些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须要多学习、多钻研、多磨练,争取做一个更合格的人民教师。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随文理解字词,重点理解“饱经风霜”“屹立”并学会用其中一个来造句。

3抓住“情有独钟”,通过朗读感受黄山奇松的“奇”,激发学生对黄山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流程:

师:(板书:黄山奇松),今天就让咱们一同走进黄山,去欣赏那里的奇松。

生:情有独钟。

师:好一个情有独钟!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词走进黄山,去欣赏黄山最有名的三棵松,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写完:同学们,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三大松的奇,你对那一棵松情有独钟,你可以多读几遍,读时有什么感想,用笔在旁边写一写。好,开始。

二悟读,感受情有独钟,品味奇。

(一)悟迎客松的奇,总结学法。

1师:今天咱们也来当一回游客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迎客松(出示:迎客松图)。

师:来,郭老师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对迎客松情有独钟的,举手。

起来回答的同学,先读,再说说你为什么对迎客松情有独钟?

生读(师相机指正),说说理由,

(生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我喜欢它的理由是它虽然经历了很多,却仍然保持活力,生命力很强。好,读一读,读出迎客松那蓬勃的生命力!

谁还对迎客松情有独钟?

(生读:再说。我发现你在读遒劲的时候加重了语音,为什么?遒劲什么意思?很苍劲有力!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你读出了一棵刚劲的迎客松!(有气势,雄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八百多年的,它要经历多少磨难?文中哪一个词能体现?。饱经风霜。是啊!多简单的一个词,可这里面却要包含着迎客松经历的多少艰辛与困苦!

假如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迎客松经受的磨难,你会用哪一个词?比如——风吹雨打。

800多年的岁月,虽然它历经(风吹雨打),

虽然它历经(       ),

虽然它历经(       ),

虽然它历经(       ),

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同学们,对迎客松情有独钟的同学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读出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棵迎客松的形象吧。(齐读这段话)。

我们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时候,

先找: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

再找:关键词“遒劲”“饱经风霜”等理解迎客松的奇。

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学习陪客松与送客松。

出示:送客松。,同学们请看,这是——陪客松。

谁来读一读?

生读。(我发现你读到一个词:巨人,很有力。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什么?)。

陪客松很大,好,请你用你的声音读出它的大!

9同学们,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彬彬有礼,那么,在你的眼中,送客松呢?

师:对送客松情有独钟的同学请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生读完,师相机出示送客松的图片:你看,送客松正在陡崖边跟你们挥手告别呢)。

10同学们,咱们来说一说,你觉得送客松奇在哪里?

生:(就像依依不舍告别。)依依不舍说明什么?不舍的,什么不说了,你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

生:姿态独特枝干盘曲天然盆景(引导到天然盆景)。

师:一般的盆景是由人工修剪的,而天然盆景是谁修剪的?大自然。

好,让我们读一读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吧!

11是啊,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怎么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山松数目众多,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它们有的形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黄山松可真是:——千姿百态。(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大家请看,这里有一个词:屹立,立就是站着的意思,那么屹立是什么意思?(引导偏旁:像山一样站着)这些词能用来形容哪些人?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14学了这么多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呢?

出示:四张图片 最后合四为一。

师:来,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你情有独钟的那一棵松树或想想你心目中想象的那一棵松树的样子,写一写。写的时候,我们学习迎客松的写法:先写它的外形,再根据它的外形特点展开你的想象。

(3——4分钟)。

师:好,同学们,俗话说:三分写,七分读。谁来读一读你心目中的那一棵松。(生读,师随机评价)(秀美挺拔 神奇高大俊秀的一棵松)。

老师发现写的好的同学还有很多,课后可以互相读一读。

三情景升华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欣赏那里奇异的风景,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学们,黄山欢迎你们。

黄山奇松资料篇十六

它们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的树干挺拔,有参天气势。它们的松针又粗又长,富有活力。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环境,这样它们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如:黑虎松、龙爪松、多子多孙松、云海松、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它的外形为:顶部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下面越来越小,最后一个树杈已经枯萎了。这棵松树和黄山的其它松树有所不同,因为它生长在悬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黄山的松树和其它的松树就是不一样,别有韵味。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二)黄山的松树为何能在石缝里生长。

原来,松树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的根在很少的一点土壤里就能够生长,还能自己制造养料。另外,随着松树长大,树根会分泌出酸性的汁液,这些汁液遇到花岩石、石灰岩等,能逐渐使它们变成粉末,形成土壤。正是因为松树有着这些独特的本领,所以即使是在光秃秃的石山上,松树也能扎下根,茁壮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