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07:35 页码:13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7篇)
2023-11-23 09:07:35    小编:zdfb

报告是向他人汇报事实、结果、观点或建议的一种书面形式。要撰写较为完美的报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受众的需求和背景相匹配,避免过于专业或晦涩。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20xx年上半年,经过全街道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创新实干,我街道的人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认真做好人社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上半年我街道圆满完成20xx年新型医疗保险征缴及系统录入工作,同时,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报销xx人次,报销金额xx万余元;居民慢性病本办理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人;医疗救助xx人次。切实帮助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民众得了实惠,城乡居民医疗制度进一步得到了肯定。

20xx年我街道按照“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的要求,扩大参保覆盖面,不断提高参保率、续保率。20xx年全街道,累计参保人员xx人。缴费人员xx人,领取养老金待遇人员xx人,办理退保xx人,办理待遇终止xx人。

截止20xx年xx月xx日xx街道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全面结束,我街道需验证xx人,已验证xx人,余xx人未验证,其中系统终保xx人,死亡xx人,企保xx人,特殊情况xx人(可能已在东北领取养老金),剩余xx人未验证。

创业就业工作始终是人社所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为此,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多渠道,全方位的做好创业就业工作。针对就业: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序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政策宣传引导就业。针对创业: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创业积极性,我们帮助返乡农民工积极帮助广大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协调创业场地等,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下一步,我们围绕“真诚服务,真情相助”,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密切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扎实的服务作风改进和提升部门形象,助推人社所服务效能提升。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20xx年是实施“”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市两级社保机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社保局、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基调,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以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强化基金征管为抓手,以确保发放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社保改革的政策法规,强化管理,务实执行,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社保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以市级统筹为基础,以省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省级统筹。进一步规范了跨市、跨省转移接续;在贡井区实施了第三批全国新农保试点和富顺县、荣县、贡井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并将新农保缴费档次由5个调整为10个档次,政府最高补贴由45元提高到70元;根据国务院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完善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推行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大力推进工伤保险项目参保;生育保险以提高统筹层次为重点,制定市级统筹办法,经市政府批准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生育保险市级统筹。

(二)大力宣传《社会保险法》。全市两级社保机构建立了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分别召开动员会,专题会进行安排落实。一是市局印发1.1万份《社会保险法》及宣传提纲下发区(县)、参保企业、社区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市局分三期集中组织了全市社保干部职工、321户大中型企业和26个社区干部共计556人进行培训,贡井、自井区社保局分别举办所属企业和社区干部共计255人参加培训;组织了274人参加省局的《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和422人网上答题,完成省下达参赛人数、网上答题人数目标的137.50%和140.67%;三是全市社保系统干部、职工纷纷走上街头,深入工业园区、企业散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接受广大群众咨询;四是市委书记、市长雷洪金主持常务会议集中学习《社会保险法》并对学习贯彻提出要求,分管市长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各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地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社保宣传氛围。

(三)参保人数再创新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达51.9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5.98万人、生育保险人数达1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2.67%、7.40%、4.74%,其中在职参保人数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03.46%,106.54%和105.10%。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5.52万人和1.03万人,新农保完成省下目标任务的137.94%。

(四)基金征缴迈上新台阶。征收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分别达到33.26亿元、4826万元和12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0.44%、3.90%和36.70%。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征缴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的239.08%、115.74%和127.62%。征收新农保费2.619万元。

(五)待遇发放实现新突破。春节前为18.5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兑现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73.48元,全市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已达1267.05元,同时提高工伤、生育保险支付标准。全年累计为23.02万名离退休人员、10493名享受工伤待遇人员和1259名享受生育待遇人员支付基本养老金29.21亿元、工伤保险待遇3940万元和生育保险待遇89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03%、6.61%和7.73%。此外,还为2856名死亡离退休人员支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5951万元,同比增长19.10%。为26.48万人和0.99万人享受待遇的新农保和城居保人员发放养老金1.7亿元和310万元。

(六)管理服务取得新进展。我们以示范社区为标杆,以标准化社区为骨干,以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为重点,以大型活动为龙头,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包建设,扎实开展春节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向社会充分展示近年来社区退休人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化管理取得的可喜成绩。今年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和社区管理率分别达99.29%和99.51%,基本实现了企业离退休人员从“企业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换。为实现“”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一是按照自劳社发(20xx)121号、自人社发(20xx)199号文的规定。全市共为2019年4月11日后政府批准的8685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其中超龄人员3686人。二是继续抓好“老工伤”人员的摸底调查,到年底已有6213名“老工伤”人员被纳入社保统筹管理;三是切实抓好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的参保工作,截止2019年12月底,全市共办理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参保34165人,并按规定及时支付养老保险待遇。解决特殊人群参保,“老工伤”纳入统筹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挥了特殊作用。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及时召开全市社保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社保工作,明确“”社保发展目标。一是确立了以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为契机,以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强化征管内控为抓手,以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保新跨越,明确了“”社保发展目标;二是将省、市扩面、征缴等各项考核任务和要求及时分解落实到区(县)、科(室),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三是要求全市社保机构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社保政策机遇和统筹城乡发展机遇,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不遗余力地抓好扩面、征缴、内控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我市城乡社保体系建设的发展。

(二)多措并举,扩面征缴。

1、突出扩面重点。一是以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参保或全员参保,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参保为重点,加大扩面力度;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摸清企业户数,深入新建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采取“捆绑式”的参保方式推进扩面参保,全市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新增扩面人数分别为30437人,35219人和19846人;三是加大建筑业“项目参保”力度,积极探索对商贸餐饮娱乐行业推行按“营业面积、营业额”的参保,扩大工伤参保范围。

2、狠抓征收难点。一是对参保企业缴费能力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征缴预案,加大对重点企业监控征收力度,全市完成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内征缴目标分别达103.46%、106.24%和101.26%。二是针对欠费企业及时下达《催缴。

通知书。

》逐一落实清欠,加大办理退休补缴清欠力度,配合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共清欠11户国有企业破产改制个人账户保费4548.18万元,3135名破产改制企业职工转为个体续保缴费;三是加大稽核力度,全年分别查出参保企业少报、漏报、瞒报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费572.9万元、19.59万元和8.69万元全部补缴到位,稽核入库率达100%。

此外,还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及时公布20xx年养老保险个体参(续)保人员缴费标准,召开20xx年至20xx年社保a级信用等级评比表彰,推动社保扩面征缴。

(三)夯实基础,强化管理。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强化各项社保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一是20xx年我市社保结合市惩防体系建设,新制定了6项涉及社保风险、社保业务与业务数据、计算机操作权限和信息系统应急处理等内控检查监督管理制度,修改和完善了《业务经办责任追究制(试行)》、《首问负责制》和《社保工作人员纠正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25项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开展了组织机构、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监控和内部管理在内的市、区(县)交叉检查和季度、日常检查。同时,顺利通过了省社保局检查组对我市社保基金安全和业务经办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和市审计局对社保基金的专项审计,对检查、审计出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三是针对我市社保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存在的问题,完善了退休人员社区资格认证软件系统,新开发并运行了后台业务监督系统和移动“社保通”信息系统、开通了省局与富顺县、荣县、贡井区新农保信息系统并安装了运用软件,开展了数据清理,严把数据“采录关”,提高了数据质量。四是按照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要求,荣县、贡井区实现了“机构,职责,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六到位,富顺县、荣县新农保按省的要求对2019年10月以来新农保个人账户建账、记账、对账,实账管理从信息管理、数据安全等5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地专项检查,完善了缴费录入,政府补贴和个人账户等管理,试点工作得以巩固和完善。

(四)建设队伍,转变作风。一是调整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通过竞争上岗市局新配备了5名中层正职和2名中层副职,加大了对“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的查处力度,严格目标考核;二是自6月开展市政风行风评议以来,社保机构通过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纪律,深查问题,改进工作等环节,自下而上地开展自查自纠,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服务理念明显增强,广大社保干部职工深入工业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企事业单位、社区和流动人员集中区,主动送社保政策上门解疑释惑;三是在7月完成《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后,11月又主动向市纪委要求增加了一期针对性强《行风热线》专题直播,通过与听众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的宣传社保参保,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四是政务中心社保大厅在减少经办环节、优化流程上狠下功夫。全市社保机构精心组织,合理调配人员,严格按规定办理,大幅度缩短办事时限,除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待遇审核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办结外,其他所有社保业务已由法定的3个工作日以上缩短为1个工作日现场办结。

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社保在不断克服中开拓前行,靠的是我们主动出击积极争取省上的支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靠的是我们抓住机遇,自觉将整个社保工作放在全市、全省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落实,创新方法,有效地组织和推进各项社保改革;靠的是我们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加大宣传,转变作风,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保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建立覆盖城乡社保体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区(县)《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存在宣传的盲点。二是扩面征缴难度加大,收支严重失衡,保发放促和谐的任务异常繁重;三是基础管理滞后,社保信息系统软、硬件老化,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隐患,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保系统缺编、空编现象严重,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凸现,不能满足社保内控监督的要求。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在今后工作中逐一加以解决。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工作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xx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0人,力争实现“零就业家庭”双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0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00人。

工作措施:一、通过开展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就业援助;二、完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三、做好小额担保贷款贷前审查、贷中跟踪、贷后服务,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助推作用;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促就业。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

责任机构:再就业办公室。

责任人:冯杰、郑干昌、银今兰。

2、工作任务:就业工作。

工作目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0%接受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供事业单位应缴失业保险费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2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95万元。

工作措施:一是按照要求,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容量;二是采取积极措施,落实相关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四是切实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五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六是强化部门促进就业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就业工作;七是将项目工作与就业岗位开发工作相结合,以项目工作推进发展,促进就业。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王年。

责任机构:劳动就业局。

责任人:贺建民、周长城、梁彤。

工作目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0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50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1000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00人。

工作措施:一是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灵活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二是拓展社会保险费筹措渠道,继续实行失业保险工资总额统征;三是深入推进高危高风险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四是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五是严格依照的规定,对各参保单位进行征缴;六是网络覆盖,强化服务,完善“三位一体”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唐群山。

责任机构:社会保险事业局。

责任人:娄炜华。

4、工作任务: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作。

工作目标:各类用人单位普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保障举报专查、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95%以上。

工作措施: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劳动监察工作人员集中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个人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二是以人为本,严格执法,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活动,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三是努力促进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强化劳动合同签订、鉴证工作,强化劳动争议预防;四是积极主动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对所受理案件做到受理一起,及时处理一起,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范蕾。

责任机构: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办公室、劳动监察室。

责任人:李维奇、仲维军。

5、工作任务:依法行政工作。

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完成法治诚信服务型政府建设任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工作措施:一、高度重视,将人劳社保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二、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制;三、营造氛围,注重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四、制度建设,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保证;五、创新工作,将人劳社保重点工作融入到依法行政工作中。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6、工作任务:计划生育工作。

工作目标: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规范各项管理服务。

工作措施:一是健全机构,夯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二是深入宣传、加强教育、开展综合服务计划生育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婚育新风”活动,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7、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

工作措施: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狠抓学习教育、提高廉政意识,牢固构筑御防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廉政监督。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范蕾。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吉国仁。

8、工作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工作目标:按照区综治委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目标任务。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9、工作任务:信访稳定工作。

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群众工作新机制,赴京集体上访、赴京非正常上访、到省集体上访为零。认真落实信访评估机制,信访案件按期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0%以上;无赴京到省重信重访。

工作措施: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信访责任制度;二是做好信访登记、接访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对来访人员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是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设立信访接待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四是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

责任机构:人事劳动争议仲裁办公室。

责任人:李维奇。

10、工作任务:安全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工作措施:一是强化各部门责任意识,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二是组织开展安全自查自纠活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三是认真做好安全值班工作,严格执行全天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四是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为全区安全工作提供支撑。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唐群山。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11、工作任务:科教兴区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科教兴区任务。

工作措施:一是科教兴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科教兴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抓好人才管理、使用、培养和引进等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秦素青。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张海峰。

12、工作任务: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本部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区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措施:一是将“三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责任分工,认真做好本单位承担的“三创”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13、工作任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年度普法依法治理目标任务。

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二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制氛围;三是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行政。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魏玉卿。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14、工作任务:政务信息化工作。

工作目标:认真履行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职责。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手段,创建人事、劳动、社保电子档案信息库,适应电子政务、网上办公的时代新需求。

工作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局域网站建设;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三是创建人事、劳动、社保电子档案信息库;四是建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信息管理工作。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

15、工作任务:招商引资工作。

工作目标:完成招商引资2100万元。

工作措施:一是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责任;二是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三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四是以“项目建设年”“城市开发年”活动为载体,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政策,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梁萍。

责任机构:办公室。

责任人:吴柯、张海峰。

1、工作任务: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工程。

工作目标:利用教育资源整合后的闲置校舍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就业再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成功率;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立志创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全区每年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500人,提高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工作措施:一是创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人才培训;二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逐步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范围;三是大力实施“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各类创业主体开展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四是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帮助创业者积累创业实践经验。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王年、宋丽。

责任机构:劳动就业局、再就业办公室。

责任人:周长城、郑干昌。

2、工作任务: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就业援助工程。

工作目标:全区80%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经过援助,就地、就近创业和就业。

工作举措:一是依托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作台帐,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培训和创业意愿;二是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为准备外出的农民工提供劳动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咨询等指导;三是集中开展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就业援助帮扶活动,通过送培训下乡、送岗位进村、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政策指导、职业介绍等援助服务。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王年。

责任机构:劳动就业局。

责任人:周长城。

3、工作任务:搞好“企业服务年”活动,搭建服务平台。

工作目标:依托新华创业网和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建鹰城就业创业最佳优质服务窗口,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

工作措施:一是按照“以人为本,热情服务,办事公道,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挂牌上岗、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负责、效能考评等制度,设立监督台、监督电话、意见箱、使用文明礼貌用语50句;二是实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用工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特殊群体服务、劳动事务代理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服务,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三是把创建文明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完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鹰城就业创业最佳优质服务窗口;四是加大对企业及产品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创业项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

责任机构:再就业办公室。

具体人:冯杰。

4、改革创新项目: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长效机制。

工作目标: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工作措施:一是围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长效机制;二是以全区城乡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对象,充分发挥区,镇、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扶持创业、落实优惠政策等各项援助措施,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

责任机构:再就业办公室。

责任人:冯杰、郑干昌。

5、改革创新项目:劳动保障协理员一专多能工程。

工作目标:确保就业援助零距离,劳动监察全覆盖。

工作措施:实施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拓展、素质提升“六大员”工程。赋予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全新的角色定位,实现其由促进就业的“一专”,向促进就业、化解纠纷、法律监督、关系指导、社保代办、政策宣讲的“多能”转变,使劳动保障协理员成为劳动就业援助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指导员、社会保险代办员和劳动政策宣讲员。

完成时限:20xx年6月底。

分管领导:范蕾。

责任机构:劳动监察室。

责任人:仲维军。

6、改革创新项目:创建小额担保贷款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服务模式。

工作目标:确保贷款及时回收,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实现良性循环,更好发挥小额贷款推动创业促进就业作用。

项目介绍:针对小额贷款笔数多、客户庞杂、借贷人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将我区划分为364块,以社区为单位、楼院为单元,逐步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动态跟踪服务档案,建立健全借款人情况变更及时告知制度、对在保项目联合监控管理制度,小额担保贷款定期走访联系制度,借贷人经营项目指导服务机制等,实行条块结合、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开展等贷后跟踪服务。

完成时限:20xx年12月。

分管领导:宋丽。

责任机构:小额担保贷款办公室。

责任人:银今兰。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在中央、省、市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具体业务指导下,认真抓好我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和劳务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在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市、区的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开创新的就业平台。

1、新增城镇就业25人,城镇人员就业301人,下岗职工和城镇无业人员再就业5人,“40、50”人员再就业3人,省内农民用工企业在岗培训200人,登记失业率3.9%。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人,并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

(三)对多下岗人员中的困难户实行低保,在每一年城市低保人群中,政府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困难户和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低保,使他们的困难得到缓解。

(四)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再就业功能。

乡政府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全乡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官、行政后勤岗位工人等落实失业保险,按照月工资,单位2%、个人1%的保险缴费率,全乡共计参加失业保险230人。

(一)全乡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30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将下岗和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20人,并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补贴。逐步实现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一参加养老保险,积极创造条件为进城务工者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20××年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月份开始启动至今,新增参保人员459人,累计参保人数12340人。

(三)加强乡(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业务培训建设。

乡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对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体系中工作人员进行了三次业务培训,基本解决了群众参保难的问题,业务人员水平明显提高。

(四)20××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员达到556人,超额完成任务,低保户、困难户、重度残疾等重点对象都得到了优惠,人人享有医疗报销政策。20xx年参保登记工作正有序开展。

(五)截止11月5日,国寿农村小额意外伤害险,全乡已参保4419人,占完成全年总任务4299人的102.7%。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开发工作,把落实劳务开发工作纳入我乡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乡、村实现目标责任制,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实行逗硬奖惩。

(一)劳务开发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

20××年全年共计输出10273人。其中:指导性输出9995人,直接组织输出267人,其中国内其他工种4人,国外8人。劳务收入按人平纯收入1318元计算,全乡3760万元。

(二)就业前职业技术培训。

全乡共计组织农民工培训504人。其中指导性培训424人,直接组织培训80人,品牌培训17人。

(三)办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通过指导培训和直接组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技能,已办理各种职业技能证书524人,提高了输出质量,增加了农民工收益。

(四)劳务收入增加,提高了我乡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生活水平。

由于我乡通过培训,农民工的质量大大提高,收入明显增加,“一人输出,全家受益”。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居住环境大有改善,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和劳务开发工作,作为我乡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落实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

(二)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和劳务开发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为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三)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加大对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未参保人员的宣传力度,做到应保尽保,人人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做到全覆盖,人人享受医疗报销。

(五)抓好国寿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减轻农民抗御意外伤害的风险。

(六)大力加强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以提高输出质量,增加收益为目的,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的劳务开发工作。

(七)抓好乡(镇)、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五

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讨论甚至争议,包括从学术界到平民百姓,不同学科间,不同学科内部,社会保障无疑成为了当前最备受关注的社会领域问题。为什么社会保障问题如此引人注意呢?接下来本站小编给你整理了社会保障学总结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救助主要作用在于他对于受到不可抗性的伤害的公民的一种保障,它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低保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是基于物质上的一种最低生活救助,是基于维持受保人的最低生活,那我们也知道,作为构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低保制度,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低保人是家中可能唯一的生活经济来源,起作用举足轻重。

而这样一种制度也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国情局势所定的,在20世纪9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生活水平较低,处于奔向温饱的状态,而东部的一些发达省份开始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以这样一种制度应运而生,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而我们也可以从最早的福利国家英国来看,这样一种制度是每个国家发展所必经之路。从《贝弗里奇报告》里面可以看到,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其中低保制度的雏形也是由此而来,这也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民有不同的低保制度标准。而来看一下我国农村的局势,农村的生产力低下,基础机械化设备少、创新能力差等,而农村又是各种不可抗性的自然伤害导致了农村的生活问题更为严重,而针对农村的低保制度又有其特殊性:一是其服务对象多,服务范围广而散,其低保制度的局势比较严峻;二是农村的百姓文化程度低,对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差,往往会出现因认知偏差的一系列问题;其次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完全靠基层官员的掌控,对于一些政府机构人员是否能够完全按照制度所规定的那样去实施下去,这也是考验当地政府的一大问题。所以总而言之,作为社会救助方面必不可少————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是有着其意义和困难的。

那么现代我国农村低保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从国家的整体投入和涉及人群范围来看,截至20xx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和5298.28万人,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100.07元,20xx年全国城乡低保资金支出1284.14亿元,那么可见政府的投入是占了财政很大的比重的,但是普遍水平较低,而且在农村这样一个特殊局势和群体下,实施的效果又是另当别论了。开轿车,住大房子,却吃着穷人的低保,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各种被查出的假低保事件中,不乏开小车、住洋房、家境富裕之人,甚至有些还是国家干部、公务员,但并没有哪一级政府及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而这样一些骗取低保的人往往拿走和挪用了农村真正需要这样一种保障制度的人。

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得比较缓慢。

其次,由于一些地方发展的缓慢,这也同时造成了东西部发展和保障水平很不平衡。如在一些极为贫困的地区,如有的县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范畴的才几十人,但我们明显可以知道其实际情况并不止于此,有名无实。而同一地区各种各样的标准也是层次不齐。虽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下,必须要给予不同的低保标准,但是往往当地相关机构和政府官员会借此理由而在其中做些手脚,所以会有在一些县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据一些数据显示,20xx年底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数为2635万,其中东部9省市的贫困人口总和仅为101万,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为2264万,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占整个贫困人口的95.7%。中西部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可持续发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能力,而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有能力为这项制度的开展提供强大的财政保障。

再次,也正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不同标准也导致了在低保人的确定上存在一些模糊性,保障对象的确定有较大的弹性。我们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3

页,当前第。

1

1

2

3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六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认真组织实施了“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并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十大任务为目标,通过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狠抓落实,使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就我局一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抓好新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内部管理,树立社会保障工作良好的社会形象。

完善的内部管理,良好的行业作风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障。社会保障中心是政府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工作涉及到全区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全体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加强内部管理、练好自身内功是工作的头等大事。首先严格作息制度,改进工作作风,从而保障了群众来访,随时有人,随问必答。通过微笑服务,温暖群众。使离退休老人和有病职工带着难题、困难来,带着满意走。其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理顺工作关系,方便群众办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分厅而立,并分别设立了各种业务科室,通过岗位责任制,把工作责任到人,从而使工作结构进一步优化,群众办事更加简明、方便。第三,正常的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机制。每周二、五下午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使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不断充实业务知识,使每个职工都成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多面手,适应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

2、加强养老保险金征缴力度,为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保险基金拖欠严重,是困扰我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区许多参保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状况较差,欠缴养老保险金越积越重,直接威胁到“两个确保”工作的进行,威胁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我局提高认识,把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作为养老保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针对全区参保企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现场办工,并认真分析养老保险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养老保险金的按时收缴。

一是抓征缴。为了确保养老保险金的正常征缴。养老保险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参保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核定基数,了解企业状况,收缴养老保险。另一方面针对参保企业、事业单位存在的困难,帮助想办法抓落实。再是对参保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缴费台账,加强了对个人账户的年检验讫管理。2005年,全区142家参保企业、9家事业单位,参保职工8600人,离退休人员3800人,参加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0%,征缴养老保险金1000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38%。

二是抓清欠。首先摸清了参保企业、事业单位养老金拖欠情况,将已发生拖欠养老金的参保企业、事业单位,近期无力清欠养老金的特困企业确定为重点对象,根据情况特别对待,稳定了退休职工的不安情绪;其次,养老保险所全体工作人员,分点包片,实行征缴任务责任制,深入参保企业,事业单位,促使欠缴单位补交拖欠的养老保险金。第三,劳动保障局对历史欠账问题,主动深入企业,积极协调,大力宣传,多方动员。通过劳动保障局,养老保险所,企业主管局和企业四方会谈,达成了分期清欠协议,完成了清欠目的。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

3、加强基金帐户管理,维护广大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养老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加强对个人账户管理内容的规范和完善,采取养老保险手册年检和退休清欠等手段清查,规范个人账户。提高企业和职工的交费意识。同时,加强了档案管理。对参保职工建档率达100,对退休人员建档率达100,对死亡人员建档率达100。

4、严把医保工作程序,使职工病有所医。

目前医保参保单位150户,参保8000人,征缴基金480万元。医保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理论知识,并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建立了个人账户,公布了医保医院和医保药品。杜绝了虚报,假报,超报现形。真正起到了病有所医的作用。

5、搞好失业保险,解决在职职工的后顾之忧。

我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151户,参保人数8600人。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安定和人民基本生活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事业保险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职工失业保险暂行条列》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对借各种理由不愿缴纳失业保险金的个别单位,工作人员通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七

在20xx年中,我局顺利完成了各项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办期间,由顾剑成功创建了具有我局特色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站。由唐淑芳为我局内部人员创建了qq群。由张云霄等的人负责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维护网站的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站作为我局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机关发布有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信息的窗口,全面展示了我局本年度的工作内容与成果,并起到了联络本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

在20xx年下半年开始时,在张云霄和马泽帆的共同策划下,建立了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各层组织,并相应的配置了相关人员。形成了系统的组织系统,形成了以张云霄为局长,马泽帆和顾剑为副局长的领导系统,并相应的任命了个科室的人员(办公室主任—唐淑芳,劳动争议仲裁和信访科科长—马泽帆,行政事项服务科科长—栗双平,社会医疗保险科科长—顾剑,社会养老保险科科长—杨晓霞,劳动就业科科长—张红波)。

为了规范我市劳动用工合同,由行政事务服务科相关人员制定了劳动合同范本,在栗双平和周爽等人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将国家有关规定与我市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了符合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并相应的组织了相关的单位进行了填写。

在本年度,我局进行了三次大型的劳动争议仲裁,分别由马泽帆、裴斐、范权伟为首席仲裁员的组成的劳动争议仲裁小组,并对相关案件进行了劳动争议的仲裁。分别为:马泽帆、张云霄、黄皓洁、唐淑芳对我市英雄啤酒公司发生的工伤事故惊醒仲裁;裴斐、顾剑、周爽、栗双平对百斯特人力资源公司因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进行了调解;范权伟、杨晓霞、范立娜、张红波对华北工商大学的住房福利的争议进行了仲裁。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个劳动争议仲裁小组积极地收集有关的证据,对案件进行了合理的裁决。

我局在唐淑芳、张云霄等人参加了企业单位(英雄啤酒公司)的企业年金听证会,并对其中有关的项目进行了论证。有力的保证了在以后的实施中,劳动者可以切实的从中得到福利。

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的号召,我局对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基金的申请,变更,注销等进行了全面得管理。分别由以下人负责相关的项目:杨晓霞、范立娜负责我市养老保险一系列事务的管理;顾剑、裴斐负责我市医疗等有关事项的管理;张红波、范权伟负责我市工伤保险的相关事项。

在各种社会保险表格制作完成之后,由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全体成员共同组织了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填写,为我市以后的相关养老保险的征收和发放,事业基金的征缴,医疗基金的征缴以及以后的基金运营提供了真是有效的数据与资料。

在工作期间,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所有任务,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继续努力,将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建设的更加完善。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八

由于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整个“民生工程”中涉及的内容多,任务重,工作对象数量多,工作难度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协理人员、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针对本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工作早谋划、早部署,计划合理,措施有效。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安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使群众满意,确保民生工程目标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专题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实效。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做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提高民生工程知晓度。

(四)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

一是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让此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领导小组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综合督查,注重提高督查效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确保工作按要求如期完成。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九

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帮助1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00%。

2、技能培训:我乡20xx年组织辖区内人员参加家政服务培训55人,合格发证人员55人,完成目标任务110%。

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对全乡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并录入系统的2398人进行跟踪调查,劳动力转移输出1361人,完成劳务收入2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0%。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20xx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53人,完成全年目标122.6%,参保缴费人数1088人,完成全年目标103.32%。

5、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对全乡365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验证。

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情况:截至12月xx日,全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正在办理中,目前共计参保人员3966人。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

社会保障所的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致力于民生的部门,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补贴,失业再就业等项工作。20xx年社会保障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乡镇领导的支持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从5月初开始,社会保障所人员对全镇32个村领取失地农民补贴的人员进行了年检,在此次年检中,我们积极与村协调、组织,利用一个月对32个村全部检完。5月开始收取审核新征地块人员资料并审核新到龄人员申请表。6月底前完成所有应发放人员资料整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打报告。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步入正轨。我们每个月会严格审核到龄人员养老保险申请,对转企、死亡人员及时办理注销,并对一、二级重残人员进行审核上报。9月底开始到十月中旬完成了20xx新农保费用的收缴工作。

三、从11月份开始,进行20xx年第二次失地农民补贴发放工作,12月底之前完成各项工作并按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四、在20xx年,我们继续对未就业大学生,下岗人员提供失业证明,方便这部分人员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社会保障所在事情繁多的情况下,按时按质完成了20xx年工作。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不怕累,认真负责的精神,完成社会保障所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所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统一布置安排和指导下;在街党委、办事处的支持领导下,紧紧围绕街道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为主线,以倾力做好“民生工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民生工程”责任目标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狠抓任务指标,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任务。20xx年,我们一方面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到社区,与社区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将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社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巩固“两个确保”的基础上,加大扩面覆盖和征缴力度,确保了民生指标按进度全面完成任务。截止到目前为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55人,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139人,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全街征缴医疗基金160余万元,加强医保平台、基础台帐建设,确保输机率100%。五险扩面进一步加大。

2、每月1-12日为150余名失业人员办理失业保险金的登记,做到了不重领、不冒领。

3、加强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共为6667余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养老保险金资格证验证工作,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计算机输入率达100% ,及时办理死亡登记,并协助家属办理丧葬抚恤金的申领。

4、按规定办理《江西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审核工作,到目前已办理了两百余本。组织指导社区做好领证人员的动态跟踪服务。

5、为了更好地鼓励xx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我所配合区就业局及时将去年上报,并审核通过的社保补贴发放到位,共计17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今年审核通过了近200 名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

6、我所年初积极宣传高校毕业生招聘月,并深入、社区发放高校毕业生宣传单(手册),宣传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我市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政策,促进其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实现就业。

7、今年2月份医保系统全面升级,我所及时做好各协管和下沉干部的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每人都能熟悉新系统,并灵活运用。并及时的审核各清理掉手中遗留的发票,以确保居民及时报账。

8、着力推动了商城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扶持创业推动就业的工作亮点。

20xx年的工作计划:

1、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2、进一步加强对下沉人员的就业创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加强政策的宣传学习,写好宣传报道。(主要学习好国发20xx.53号文件,赣府发20xx.36号文件。)

3、努力把南正街拆迁店面居民的再就业服务、创业服务打造成亮点。

4、全面完善各项台账,并完成全年的各项民生指标任务。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一

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的问题,而是干预的“适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问题。而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就是要如何把握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在最大程度上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

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这个适当的“度”呢?根据本书介绍的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我们只要分别找出负担系数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数据,并分别求出这两个系数的合理数值即适度值,二者的乘积就是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具体数量界限和范围。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这一数理模型是需要条件限定的,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另外,生产要素是随着经济的变动而变化的,并且其中科技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科技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得社会保障的实施成为必然选择。社会保障的实施促进了人口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然而,还是那个问题,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又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福利政策具有了一种“奖懒惩勤”的效果,因而会鼓励懒惰,不利于社会勤勉精神和工作道德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当然,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老年人和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其次,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身体素质就会降低,再者如果教育的支出不足的话,会影响到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发展。

是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质”上却是不适度的,它的结构性不合理,在与它保障的范围过窄,地区发展也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的保障水平也不合理,不同行业间的保障水平也不一样。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那最关键的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适当的“度”呢?理论上,也许会比较好分析,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怎么做呢?首先,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过高过低的不利影响上文有提到,这里不再累述。只是相适应的过程注定是漫长的,我们国家在不断地探索前进中。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一方面各个行业、不同地区、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社会保障,并且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过多的差异,要尽量做到公平才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效率。公平固然重要,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公平,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公平才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利,过度的公平是会损害效率的。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了效率,社会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的。我们要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鼓励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们自力更生,积极地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并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保护水平超过适度的上限,就会导致财政和企业的负担加重,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保障水平适度这一世界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用于特定目的的资金,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是通过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在自私自利行为,使公共利益收到侵害,这就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有益的一点是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保值很重要,但是增值却是我们最终的要求,基金增值不仅减轻财政压力,而且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增值是要在基金投资渠道正确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要保证基金投资的正确性是需要基金监管的有力执行。所以说,为了弥补基金在征集、运营、投资和支付过程中市场的失灵,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我们知道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是很重要的,如果投资得当的话,那么政府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公共福利事业,为人民谋福利,比如说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就业信息渠道的拓展等等,当然也可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由此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监管是全过程的,不能间断,不管是那个环节,如果间断了,那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必然会损害人们的利益这点毋庸置疑。即使基金投资得当,如果没有有效地监管,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挪用、滥用、以及连带着的官员腐败问题,这种事情的发生会造成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与质疑。我们的政府一直都致力于为人们服务,因此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政府部门固然是要在这方面努力的,但是作为公民我们也有义务进行监督。这需要政府信息公开,比如社会保障基金是怎样进行投资的,有没有获利,又是怎样使用的,主要用于哪方面等等,都要给我们一个具体的交代。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国的信息公开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继续努力。而且作为公民,我们也要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面,我国在20xx年特别强调把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监督的工作拉上了社会保障的进程的重要部分。因为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制度可持续运行。因此,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务必把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讨论甚至争议,包括从学术界到平民百姓,不同学科间,不同学科内部,社会保障无疑成为了当前最备受关注的社会领域问题。为什么社会保障问题如此引人注意呢?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另一个的原因是在现当代,社会保障对一国的经济、政治甚至文化发展的影响已经愈来愈重要,寻找既能符合当前国家发展要求,稳定社会,又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社会保障机制,成为了各国发展必不可少的课题。

从18世纪末德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到现在历时两个多世纪,而社会保障建设的蓬勃发展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研究的范围究竟具体涉及到哪些领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我们的社会较为稳定持续地发展呢?社会保障需要什么来进行支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郑功成在《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一书中,以简单清晰的语言为我们宏观地介绍了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发展,制度设计与运行监控等问题,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保障研究的方向。

这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内容,分别为:绪论,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发展进程的考察,宏观关系,制度安排,基金与融资,法制与管理,运行与监控。简单地说其实是从抽象层面和具体层面出发,从宏观角度研究和分析了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理论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问题。综合本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项特殊的持续的制度安排,具有着自身特殊规律的长期、协调和稳定的发展机制。我们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去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立足现实的,持续的而长久的工程。

对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方面,郑老师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首先,社会保障它必须保证受益人参加社会保障得到的收益大于他付出的,必须要一定经济上的福利可言。其次,社会保障是以政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行为,为我们说明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服务。再次,现代社会保障是作为一种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系统性制度,包括经济保障、物质保障和精神层面的保障。很明显,郑老师在总结这个定义的时候是站在中国现今社会保障实施情况的角度来进行的,正如他所说,中国当今社会保障是一种大社会保障概念,上述的定义正是这样一种大社会保障概念的很好体现。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但是我觉得它过于抽象简洁了,实际上并没有把社会保障的研究方向,学科属性,具体的研究领域,理论依据等方面很好的表现出来。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这里,郑老师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研究态度和方向,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在实际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研究,也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应该运用这些方法和怎么运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社会问题的恶化会导致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保障的研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要注意区别对待,又要达到社会保障全国性的统筹,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郑老师在研究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时候是做到了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到了社会保障的发展和研究不仅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历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密不可分。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只是单纯地举出来一些例子,并没有一步阐述社会保障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保障虽然在过去的社会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作为一个特定的课题引人关注,也没有作为一个强制国家责任性质的制度安排加入国家的管理当中,但是它确实是一直存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当中的,到底社会保障是作为附属制度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还是像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那样相互推进的?虽然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过去显然不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社会保障只是作为一种施舍性的展现仁慈的行为出现,那时候的社会保障并没有作为一个系统行为出现,并没有对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对政治的影响更大,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估计这还有待我们去仔细研究,从而可以对社会保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的一半内容是在论述社会保障的研究历程和其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社会保障在各国的发展情况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结合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得出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要和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适应,必须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而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应该符合当前国家进行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郑老师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的“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落后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这一现实性存在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研究是建立在对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之上,并充分吸收西方的有益成果发展起来的,郑老师在书中研究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发展情况的时候,是从80年代以来的研究进行阐述的,这说明我国真正进入社会保障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理论研究并不是一件一触即发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人通过对过去规律的研究才能总结出来,况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明显地要快于我们的制度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社会保障这一模块上,近年来发生的越来越频繁的一些重要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不应该再仅仅停留在通过西方经验找办法找方向,而应该有理论上的突破,实现一次具有前瞻性的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要求的理论假设和政策研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方向其实是偏离了这一目标而向现代资本主义反向靠近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省,我们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可以符合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需要,可以令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但是最后我们能够实现向更高一级社会发展要求的过度吗?我想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我们会进入这样一种情况: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制度已经跟西方资本主义无多大差别了,那时候我们还能标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又或者我们进入另外的一种情况:

因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问题扩大化更加频繁,人民生活满意度急剧下降,社会部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想象的。在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不再只是一代人的事情,郑老师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但是怎样的制度设计才符合这样一种要求他并没有详细说明,我想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符合这一要求的最好的答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出现一个像马克思那样具有远大前瞻性的伟人来为我们设计出这样一种制度。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融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和管理机制以及社会保障的监控等实质性的问题。主要立足于基本理论层面,为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让我们社会保障的具体情况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如果要具体展开,必定需要不少的笔墨,而且也需要比较强的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深厚的基础知识,在此就不展开分析了。但是从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一个至关重要的要求就是系统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需要,从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行—监控到危机的防范都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的覆盖领域和覆盖范围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并有与此相适应的。

规章制度。

保障,即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向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发展。

郑老师在前言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使社会保障成为举国上下乃至许多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的领域”。诚然,在中国当前转型期社会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特定的时代往往会催生某些特殊的制度和政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机会,加快我们的社会保障理论发展和政策研究,实现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大飞跃,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社会保险法》,中国政府承诺将在五年内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等,这些都表明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虽然很多制度的正确性还有待考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条曲折但前途光明的道路。

3

页,当前第。

3

1

2

3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二

行。《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保“基本法”,这是实现我国社保制度由实验性阶段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步骤。我们将把《社会保险法》的宣贯工作当作明年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同时以《社会保险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为契机,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落实“村改居”居民生活保障待遇,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各险种参保人数、参保率,提高覆盖面。

(二)围绕医改,做好医保政策修订和完善。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我市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医疗保障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政策一体化。明年医保政策修订和完善的重点是:一是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二是做好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医保政策一体化,提高医保待遇。

(三)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今年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第一年,主要重心在45-60周岁的参保缴费和60周岁以上的参保和待遇发放工作上。明年的`主要工作是抓参保,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提高参保率和服务水平,确保46-60周岁参保率达到95%以上,16-60周岁参保率达到80%以上。

(四)配合市民卡建设,提高社保信息化水平。立足社保信息化系统多险种“同城同库”的数据库,结合市民卡这一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共同平台,做好社保各险种人员参保数据的分析、整合和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网衔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效能,为市民卡顺利启用做好本职工作。

(五)加强信访工作。继续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针对我市涉及社保方面矛盾相对突出的信访问题进行排摸梳理,加强宣传、解释和稳控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对于因政策或其他客观原因,部门和地方难以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努力妥善解决特殊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其他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社保信息化网络,发挥镇(街道)一级社会保障信息化业务平台在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业务办理、待遇结算和发放、信息查询和维护等方面的功能,真正将业务办到群众家门口,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二是认真做好社保业务的经办工作。借信息化建设之机,全面完善基础数据,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继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三

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讨论甚至争议,包括从学术界到平民百姓,不同学科间,不同学科内部,社会保障无疑成为了当前最备受关注的社会领域问题。为什么社会保障问题如此引人注意呢?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另一个的原因是在现当代,社会保障对一国的经济、政治甚至文化发展的影响已经愈来愈重要,寻找既能符合当前国家发展要求,稳定社会,又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社会保障机制,成为了各国发展必不可少的课题。

从18世纪末德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到现在历时两个多世纪,而社会保障建设的蓬勃发展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研究的范围究竟具体涉及到哪些领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促进我们的社会较为稳定持续地发展呢?社会保障需要什么来进行支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郑功成在《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一书中,以简单清晰的语言为我们宏观地介绍了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发展,制度设计与运行监控等问题,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保障研究的方向。

这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内容,分别为:绪论,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发展进程的考察,宏观关系,制度安排,基金与融资,法制与管理,运行与监控。简单地说其实是从抽象层面和具体层面出发,从宏观角度研究和分析了社会保障学的有关理论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问题。综合本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项特殊的持续的制度安排,具有着自身特殊规律的长期、协调和稳定的发展机制。我们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去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项立足现实的,持续的而长久的工程。

对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方面,郑老师认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总称”。首先,社会保障它必须保证受益人参加社会保障得到的收益大于他付出的,必须要一定经济上的福利可言。其次,社会保障是以政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社会化行为,为我们说明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社会的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一种强制性的社会服务。再次,现代社会保障是作为一种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系统性制度,包括经济保障、物质保障和精神层面的保障。很明显,郑老师在总结这个定义的时候是站在中国现今社会保障实施情况的角度来进行的,正如他所说,中国当今社会保障是一种大社会保障概念,上述的定义正是这样一种大社会保障概念的很好体现。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但是我觉得它过于抽象简洁了,实际上并没有把社会保障的研究方向,学科属性,具体的研究领域,理论依据等方面很好的表现出来。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这里,郑老师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研究态度和方向,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在实际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研究,也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应该运用这些方法和怎么运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社会问题的恶化会导致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社会保障的研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要注意区别对待,又要达到社会保障全国性的统筹,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郑老师在研究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时候是做到了纵横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到了社会保障的发展和研究不仅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历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密不可分。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他只是单纯地举出来一些例子,并没有一步阐述社会保障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社会保障虽然在过去的社会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作为一个特定的课题引人关注,也没有作为一个强制国家责任性质的制度安排加入国家的管理当中,但是它确实是一直存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当中的,到底社会保障是作为附属制度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还是像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那样相互推进的?虽然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过去显然不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社会保障只是作为一种施舍性的展现仁慈的行为出现,那时候的社会保障并没有作为一个系统行为出现,并没有对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对政治的影响更大,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估计这还有待我们去仔细研究,从而可以对社会保障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的一半内容是在论述社会保障的研究历程和其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对社会保障在各国的发展情况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结合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得出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要和当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适应,必须和人民的需求相适应,而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应该符合当前国家进行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郑老师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的“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落后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这一现实性存在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保障研究是建立在对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之上,并充分吸收西方的有益成果发展起来的,郑老师在书中研究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发展情况的时候,是从80年代以来的研究进行阐述的,这说明我国真正进入社会保障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理论研究并不是一件一触即发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人通过对过去规律的研究才能总结出来,况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明显地要快于我们的制度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社会保障这一模块上,近年来发生的越来越频繁的一些重要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不应该再仅仅停留在通过西方经验找办法找方向,而应该有理论上的突破,实现一次具有前瞻性的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要求的理论假设和政策研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方向其实是偏离了这一目标而向现代资本主义反向靠近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省,我们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即使可以符合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发展的需要,可以令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的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但是最后我们能够实现向更高一级社会发展要求的过度吗?我想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我们会进入这样一种情况: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制度已经跟西方资本主义无多大差别了,那时候我们还能标榜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又或者我们进入另外的一种情况:

因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问题扩大化更加频繁,人民生活满意度急剧下降,社会部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可想象的。在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不再只是一代人的事情,郑老师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但是怎样的制度设计才符合这样一种要求他并没有详细说明,我想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符合这一要求的最好的答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出现一个像马克思那样具有远大前瞻性的伟人来为我们设计出这样一种制度。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融资问题,社会保障立法和管理机制以及社会保障的监控等实质性的问题。主要立足于基本理论层面,为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让我们社会保障的具体情况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如果要具体展开,必定需要不少的笔墨,而且也需要比较强的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深厚的基础知识,在此就不展开分析了。但是从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一个至关重要的要求就是系统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需要,从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行—监控到危机的防范都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社会保障的覆盖领域和覆盖范围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并有与此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即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向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发展。

郑老师在前言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使社会保障成为举国上下乃至许多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十分关注的领域”。诚然,在中国当前转型期社会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课题。特定的时代往往会催生某些特殊的制度和政策,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机会,加快我们的社会保障理论发展和政策研究,实现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大飞跃,为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20xx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社会保险法》,中国政府承诺将在五年内实现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等,这些都表明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发展。虽然很多制度的正确性还有待考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条曲折但前途光明的道路。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四

可以看出,其模式性是比较强的,例如,一些无经济来源的确定以及证明,家庭人均月收入等都是较为弹性和可变的地方,保障对象的确定方法必须是科学可计量的标准方法,而将其运用于复杂的农村社会现实时,就会遇到种种困难。主要总结为农村低保对象:一是核算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的隐性收入难;二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或临时性收入计算难;三是确定农户具有法定赡养、抚养关系并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全体人员收入难;四是因建房、婚嫁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员是否列入保障对象操作难等等。除了对象的确定较有模糊性之外,整个低保的程序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例如就拿我家乡所在的县,只有当低保人员和资格认定被公示出来我们普通的公民往往才知道,而在农村,有的村的“低保金”是由村长或村委会成员代领,然后发放给村民。这样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就出现了部分资金流失,村民利益受损。还有的部分村虽然也采用了“一卡通”形式发放资金,但是“低保金”和“农业补助金”混在一起,村民得到的补助并不知具体数额,是否发放,发放多少都无法明确得知。有的村民为弄清具体数额不断往返于邮政局和民政局之间,但是双方互相推脱,结果依然含混不清。

再者,由于农村有些地方的地理条件的限制,社会救助的范围能否覆盖以及很好的实施到所在地方,在一些极其贫穷的山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同虚设,根本不能惠及到每一个农村真正的低保人,甚至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而这样一种属于长期性的社会救助工作,往往需要很好的监督和实施机构,而其分工和管理工作并不是很清晰,导致一些政府官员从中浑水摸鱼,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就算除开相关机构人员本身的因素,但是由于庞大人群的家庭收入及其变动情况,接受低保申请和咨询,进行情况核实与审批。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极其明确分工和合作的机构才能完成的。但是,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市、县(区)、乡(镇)的民政部门新设立了劳动保障与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办公室,一般县市都是由民政部门下属的社会救助科室兼管,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除此之外,社会救助的对象变动是经常的事,而农村低保的对象亦是如此,通过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农村的各种失业人员和家庭帮助,可能曾经需要低保的家庭不在需要了,那么他们应该怎么样退出这一一种保障啦,其实我们国家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这也是某些我们看到开着豪车住着豪房还在吃低保的人的原因,他们往往是在生活条件改善之后,并不记得那个“人均收入300元”的低保门槛了,从而忽略了应该退出低保,这样一种忽略或许会被我们忽略,但是其实需要这最低生活保障的人还在等着,而不用低保的人还没有退出,也就自然而然导致了前面那样一种现象。

那么究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本身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宣传工作不是很到位,作为一项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制度——低保政策应该是让农村的每一个居民知晓并很好的理解这项保障制度,而我们看到的是往往农村由于地处偏远,政府疏于管理和宣传,加上村民的文化程度低,如此一来对这项制度的宣传就造成更大的困难;二是农村这样一个特殊的局势,人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较为落后,加上受助于低保政策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属于无经济来源,就使得村民往往不配合工作,例如在我以前的村子里,一个村长要召开会议或者举办村民集体活动,往往人员到不齐,不能按时开会和有效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甚至有些活动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有时就是组织起来了也得发给误工补助,久而久之有些村就很少有集体活动,因而村民得不到及时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上级有关政策也贯彻不下去,造成村民政策不了解,法律法规不明白,更增加了村民对政策的盲目性和对法律法规的无知性。三是由于基层的组织不利于政府统一管理,往往有较大的自治权利,也就导致了一些人或者一些小的既得利益团体垄断了一些救助经费或其他物资,这表现为一些基层喜欢以家族、氏族来形成小团体,乱用职权为自己所在团体牟取利益,当然就包括了社会保障方面的救助金等,即使政府想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对当地形式等情况的不了解,也无法出面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综上来看,社会救助的初衷肯定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但是在其集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却层出不穷,作为保障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低保制度如果都不能很好的实施下去,那么社会救助将无疑是意义不大,所以还是重在对农村的各方面进行加强和监督,加强村民思想教育,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同时也让农村基层的机构组织人员能够洁身自好,很好的去实施这样一种政策,惠及百姓,除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问题,我们整个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有待完善,应该多种救济制度结合,才能更好的使得人民各方面得到保障。

—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本书由李珍主编,与其他专家学者共同协作完成,固在此仅对主编作了介绍。李珍,1956年出生,武汉市人。现为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武汉市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亚太地区保险与风险管理学会会员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大学劳动就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特聘教授等。长期从事经济学、保险学、社会保障、人口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写作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如火如荼。这一背景提出了社会保障事业相关人才培养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无论如何是需要理论来支撑的。一个专业如果没有理论的基础是注定得不到良好发展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并且在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下,本书应时运而产生,由此也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以及避免研究和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做一些基础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一些理论的准备。

三、内容概括。

本书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这是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再分配制度,主要介绍、总结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宏观理论基础极其有效运行的宏观机理及理论。

相关的主要理论的演变及实践探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相结合。第三章,在福利经济理论基础上,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建立、发展、陷入危机的一般过程以及福利国家政策实践的重要内容。第四章,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第五章,介绍了资源配置理论,分析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对储蓄、资本形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影响。第六章,着重论述经济贫困,分析中国城乡贫困原因及影响,用社会保障制度来缓解贫困。第七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即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把握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便在不伤害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八、九两章分别从社会保障财务制度的中观层面上、社会保险项目的微观层面上考察社会保障制度在财务方面的收支平衡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十章,在阐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种类、性质、特点和运动流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意义、特点、原则、风险、投资的策略和组合,同时还分析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模式选择。第六部分简要介绍了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第十一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的总结和介绍。最后一章,简要阐述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及评价。

总而言之,本书是以干预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为主线来评价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

四、心得评论。

全书详细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由于时间与个人水平等问题,固选取了文章的一些部分仔细品读,其他章节只能略读一二,因此体会也偏向于少数精读部分。

3

页,当前第。

2

1

2

3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五

石台煤矿xxxx社区工作站专管员在xxxx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政策文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创造“和谐社区”,全方位,多层次满足社区群众的不同要求,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xxxx社区工作站取得了稳定成绩。

社区专管员是政策的宣传员,因此准确把握好政策和文件精神,是每个专管员的必修课,专管员经常向社区群众宣传政策,让他们都能了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组织大家参与,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反馈到上级,上传下达,确实让社区工作站充当好了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团结,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关心的事情,社区专管员积极配合上级有关政策,努力开拓就业渠道,积极搜集各方用工信息,xxxx社区专管员不论节假日,只要在哪看到合适的信息,立即抄下,并且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上网查询招聘信息,并张贴到宣传栏内,对于工种比较对口的,我们逐个打电话通知,同时对有一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人,专管员们鼓励他们进行创业,并且帮助他们选项目,找门面,办理免税手续,经过我们的努力,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已基本上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重新找回了自信。

为了按时按质完成《退休人员问卷调查》xxxx社区专管员冒着酷暑,登门入户,逐一对退休人员进行调查,耐心的指导退休人员填写问卷,对于地址变迁的退休人员,我们就像左邻右舍打听,直到弄到新地址为止,在专管员的汗水和努力下,把xxxx社区的问卷调查率高达85%以上,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退休人员的情况和想法。

同时我们专管员对退休人员的材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并输入了微机。

xxxx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不足,例如,就业介绍成功率低,一方面失业人员对就业岗位比较挑剔而又没有相应的技能和学历,造成了经常到用工单位面试却常常不能上岗,怎样平衡这种关系,找出最佳的结合点,这也是我们明年工作的重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在明年的工作上有质的突破,更上一层楼。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六

20xx年1-11月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3.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9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7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36%、142%、143%和348%;城镇登记失业率3.57%,控制在4.5%目标以内。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137.5万、88.8万、106.5万、90.3万和77.8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7%、124%、103%、112%和116%。劳动监察投诉举报结案率97.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3.6%。

(一)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广泛开展创建宣传月和典型评比表彰活动,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允许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创新“你贷款、我贴息”小额贷款办法,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效。xx区“四级平台抓创业、四套模块促创业、三个载体助创业、十项服务推创业”做法,被人社部誉为“庐阳模式”在全国推广。加大劳动保障基础平台建设,在各县、区、开发区设立创业服务中心,街道、乡镇设立创业服务所。全市已建成8个创业孵化基地、32个农民工创业园、46条创业街、26个大学生创业园、1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0个创业示范点。

(二)积极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进一步深化公共就业服务。通过“合肥人才网”、“合肥毕业生就业网”等媒体,深入宣传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基层就业、创业成才的典型。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协议签订、报到、人事代理、代办保险、职称评定、就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免费发放就业政策资料,举办基层就业创业讲座。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管理,确保专项经费安全使用,全市市级就业见习基地(单位)达56家。广泛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与全国43家大型人才网站互动,拓展高校毕业生网络求职空间。充分利用合肥经济圈、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人力资源合作框架,加强区域合作,拓宽我市毕业生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协议进肥高校毕业生5.1万人,初次就业率达91.6%。

(三)突出结构性缺工难点,制定实施“用工18条”。针对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通过登门入户、电话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及时制定并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强化企业用工服务的意见》,提出了解决“缺工”问题的18条措施。选派30名干部入驻重点企业,开展“进园入企送服务、招才稳工构和谐”活动,确保招得到、用得好、留得住、能发展。与财政局联合出台政策,通过就业专项资金、公共就业服务经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等,提高就业、培训、招工补贴标准,加大促进就业、强化用工服务力度。为应对春节后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的双高峰,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天天开市”,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跨地区人力资源交流协作平台,内引外联,有效缓解一些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478场招聘会,为60余万名各类求职者提供了免费就业服务。

(四)立足人才强市战略服务,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建设。完成91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建册手续,审核批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简章17项,审核招聘岗位874个。完成新增27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的信息统计和60人次的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信息上报工作,编制了20xx年创新创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落实引进国外专家项目23项,聘请国外专家51人次,执行“农引推”及“千村引智”项目4项。加强人事考试信息化建设,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考务管理,今年以来共组织实施68项人事考试,报考人次达19万,全部做到了公开、公正、安全。组织开展第三届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和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认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批准及变更民办职业培训学校18家,9.9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年全年目标任务145%。同时,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区划调整当中事业单位人员安置。

(五)积极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大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培训和宣传,确保7月1日全面实施。修订《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制度和工伤生育保险政策,着力化解未参保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整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平稳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巩固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加快推进失地农民保障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50.8万人纳入被征地农民保障10.3万人享受待遇,226万人登记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63万人享受待遇。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75.2万人,完成151.5万目标任务的115.8%;农民工技能培训近4.6万人,完成3.6万目标任务的128.8%,实现就业3.9万人,就业率达84%。

(六)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体系。积极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以及和谐劳动关系乡镇、街道(社区)活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实施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优化信息管理数据库,开通劳动用工登记备案网上查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在10月18日由国家人社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联召开的全国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现场会上,合肥作为唯一的城市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合肥燃气集团、合肥供水集团还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高新区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同时,完成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公布209个职位(工种)的人力资源市场指导价位,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仲裁院实体化建设,集中聘用15名兼职仲裁员,提升调解仲裁队伍素质。深化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劳动监察和谐号”网络维权板块,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整治行动,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积累达9.2亿元,为近1.2万名劳动者追讨工资0.76亿余元,责令补签劳动合同4.6万余份。

社会保障所工作总结报告篇十七

一、作者简介。

本书由李珍主编,与其他专家学者共同协作完成,固在此仅对主编作了介绍。李珍,1956年出生,武汉市人。现为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武汉市宏观经济学会理事、亚太地区保险与风险管理学会会员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大学劳动就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特聘教授等。长期从事经济学、保险学、社会保障、人口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写作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如火如荼。这一背景提出了社会保障事业相关人才培养的问题。1998年,教育部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无论如何是需要理论来支撑的。一个专业如果没有理论的基础是注定得不到良好发展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并且在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下,本书应时运而产生,由此也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论素养,拓宽知识面以及避免研究和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做一些基础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做一些理论的准备。

三、内容概括。

本书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这是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再分配制度,主要介绍、总结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宏观理论基础极其有效运行的宏观机理及理论。

相关的主要理论的演变及实践探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理论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相结合。第三章,在福利经济理论基础上,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福利国家政策建立、发展、陷入危机的一般过程以及福利国家政策实践的重要内容。第四章,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凯恩斯主义理念。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第五章,介绍了资源配置理论,分析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对储蓄、资本形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影响。第六章,着重论述经济贫困,分析中国城乡贫困原因及影响,用社会保障制度来缓解贫困。第七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即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把握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便在不伤害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八、九两章分别从社会保障财务制度的中观层面上、社会保险项目的微观层面上考察社会保障制度在财务方面的收支平衡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十章,在阐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种类、性质、特点和运动流程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意义、特点、原则、风险、投资的策略和组合,同时还分析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模式选择。第六部分简要介绍了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第十一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的总结和介绍。最后一章,简要阐述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及评价。

总而言之,本书是以干预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为主线来评价和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

四、心得评论。

全书详细介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由于时间与个人水平等问题,固选取了文章的一些部分仔细品读,其他章节只能略读一二,因此体会也偏向于少数精读部分。

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不是政府要不要干预的问题,而是干预的“适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问题。而我们要深入研究的就是要如何把握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以在最大程度上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

在微观层次上,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这个适当的“度”呢?根据本书介绍的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我们只要分别找出负担系数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数据,并分别求出这两个系数的合理数值即适度值,二者的乘积就是社会保障水平“度”的具体数量界限和范围。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这一数理模型是需要条件限定的,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另外,生产要素是随着经济的变动而变化的,并且其中科技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科技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的。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得社会保障的实施成为必然选择。社会保障的实施促进了人口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然而,还是那个问题,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又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福利政策具有了一种“奖懒惩勤”的效果,因而会鼓励懒惰,不利于社会勤勉精神和工作道德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当然,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老年人和贫困者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其次,医疗保健保障不足,人口身体素质就会降低,再者如果教育的支出不足的话,会影响到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发展。

是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质”上却是不适度的,它的结构性不合理,在与它保障的范围过窄,地区发展也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的保障水平也不合理,不同行业间的保障水平也不一样。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那最关键的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适当的“度”呢?理论上,也许会比较好分析,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怎么做呢?首先,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过高过低的不利影响上文有提到,这里不再累述。只是相适应的过程注定是漫长的,我们国家在不断地探索前进中。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一方面各个行业、不同地区、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社会保障,并且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能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过多的差异,要尽量做到公平才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注重公平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效率。公平固然重要,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公平,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公平才对我们这个社会有利,过度的公平是会损害效率的。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了效率,社会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的。我们要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鼓励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们自力更生,积极地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并推进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保护水平超过适度的上限,就会导致财政和企业的负担加重,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保障水平适度这一世界性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用于特定目的的资金,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是通过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在自私自利行为,使公共利益收到侵害,这就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有益的一点是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保值很重要,但是增值却是我们最终的要求,基金增值不仅减轻财政压力,而且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增值是要在基金投资渠道正确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要保证基金投资的正确性是需要基金监管的有力执行。所以说,为了弥补基金在征集、运营、投资和支付过程中市场的失灵,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我们知道基金的投资与管理是很重要的,如果投资得当的话,那么政府在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公共福利事业,为人民谋福利,比如说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就业信息渠道的拓展等等,当然也可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由此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监管是全过程的,不能间断,不管是那个环节,如果间断了,那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必然会损害人们的利益这点毋庸置疑。即使基金投资得当,如果没有有效地监管,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挪用、滥用、以及连带着的官员腐败问题,这种事情的发生会造成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与质疑。我们的政府一直都致力于为人们服务,因此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政府部门固然是要在这方面努力的,但是作为公民我们也有义务进行监督。这需要政府信息公开,比如社会保障基金是怎样进行投资的,有没有获利,又是怎样使用的,主要用于哪方面等等,都要给我们一个具体的交代。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国的信息公开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继续努力。而且作为公民,我们也要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合法权利。

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面,我国在20xx年特别强调把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监督的工作拉上了社会保障的进程的重要部分。因为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制度可持续运行。因此,为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务必把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