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01:45 页码:13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汇总11篇)
2023-11-11 18:01:45    小编:李耀Y

上司是我们工作中的引领者,他们的激励和指导使我们不断成长。写好总结还需要我们在字词和句型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这是一份关于创意思维的资料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一

今日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终,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之后,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二

本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94.92,优秀率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三

视频开始播放。只见魔术师站在一张桌子后面,他从一副扑克牌中摸出27张牌,又叫一名观众上来。魔术师把27张牌洗了洗,让观众从中抽出一张牌。魔术师叫观众自己记住这张牌,不要给他看。我定睛一瞧,是红桃7。接着魔术师又让观众把牌放了回去。他熟练地洗了洗牌,问那位观众:“1到27,你喜欢哪个数呢?”

观众想了想:“10吧。”

“不错的数字。”魔术师边点头边洗着牌。“现在我要把这27张牌按顺序一张一张从左往右发成三叠牌,发完后你告诉我你抽的牌在哪叠。”

魔术师先在左边放了1张牌,接着在中间发1张牌,之后在右边发1张牌,然后再发左边,中间,右边……发的牌都是正面朝上。发完牌,魔术师问:“你抽的牌在哪叠牌堆里?”

“在中间这叠。”观众说。

魔术师把牌全翻过去,背面朝上,把牌一叠一叠摞起来然后继续分成三叠。他重复刚刚的动作和问题。就这样重复了3遍后魔术师拿着牌说:“你刚刚说你最喜欢的数字是10是吧。”“是的。”“现在,我将这叠牌从上往下数,数到你喜欢的数字就是你抽的那张牌。”

听到这句话,我极其惊讶,观众抽的那张牌魔术师并不知道,这与喜欢的数字没半毛钱关系啊!他真能找出那张牌?我不信。

我和同桌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哈哈,居然也成功了。现在,我爱上了魔术,特别是数学魔术。如果你想学这个魔术,可以联系我哦!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四

“国庆期间,放假天,哇噻!这假期时间也太长了吧!”我惊讶道。天时间做什么呢?唉管它去呢,先把作业写好再说。于是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作业全写好了,接下来干什么呢?还是看书吧!我便翻箱倒柜的找课外书。

忽然掉下来一本资料,我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老爸五年级的时候给我买的一本数学试卷,一直没时间做。反正现在有的是时间,不如现在把五年级学的再来复习一下,想着,想着,我就拿起了笔“唰唰”的写起来。

突然有一道题把我给难住了,题目是这样的:早晨小明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后不久,爸爸发现小明的铅笔盒忘在家中。爸爸立刻去追赶小明,将铅笔盒交给小明后立刻返回。小明接到铅笔盒后经过分钟到校,同时爸爸也正好返回家中。已知爸爸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倍。那么小明从家出来后多少分钟爸爸才出发去追赶小明的?我仔细推敲,后来在草稿本上画了这样一个线段图:我把小明的家看作,小明从点出发,后来爸爸发现小明忘了带铅笔盒追到b点将铅笔盒给小明,然后小明从b走到学校,也就是这分钟爸爸从b回到家。因为爸爸走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倍,所以路程b的长度是b的倍,也就是说b的长度是小明走分钟的路程。

如果假定是小明先走到d点,爸爸才从家里出发拿了铅笔盒去追小明,在b点追上小明。由于爸爸的速度是小明的四倍,所以小明走db的长度时,爸爸刚好走了b长度。通过上面的分析知道,b是小明走分钟的路程,所以db是小明走分钟的路程,也就是说d是小明走分钟的路程。也就是说,在小明从家出来分钟后,爸爸才出发追赶小明的。

哇噻!经过分钟后,我终于把题目给解了出来,我欣喜若狂地翻出答案,哇,答案与我完全一致。经过这件事,以前不喜欢数学的我,感到数学有许多奥秘,顿时对数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只要你认真思考,认真推敲,这样在数学上,你就不会遇到拦路虎!噢ys!加油!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五

这天,我刚放学回家,肚子饿极了,我看爸爸做烙饼,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还要烙多少时间啊?我都饿死了!”爸爸没有回答,我急了:“什么时候烙好呀!”爸爸终于开口了:“这个问题你自己想,烙一张饼要2分钟,可锅内最多放两张饼,我总共要烙三张饼,你去算算吧。”这怎么又跟数学扯上关系了,唉,真是数学无处不在。我坐在椅子上慢慢的想。

我心想:烙这3张饼不就是烙2×3=6个吗,那么容易的题也考我,我跑进厨房,我说:“要用6分钟,2分钟烙一张饼,3张饼就要烙6分钟。”爸爸却说:“那你想想最快需要多少分钟。难道就不能两张并放一起烙吗?”

我听了垂头丧气的坐回椅子上,我又接着想:那如果两张饼一起烙的话,烙两张饼就要两分钟,还有一张饼需要再烙两分钟,和起来就是2+2=4分钟,这比原来省了两分钟。我又兴奋的奔进厨房,我激动的对爸爸说:“一共需要烙4分钟!”爸爸想了一会儿说:“恩,是少了,但还不是最快办法。”“还有最快的办法,怎么可能?”我问。爸爸笑了,说:“你在想想吧。”

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对了,可以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这样下来一共用了3分钟,我把结果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拍手称赞。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学深了,学透了,自然就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六

在写日记的时候,会不会时而苦恼而不知道从何写起,可以从日常的学习下笔。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晚上,我刚好做完作业,此时,门钟响起来了,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知道这是妈妈回来,妈妈好久也没有跟我聊过天了。

我在门铃响起的5秒后从书桌上飞快地跑去开门,妈妈一进屋子里就对我说:“嘿嘿,我拿了1盒日本巧克力回来哦!”我马上欢呼:“好耶,妈妈真好,快,快给我吧!”妈妈说:“妈妈不好哦,我不能直接给你巧克力,你要回答我的问题才行哦。”听了这番话后,我心里想:又想考我,我才不怕!

妈妈可是出题了:我看这次就出一个有关推理的问题吧。小明昨天就和小东说:“昨天,我们家来了10个同学,我妈妈就拿出了一包糖果,里面有54颗糖,都拿去送给小客人了,但是每个人的数目的不一样,最多的那一个有10颗。”小东听见就立刻说:“你骗人,你说了假话!”我问你为什么小东说小明说假话?这时候,我便灵机一动,想到了我以前学过了“简单推理”,这题还不是差不多嘛,我开始计算了:最多的拿到10颗,那么又不可以有重复的数,那么就假设是第一个拿了1颗糖,第二个拿了2颗糖……第十个拿了10颗糖,那么就是1+2+3+4+5+6+7+8+9+10=55,啊!小明是在说谎,因为他说那包糖里一共有54颗,实际上一个人是要55颗,所以小明在骗人。

我把刚才想的都告诉妈妈了,妈妈说我聪明,就送了这个我最爱的日本巧克力给我,我想呀,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连拿这些巧克力也要用数学。我拿到了,是我的努力的结晶,嘻嘻!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数学课后,老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老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情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来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先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估算538÷62时,可以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来,预习可以帮助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可以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察日记|日记格式|小学日记|初中日记|高中日记。

元旦节日记500字六年级。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0.2的倒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八

今天,体育老师请假了,体育课就要被主科老师占用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数学王老师抱着数学同步练习走了进来。我们本以为这节体育课改成数学了。但是老师只是讲了两道题,就让我们在门口排成两队,带我们去操场去上体育课。

我们刚到操场,老师便让我们自由活动。郭子林带了一个沙包,所以就和我们几个玩起了丢沙包游戏。

准备开始!我和刘曦宇负责丢,其他的同学负责躲。刘曦宇的技术真不错,一击就把郭子林罚下了场。我也不赖,也把左希然“斩于马下”。我们就这样一直玩到下课。

时间在玩闹中过的很快,“叮铃铃。”下课铃又响了,我们不得不离开操场,返回教室。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九

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教我们数学的付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付老师是一位年轻优秀的女教师,长的眉清目秀的。高高的鼻梁,水灵灵的大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她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一毫都不马虎。当然了,她对同学们也是既和蔼又宽容的。

记得有一次,付老师找同学去前面做题,那位同学很淡定的走上了讲台,拿起了粉笔,认真的读着题。过了好一会儿,那位同学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晶莹的闪光体,手不停的揉搓着衣角,还时而挠挠头。正当我猜想他一定是不会这道题时,看见付老师走了过去,和蔼地说:“别着急,慢慢做。”听到老师的鼓励,他自信的点了点头。果真,在老师的鼓励下,奇迹发生了,他眼前一亮,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完整的步骤。付老师看了看他的解题过程,点了点头,又微笑着目送他回到了座位。

记得那一次,我们班经过了好几周才得到了一次流动红旗,同学们都欢呼雀跃着,当然我也不例外,即使在课上我也没有静下来,依旧和同学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被付老师发现了。付老师打量了我一下,而我却依旧和同学们嘀嘀咕咕的分享着刚才的快乐,并没有在意付老师那饱含深情的一眼。放学后,付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再说活了,那样你就不会做一些相关的题了。刚才课上没说你是因为怕你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其实,在付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时,我就知道为什么了,当时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心里早已经跟付老师认错了。我现在真心地说一声:“付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学会了自律。”

这就是我们尽职尽责、毫不马虎还十分和蔼又宽容的数学老师。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十

本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94.92,优秀率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篇十一

按照学校的安排,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目前我还不知道会担任四个班中的哪一个班的课。我思考最多的是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我的第一节课该如何让学生接纳我,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想来想去还是用数学阅读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我这个数学老师。

我准备用“你知道什么是数学阅读吗?”来开始我的第一课。

随着“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已经作为人所必备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股市走势等经济情况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意义重大。

首先,谈谈小学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不同。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读课本教材。

(二)、读课外书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本教材的阅读。

(一)、课前阅读。

(二)、课内阅读。

根据课本教材的不同阅读方式,可以把课内阅读分为这样几类:1、以“疑”导读。

2、以“动”带读。

3、以“议”促读。

4、以“比”引读。

(三)、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巩固认知要求,课后整理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个小节或一个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分类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以形成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数学学习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这是我第一节数学课的畅想,希望我的第一节课可以给孩子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也希望我的数学课不仅学习知识,更学习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