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38:58 页码:8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精选8篇)
2023-11-11 12:38:58    小编:zxfb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要保持阅读的习惯,并学会做好读书笔记。写总结要注意语气的稳定和态度的坚定,不宜过于主观或情绪化。对于写总结的朋友来说,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或许会有所启迪。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一

在这个暑假之中,我读了英国作家威廉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月亮与六便士。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初的英国,主角斯特里原本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条件优越,还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就在一夜之间,他下定主意,辞职去了巴黎,住在破旧的阁楼之上,最终为了画画而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管他人如何劝说,他仍是一意孤行,尽管如此,他受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非议,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画画,最终他虽然没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在我看来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很多人或许都会想这样的人是不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不愿意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反而独自一人过着孤独贫困的日子,这样的人如何成功?但斯特里凭借着强大的毅力使得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就连他去世后的画作也都以价值连城。

在斯特里生命的尽头,他要求他的妻子烧掉自己的壁画,在读者看来他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或许感到十分可惜,但我认为他这一生已经十分满足了,他已经体会到了创作画的快乐,他注重的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其中的结果,就如著名翻译家傅惟慈老先生所说遍地都是六便士,却唯独他看见了月亮。

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不少人都在理想与现实之中不断地进行选择,正如书名一样,月亮代表的是高洁的理想而六便士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或许大多数人认为人生中崇高的理想怎么能与六便士相提并论,但事实便是如此,想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有所取舍,就比如现在正在学习的我们,如果只为享乐,未来也只能为六便士不断地奔波,如果现在努力学习,未来便有更大的机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二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这本小说以旁观者“我”的视角,通过“我”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叙述和对他人经历的转述,向读者们展现了画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人生历程。

从性格上来看,斯特里克兰这个角色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一个极其不可爱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令人厌恶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抛弃自己的家庭,且从未有过懊恼之心;他口才不好,说话下流粗鄙,总是用刻薄的词汇去戳他人的痛处;他不修边幅,反对享受,总是穿得像个流浪汉一样;他为人冷酷,不近人情,对救过他性命的.人不报一丝感恩之心。然而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画画的理想,将一切感情寄托在绘画上,为了实现理想抛弃他认为世俗的生活,在穷困潦倒的情境下徘徊挣扎,却又始终不忘初心。这样的他,通过这样的坚持最终获得了他人及社会的认可,尽管他可能根本不在乎。

乍一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与内容并无多大关系,但它却直接体现了这本小说中的矛盾。六便士是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我认为它象征着现实,而月亮则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从书中来看,毛姆更推崇坚持自我,坚守理想的生活方式,并不太欣赏那些仅仅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由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引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发掘,以及对自由的生活态度的向往,由他妻子的生活描写表达出对安于现状者的不满甚至是鞭挞,传达出一种自由与理想相结合的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顾低头,便看不见头顶的月亮。”这是《月亮与六便士》告诉我们的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三

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不感兴趣!他的特立独行太过惊世骇俗,如果仅仅是惊世骇俗也就罢了。偏偏,他的惊世骇俗还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那些曾经爱过他,甚至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以巨大的伤害,这让我实在受不了。

尽管从小到老,我一向以为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相比,我简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许,正如书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独行也不能掩饰平庸的本质”。我想,我的特立独行只不过是想掩饰我平庸的本质罢了。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迪尔柯·斯特罗伊夫。他是一位长相滑稽的荷兰画家。虽然绘画天赋不高,但是富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虽然为人有点傻里傻气,不谙世情,但是真诚善良,宽容大度;虽然朋友一再有负于他,但是他总是以德报怨。他给我的震撼:一是他的爱才之心,尽管此“才”并不与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爱人之情,尽管他所爱的人并不爱他。

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的作品,感觉书的前面部分语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语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读完之后,我对“月亮”心生恐惧,对“六便士”却心有戚戚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四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比如有《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在我心中,马尔克斯、茨维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他们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感触一下,读书真是有趣,他让我认识到一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懂的事),毛姆的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有一种逃不掉,挣不脱又进不去的感觉,仿佛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是又和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如果被放错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许多荒诞的事。《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来生活富裕,有一儿一女和爱他的妻子,可是他抛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个城市,然后又在这里破坏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来,一切都糟糕透了。荣幸的是,他最终在小岛上找到了让自己灵魂安息之所,那么一切,突然就觉得都理所应当了,借用某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经过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兰德,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

一口气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真是精彩,当时的奇妙与眩晕感,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思特里克兰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隔绝,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有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翳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遗忘了。思特里克兰德平时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我想,这当是灵魂的自由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五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看《月亮与六便士》,第一遍是骂克兰德这个渣男----他可真是渣得不能再渣了!抛弃妻儿不说,朋友施特略夫和妻子勃朗什把重病垂死的他接到家中、象父母一样照顾,病好后,勃朗什跟她走了!同居三个月,勃朗什自杀死亡,而他只是冷漠的说:因为她精神不健全,总是逼着她沿着一条她自己也知道必然通向毁灭的路上滑下去。

愤愤地要把书合上时,作家毛姆用带着消毒水味的手术刀,把人性解剖开来,吸引着往下读:

“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身边这样的恋爱故事真的是不少。

“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一直脱离了他的躯体到处漫游,到处寻找寄宿,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如果责备他没有这些感情,就象责备老虎凶暴残忍一样荒谬。”

有几人能做到这点呢?

“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正在宇宙的一片混乱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图案,正在笨拙地把它描摹下来,因为力不从心,心灵非常痛苦。这种热望无时或止地刺激着他,叫他奔向一个他自己也不清楚的目标,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象是森林里的一头野兽,在一阵猛烈追猎后躺在那里休息。”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真正的杰作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就是这样鲜为人知的,难怪爱塔遵照克兰德的遗愿烧掉作品。难怪作家毛姆发出了这样的共鸣:“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

克兰德对画画的执着追求、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吸引着有思想的医生、作家、画家,他们成为了朋友;同时,漂亮的年轻女人勃朗什、爱塔,被他的从不报怨、从不沮丧、从不服输所征服,全然不顾他的无礼、贫穷甚至讥笑!心甘情愿地为他冒险,和他一起颠沛流离!

再读着读着,觉得书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周围随处可见、而自己以前并没留意:

比如:克兰德妻子贬低克兰德,并不是真心的想贬低,只是“好象由她自己说出他最大的缺点就可以保护他不受她朋友们的挖苦以的。”。

我们经常听到朋友们贬低亲近的人,大多都是情着这样的心态。

再如:“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不喜欢的事,做与不做,最大的不同就是“灵魂宁静”。

书中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太多了!何时掀开,都象是在和知己倾吐心声,谈一会儿都会心旷神怡!

“好的作品让人颤抖、让人回味、让人悲观,悲观过后才能变得通透。”《月亮与六便士》,给我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从这里望去,可以看见“激情”-------传递着心灵财富的天使,正在专注地发掘和引导普通人潜在的才能!不幸的是,四周都有它的天敌-----物欲!是天敌消灭天使、还是天使消灭天敌?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六

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的是英文原版,没有刻意查单词,吭哧吭哧地也理解了大概意思。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读英语原文比起读译文更有意趣,至少在理解作者风格和原意方面具有优势,也能感受到英语遣词造句的微妙美感。目前正快速地再读一遍中文译本,复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并体会译者怎样实现“信达雅”。

在阅读之前,我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很有名,毛姆也很有名,知道这大概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抛下优渥生活和妻子儿女,一心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在阅读之后,我知道原来本书主角原型为高更,原来主角不是一个典型的破釜沉舟、收获崇拜与赞誉的英雄,原来人的一生,舍弃与得到都必须作出坚定的选择。

主角strickland性格独特、复杂。书中的叙事人“我”感觉他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攫住,其力量之强大让人无法抗拒,甘愿冒险。在四十岁的年纪告别如日中天的事业,放弃舒适的生活,抛妻弃子,藏身于巴黎破旧的旅馆,五年来穿着同一身衣服,过着每天只喝一瓶牛奶吃一条面包的日子,只为了画画。关键是,几乎没有人认可他的画,而他也不在乎画画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名利——他只是要画,他不得不画。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strickland简直可以说是个“恶棍”了,离开妻子子女,对热心帮助他的stroeve冷嘲热讽,“拐跑”stroeve的妻子,成为导致她自杀的原因......对于别人的评价,他从来嗤之以鼻。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真的不在乎。“有人也说他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别人看不出他们的怪异想法,最多因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们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个人的离经叛道切合他所在的阶层的行事作风,那他在世人面前违反常规倒也不难。这会让他洋洋得意。既标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担风险。”但是,strickland“就像是一个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这就给了他自由,让你火冒三丈。”传统对他无可奈何,所有的批评讽刺、风言风语都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只能换得他的哂笑。

也许这种特立独行恰是让他伟大的地方,他对于会占据时间精力的欲望、爱情、琐事和别人的看法感到愤懑,他想要摆脱它们的束缚,将全部精神集中在绘画这一件事上。他不善言辞,唯有通过画画来表达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藏在心的感受。从井井有条的伦敦到灯红酒绿的巴黎,再到原始而宁静的大溪地,strickland终于找到了能够让耳朵清静,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在孤岛山野里,在被麻风折磨的日子里,在眼盲之后,他不止息地画着,直到呈现出一幅幅摄人心魄的作品,直到生命的终结。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有些人看到嫦娥,有些人看到环形山,有些人看到飞船,有些人从不仰望。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现世安稳。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用这本书来开启新一年的冒险,甚好。

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不感兴趣!他的特立独行太过惊世骇俗,如果仅仅是惊世骇俗也就罢了。偏偏,他的惊世骇俗还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那些曾经爱过他,甚至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以巨大的伤害,这让我实在受不了。

尽管从小到老,我一向以为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相比,我简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许,正如书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独行也不能掩饰平庸的本质”。我想,我的特立独行只不过是想掩饰我平庸的本质罢了。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迪尔柯·斯特罗伊夫。他是一位长相滑稽的荷兰画家。虽然绘画天赋不高,但是富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虽然为人有点傻里傻气,不谙世情,但是真诚善良,宽容大度;虽然朋友一再有负于他,但是他总是以德报怨。他给我的震撼:一是他的爱才之心,尽管此“才”并不与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爱人之情,尽管他所爱的人并不爱他。

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的作品,感觉书的前面部分语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语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读完之后,我对“月亮”心生恐惧,对“六便士”却心有戚戚焉。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七

《月亮和六便士》代表了两个不同世界,梦想是天上的月亮,现实是地上的六便士,不同的`追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无论为了生活而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现实的生活,人生百态,都是一次生命的旅程,每一种生命体验都需要被尊重,你不懂别人的灵魂,就不要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通过对比,毛姆把理想与现实,纯真与伪善,真挚与虚荣,用最原始的方式把人性的弱点:虚伪、贪婪和懦弱赤祼祼地展现,用无情冷酷的纯真撕掉热情似火的伪善面具,让真善灵魂回归原始,回归自然!

生命是一场旅行,愿我们都可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被纸醉金迷的现实所打败,愿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能够始终保持初心,不被人性的软弱金钱的利剑所拖累!

但愿活出真善美不是一种错。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100字篇八

第一次读一本小说希望自己能够再早一点遇见它。

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它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和王尔德的“我们都身在井隅,但有人却能看见星星。”不谋而合。虽从不以独树一帜自诩,但是天生对那些追求本我的人没有抵抗力,也会不自知地被吸引,就暗自窃喜着自己也许也会看到月亮星星吧。这一层面的理解不想再赘述,很多人都写了长篇大论的感悟,我只从另外两个角度去思考。

除了书中对精神渴望这一层面的直接描写令人向往外,其实其中对男女关系的侧面描写也一样动容。如果不是对情爱的冷漠,怎么能更好地衬托对创作激情的渴望呢?要不然看见月亮的怎么会是他,怎么会是那个什么都不要了的医生呢?但是反过来,这也的确在男女关系上又一次的启发。

另一方面,故乡。我第一次明确意识到有些人生错了地方是去到敦煌的时候,站在鸣沙山上的我执意地认为自己上辈子属于粗旷的大西北。第二次是今年在佛罗伦萨,不知道怎么了,从提着行李踏出火车站的一刻起,我觉得空气的味道都对了。于是那晚和朋友在老桥的沿岸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欣赏着夕阳,我就知道有些人就是在另一个地方才更舒服的,因为城市也都是有生命的,你要去一座跟你脾气相投的城市才会觉得即使生活琐碎都毫无怨言。

很多人觉得这本书不好读,但是可能由于我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的地形有了大概的了解,读起来倒觉得一气呵成,是不费力了。另外,虽然毛姆本人也受到了很多争议,但是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大概是它认可了我认可的生活态度吧。

嗯,年轻的时候能在巴黎和伦敦小住过一段时光,可真是三生有幸。

小说以旁观者的身份,描述了一个天才画家的心路历程和成长之路。

从世俗的角度说,他是一个自私卑劣的人,他抛家弃子,背叛朋友恋人,无视他人的感受;从个人的角度,他是一个不顾一切追求梦想的人,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非论断,任人评说。

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往往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我也没有太高的艺术素养,但是从文章中还是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这些都变得云淡风轻。你可以说他是自私的,自私到活着只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境界,忽视了一切。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变得更有魅力,更加伟大。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人,他抛弃了世俗的角色和束缚,任性的只求宣泄自己的艺术热情,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单纯的、幸福的和值得人敬仰的。

之前看介绍说,这是一本有关人生的意义的书,有伟大的梦想,坚定的追求个人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无疑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最难的往往是第一步,生活的琐碎、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现实的冰冷,让人忘了初心,丢失了自我,生命的意义更多的回归到社会对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延续,成为人类发展中微不足道的一颗尘埃。

艺术是画家的精神寄托,唯一的追求,在这条路上他会经历挫折、瓶颈、突破、打击,但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痛苦和幸福的,即使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那又怎样?幸福这件事本就是唯心的。

一个人强大的内心源于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从小我们就学习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其实都是在修炼自己的精神世界。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年来是中国文人追求的境界,从内在到外在,从个人、到家、到社会,不能不说很好。而修身养性更是人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人生没有对与错,看看的别人的人生,思量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一种丰富、一种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关于书名——月亮就像艺术,高雅、高洁,六便士就像生活,琐碎而现实,一个生活在俗世里追求艺术的画家,为了追求艺术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被一个男人震撼着。他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证券经纪人,有一个还算貌美贤惠的妻子,有一双听话懂事的儿女。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活是幸福而优渥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地从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

对,这个人就是思特里克兰德,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倏然消失,他妻子只有一个想法:他同自己喜欢的女人私奔了。熟识他的人也这么想他。

在俗世人的眼中,似乎一个男人只可以为了女人,为了私情抛却一切。换句话说,追逐爱情的男人世人尚可接受,倘若是追逐其他,比如梦想,就可能被冠以离经叛道、荒谬有加。

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是这样评判没失踪前的丈夫的:

跟你说啊,他压根没有文艺细胞;就是个大俗人;他在证券交易所做事,是个普通经纪人。估计能把你无聊死。这样一个被她估计会把人无聊死的丈夫,却毫无来由地“与人私奔了”,她觉得不可思议。她拜托别人去浪漫之都巴黎寻找,果然如她所想,找到了。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又并不如她所认为的有了“一同私奔的女人”,他只是独自一人,寄居在一家寒酸的小小的旅馆里,口袋里所剩仅100来磅。

并没有什么迷住他的女人,真正迷住他的只有颜料与画布。

原来,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从现有的生活中抽身而退,仅仅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画家梦想。小时候就想当个画家的思特里克兰德,被他父亲勒令学经商,他父亲认为艺术不赚钱。可是,在他四十岁之际,这个梦想像一根针,不时地狠命地锥他,锥他的心,令他无法漠视。

在一家小酒馆里,当委托人询问他为何要抛妻弃子来巴黎过如此穷困不堪的生活时,思特里克兰德毫不犹豫平静地回答:“我要画画。”那人很是不屑,说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说,所以要赶紧行动。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十八岁的年轻人更有画画的天分。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有天分?”

他没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视来往人潮,却视而不见。他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

“我非画不可。”

因为非画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见、甚至被当成“笑料”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着“污迹斑斑褴褛不堪几乎散成布丝”的衣服也无所谓;因为非画不可,他几乎饿死在小旅馆里也无所谓……后来他四处流浪,在马赛,他甚至蹲过夜间收容所,连活命的小钱都无法挣到。

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梦中,有一座美丽的岛屿,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计随别人的船只来到了大溪地,在此画画,结婚生子,与他的土著小妻子爱玛生活在那座遗世独立的田园里。后来,思特里克兰德得病双目失明,穷困潦倒而逝。在他贫病交迫中,双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墙壁上画下了一幅绝世之作,这也是他作为艺术家的巅峰之作,可是,他命令爱玛在他去世之后销毁殆尽。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绝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骄傲和轻蔑,又令爱玛把它完全毁掉。

逐梦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这样的几率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当医生的厌恶没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种朝九晚五的清闲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羡慕事业有成、自当老板的实业家;没有成为老师的想当老师;没有当成设计师的又想成为设计师……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得陇望蜀,而是内心有梦,却因现实的羁绊而止步。

我自己年轻时从没有想过要当一名教师,高中时代就极渴望成为一个与诗有关联的人,或者与小说有关联的人也不错。我甚至在高中复读的最后一晚彻夜不眠,决定放弃继续求学,回到我的小镇体验生活,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文字。时隔多年,当这个梦在心底沉睡年数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兰德。读后感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豁然开朗,拿起笔,写下了一些小诗。虽然在别人眼里它们不算什么,却是我自己靠近梦想的坚实脚步。

生活教我们学会了苟且,却不忘给我们诗和远方。为了所谓的梦想,我们或许根本学不来思特里克兰德的决绝,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静孤独自处之时,抑或紧张的工作之余狂热地追逐一把。能否实现交给时间去裁决,我们只需要享受追逐梦想的美好过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梦的旅程;如果你为何时踏上追梦之旅正犹豫不决;或者,你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美好得令你心醉的梦,我建议你马上打开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随着思特里克兰德的精彩故事推开自己的逐梦之窗,你会发现,逐梦的人真的很美。

毛姆写的很好,但我觉得翻译做的同样很精彩。因为最开始作者已经说了斯朱兰最终会是个伟大的人,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也会受影响,顺着这个思路往下看,对于他的“自私、冷漠”等我没有太强烈的反感,以至于在最后读到他成为伟大的画家也没有强烈的震撼。如果刚开始不说,由读着自己往下看,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情以及作者对斯朱兰作品的评价看下去,最后对其做一个小评价,我觉得会更有意思。

文章还是有两个地方触动我。一个是斯朱兰抛妻弃子,放弃了“六便士”而受思想支配,去寻找想要的“月亮”,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就像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是坚持理想需要很强烈的个性;我们不是没有理想,只是我们对理想的期望没那么强烈。第二个震撼我的是得知斯朱兰闭着眼睛在墙上画出心中所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我觉得这是最伟大的。我在网上查不到画家斯朱兰,否则真想一睹他的画风,感觉看书不过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为了理想而放弃现在的生活,我做不到,其余的都是借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