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经》读后感400字(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39:35 页码:14
《诗经》读后感400字(通用9篇)
2023-11-12 22:39:35    小编:李耀Y

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当引用其他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论述,并注明引用来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借鉴它们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写出自己独特且有深度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好书之后,写一篇有价值的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吧,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一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是一首婚礼上唱贺的喜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盛大而奢华的婚礼: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男家派百辆车马迎娶,女家派百辆车马送亲,众宾客用百辆车马见证他们结合。

一种解释是:鹊为男方,盖好了房子,迎娶鸠这位女人住进来,居之方之盈之,证明这个雀巢是鸠最好的归宿。这也告诉我们婚嫁中男方需得准备供鸠居住的房子。

另一种解释是:鹊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鹊辛辛苦苦经营的巢,被鸠这个后进门的妾或平妻占据,而且是用一场空前浩大的婚礼来宣告鸠的胜利。

不论那种解释,都不能否认这首诗是婚礼进行曲的存在。本诗从御之将之成之的顺序,逐一罗列,叙述了这场婚礼是如何被众人见证,如何神圣不可推翻。

如果是前者,无疑表达的是一种喜悦和祝福。如果是后者,则体现了一位妻子眼睁睁看他娶别人、眼睁睁看他入了洞房门的怨愤和绝望,用多数人喧闹来映衬一个人的悲哀。

本诗运用了以点代面的手法,一场婚礼何其繁缛,而作者只从百两车马来做描述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述婚礼细节。这种手法做到了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妙处。

用三个百两体现婚礼的热闹,更凸显出另一方的清冷寂寞。严重的反差,既表达的鹊无声的悲哀,做到了大音希声的功效,也揭示出一夫多妻的男权社会之丑陋。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二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四

蒹葭大概是离爱情最近的草了。那些诗词曲调是如何忧伤地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里流淌了千年,那些依依的情愫,霏霏的愁思,是如何在浔阳桥头缠绵了千年?把目光抛进朦胧的水雾中,寻访那在水一方的婉约伊人。

在荻花弥漫的深秋,她就站在大片的芦苇里,巧兮倩兮,温柔委婉。只一抬眼,就寻到了那个隐约的身影。水气氤氲,我看不清她的容貌。一条河,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我在这边,你在那头,河水惆怅地流过,我们就这样对视着整章的《秦风》。一种草,是世上最忧伤的心事,我望过你抚过的获苇,我抚过你望过的芦花,我经过你经过的温柔。蒹葭在爱情里等待了千年,等不回一个对视的瞬间。

那些君子,那些伊人,那些在河岸对望了千年的爱情的萌芽。你回头,你转身,你蹙眉,你轻笑;我呆立,我痴望,我失神,我看到你转身走出我的视线。获花飞荡,你的身影隐于蒹葭之后,水袖残留在《诗经》泛黄的扉页上。

秦国的风流浪了千年,白露在风中结成了寒霜。传说中的伊人,在梦的一方。

又何必提袖掩面,月隐青山,你的身姿早已模糊,抛进水雾的目光,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季节,垂钓出一生的思念。

我打开《诗经》的封面,牵出一串悠长的获花——蒹葭苍苍。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五

伴着关关和鸣的雎鸟,我独自来到河中的小洲。

闲暇之时,偶尔能来到此等惬意之地,又何尝不为享受?我这么想。但总觉得似乎还少了些什么。突然间,一位高挑秀雅的女子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她身着绿罗衣,竹簪束发,光洁白皙的脸庞,乌黑深邃的眼眸,实在是少见的美丽姿色啊,令人心醉。我细思,这难道不就是可以娶以为妻的贤淑女子吗?我入了迷。少时,不觉天色已晚,还未来得及与这位女子言谈,她便款款离开。遇见,或许只是一眼,便能走进我的心中了吧。

晓看云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从那以后,每每我闭眼就寝,那位女子的面貌就浮现在我眼前。无论是白昼,亦是黑夜,我都想再次遇见她,追求她,与她相伴余生。但是,再多的爱意也只能化为思念,默默地想她,便使我彻夜难眠。

梦回那日相逢,参差不齐的荇菜之间,隐隐约约有女子的身影,我奏起琴瑟,想要接近她;我敲起钟鼓,只为取悦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梦醒时分,我终究还是得不到我心仪的女子,她也无法感受到我的真心。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待到陌上花开之时,试问你可否缓缓归矣?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六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本诗写的是一对夫妻因国家发生战事而长久分离,好不容易团聚却又要分开。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社会动乱,造成民不聊生的悲苦局面。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坚韧本性。

诗的第一节写:一位妇女,顺着汝水的堤岸砍柴。日复一日,直到把堤岸上能砍的枝条都砍了,仍然没看到自己的“君子”,也就是自己的丈夫。那么“君子”去哪里了?给人们留了悬疑。

第二节讲这名妇女砍完汝水岸堤上的乔木和灌木枝条后,又开始砍这些木本植物新长出的枝条一一“肄”时,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君子。此时,女子心中长叹:他没有用死亡或背叛遗弃我!

这种煎熬对一名长期孤独如“调饥”且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女人,是何等痛苦!然而刚回来的丈夫却告诉她,自己还要走:王室一一也就是国家,如同拖着燃烧的尾巴之鲂鱼,自己就是从军匹夫。

面对动荡的时局,长期的战乱使得女子百般不愿让“君子”再度离开,却又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挽留,只能弱弱地说:“就算国家有威难但是你就在家中离父母总归近点吧。”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七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八

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你,还在吗?

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惟愿我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源远流长,故仿诗经一首,聊以记之。

《凯风》——凯风自南,吹吾棘心。琼瑰睍睆,古韵长慉。吾自黽勉,待君栖迟。

《诗经》读后感400字篇九

我一直认为古代的女子是何等的悲哀,每天被禁锢在闺房之内,只能对着蓝天白云发呆,望着窗外的春色唉声叹气,因为再美好的春天,再绚烂的风景终究不属于她们,小小的三寸金莲成为她们以梦为马,执剑行天涯的障碍;而正统社会要求的三从四德,女子五才便是德更是对他们精神的束缚;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是从灵魂深处约束着他们。但《诗经·葛覃》却让我看到了她们别样的生活。

虽不能像现代的女性一样可以旅游观光,畅所欲言,在生活中与男性一争高下,在社会中撑属于自己的起半边天,但是她们却用自己豁达和乐观,拥有了自己的云淡风轻,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美景。虽然只能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她们却用自己的慧眼寻找到了生活中的美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那繁茂的叶子一片青青。

山谷间飞起美丽的黄莺,它轻轻地降落在灌木林丛,婉转的鸣叫声这般动听。

《诗经·葛覃》为古时的女子证言,她们的生活虽然单调,但仍然不缺乏色彩。正如我们常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现在如此,古时依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