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爱弥儿》读后感(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45:48 页码:14
2023年《爱弥儿》读后感(实用12篇)
2023-11-11 16:45:48    小编:zdfb

读后感是我们通过读书来培养思辩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总结阅读体验来深化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那么如何写一篇有逻辑、有深度、有独特见解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简要概括作品的主题和故事背景,然后阐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包括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情节的思考,对作者的观点的认同或批判等。接着,我们可以从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中寻找与作品相关的联系,进一步拓展思考角度。最后,我们可以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提出对作品的评价和建议。这样的读后感会更加有深度和独到之处。在这里分享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启发您的写作灵感。

《爱弥儿》读后感篇一

读完了这本《爱弥儿》,又一次了解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能够在那个时代有如此的思想觉悟实在不易!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卢梭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思想家,卢梭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什么样子。爱弥儿是他假想的学生,一个他要真心教育、成就的学生。

卢梭认为,对人的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人的教育、物的教育、事的教育。只有三种教育的有效结合才可以说得上真正的教育。按现代教育的观点就是,教师、家长等人的教育、客观环境的熏陶和学生自身的观察、思考。

卢梭也认为,教育中存在着别有用心的教育,存在着试图把人教育成某些人奴隶的教育,这要值得我们警醒。教育要先把人培养成为人,让他懂得人的权利,人生而自由和平等,谁比谁也不高贵,谁比谁也不低贱,人首先要做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自由人。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该哭就哭,该乐就乐。压抑孩子的自然需要,压抑人的自然需要是违背教育道德的。不承认人的自然需要的合法性的,一定是伪道德,一定是欺骗性的道德。

卢梭认为要培养人的感受美的能力,道德、技术、艺术无不是自然界中美的化身,在人的一生中追求事业、家庭和人生价值的成功过程,就是追求美的过程,人是不断追求完美的、打造完美的。

教育的重要目的,还在于能够使人善于比较各种关系,在比较中抓住要害关系。

总的感觉,人生真正的学习是四十岁以后的事情,才能够看懂一些过来人的真实体会和感受,才懂得一些道理的珍贵。记得上大学时,教心理学的老师让大家读读这本书,但怎么也读不进去。今读爱弥儿,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感觉心有灵犀,卢梭的想法与现代社会教育理论竟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不得不佩服啊!

《爱弥儿》读后感篇二

《爱弥儿论教育》是一本教育名著,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所著。里面虚构了一位贵族子弟爱弥儿的人生经历,来探讨人从出生到成年所将经历的自然反应和人为教育。他强调:人从出生时裹在襁褓里的婴儿,到儿童,到青年,到成人,发展,都应该顺应自然教育,回归孩子;成长,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所有的东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人的手里都变坏了。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要顺应孩子自然生长,不能人为的把他们绑的一动不动。

文中作者喜欢把孩子放在乡下,认为乡下的空气是清新的,乡下的人是最淳朴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来自于最天然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成长,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跌倒的疼痛,感受亲手的触摸,这样,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来自于大自然的教育,真实,淳朴。相反的,城市里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各样的人为教育束缚着,他们没有自由的空间,没有清新的空气,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是人为安排好的,被迫养成的习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的个体,他们只有自由自在的,才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在大自然中,会跌倒疼痛,需要让他感知痛苦的滋味,才能慢慢地经受更大的疼痛,去经受生活的磨砺。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这里教会了我们要把孩子放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去,去感受教育的精彩!

第二,父母需要自己亲自哺育,教育孩子,而不是花钱请奶妈子,保姆,家庭教师来替代自己的职责。

乡下的孩子,都是父母亲自哺育,陪伴,自然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孩子的性格平和,不急躁。但城市孩子的父母都不愿意亲自哺育孩子,而是花钱请奶妈子,保姆,家庭教师来替代自己的职责,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弊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会有很多不好的心理问题,性格孤僻,内向,急躁等。所有这些,是三百年前卢梭时代的真实写照,延续到今天,也正是现在社会的真实反映。这是在告诫我们父母论陪伴的重要性!

第三,成人的态度和行为造成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文中提到如果孩子天生就爱无缘无故地啼哭,我就让他白白地哭一阵,得不到一点效果,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泪。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不久以后,他呼唤我的时候就将采取停止啼哭的办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因为孩子们是根据信号可以感觉的效果来判断其意义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满足他,孩子就会成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训斥他,孩子就会成为卑怯,胆小的小奴隶,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其实背后是成人的态度与行动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样如此,成人镇静,孩子也会很镇静,会勇敢地面对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样子,孩子会更加害怕,更加觉得疼痛。

就如今,新教育时代,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让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是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父母的教育的过于紧张和焦虑,传递给了我们孩子,孩子就如同是学习的机器,只追求文化课分数的提高,牺牲了儿童的本性和身心自由发展,导致教育的失败。

整个教育,应该是来自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结合,去接近教育的成功。文中的爱弥儿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懂他的“教育者”。作为承担孩子教育的老师,家长,都不妨来读读这本书,读了这本书后,就会对教育有个全面,系统的体会与感悟,从中寻找教育的真谛。

《爱弥儿》读后感篇三

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让爱弥儿从游戏、种植、木工劳动中学习,处在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的是感官体验带来的欢乐,游戏便是实现这一欢乐最好的手段了。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在这点上我跟卢梭的看法是吻合的,卢梭也认为一个孩子就应透过游戏持续着活泼的性格。

但是,我们此刻的家庭教育,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要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比别人少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知识的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游戏时间。我们学校的教育,无论是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似乎就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迎合社会、家长的一时之需。

卢梭的《爱弥尔》,能够看作是一部对人性的教育。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向以来我坚信:人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贯穿卢梭论教育的是“自然教育”的观点,即按照儿童的自然天性进行教育。我们不妨将卢梭的“自然教育”拿来使用,让孩子顺从“自然”的发展,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明白与他们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让他们尽情地游戏,这样才能到达需要和供给的平衡,才是自然地发展。

我发现此刻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就应得到的是什么?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就应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环境下都能够生活。

生活,并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动,那就是要使用我们的器官,使用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好处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而死,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如果他一向到临死的那一刻都过的是最没有好处的生活的话,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好哩。

教会学生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透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我想这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就应从我做起,从这天做起,摒弃传统观念,顶住“外行”的压力,冲破看人、用人的牢笼,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教育就会真正成功,中国的教育才会立于东方不败之地。

《爱弥儿》读后感篇四

本学期粗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书中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观点。我觉得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

虽然我并不是对书中的内容都报以肯定的态度,比如在选择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出身时候,他做了如下的判断:"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看到社会上穷人和富人之间也有类似这样的差别。穷人住的地方很贫瘠,富人方的地方很肥美。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反之,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是不相宜的。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适合所有一切人的环境,所以,与其教育穷人发财致富,不如教育富人变成贫穷;因为,按这两种情况的数字来说,破产的比暴发的多。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富有的人;我们深信,这样做至少是可以多培养一个人的,至于穷人,他是自己能够成长为人的。"他做出如上的判断,我想是出于他对自然教育的看法,在之前的论述中,他反复说过,富人家的孩子受到了太多来自于成人或生长环境中出现的其他人的影响,因此,他认为选择爱儿是"抢救了一个为偏见所牺牲的人"。可能是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所卢梭有了穷人可以自然成长而富人却不能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即使是生活环境不同,但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都受到了来自于各方面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都是有好有坏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卢梭在书中使用的自然的教育,我却是很感兴趣的。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都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比如,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观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象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对学生的挑选,卢梭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严格的,他是这样说的:"人们也许希望他的教师曾经是教过一次学生的,这个希望是太大了;同一个人只能够教一次学生,如果说需要教两次才能教得好的话,那么他凭什么权利去教第一次呢?一个人有了更多的经验,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他是不可能这样做下去的。不论是谁,如果他相当成功地把这种事业完成一次之后,他就会感到其中的辛酸,因此就无心再从事这样的工作了;至于说他头一次就做得很糟糕,那就可以预断第二次也一定是很坏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对于身为教师的我们来说,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当我们在教育上遇到了问题时,而又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时,有时会采用一些消极的做法,也就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负责任的教师会继续探索解决之道,而一部分人就会避重就轻,绕过这个问题。对于这们来说,教师或许只是我们职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工作,但是对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来说,可能我们一时的偷懒,就会在他们的教育上造成一个重大的缺憾,而又没有第二次的弥补机会的。

因此我觉得卢梭的一个想法"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是要时时提醒我们注意的,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

《爱弥儿》读后感篇五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所著的《爱弥儿论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让我对教育、对育儿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变坏了。”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其实与《三字经》类似,都在主张人性本是善的,恶的根源就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也彰显了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认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的,主张对儿童始终施行自然主义教育。

全书是分年龄段来阐述的,逝去时光已不在,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岁的年纪。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导他如何思考问题。”“孩子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习识字。

”而现在的社会总是以成绩来评判一切,我自己在这个焦虑环境下也会有极端做法。其实各科书本的知识已经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实用,可我们家长总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队了,给她们报各种兴趣班,做各种试卷练习,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刚有苗头,就已经被扑灭在了重压之下。

女儿总是很害怕和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觉得记背地名、气候、经纬度太过枯燥,学这些没有用。可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为何会有四季更替,为何我们到欧洲很远,这些都是最最实用的生活常识,都与地理学息息相关。

现在想想,也许问题就在于她没有好好体会生活,没有时间去思考,透过思考去探究,去解释最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有了兴趣,才是学科知识的永动机,才能让她在知识海洋里驰骋。

“为了不让孩子死啃书本,我要让他到工场去干活儿,动手会有助于他心灵的发展;”然而,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信奉的宗旨却是只要学习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照顾你生活。这样很明显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这个暑假我上班的时候特意让十四岁的女儿在家做午饭吃,本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可事实还是让我痛心难过,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败。头几天,独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鸡蛋,就是糊的饼;中间几天,索性饿着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饭,后面几天,甚至连煤气灶忘记关了,烧穿锅底是小事,要是房子点着可就是大事了。

是的,我们少些说教,少些指责,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们的思想当成了他们的思想,在小树苗要被风吹到时扶一把,他终究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爱弥儿》读后感篇六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直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轻松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过,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主的。

现在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必须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内容、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儿童的教育,教师之路任重道远。她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师给他们灌溉,而怎么样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质量上好的人才,与教师自身能力,观念密切相关。

《爱弥儿》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无声息地迎合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中寻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断地创新,为教学寻求合理之道。

《爱弥儿》读后感篇七

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够自然发展。儿童在这一时期有感觉,而没有思考能力,所以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具体论述了母亲应该让婴儿充分的活动,而不是束缚他们,怎样喂食,谨慎给婴儿用药怎样选择保姆,婴儿应该生长在城自然的环境中,以及慎重对婴儿进行言语教育等。

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12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对儿童继续进行大量的感知觉的接触,与教育,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为日后发展他的智慧。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儿童的个人生活,使儿童懂得一些,道德观念,他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教育儿童的一些方式,如恐吓,理性教育等,进行了批判,认为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绝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如说重视这一时期的感官训练和身体发育,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第三卷中,他认为11岁至15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及知识教育以及劳动教育的问题,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

第四卷中,他认为11岁至20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立开始,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因此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问题,并把他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第五卷中,他认为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教育,卢梭认为像男孩的教育一样,对女孩也是首先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着重于培养灵巧。(朱宇恒)。

《爱弥儿》读后感篇八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为了受到良好的教育,儿童是不应该只跟从一个向导的……所以,我们必须一般地观察问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无时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响的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过着不同的生活,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他们也有各自的特长或某些优秀的品质。从他们的身上,孩子可以学到更多不一样的优秀的东西,这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另外,人生变化无常,生活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思维、行动……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多的细心与耐心,“要防止他们的心沾染罪恶,要防止他们的思想产生谬论。”

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交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问题不在于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他的责任不是交给孩子以行为的准绳,他的责任是促使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在他们的身边,不可能一辈子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与指点。任何人都不可能依赖别人过一辈子!孩子们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的。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孩子所做的错事,我们最好不要给与直接的纠正,而是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稍加提点,让他们可以自己发现错误,让他们自己领悟处理该类问题的准则。一般来说,自己领悟的道理肯定要比别人灌输的更让人印象深刻吧!

“在任何事件中,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这是卢梭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啊,相对于口训而言,行动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吧!当你滔滔不绝地向孩子讲述一个深奥的道理时,任何语言对他们来说都是枯燥苍白的。当然,如果你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的魅力,自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多也就是让他们在那一刻激情澎湃一下。不过这份激情也是十分简单的,简单到时间一冲就冲淡了……“孩子们是最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对他们说的话的,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

说到教育,我想很多人肯定也想到了另一个词——惩罚。在我们接受教育的这么多年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过惩罚吧。我们以后也会成为一名教育者,关于“惩罚”的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纯粹的惩罚并不能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如果不能让他们知道错在何处,那惩罚只能起到加深学生对你怨恨的作用。当你的学生对你的怨恨加深并且不知道错在何处时,这个老师做得是不是也太失败了?得不偿失也不过如此吧!

刚进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反复强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即使我们没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只要对孩子有颗爱心,我相信,我们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

——“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爱弥儿》读后感篇九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段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认为卢梭在《爱弥儿》里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是很有道理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爱弥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现象: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都要更加用心地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爱弥儿》读后感篇十

今年暑假经俞老师推荐看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让我很有触动的是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按照儿童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对照自己,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切身感受到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还未懂事的时候,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每天都生活在焦虑和紧张之中。

看完此书,我静静地思考。作为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出发点肯定毫无疑问是为孩子好。但换位思考,对于他而言,他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中产生的,因为家里有6双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状态,他会感到紧张,也许还会透不过气来。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他独一无二的认知过程,他并不是能够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我需要努力平衡好来自社会的压力与践行好教育的目的,我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获得幸福。

这个暑假,相信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对于教育新政的实施,有喜有忧,喜的是从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教育体制的优化刻不容缓;忧的是双休日我们将何去何从?冷静思考过后,我想凡事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从容的应对“自然的存在”,平衡好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回归自然,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将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用心引导鼓励孩子去发现和体验身边的美,进一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克服困难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在学校生活中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们遇上了改革的浪潮,有机遇也有挑战。唯有积极努力,唯有全面发展,才能不负国之栋梁之使命!

《爱弥儿》读后感篇十一

最初吸引我读这本书的缘由是卢梭,卢梭另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身份是教育家,他的教育著作之一便是是《爱弥儿》。在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后,我忽然想起同为思想大师的卢梭,便开始了新的读书之旅。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就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而言,同学们表现了异常高涨的热情,不论是去福利院探望残障的孤儿,还是到文峰广场捡拾垃圾,或者到军营里参观,和同学一起到公园宣传安全知识……不论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带来哪些影响,但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在实践中体会生活的幸福,亲眼看到生活里还会有那些不幸,培养了良好的品质,课堂上的话也不再是空话,体悟切入。

天性的自然,天性的纯真有着我们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现在的我们无法保证所有地区所有孩子的教育公平。“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要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卢梭的这种想法时时提醒我们注意,我是一个从事着高尚职业的人!所以,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更加注重少年儿童思想情操的陶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句话所言非虚。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著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但卢梭是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幸福的“爱弥儿”。

成语不可估量:估量:估计。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如: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如:她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爱弥儿》读后感篇十二

《爱弥儿》的童年期,是卢梭讲述的最详细的一部分。童年是孩子思想认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一切事物,他开始有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他的眼里,一切都那么新奇。“儿童期是从两岁到十二岁,这是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也是种种错误和恶习逐步滋生的时期,如不及时纠正,他们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永远无法根除。”此时,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言、态度、方法等等都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爱弥儿童年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与指导。这种指导,并不只是在理论的高度,而更多的是实践。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孩子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如哭的时候、任性的时候、撒谎的时候……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和引导,书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及讲解。这些问题也是此时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

书中尤其对教师提出了诸多建议与要求: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公正善良、热情淳朴、谨言慎行、做孩子的模范……细致的讲解与深入的分析,带给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许多良策。“奇怪的是,人们除了向孩子灌输‘竞争、嫉妒、猜疑、虚荣、贪婪和怯弱’之外,竟然想不出其他的手段。而人们还以为自己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切不可让这愚昧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延续下去。

“要想培养他们的智慧,首先要培养他的体力,锻炼他的身体。”不要认为锻炼就会影响学习,不要等到身体柔弱到不堪一击了才想起锻炼的好处。近年来,初中毕业考试中体育测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可很多学生却是在进入九年级后才开始恶补体育测试内容的。真希望家长能从小就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真希望这种用考试来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方法早点结束,让健身成为人人自觉的行为。

书中还对如何训练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即将成为父母的人,先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会受益多多的。

我的宝贝,刚刚走进童年。经常看着天真可爱的她,想:“宝贝,我该如何爱你?”总想让她受到最好的教育,总想祈盼她有最平坦顺达的人生路,总想让她时刻都快乐幸福……我想,这也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吧。

带着《爱弥儿》给我的启示,陪宝贝走过童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