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45:39 页码:12
最新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实用12篇)
2023-11-11 12:45:39    小编:李耀Y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和反思,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写好总结需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要尽可能用简洁明了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精选的总结样本,或许会有所启发。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平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习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 改成 ,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习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动手操作”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中建立表象的必要手段。通过学生分一分、画一画,理解4/5和1/2的意义,同时感受到了结果2/5是怎样来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2/5的表象,既可以表示4个1/5平均分成2份,也可表示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已经为后面算理的概括,提供了第一手、不可缺少的感性材料。

然后再出现“如果4/5 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让学生用上述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4/5÷3。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得出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让学生真正地从分数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其实也在渗透着一种“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新的问题转化成已有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方法上的比较只是为了在方法上的取舍。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课堂作业的反馈,本人发现,学生在做题目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一、除号变成乘号,但除数没有变成它的倒数。

二、分子和整数直接约分,计算。

三、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它的倒数,然后约分计算。

要针对以上错误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通过计算方法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4/15÷213/15÷267/10÷213/5÷24/5÷6。

2、回忆在过去学习数学中你学过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举一个例子说一说你在解决哪个数学问题时用到转化的思想方法的。

3、创设情景。

5、引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例题:一辆摩托车3/10小时行驶18千米,一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2、读题。

师问:求一小时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小组合作探究。

18÷3/10的计算方法。

4、集体交流计算的方法。

5、总结方法。

三、功固提高,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1)12÷3/5=12×9÷6/7=9×()。

4÷2/3=4□()2÷2/9=2□()。

3÷1/4=()□()10÷5/3=()□()。

(2)计算:8÷2/312÷5/6。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计算整数除以分数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综合练习。

(1)夺红旗比赛做p37n1、n3。

(2)做一做、比一比。

做p37n2。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知道整数除以分数与整数乘分数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做情景题。

四、总结反思,发展能力。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知识?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

整数除以分数我们已经会做了,那么分数除以分数你会做吗?课后试一试。

msn(中国大学网)。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四点:

在教学中,我先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进行分数除法意义的`教学,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同时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让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知识现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组织不严密,方法不够全面,这时我又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题意分析、算法探究,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较有层次的,从直接计算结果的基础性练习,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再到自主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坡度地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分除以整数》,这课时其实上的相当失败。这一节课最主要就是要学生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含义,难点是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复习导入,分数乘法,说出各数的倒数。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时,分数乘法的练习量有点过大,在说出各数的倒数,我重点放在如何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在教科书上出示的例题中,通过把4/5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几?我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我已经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学生很容易就能表示出4/5,也列出算式,4/5除以2。

但是在折纸部分,存在两个问题,同桌小组合作折纸,有点流于形式,同桌之间交流较少。折纸结束后,我给学生留的说一说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纸的?通过折纸过程,如何写计算过程?我引导的太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当于4/5的1/2.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在导入部分,增添,说一说5/6乘以6/1的意义。这样学生再通过折纸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这也是设计中最失败的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意义,其实有一些淡忘了。通过三次折纸,观察两个算式,总结计算方法。其实在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我发现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我对于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先让学生齐读,再找出关键信息去理解规律,再通过举列子巩固找到的规律或者计算方法。这一课时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失败的课,言简意赅的说自己的问题是,引导太多,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预设中,应该更多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时候还是要多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多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后续我会在练习讲解的时候,再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这是一节普通的计算课,为的是以平常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研究怎样体现“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无论它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基本的知识和学习的技能必须得传授下去。这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和课后的学生反馈可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获得?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施。这需要老师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我把例题的数据改成,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切入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从旧知迁移、转化到新知的可能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最优化。这节课学生在一系巩固练习中充分体会到分数除以整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转化成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目标并不是单独存在,它其实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更不能简单地以为它代表着德育教育。本节课,学生有困惑、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这才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折纸。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操作情境,尝试计算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你会列式吗?(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预设结果:

1.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设计意图】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采用先让学生尝试的方法,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把自己和同伴的真实想法进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二)借助直观,实现沟通。

涂上阴影,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2份。)。

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两种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种图示分别对应着上面哪种算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结合图(1),引导学生说理:把x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

结合图(2),引导学生说理:把x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结合分数的意义和直观图来沟通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是得出分数除以整数一般算法的关键步骤,也是理解算理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操作,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有效地降低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整体感知算法的推导过程。

(三)体验冲突,发现一般规律。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自己看图写出计算结果。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折法呢?

教师: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说明计算结果吗?

预设:通过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学生应该能领悟到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该选择哪种图示,并能说清: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即。

教师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或者根据教材第30页图示进行填空,写出计算结果。教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操作和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结果:

1.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子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计算方法是分子除以除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转化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来计算。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相比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以前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诱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初步体会新旧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转化与统一,比较自然地渗透转化的思想。

(四)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教师:请你独立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关键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把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具有普适性。

(五)巩固练习,熟练算法。

1.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

1、2题。

先尝试独立填空,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明白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互逆关系。

2.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题。

左边的三个算式的分子都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分子除以3,也可以转化为乘法;右边一组的分子都不是3的倍数,只能用一般算法。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和练习,体会算法的灵活性和一般方法的普适性。

3.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3题。

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也可转化为小数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我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基础在于以下几点: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等。这些知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了足够的掌握,有了上面的基础保障,我觉得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力交给学生是完全可以的。

整节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上台展示,自我总结,发现方法,其中必要的操作是比不可少的。本节课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将实验中的图与式子对应起来,通过图形,学生直观感知了“4/5÷2”可以表示为“4/5里有4个1/5,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5,从而理解计算方法。同时也直观感知了”4/5÷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理解为求4/5的1/2是多少,即4/5×1/2,真正理解“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解算理,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计算法则,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顺利完成4/5÷3的计算。

整节课,孩子们情绪比较激动,课堂纪律不太好,讲解的过程缺乏详细,只会照板书读下来,对于质疑环节,孩子们不太会提问,这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加以锻炼。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

2、红点问题一: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怎样列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1/5。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师展示分析过程。“1”里面有5个1/5,2里面就有(2×5)个。也就是10个1/5。也就是2÷1/5=2×5=10(个)。所以结果等于10。

师:那么,5和1/5有什么关系呢?

4、红点问题二: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2÷2/5=2×5/2=5(个)。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5、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师可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练习时,要让学生解答完第1小题后,讨论数量关系,在明确“燃烧总量除以时间等于每小时的燃烧量”的基础上,再来解答第2小题。这样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全面巩固知识。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一、备课也要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例1中4/5升果汁,教材里已经呈现了4/5升果汁,让学生在图中分一分。而在黑板上呈现的时候,我只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5份,然后问学生怎样在图上标注4/5升。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没想到板演的学生标的却是图1。我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正确标注图2(瓶子正放,少的应是上部)。

在把4/5升平均分成2份,分一分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状况。板演的学生又分出了图3。从图形上来说,学生的分法是合理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应按图4(即上、下分)比较合理。随后用量杯演示了这个过程。

二、备课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路行进,一起并肩看风景的过程,有曲折,有峰回路转,有迷惘,有欢愉……当下课铃响的时候,我还是不顾一切的拖了堂,将教材里4/5÷3=4÷3/5无法计算的局限性打破了,引导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此路打通”了(4/5÷3=4×3÷3/5×3=4/15)。这种算法学生在以后的计算里也许大会去用,但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