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政治德育工作总结(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34:46 页码:13
2023年政治德育工作总结(模板8篇)
2023-11-11 22:34:46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证明,也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珍视和记录。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一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七幅图片如下:

引入“献爱心”活动。

“希望工程”是一项扶贫工程,通过社会集资,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变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1.培养学生的爱心;2.通过与贫困地区学生的对比,让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让学生在一个比较熟悉的氛围中接触学习主题,有利于他们启动思维。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目的:题目以短剧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题意。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场景,模拟到现实生活中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活动注意事项:本节内容通过一幅问题情境图展示题目中的一些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把书中的文字叙述与卡通图结合起来,才能组成一道应用题,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审题,学生在表演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的含义和数量关系等是否交待的清楚、明了,不要只流于热闹的形式。当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建议他们采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从而达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一般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的未知量只有一个时,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这里首次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当问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而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所以一些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时,才使学生真正感到,列表分析法对于解题的重要性,从而接受这样一种新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进一步的问题:

1.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效果:学生的答案主要围绕以下点:1).在前几节课应用题的学习中,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而本题中所求的未知数不止一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也不止一个,比前面的问题复杂,在分析问题时理不清楚数量关系时,是表格帮了忙。

2.比较两种解题方法,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目的:虽然解法一要比解法二优化的多,但仍需让学生通过亲手计算,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前面提到的含有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可以把其中一个未知量设为未知数,另一个未知量就用其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表示为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而另一个等量关系则用来列方程是如何实施的;解法一的求解过程比较简单;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在解题前,首先要明确数量关系,而在这里运用列表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

注意事项: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认识,解法一是直接设法,而解法二是间接设法,直接设法一定比间接设法简单。其实不然,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解上题中所得的学生票款和学生票款各多少元,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这里运用直接设法,要比用间接设法求解的难度大。同时,让学生体会间接设未知数解方程的思路。

目的:加强学生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第三环节:运用巩固。

目的:给学生提供进一步巩固对建立方程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的熟悉机会。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3.同样的一个问题,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目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性活动增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水平。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的设计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不同层面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首先以短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借助表格去表达问题的信息,这里表格的引入非常自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表格对分析问题所起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用不同的方式设未知数,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加以比较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二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充分发挥政治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现针对德育渗透计划,对以下几方面作如下总结:

一、德育渗透目标基本实现。

通过课堂。

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二、德育渗透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学会制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个人发展规划,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为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培养自觉实践、自主参与,积极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德育渗透中坚持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1、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从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出发,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情境的设置,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对话教学的有效开展,社会调查和课堂教学的结合。注重了过程和方法,实现了知识、能力与觉悟的统一。

3、持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向,找准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知识内容的结合点,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身的价值。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德育是教育重中之重的问题,因而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教学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从点到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机渗透,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提高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感情上得到熏陶。那么,“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能发挥德育主渠道应有的作用,成为最受中职生喜爱的一门课。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三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学习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化学的热爱的激情是很关健的,这种激情来自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向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征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同时,我顺势鼓励学生,化学科学中还有很多未知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相信你们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象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

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我在让学生观察时有意安排了几个环节加以比较,如先粗略的观察,再详细观察指定的部位,最后是有步骤的观察。初始观察时都很粗略,大都说只看到蜡烛和火焰。老师通过提示学生要观察仔细,要按蜡烛点燃前、点燃时、燃烧中,熄灭时的顺序过程观察,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现象。观察时充分调动除眼外的耳听、鼻闻、手感等器官的功能认真仔细观察,并提出为什么。这样,学生观察活跃,提出问题也很多,这对学生观察初中化学实验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合已有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自然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而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艺上的新成就,如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崇敬之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学生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我们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学生身上,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五、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一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与人合作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易成功。通过合作实验更使学生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六、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的知识的教学和平时教学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王倩。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四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戏机,甚至赌博等。要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是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如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教师应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从教材内容看,数学体系中常见的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通过讲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转化等观点。又如在讲授正数与负数,直线与曲线,常量与变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三好学生!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五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物理学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就能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六

德育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正确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兴趣,开发智力,也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决定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且学习时间较短的困难局面。而且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为一年,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德育,因此初中化学中德育重在“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加入德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发展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得到了了共识,主要有:“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科教兴国”——势在必行,继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谈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发奋学习,以适应时代并努力去创造时代,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应积极融入德育因素。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先请学生介绍各自实验内容的注意事项和分工情况(其他学生补充),实行知识的共享和完善,再开展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做不但要求学生熟悉内容,勤动手,勇实践,还要求每组学生要团结协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质量和速度双丰收,如此一来,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实验中的“看、慢、乱”的现象,效果相当好,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大多数的组在15分钟内完成操作。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空气成分”的讲课中,讲到大气污染主要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和粉尘,穿插了电视、报纸中的“空气污染”日(周)报的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说明了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保护,话又一转,再指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环境,而不只是政府和工厂,因为据有关报道,从全球污染来看,居民生活的污染总量超过工厂排放的污染总量,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我们的个人行为,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不破坏绿化,不随手抛杂物等,对学生进行一次较特殊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我们的水资源》一节的教学中,介绍全世界的水资源分的同。

2时,对比介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我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地区,水循环相对较活跃,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极不衡,南多北少,西北内陆更少,且人年均径流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使学生认识我国水资源现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为改变我国水资源现状而好转力学习的宏伟目标。

结合《金属矿物与冶炼》一节的教学,介绍我国解放后钢铁工业由一穷二白的破烂局面开始钢铁工业的起步,到现在居于世界前列,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从而更增强对新中国的热爱。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我国人均钢铁年产量仅占世界人均量的1/3,与发达国家人均产量达500公斤相比较差之甚远,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五、环保教育——使学生形成忧患意识。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等因素的不断产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材中把环境的污染和防治的教育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为此国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教育中应把这一次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重头戏,使整个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

六、创新化学的教育——树立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

化学的发展必然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科学家预言,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未来社会里,化学将处于中心科学的地位。化学与新能源、3新材料的开发,与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化学与能源》等章节的学习和前面所述矿物能源的缺陷,给学生介绍一种新型的无污染的能源——氢能源。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首选能源,而如何使用氢能源,如何在常温下得到易于保存和使用的氢能源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再结合现在世界上搞得轰轰烈烈的常温核聚变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我国在该方面所取得的世界领先的成就,鼓励学生学好化学基础知识,为能在将来化学的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相关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善于挖掘,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德育的渗透,使得化学课“活”起来,学生也“活”起来,可以说是“以智寓德、以德促智”,教学起来事半功倍。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七

我在本学期任教一到六年级美术。在美术的教学中积极探索进行德育方法:

在美术的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在我心中”的教学中我通过对五星红旗的介绍,告诉学生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靠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展开课堂活动。在书法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颜真卿的爱国情操及其刚正不阿的个性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德育内容外。

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如:在四年级美术“新年吉祥”这一课的教学中,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便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三年级美术“花样”这一课中通过多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刺绣、剪纸、陶艺等等,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从反映儿童题材的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一年级美术课“小鸟找家”及二年级美术“童话屋”,通过内容题材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以此培养学生间的情谊.在低年级的儿童作品中经常会有些不健康的作业出现,如打斗、qq飞车、偷菜等等类似的作业。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是儿童在一定认识阶段对外界事物刺激的正常反映。这也为我进行德育的针对性提供了选择。及时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

除了借助课本的内容题材等进行的育之外。我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德育。如:通过合作的方式作业,让学生合作交流的养成互助的精神。在课堂的教学中有违纪行为要及时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只有成功的进行德育渗透,才能使学生健康成才,塑造一个完美地人格。培养学生的行为美,道德美比审美更为重要。只有良好的德育做后盾才能让学生顺利地接受美育。

政治德育工作总结篇八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德育教育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学生可以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基于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在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我国国内,给我国青少年成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但部分学生身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状况:学生一旦沾染社会的不良风气,就会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发生一定的变化,容易使学生走错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容易造成学生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他们就会在潜意识里面认为学习好没有用,有钱才是比较实在的思想;还有个别学生不善于团结同学,一向都是比较自我,以自己为中心,从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一些人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直接往后退缩等等。这些不好的思想道德情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也玷污纯净的校园氛围。

由于初中生,刚好处在青春期发育时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容易有叛逆心理,这说明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他们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周围一些不顺心的事情造成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让学生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对学生青春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拥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所以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整个环境氛围充满正能量,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这种氛围中切实的感受道德所散发出的伟大力量。例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勇于发言等等,当学生把这些内容一一做到以后,就会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渗透德育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3.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

对于德育教育,我们不能只能做表面功夫,必须要落实到实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德育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设计实践活动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去感受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我们可以每周五开班会、送温暖活动等等[3]。例如在学习《珍爱生命》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不是很理解生命的深刻含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当地的妇产科医院,让学生去看望刚出生的婴儿。当学生看到婴儿很可爱的脸、手的时候,看到父母露出高兴的笑容,看到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了一个婴儿不停的奔波劳累,学生好像忽然间明白了生命的含义。他们不仅明白在婴儿出生以后,就开始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父母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但孩子长大后,照顾自己的父母也是一种责任。又比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校可以开展每周一在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面对五星红旗,把自己相对祖国说的话全部说出来[4]。

在初中政治教材中也包含了许多德育教育方面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于公民所具有权利不是很了解,对于如何行使权利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尤其是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更是少之又少,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所拥有的权利,是造成青少年违法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别人伤害以后,对于如何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概念也是比较模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位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还需要深刻认识到如何行驶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知道怎样去维护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非常重要。然而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也很重要,让他们知道法律在国家中的重要性,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懂法、知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些政治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5]。

3.4多元化课堂模式,加强德育建设。

所谓多元化课堂模式,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多样化,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应用在现代教学中,所以需要应用多元化课堂模式也就是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进行。

例如可以在班级开展“老人在过马路时摔倒要不要扶起来”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大家利用一周的时间做讨论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把两个小组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就是支持扶,反方就是不扶,两组组员在激烈的进行讨论,场面十分热烈,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这是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在老人摔倒以后,我们当然要把老人扶起来,但是我们还得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明,拿出自己的手机记录这一幕,或找路过的路人帮忙,当这些因素都全部具备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扶得起”,而这种既不违背社会道德又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方式都得到学生的认可。

3.5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于所学习的内容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样才能增进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也是一样,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用真诚的心互相交流,这样才能让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对于德育教育的方式虽然比较多,不一定只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才能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擦亮自己的眼睛,与学生打成一片,走到学生当中,认真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结语。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政治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还可以将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各类较为热门的时政热点相结合,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巴哈夏尔·巴海.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作家选刊,2015,(27):23-23.[2]肖明昌.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教师,2015,(10):9-10.[3]刘小恰.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3):276-276.[4]刘爱萍.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3,(8):68-68.[5]起和党.试论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22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