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08:54 页码:8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13篇)
2023-11-11 04:08:54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为备课、授课和教学评价提供指导和支撑的重要工具,它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合理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我们需要认真编写一份教案了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篇一

1、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2、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教学挂图《西瓜子的故事》,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图片及籽儿、与挂图相应的实物水果。

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引导幼儿说说已经知道的一些水果籽儿:

——“秋天到了,水果大丰收,我们能吃好多的水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哪些水果有籽宝宝呢?”

出示水果实物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

——“这些水果都有籽吗?”

教师当场切开哈密瓜,引导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观察、比较籽儿的不同:

——“你能区分哈密瓜籽和葡萄籽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哈密瓜的籽宝宝是白白的、扁扁的,葡萄的籽宝宝是深色的、小小的。

为幼儿提供一些水果图片和水果籽儿。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谁的籽宝宝?”

引导幼儿了解籽儿的用处,知道籽儿是水果的种子。

——“现在知道籽宝宝有什么用处了吧?”

提出继续探索的要求:

——“回家后,我们再去找找,除了今天认识的这些水果以外,还有哪些水果有籽儿呢?”

中班科学教案篇二

1、经过观察不一样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我尝试动手制作的本事。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先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先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一样.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趣味,用不一样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一样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我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我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篇三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儿对动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时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虫捉迷藏》这一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积极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通过 “动物捉迷藏”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ppt、保护色前期准备、图片五组、黑板;

一、导入

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来,一个人去找)

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来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二、基础部分

(一)播放ppt:引导幼儿认识昆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

(二)昆虫捉迷藏。

1、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它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还有许多昆虫也很淘气,也藏了起来,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

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3、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我们找找看。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三)帮助昆虫藏一藏

1、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吧。

2、幼儿操作,教师轮流指导。

3、进行活动小节。

总结:原来,你们都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帮小昆虫们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的。

三、本领迁移

(一)不仅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二)播放动物ppt

1、猫头鹰:你看谁藏在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

2、雷鸟:它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变色龙:这是谁?它为什么躲在这里?

4、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

5、那我们又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镜、帽子)

四、结束部分

五、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本次活动,依据中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丰富体验,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也借此活动幼儿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儿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活动时对有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儿没有找到躲藏的昆虫。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

中班科学教案篇四

1、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

2、区分纯牛奶和牛奶饮品,了解它们的差异。

3、认识常见的奶制品:纯牛奶、酸牛奶、果奶等。

各种牛奶、光盘、照片。

一、交流分享,知道牛奶有许多营养。

1、出示各种牛奶:让幼儿说说你喜欢喝什么牛奶,为什么?引导幼儿

从牛奶的口味、营养等方面说清自己喜欢的理由。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喝牛奶,牛奶不仅口味好,而且还有很丰富的营养,里面的钙、维生素、蛋白质能使我们增强抵抗力,让我们变得更健康、更聪明。

二、经验提升,了解如何健康饮用牛奶。

1、那你们每天喝多少牛奶?

你平时什么时候喝牛奶呢?

你觉得饮用牛奶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那应该怎么喝牛奶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保健老师是怎么说的,她有什么好的建议。

3、播放光盘。

幼儿交流(我们应该怎样饮用牛奶)。

再一次播放录像,幼儿讨论(饮用牛奶对身体的好处。)。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每天要喝两杯牛奶,早晚各一杯……

三、情感迁移,关爱家人。

1、让幼儿说说除了小朋友要喝牛奶外,成人是否也要喝牛奶?为什么?

2、播放录像,保健老师的话。

3、幼儿交流成人为什么要喝牛奶。

4、动员家人饮用牛奶,学会去关爱他们。

中班科学教案篇五

1、观察太阳的外形特征,了解太阳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

2、通过欣赏儿歌,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3、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有兴趣,有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每一位幼儿一副太阳镜。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1、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念谜面:早上从东出,晚上从西下,照亮了大地,温暖了万家。

2、引导幼儿去户外观察太阳的活动。

选择一个清朗的天气,教师引导幼儿来到户外,提醒幼儿每人都带上墨镜,观察太阳。

启发幼儿想一想:为什么要带着墨镜看太阳?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3、组织幼儿围绕太阳进行讨论,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

(1)刚才你带着墨镜干什么?你喜欢太阳吗?

(2)你发现太阳时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你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太阳照到身上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知道的?

5、幼儿欣赏儿歌《红红的太阳》,了解太阳的作用。

说说:太阳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好处?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画面念儿歌《红红的太阳》,进一步了解太阳的作用。

6、组织幼儿讨论。

(1)太阳对我们人类还有哪些作用?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样呢?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百科: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与太阳距离最近的恒星是称作比邻星的红矮星,大约4.2光年)。

中班科学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磁场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学会制作简易的指南针。

1.电视机、实物投影器、彩色图片、录音机、故事磁带、小舞台一个、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个幼儿两块条形磁铁(其中一块系有毛线绳)和两块环形磁铁、指南针若干、大头针若干、系有细线绳的缝衣针每人一根。

1.以大头针移动,向后引出磁铁,激发孩子玩磁铁的欲望。

2.幼儿自由玩磁铁。

教师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玩:手拿一块环形磁铁推着另一块环形磁铁跑,一手提起带绳的条形磁铁和另一手拿的条形磁铁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块环形磁铁和桌下紧隔桌板的磁 铁相吸着玩。

3.请不同玩法的幼儿为大家演示,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每块磁铁都有两个极:一个北极(n),一个南极(s)。北极常常涂红色,南极涂蓝色。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玩指南针。

在玩中让孩子发现指南针的指针具有磁性,会和磁铁相互作用;并让幼儿自己说出指南针的本领。

6、利用实物投影器看图片、听故事录音《小红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7、教师指导幼儿制作指南针。

材料:一块标有南、北两极的磁铁、一根缝衣针、一根细线。

制作指南针,首先要把缝衣针磁化。磁化过程是:将缝衣针的针尖在磁铁的北极(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细线系在缝衣针中间,使它保持水平,针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缝衣针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别人了。

8.幼儿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出教室,请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赏自己制作的指南针。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枚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小红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中班科学教案篇七

3、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一、魔术导入,引发幼儿探究欲望

1、认识碘伏师:谁能猜一猜我的喷壶里装的什么?(引导幼儿从气味、颜色方面观察)师:喷壶里装的是碘伏,小朋友腿或者胳膊摔伤时,用它来消毒;打针前医生也会用碘伏消毒。

3、喷画师:用装有碘伏的喷壶喷洒淀粉画,碘伏遇上淀粉变色,立刻呈现美丽的风景画

二、动手实验,寻找淀粉

1、出示馒头、土豆、青菜、胡萝卜,寻找淀粉师:小朋友们可不能小瞧淀粉,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含有淀粉,小朋友猜一猜这些东西里面会有淀粉吗?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吗?(幼儿自主发表意见)小结:用碘伏来帮忙,当和碘伏碰在一起变色的就有淀粉。

2、讲解记录单

3、幼儿实验记录

三、分享记录单延伸活动:出示ppt,请小朋友帮我看看这些东西里都含有淀粉吗?每人选2种自己最喜欢的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篇八

1.幼儿能说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让瓜皮越变越小。

3.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新设计能力,从中体验创新操作的快乐。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1.有关于小蚂蚁和西瓜皮的课件。

2.课前组织幼儿吃西瓜或与家长联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让幼儿带到幼儿园。(最好是半个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杆若干、木板、米饭、铁丝、木棍、木浆、脸盆、水、吸管、水龙头、小水桶、花绳、花、牙签、积木、橡皮泥。

(一)组织幼儿认识半个西瓜皮,并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1.结合课件(小蚂蚁在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半个西瓜皮),让幼儿从准备的西瓜皮中间找出哪些是半个西瓜皮。

2.幼儿发挥想象尽多的说出西瓜皮像什么?

过渡:你们想知道小蚂蚁遇到西瓜皮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课件展示小蚂蚁: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好用的物品,你们也快动手做一做吧!

(二)幼儿分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发现西瓜皮的用途

1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翘翘板底座、饭碗、滑梯。

2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太阳伞、船、房子。

3组:利用材料发现西瓜皮能当大水缸、花篮、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辅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课件展示小蚂蚁制作的物品,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

(五)课件展示小蚂蚁: 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出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吗?

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更多让西瓜皮变小的办法。(切、掰、摔、压、踢、踩等)

(六)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

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中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中班科学教案篇九

1、学习用连贯得语句清楚地表达画面得内容。

2、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1、课件―昆虫

2、捕虫网、饲养箱、工具书、菜园。

3、事先到附近观察地形。

一、复习挂图《昆虫大集合》,与幼儿交流分享曾经接触昆虫的经验,并请幼儿回答:

1、还见过哪些昆虫?

2、昆虫长什么样子?

3、它们会做些什么事?

4、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二、与幼儿一起看挂图《观察昆虫》的画面,了解户外观察鹰注意的事项,激发幼儿到户外观察的兴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鼓励幼儿根据事情的前 后顺序,用连贯的语句清楚表达画面内容。

可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观察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观察时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三、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

1、观察前将幼儿分组,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小心爱护昆虫。

2、视当时的情况,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带回教室。

四、与幼儿分享观察的经验,并请他么说一说:

1、你找到了什么昆虫?在哪里找到的?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到、捕捉到的昆虫,大胆提出问题,并把幼儿的问题制作成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篇十

1、经过游戏、讨论等活动,让幼儿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名称及材料。

2、幼儿经过实践活动了解口袋的功用,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1、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网袋、布袋、纸袋、蛇皮袋、麻袋等)。

2、操作材料:米、水、小金鱼、球、玩具、水果等,毛巾若干条。

一、幼儿经过玩口袋,认识了解各种口袋的名称及材料。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2、幼儿认识各种口袋。

3、幼儿根据材料的不一样为口袋分类。

二、操作活动:尝试了解口袋的用处,并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口袋的用处。

2、幼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口袋装物品,并记录自我的尝试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口袋的功用。

4、找出生活中最常用的口袋:塑料袋。

5、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活动。

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一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 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二

1、在看看、听听、讲讲、尝尝的活动中了解水果变成水果干后的不一样滋味。

2、能大胆地在团体面前交流自我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分享的欢乐。

1、水果及它们制成的水果干(猕猴桃、苹果、香蕉、菠萝、芒果、葡萄、龙眼、金橘);

2、幻灯图片;盘子、勺子或筷子、牙签;垃圾筒、湿巾纸等。

一、情感导入。

1、幻灯片一(放鞭炮)。

(1)听听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3)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你们想准备些什么呢?

2、小结:新年里我们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那今日我们一齐到水果店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水果吧。

二、观察讨论。

1、幻灯片二(一盘水果)。

(1)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3)小结:水果的营养真好,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以后还能美容的。

2、幻灯片三(葡萄干)。

(1)你们认识它吗?它是什么水果变成的?

(2)小结:原先叔叔阿姨们把新鲜的水果变成了水果干,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3)你们明白还有哪些水果也能变成好吃的水果干吗?

3、出示水果盆,配对活动。

(1)今日教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干,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

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水果变成的?(5-6名幼儿回答)。

(2)有没有你不认识的水果干?

(3)团体验证:有异意的水果,能够请幼儿自我验证,也能够由家长或教师给予验证。

(4)小结:原先水果在变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时是会变化的。

《新年好》音乐响起。

今日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水果干宝宝,让我们请爸爸妈妈一齐来尝尝味道吧,说一句好听的话多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心。

中班科学教案篇十三

1、了解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2、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本事。

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

一、欣赏杯子。

1、出示杯子。

2、教师: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貌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经过看、说对不一样的杯子初步感知。

1、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

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样分的?)。

3、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

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

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

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三、介绍几种特殊的杯子、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1、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

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

2、教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

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能够再次利用。

让幼儿明白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杯子下头有一条长长的线,还有插孔,这是什么杯子呢?

(电热杯)。

3、师演示用电热杯烧水。

4、认识保温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让幼儿观察)。

介绍:一种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热水就不容易变冷了。

还有一种是不锈钢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顶部有盖子,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延缓散热,到达保温的目的。

5、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1、今日请小朋友们来当聪明、能干的设计师,设计出你最喜欢的杯子。幼儿动手制作杯子。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我的杯子。(怎样做的什么形状、色彩有什么用处?)。

3、展览幼儿制作的杯子。

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