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北京新高考方案(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55:44 页码:9
2023年北京新高考方案(精选11篇)
2023-11-09 20:55:44    小编:李耀Y

方案是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制定的一种详细计划或方法。制定方案时,我们应该避免盲目跟随和从众心理,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范文仅供参考,具体的方案设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一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02、科学合理使用评价信息。

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学校每学期要对电子平台中学生本学期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和公示。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招生学校应提前制定并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公正。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二

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自选科目。未来,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计算高考成绩。新高考方案2020年实施。

从2019年起,英语采用计算化考试,英语30分的分值不变,但英语听力一年可两考,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英语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总计50分。

根据最新高考改革方案,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需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自选科目中,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范围提出要求,但要求科目最多不能超过3门,必须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

从2019年高考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中考加分项目和分值,也将参照高考加分项目调整。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三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在成绩构成方面,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在录取方式上,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此外,在部分高校将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四

当前,刚刚开学的10万新高三学生正在面临一个巨大难题,即明年6月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对于广大高中学校师生翘首以待的新高考方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昨天透露:“近期就将出台,时间会很快。”

往年这个时候,本市各学校高三的教学计划应该早就出来了。现在尽管已经开学几天,但由于新高考方案迟迟不肯“露面”,不少学校仍没确定最终的高三教学计划。目前,各学校新高三教学只能按照教材有序进行,教学难度等则在区教研员的分析指导下,由各个任课老师以及年级备课组共同协商进行。

自开始,本市高考报名时间已提前到12月份进行。这就意味着新高考方案必须要赶在今年年底前与广大师生“见面”。当前,不少处于焦急等待中的高中学校负责人纷纷表示,等新高考方案公布后,学校还将根据新方案的要求进行紧急调整,指导学生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全面的总复习,以保证考生们能顺利迎接新高考。对此,市教育部门的'态度则是,今年高三的教学计划只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应对新课改后的高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尽管新高考方案仍未“尘埃落定”,但此前市教委已正式完成了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按照计划,新学年一开学,全市将对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进行模拟填写,明年1月22日第一学期期末前正式生成新高考首批考生的首份“高考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在高考统一招生录取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电子档案的一部分提交给招生学校,在录取达到最低分数出现相同的状况下,综合素质评价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等上,更是起着关键作用。未来高校在录取考生时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依据,一些学习好但综合素质评价差的学生,也将有可能被大学拒之门外。(记者刘欢刘昊)(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五

从2002年起,北京实施高考(论坛)自主命题已走过8个年头。随着明年进入高中新课程的首批高中生毕业,与新课程内容配套的新课程高考也将随之启动,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今年成为老版高考的收官之年。

从单一学科的简单组合到学科知识的穿插考查,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从单纯的知识考核到综合能力考查,回溯8年来高考命题的变化,老版高考已为新高考出炉做了最好的铺垫。

“地理、历史、政治综合考查模式越来越多。”

文理综考试更重能力培养。

算上今年,冯建对北京高考的关注已有11个年头。

1998年,冯建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新干线复读学校起,就一直对北京高考命题进行研究。北京高考所经历的每一点变化,他都历历在目。

北京对高考自主命题的尝试始于2002年。当年仅在语文、数学、英语(论坛)三科进行自主命题尝试,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试卷。经过两年的探索后,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部实行单独命题,这种全面自主命题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刚开始实行3+x考试时,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命题老师也是。”冯建介绍,3+x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加上文综或理综。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于之前很多年的高考一直沿袭按学科考试,实行自主命题最初,考生对这种几门科目放在同一张试卷上考试的形式并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命题上。

冯建回忆,最早实行文理综考试时出题思路并不明确,尽管名为综合试卷,但出题时还是强调单科出题方向,所谓综合比较少,仅是将三科的试题合并到一张试卷中进行简单整合。出现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很难有一位教师能真正将文综或理综的所有知识进行综合讲解。老师当时对文理综的理解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学生亦是如此。

随着教学逐渐深入,包括各区县教研机构,以及北京市高考命题组对文综、理综的逐渐了解,北京高考的文理综考试中,逐渐出现了单一的学科组合变为学科之中的穿插,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迹象在2004年北京文理综实现自主命题后,变得更为明朗。如05年文综一道井冈山开发“红色旅游”的试题,就包含了对地理、历史、政治的三科知识综合考查,这种三科知识点放进一道试题中的模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高考出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社会热点进入考题范围。

考试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冯建回忆,从2004年北京真正实现全面自主命题之后,一些时事信息、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逐渐进入到高考试题中,扭转了以往着重课本知识和内容考核的旧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死抠书本的传统备考方式一去不复返。

冯建举了个例子,2001年时,北京最火的高考复读班出现在顺义区杨镇一中,那里的老师有一套高考“独门秘籍”,让学生准备两套课本,一套课本按照考纲把各个知识点抠掉,学生对照另一套书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生捧着一本满是窟窿的课本复习,记住抠掉的答案,高考时就能拿高分。”

这个有点滑稽的例子折射出当年高考内容的单一和死板。冯建回忆,当时的高考就是完全的知识考核,甚至一些书本上的原题都出现在高考中。随着2002年北京实施高考自主命题,考生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试卷都不会有原题和原文在试题中出现。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书本知识,并做到活学活用后才能得到好成绩。

“今年高考就很明显,甚至一些刚刚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都进入了考题,如防控甲型h1n1流感、国庆阅兵。包括去年试题中出现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等。”冯建说,按照惯例,高考命题工作一般都在每年4月左右就基本已完成,但为了在一些学科中体现时事内容,使试卷与社会接轨,每年都会预留出一些内容,在高考前进行最后补充。这也表明了一种出题方向,要求学生不要死学书本知识,要考虑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社会相结合,同时也是对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全面考核。“这几年北京高考试卷出题越来越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高考的新老过渡将兼顾所有考生利益。”

新高考更侧重考试公平。

2007年,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北京全面展开,一场针对高中课改的高考改革也在悄然进行中。明年,进入高中课改的首批高中生毕业,随之而来的将是新课程版高考的.面市。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老大纲版高考历经8年的磨合,到今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圆满收官。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今年几乎所有老师在试卷点评时都会说到,今年的高考试题体现了新老过渡,一些高中新课程的元素在试题中已有体现。尽管在考生和家长中“把握最后一届老高考”的悲观论一度盛行,但老师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时都充满信心。

原西城教研中心主任、精华学校教研总监尹宗禹表示,在公平这一考试恒定主题下,高考的新老过渡也将兼顾所有考生的利益。高中新课程后,在教学内容上,教材应用上与以往产生了差异,新课程版的高考对于往届考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在考试内容上能否保证公平是一个现实而关键的问题。考试公平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机会公平、选择公平、权利公平等,但是最为重要的公平是考试内容公平,包括考什么,也包括怎么考,还包括考多难。只有实现了考试内容公平才能保证考试的品质,最终才能保证考试公平。

尹宗禹说,实际上,为了向2010年新课程版高考过渡,北京市从2006年就已经起步了,在检测方向、检测理念上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即使是2010年的高考,在检测内容上、方向上也会主动与2009年的大纲版靠拢、衔接,老版高考所体现的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等命题原则在新高考中仍将延续。经过几年的过渡、衔接、整理、整合,高考在内容考查上才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六

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试科目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七

距离20高考报名已不足两个月,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新高考方案”终于揭开面纱。考生明年将有统考、自主招生、单考单招、“高+会”等五条“通道”上大学。综合素质评价、会考成绩均将提交给高校,作为重要录取依据。

新高考仍为750分。

据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介绍,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设置保持稳定,考试内容是改革重点。

明年新高考仍分文理,考试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综或理综。各科考试时间不变,卷面总分值仍为750分。文综中的政治、历史、地理满分分值各为100分;理综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分值比例预计将根据各学科模块学时比例略作调整。

新课程中必修模块和必选模块为新高考考试内容,各自比例将根据学时确定。除已明确纳入考试范围的选修课程以外,其他选修课程都不会出现在新高考中。

据新高考命题组负责人透露,新高考题型将不会有“大改”,只会出现“具有新意的题型”。据部分参与方案制定的高中教师透露,新高考题目答案将更加开放,比如一道题目设置几问,让考生选择做答,再比如物理等科目加强对考生实验能力、实验设计等内容的考查,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年底前可拿到考试说明。

新高考方案自秋季就已开始研制,市教委、考试院调研了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国内外高考改革趋势和特点。“考查能力”、“参考平时成绩”、“扩大自主招生”等国内外高考改革的新特点均被本市高考新方案所吸收。

目前,新高考考试说明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预计年底前考生可以拿到手,考生可从中了解到最终确定的理综各科分值比例调整、考试内容各模块比例以及有新意的题型等。

五种方式上大学。

新高考将为考生提供五条通往大学的“通道”。其中本科层次包括统考和自主招生两种方式;高职专科层次包括“高+会”、单考单招和自主招生三种方式。

高职三种录取方式将针对不同考生群体,其中“高+会”主要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自主招生面向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毕业生;单考单招将不再允许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专门招收中职教育毕业生。

高考成绩将不是录取唯一标准。

新高考,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分别以等级形式和统一表格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将不再是高招录取的唯一标准。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平时成绩、个性发展,具体如何使用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由高校自主决定。

据透露,在统招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只是参考,高考成绩仍是主要依据。而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将发挥重要作用。没有综合素质评价的复读生明年将“无缘”自主招生。

新高考还将扩大自主招生范围和招生比例,不仅市属高校有望参加自主招生,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也将增加。

相关新闻。

独创“高+会”促考生突出专业选择。

本报讯(记者刘昊)与目前已进入新高考的各省份相比,本市新高考方案极具“北京特色”,新增加的“高+会”录取方式为本市独创。

“高+会”录取将同时参考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和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会考备选科目。高职院校在录取时选择两至三门会考备选科目并提出等级要求,提前向考生公布,满足会考要求的考生可填报志愿,按照语、数、外三科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投档录取。没有会考成绩的考生不能参加“高+会”录取。

“高+会”方式志愿填报将由以往的突出“学校”变为突出“专业”。以往报志愿一个学校可报五个专业,目的是进学校。而“高+会”将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1个志愿单位,每名考生可填报20个志愿,突出考生对专业的选择,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考生想报“计算机专业”,那么这个学生可以选择多个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报考。市高招办主任高福勤说,这一设计将把考生的个性特长与学校的学科优势相结合,不仅满足考生的个性发展,也将推动高职学校的建设。

此外,“高+会”还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考生将高职作为高考目标,那么考生只学语、数、外三门即可,其余科目会考过关即不用再学。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录取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理想尽早规划人生,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写实”

本报讯(记者刘昊)思想品德好、热爱集体、团结同学……这些以往评语中的“常用语”,将逐渐消失。明年新高考以统一表格提交给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将突出“写实性”,减少结论式的语言。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是学生高中三年成长过程的全面、真实记录。市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突出写实性,不仅是为了避免综合素质评价雷同,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夸张和虚假。

综合素质评价由过去班主任一人写评语变成班主任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突出“写实”,确保全面、公正。不仅如此,自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每个学年高中生都会做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录入完毕后将全部锁定,保证评价的可信度。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八

今报郑州讯河南高招招生计划是多少人?今年咱省有多少学生能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昨天刚结束的20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给出了答案。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629万人,比增长4%。

今年的扩招幅度是从本科生扩招以来幅度最小的一年,也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规模增幅连续第十年下降。今年我省高招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为36.9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21万人。虽然河南省今年高考报名还没有结束,但去年高考报名人数有了新高峰,今年竞争仍会非常激烈,相关部门也在争取招生计划能对河南有所倾斜。

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高中已全面实施课改,高考制度改革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课改也将带动高考的'变革,我省第一届高中课改生将在参加高考。到时新高考将采取什么方式?高校在录取时,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高考成绩挂钩吗?我省将根据普通高中课改的要求,制订与高中课改要求相配套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方案。

今年我省将继续扩大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实现年招生65万人的目标。另外,今年我省将加强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改造356所农村初中,改扩建100所中心城市中小学,完成53所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九

一再推迟的新高考方案,预计明年3月正式对外公布。这是记者昨日上午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近日,北京市又一次召开新高考方案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招录取的影响。

昨日上午,记者了解到,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在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类招生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在录取考生时不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依据,学习好但综合素质评价差的学生,将会被卡在大学校门之外。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十

本报讯(记者李莉)随着高考分数及各批次分数线出炉,往年这个时候,不少考得不理想的考生会开始考虑复读。而今年,由于新课改的实施,考生们对复读与否有点拿不定主意,倒是一些在外地借读的.应届生毫不犹豫地成为复读班主力生源。

原定6月出台的新高考大纲迟迟不露面,京城各复读班的报名电话成了家长们的咨询热线。往年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费、住宿,今年家长普遍关心明年高考的政策问题,问得最多的就是:明年的高考会不会对没学过课标版课程的学生有影响。

据了解,往年高考中复读生都会占14%左右,不少考生通过复读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为帮助家长了解新高考,28日上午9时,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老师将对新课标及高考趋势进行分析。

从目前复读班报名情况看,在外地借读的应届北京学生成为生源中最稳定的部分。在京城最大的复读学校精华学校,来自河北的北京应届生前来报名的已有50多人。

北京新高考方案篇十一

从2002年起,北京实施高考(论坛)自主命题已走过8个年头。随着明年进入高中新课程的首批高中生毕业,与新课程内容配套的新课程高考也将随之启动,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今年成为老版高考的收官之年。

从单一学科的简单组合到学科知识的穿插考查,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从单纯的知识考核到综合能力考查,回溯8年来高考命题的变化,老版高考已为新高考出炉做了最好的铺垫。

“地理、历史、政治综合考查模式越来越多。”

文理综考试更重能力培养。

算上今年,冯建对北京高考的关注已有11个年头。

1998年,冯建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新干线复读学校起,就一直对北京高考命题进行研究。北京高考所经历的每一点变化,他都历历在目。

北京对高考自主命题的尝试始于2002年。当年仅在语文、数学、英语(论坛)三科进行自主命题尝试,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试卷。经过两年的探索后,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部实行单独命题,这种全面自主命题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刚开始实行3+x考试时,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命题老师也是。”冯建介绍,3+x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加上文综或理综。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由于之前很多年的高考一直沿袭按学科考试,实行自主命题最初,考生对这种几门科目放在同一张试卷上考试的形式并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也体现在命题上。

冯建回忆,最早实行文理综考试时出题思路并不明确,尽管名为综合试卷,但出题时还是强调单科出题方向,所谓综合比较少,仅是将三科的试题合并到一张试卷中进行简单整合。出现的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当时很难有一位教师能真正将文综或理综的所有知识进行综合讲解。老师当时对文理综的理解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学生亦是如此。

随着教学逐渐深入,包括各区县教研机构,以及北京市高考命题组对文综、理综的逐渐了解,北京高考的文理综考试中,逐渐出现了单一的学科组合变为学科之中的穿插,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迹象在2004年北京文理综实现自主命题后,变得更为明朗。如05年文综一道井冈山开发“红色旅游”的试题,就包含了对地理、历史、政治的三科知识综合考查,这种三科知识点放进一道试题中的模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

“高考出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社会热点进入考题范围。

考试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冯建回忆,从2004年北京真正实现全面自主命题之后,一些时事信息、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逐渐进入到高考试题中,扭转了以往着重课本知识和内容考核的旧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死记硬背、死抠书本的传统备考方式一去不复返。

冯建举了个例子,2001年时,北京最火的高考复读班出现在顺义区杨镇一中,那里的老师有一套高考“独门秘籍”,让学生准备两套课本,一套课本按照考纲把各个知识点抠掉,学生对照另一套书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学生捧着一本满是窟窿的课本复习,记住抠掉的答案,高考时就能拿高分。”

这个有点滑稽的例子折射出当年高考内容的单一和死板。冯建回忆,当时的高考就是完全的知识考核,甚至一些书本上的原题都出现在高考中。随着2002年北京实施高考自主命题,考生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试卷都不会有原题和原文在试题中出现。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书本知识,并做到活学活用后才能得到好成绩。

“今年高考就很明显,甚至一些刚刚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都进入了考题,如防控甲型h1n1流感、国庆阅兵。包括去年试题中出现的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等。”冯建说,按照惯例,高考命题工作一般都在每年4月左右就基本已完成,但为了在一些学科中体现时事内容,使试卷与社会接轨,每年都会预留出一些内容,在高考前进行最后补充。这也表明了一种出题方向,要求学生不要死学书本知识,要考虑到知识的活学活用,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社会相结合,同时也是对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全面考核。“这几年北京高考试卷出题越来越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高考的新老过渡将兼顾所有考生利益。”

新高考更侧重考试公平。

2007年,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北京全面展开,一场针对高中课改的高考改革也在悄然进行中。明年,进入高中课改的首批高中生毕业,随之而来的将是新课程版高考的.面市。按照之前市教委发布的消息,新高考方案将在本月公布。老大纲版高考历经8年的磨合,到今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圆满收官。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今年几乎所有老师在试卷点评时都会说到,今年的高考试题体现了新老过渡,一些高中新课程的元素在试题中已有体现。尽管在考生和家长中“把握最后一届老高考”的悲观论一度盛行,但老师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时都充满信心。

原西城教研中心主任、精华学校教研总监尹宗禹表示,在公平这一考试恒定主题下,高考的新老过渡也将兼顾所有考生的利益。高中新课程后,在教学内容上,教材应用上与以往产生了差异,新课程版的高考对于往届考生、同等学力的考生在考试内容上能否保证公平是一个现实而关键的问题。考试公平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了机会公平、选择公平、权利公平等,但是最为重要的公平是考试内容公平,包括考什么,也包括怎么考,还包括考多难。只有实现了考试内容公平才能保证考试的品质,最终才能保证考试公平。

尹宗禹说,实际上,为了向2010年新课程版高考过渡,北京市从2006年就已经起步了,在检测方向、检测理念上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即使是2010年的高考,在检测内容上、方向上也会主动与2009年的大纲版靠拢、衔接,老版高考所体现的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等命题原则在新高考中仍将延续。经过几年的过渡、衔接、整理、整合,高考在内容考查上才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