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52:53 页码:14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优质13篇)
2023-11-11 06:52:53    小编:zd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它们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解析。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教学流程。

一、激qing入境,引入文本。

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默读2——6自然段,填写表格。

实验次序。

怎样试验。

实验结果。

第一次。

蒙住眼睛。

仍能自由飞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

实验结论:

(3)比较4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指名读第8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2.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一个部首“皿”。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1版块“与众不同”。谁愿意说说这个词的意思?(跟大家不一样。)。

2、如果做事和大家都一样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

2、生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科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毛毛虫实验”,因为毛毛虫盲目地跟随而换来了死亡的.命运。)。

三、随文学习生字(语境中识字)。

1、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法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相机学习“著”字。

2、一说起法布尔,人们就会想起他的“毛毛虫实验”。学习“验”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法布尔实验的这种毛毛虫有一种什么特殊的习惯呢?谁知道?(盲目跟随的习惯。)学习“盲”字。

5、齐读第二自然段。

6、想知道这个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吗?小组内练读第三自然段,自学生字“盆、缘、厘、针、疲、尽”。(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这些毛毛虫真的是太盲目了,命运很悲惨。后来,法布尔还在他的实验笔记上写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谁愿意给大家读?学习“稍、或、避、亡”。

9、齐读最后一段。

四、脱离语境,集中识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厘缘疲稍避或(会认读)。亡盲著验盆针尽(会写)。

(1)、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a、借助熟字记忆。

b、编儿歌、谜语帮助记忆。

c、调动生活经验、个人情感体验记忆。

(3)、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2、指导书写:(小组讨论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盆”:“皿”字底,最后一横长。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再读课文(回到语境),巩固识字。

先小组分段读,再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地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字词,还了解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七、作业:

写生字。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二、出示《新方案》的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再尝试着填表。(出示表格)并在你有想法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悟。(《新方案》的设问导读改编)

2、从斯帕拉捷的实验到科学发现超声波并用其造福人类,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表格: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填表感悟

1、在学生的汇报中感悟斯帕拉捷的: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

板书:细心观察

在汇报中感悟善于思考

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a、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1、分别指导读,可以加上个“咦”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连线。

3、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4、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改变啊的读音,读出惊讶的语气。

3、去掉“啊”,把“原来是”改成“就是”回应惊讶的读法。

4、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板书:善于思考

四、领悟启发拓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那么,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2、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名言。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做出贡献的斯帕拉捷,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眼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描一描。

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指名读2---3节,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

(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抓住“总认为”“完全”“不由得惊叫”等词语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变化。

(3)抓住“敏捷”、“敏锐”、“灵巧”、“灵活”来体会蝙蝠不是依靠眼睛来探路的。

(4)小结: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飞行,证明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4-6节,完成表格。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词,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

一(第1自然段);二(第2—6自然段);三(第7—9自然段)。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词语意思及引号用法。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按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指导。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好奇:。

(2)交流。

(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指导朗读。

2.精读第二段。

实验的情况怎样?

(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第一次)。

(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6)指导朗读。

(7)小结。

(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

(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二、精读指导(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复述全文。

板书:

凭什么     蒙眼。

堵鼻             听觉。

涂身。

堵耳。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蝙”“蝠”“碍”的字形、字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读准生字“蝙”“蝠”“碍”的字音,说说它们的`字形。

2、联系课文或等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敏捷敏锐障碍物超声波恩惠洞察。

3、朗读课文3遍,力争把句子读通,字音读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夜晚的实验》。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的时间是……你知道是谁做了夜晚的实验吗?(板书:斯帕拉捷)。

二、预习检测。

过渡: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好吗?

1、读下列词语,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障碍物蝙蝠敏捷敏锐喉咙。

超声波辨别恩惠洞察苍蝇。

(1)指名读,齐读,小组内检查读,读错的互相纠正。(看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2)指名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

(3)出示带有“蒙”“薄”的句子,指名读,指出多音字。

2、指名读课文。(抽读第二、三节)。

3、小结预习检测情况。

三、新授指导。

2、下面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实验过程,把每句话读通顺了,再和小组同学讨论:斯帕拉捷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出示)。

(1)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学习效果最好)(2)交流、分小组齐读。

3、问:斯帕拉捷在夜晚做这四次实验是为了什么?(如学生说不出来就安排在第一节的学习中)。

4、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同桌说说:(出示)。

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了好奇:

(1)学生自学,指名说。

(2)指导朗读,读出好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蝙、蝠、碍。

2、指名说写字注意点。

3、学生描红。

五、达标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三题。

(检测时可让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自行订正)。

六、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学习手册》一、二题,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一练。

板书设计:

斯帕拉捷揭开蝙蝠飞行秘密。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七

()地飞翔()地捕捉()判断。

敏捷地()灵巧地()广泛地()迅速地()。

设计意图:区分形容词与动词短语,理清词序,积累短语。

1、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

2、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3、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4、帕斯拉捷这样猜想。()。

设计意图:辨别相关词语,区分词语的正确的用法,体会运用词语的正确性。

1、表示特定称谓2、特殊含义3表示批评、讽刺4、引用别人说的话。

(1)“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3)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

设计意图:区分引号的正确用法,帮助学生辨别如何运用,及引号的作用表达的不同意义。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帕斯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慧汇)。

1、划去不当的音和字。

2、除了超声波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外,你还知道哪些应用?

3、用“”划出比喻句,把比作,说明。

4、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人?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你还知道仿生学的发明创造?举一例说明。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二、出示《新方案》的设问导读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再尝试着填表。(出示表格)并在你有想法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悟。(《新方案》的设问导读改编)。

2、从斯帕拉捷的实验到科学发现超声波并用其造福人类,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表格:

3、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填表感悟。

1、在学生的汇报中感悟斯帕拉捷的: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细心观察。

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出示:“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斯帕拉捷是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3、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

板书:细心观察。

在汇报中感悟善于思考。

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a、出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1、分别指导读,可以加上个“咦”字,读出奇怪的语气。

2、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连线。

3、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4、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b、相机出示:“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1、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改变啊的读音,读出惊讶的语气。

3、去掉“啊”,把“原来是”改成“就是”回应惊讶的读法。

4、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板书:善于思考。

四、领悟启发拓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那么,斯帕拉捷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把你的感想凝聚成你的名言写下来。

2、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名言。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斯帕拉捷实验的经过,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做出贡献的斯帕拉捷,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九

1.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横七竖八”造句。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张练习卷(填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大家知道蝙蝠是一种会飞的哺乳动物,雷达是探测的仪器,前者是自然界里的动物,后者是人类的一种发明创造,看起来毫不相干,然而,人类的许多创造发明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迪,那么蝙蝠它给人们什么启示呢?你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二)标出自然段,想想哪几段说的是一个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一)认读生字词。(卡片)。

(二)找四五名同学读课文。

(查:生字读音,文字正确流利。)。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一)回顾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一读二想三并。

(二)请七名同学分别读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每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三)大家议论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哪几段意思相近。

(四)将相近意思的段合并为一大段。独立一个意思的为一段。按一定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分段结果: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第二段是第3~6自然段;第三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

(五)归纳段落大意。

1.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

(1)要抓住主要内容。

(2)语言要简练。

2.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

教师给方法,出示小黑板。“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3.学生根据方法,讨论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过程:第一段中的第1自然段讲了一架飞机在安全夜航。第2自然段就这个现象提出问题。段意可概括为,由飞机夜航的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二段中讲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为什么会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讲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这么多内容,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2,选择正确的第二段段意。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讲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还着重讲了雷达的工作原理。这两点中最主要就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把这个作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练习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六、个人利用工具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七、全班交流。

(一)提出难懂词语。

(二)大家进行解答。

八、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九、作业。

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初步阅读课文,进行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这节课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知道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三、变序教学,先学首尾段。

(一)默读首尾段,了解写作特点。

(二)提问:

1.文章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

理解词语:漆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阅读的兴趣。)。

3.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理解词语:“摹仿、启示、障碍”。

(板书:天线、荧光屏、电波、反射、障碍物)。

4.先提出问题,最后解答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三)请两名同学分别读首尾段。

过渡:科学家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四、学习第二段。

(一)个人小声阅读第二段。思考: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边读边划。

(二)提问:

1.蝙蝠夜间飞行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蝙蝠不但能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无论怎么飞,也不会同任何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的避开,通过“即使……也……”这个词看出来的。)。

2.从这些特点中反映出什么?(蝙蝠夜间飞行,就如同在白天飞行一样动作灵巧,反映敏锐。)。

(三)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个人默读4、5自然段。

2.找单人读4、5自然段。

大家思考:

(1)课文对哪次试验作了比较详细介绍?

(2)对试验做了哪些介绍?

(四)学生议论发言,理解词语“横七竖八”。

(答案:课文把第一次试验叙述得比较具体,讲了试验的时间、场所、条件、情况和结果。)。

(五)请同学当一回“科学家”,将三次试验填写在表格中进行汇报。

(六)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过渡:蝙蝠到底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七)单人读第6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划、划出与问题有关的重点词语。

1.提问。

2.理解词语“反复研究”、“终于”。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1)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不辞辛苦、刻苦钻研的精神。(2)结论是来之不易的。)。

3.让同学画画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草图。

4.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飞行的。

(板书:嘴、耳朵、超声、反射)。

过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五、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一)同座位的同学议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试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

2.做填空练习。

3.对照投影或板书说说雷达和蝙蝠的对应关系。

(二)讨论发言。从这一事例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由议论。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也是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六、请三名同学读全文。

七、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安全飞行的事例,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课时。

一、交代本节学习任务: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能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理解运用。

二、温习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接力朗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词的读音。

(一)学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课后词语。

(二)用生字词的卡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四、学生个人分析和记忆字形,懂得意思。

(一)分析字形结构,偏旁部首。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扩词,丰富词汇。

五、集体学习。

(一)要强调字音的生字有:

“即”是第二声“j0”,不要读成第四声“j@”。

“塞”是平舌音,要读准。

“竖、钟、超、障”是翘舌音,要读清楚。

(二)要强调字形的生字有:

“即”字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荧”字下边是“火”,不要写成“虫”或“玉”。

“配”的左半部不要少写一横。

教学步骤:

(三)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音易读错,然后,说说要注意什么。再找一找哪些字形易写错,怎么记住它们。

(四)区别形近字,组词练习。

坚()荧()配()摹()塞()。

竖()萤()醒()幕()赛()。

(五)学生提出难理解的字义或词义,大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议论解答。

如: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意思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障碍——阻挡、限制。本课指超声波遇到影响、限制的东西就反射回来。

六、造句指导。

(一)弄懂“反复、证明”的意思。

“反复”在本课中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的意思。

“证明”在本课当作动词用。是用可*的材料来表明事物的真实性。

(二)教师造范句进行引导。

反复——经过反复练习,小红终于把《小青蛙》这支曲子弹会了。

证明——看见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不一会儿天上飘来一片乌云,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的是对的。

(三)学生练习造句。

注意用这两个词造句时,要把事讲清楚,不能太笼统、太含糊。

七、练笔。

(一)带领学生做一个《吹球》的小实验。

(二)说说实验过程。

(三)按照课文中介绍试验的方法,把这个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八、作业。

(一)写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十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

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

堵住揭开:判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

2、指名读。

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

四、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要求边读边思考。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

3、我们发现有的可以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先说第一次吧。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

4、指名回答。

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

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

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

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五、学习七—九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2、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

六、拓展资料: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他从蝙蝠飞行的启示中发现了超声波,并进而造福人类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在寻找文本的切入点时,我注意到了课文的几个问句。这几句问句与几次实验息息相关,与全文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它们反映出了斯帕拉捷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路,现象引发了他的分析思考,思考产生了疑问,疑问又推动了下一次实验,并最终使斯帕拉捷揭开了真相。

在教学中,我不光引导了学生学习体会课文表述斯帕拉捷思考过程的精彩,还引导学生领悟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正是其思维的过程,藉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有感情地熟读这几个问句的基础上,思路得以清晰,使复述课文变得流畅而简单,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十一

摘要:当代的教学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全面开展,从已构成弊病的应试教育到当下的全面素质教育,再到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概念、团队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针对物理这一以实验为根本的自然科目,那么实验就是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特点,还是提升物理教学品质的关键。而实施分组实验是实验环节的一个核心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实践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有的学生动手有的则不动手的情况,若教师管理不妥,还会出现非常杂乱的情况。要进行有秩序的实验课,分组这一程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设备完善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不要太多,最佳的分组实验方式为一人一组,或者将学生分为小班,增加教师的'课时,无需增加学生上课的次数。这样就可以让所有学生达到观察、操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且课堂秩序也会随之提高。

二、教师进行讲解示范。

教师在实验环节中要有正确的操作,让学生在旁进行观看,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故意做一些典型错误操作,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将这一类演示在教室进行操作,学生会适应教师在教室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在教室进行试验过程的演示可以让学生静心听讲,认真地观察实验操作。之后再带学生到实验室,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进行操作、记录,并进行归纳,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感受探究的过程,学习合理的探究模式。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环境中去去观察、操作、总结以及感受。

三、培养骨干。

我在实验前,将胆子大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培训”,让这些学生可以掌握课程基础实验的操作,在上课的时候,将这些学生分配到每一个小组,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帮助同学完成实验课,通过这种措施,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

4.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分析和归纳在科学中的应用。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内容组成,属于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部分内容如“弹力”“重力”“力和运动”“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力与运动关系的基本观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是学生学习力学知识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这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包含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本节教学难点是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策略。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非易事。但力的概念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经历感知、描述、测量等认识过程,对力这个概念逐步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教学中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再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说明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就有了一个初步较完整的认识。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的夜晚()的眼睛()的翅膀()的城市。

()地飞翔()地捕捉()判断。

敏捷地()灵巧地()广泛地()迅速地()。

设计意图:区分形容词与动词短语,理清词序,积累短语。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词的近义词。

1、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

2、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3、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4、帕斯拉捷这样猜想。()。

设计意图:辨别相关词语,区分词语的正确的用法,体会运用词语的正确性。

三、选择引号的恰当用法。

1、表示特定称谓2、特殊含义3表示批评、讽刺4、引用别人说的话。

(1)“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3)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

设计意图:区分引号的正确用法,帮助学生辨别如何运用,及引号的作用表达的不同意义。

四、短文练习。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帕斯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慧汇)。

1、划去不当的音和字。

2、除了超声波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外,你还知道哪些应用?

3、用“”划出比喻句,把比作,说明。

4、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人?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你还知道仿生学的发明创造?举一例说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