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生物化学教学总结(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4:41:06 页码:14
2023年生物化学教学总结(模板15篇)
2023-11-22 14:41:06    小编:zdfb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做出的总结和归纳。在写总结时,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废话和赘述。总结范文是对所学知识和所做工作经验的展示,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他人的学习和工作情况。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一

摘要: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目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优化措施。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二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是最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丰富。例如,当前非常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qq,教师可以在上面建立群,并开展网上视频教学,并在上面开展提问、答题等教学活动。网络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为学生解决困难问题。例如,“酶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知识,通过网络动画和多个角度展示,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直接面对面,减轻了学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有助于活跃思维和拓展想象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得到重视,应当说,多媒体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化的特点,能够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对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接受。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对问题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延伸理解,从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较多,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实验结果,一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实验要素,分析能力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学习“血糖的测定”知识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学生密切注意来进行结果分析。如抽血测定前病人是否空腹、试剂是否稀释或浓缩、质控值是否在质控范围以及检验结果与病人是否对应等。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学好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帮助。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在新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预习,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标注,积极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请教。具有自学意识和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效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不要害怕困难,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并与同学、老师及时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2.4加强实验课程中学生操作教学。

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首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药品和仪器的准备,并对实验操作技术和难点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仪器操作,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对实验进度和实验资源进行掌握,如延长实验室使用时间,开放更多的实验设备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例如让学生自行完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意义,同时监督学生实验过程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精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在完成实验之后,应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课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改革,特别是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并加强实验课程的操作,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三

过去我国的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都局限在注重独立的个体的生物化学教学中,然而如今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都要求要及时的改变这种模式,以探索更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生物化学教学是一门医学入门课程,同心理以及社会等医学模式密切相关,只有从源头进行探索才能研制出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从专业入手,进行多种类的相关知识渗透。

在生物化学的日常学习当中,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医学生物化学是基于人体各种活动机能进行研究,也就是针对人类繁殖、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一生的生命现象进行探究,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生命的学科。目前一般的医学学校分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和卫生保健等专业,因为其今后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进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化学课的培训。护理专业以培养护士为主要方向,护士是医院中一个横向连接的环节,然而护理学生一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应该在对其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充分了解其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切忌使用各种专业术语和繁杂的案例,应该重点突出的解释相关内容。

一般情况下对生物化学的研究采用的是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然而生物中的细胞学遗传学等是学习的基本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应该让学生深入实际去了解患者,包括患者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最贴近实际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最贴近生活的有烟酒的危害,应从生物化学专业角度告诉学生其对生命功能的破坏;长期使用手机和电脑产生的辐射会对生命功能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等等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况结合的临床实例能够生动的进行教学,也更便于记忆。

三、从课程体系入手,注重知识的融汇贯通。

生物化学教学是在细胞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讲授的,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因此要首先从全局把握其概念等,还要注重各个小分支,如大分子物质结构特点、性能、代谢途径以及特点等,尤其是基础中的基础应该重点学习。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进场采用分离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思考方式会将学生的思维困住从而不能对一些病症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思索。例如在两个世纪之前医学当中认为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原因是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导致的,然而通过各种临床现象等发现还涉及到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内容。因此发现了胰岛素,使得过去是不治之症的糖尿病有了解决的方法,不过是思维上的一次开放就挽救了无数糖尿病人的生命,可见对知识的融汇贯通是今后医学教学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在某些临床问题中应该采用聚集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过于发散的方式可能很难快速的找到治疗的方法很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因此在医学课程体系的设定中要以让学生培养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的存在是有互相关联性的,如果某一个系统产生了功能性紊乱状况应该用联系的思路从多种系统中寻找引起病症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例如,人体血浆的ph值超过7.45时会发生碱中毒,这个时候物质代谢容易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生理、生化功能的失调和紊乱,这时生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临床中采用氯化铵来治疗碱中毒的病人,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这就要联系神经、激素系统的知识,以及计算血液的缓冲、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与重吸收三者的平衡点来进行治疗。

四、改变方法,让学生体验外界因素对人体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生物体,所以学生自身的感知和体验是最具象化的例子,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应该在日常的医学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了解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或者使用胰岛素过量会引起低血糖,这个时候人会产生头晕心悸等状态。以及生活中其他的具体例子都能够让学生实际了解到生物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五、结语。

除了文中列举的方式之外,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该学科的教学,使得医学模式更加的开放更加的科学。只有用开放的思维和包容性的态度面对医学这个学科,才能够使我国在医学上获得更大的飞跃,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具有实践精神和理论基础的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国斌、席国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年07期.

[2]张燕、李学军、管又飞、宫恩聪、王宪;本科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年06期.

[3]刘红林、程牛亮、张悦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创新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年06期.

[4]王艳杰、柳春、赵丹玉、贾连群、冯晓帆、李宝坤;中医院校生物化学分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xx年08期.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四

当前,在生物和化学实验教学当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做实验前,教师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教师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实验指导和点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物和化学实验课程始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促进了理论教学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良好传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和化学实验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验的准备工作一直到实验的结束工作,都是由教师安排妥当。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步骤,机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在实验结束后,不能对整个实验进行充分的理解,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考核的方式呈现单一性。

在生物和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理论成绩的分数占总课程分数的70%~80%,而实验课程的分数只占20%~30%。这样的考核形式使实验课程成为教学的附属品,不能充分展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情况,并且有些学生的实验报告还经常会出现抄袭现象。

1.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注重对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尽量减少重复性实验,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环节。设计性的实验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设计、实验溶液的配置以及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改变传统实验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现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到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实验的主题之后,应该对实验进行科学的检索,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步骤,以便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实验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在实验中的空闲时间,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其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面临的各种现象,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该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总之,要想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效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五

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xx年的成人高考,并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经过三年的学习,我完成了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全部学业,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写作。通过这次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函授期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互相帮助。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生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讲并作好学习笔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工作与学习的处理:能很好地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从来没有因为考试的紧张而放松工作,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松学习,并把学习中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总结: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领悟及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有人把函授学员读书的目的归纳为:一拿文凭,二长知识,三交朋友。的确,我的本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收获。学业完成了,但我并没有松懈,我还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参加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做一名对祖国的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才!

看过成教学生自我鉴定范文的人还看了: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六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是一门实践课程。然而,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相对较少,教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匮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另外,也与中职卫校的实践设施缺乏有关,由于学校资金等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校外也难以找到实践基地,这些客观困难的存在,也导致了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七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20年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xx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xx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八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和调节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而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医学生将来就业息息相关。由于其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名词概念性强,代谢反应复杂、知识更新快及教师们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得其成为医学课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以讲授知识点为主,了解其他知识面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同学对其内容理解片面,对各章节知识的理解逻辑性不强,理不清各物质和代谢之间的关系,易出现记住后面知识忘记前面内容的现象,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进而丧失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了让医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作为曾经的医学生,并结合从事教学几年来学生反馈的困惑,作者以此为发点,探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供同行商榷交流。

1启发式教学法。

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体代谢的特点,同时对于代谢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和生物化学上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手段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直观的现象来讲解抽象费解的疾病发生过程,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对疾病诊断的思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涉及护理常用临床操作的理论知识应重点讲述,比如糖尿病发病原理以及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料理,运用酸性灌肠原理阐述肝硬化疾病发生的过程等。其他本科临床医学生化教学中,需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培养临床各科室医生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是立足于已有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灌输新的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启发方法。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牢固,使学生充分发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知效果和清晰度。

2病例式教学法。

临床各学科的专业基础源于医学生物化学,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让学生在脱离实际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传授理论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后才能进入临床,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轨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来对待,对疾病发生的原理没能将其与医学生物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乏味,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病例式教学法通过病例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引起学习兴趣。

西德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案例(范例)教学法,强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科学本质的范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在医学、法学和军事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运用临床病例进行教学实践是病例式教学法的实质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在西方,结合案例教学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的教学方面得以充分应用和发展。因此,将传统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学中引入适当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具体病例情景的描述,让学生充当医生的角色模拟医生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疾病进行分析讨论。例如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血液中葡萄糖不能及时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腺苷三磷酸(atp)、co2和h2o,导致血糖浓度过高,胰岛素细胞发生功能性障碍不能分泌胰岛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想到一些治疗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注意饮食习惯;有学生会想到既然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佳药物,机体或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可以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胰岛细胞基因加以改造使之恢复分泌胰岛素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当讲到基因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来阐述基因作为遗传物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看到自己的基因,但基因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基因的微小变化将导致很多疾病如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亨廷顿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病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中理解、掌握医学生物化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衔接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并有效地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错导式教学法是一种颇富情趣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多年教学中逐渐总结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对于初次接触医学生物化学的学生而言,书中的生物化学现象、疾病发生原理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错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对某一现象故意抛出错误的观点,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加深印象,制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比如讲解dna和rna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时,教学重点在于要求学生掌握dna和rna碱基组成的不同,在讲到rna时先使用腺苷二磷酸(amp)、胞嘧啶二磷酸(cmp)、鸟苷二磷酸(gmp)引导学生进行命名,然后再写出“tmp”,有的学生理所当然认为“tmp”也存在于rna中,从而错误地把“tmp”命名。这时有的学生会发现,rna中不存在“tmp”这一碱基故而发问教师,教师再从正面解释为什么dna和rna碱基组成为何不同,分析二者作为遗传物质在进化上的重要性,从而对知识面做进一步补充和扩展。同样,dna也如法炮制,可以用“dump”进行错导。再比如,讲解蛋白质双缩脲反应时,可以用反问方式进行错导,问题一:“是否所有蛋白质和多肽都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学生回答肯定“是”。

这时马上引入问题二:“那么,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是不是所有的氨基酸也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学生肯定回答“不是”。利用学生对2个问题的回答自相矛盾加以解释为什么蛋白质和多肽能发生双缩脲反应而氨基酸却不能。首先双缩脲试剂是鉴定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等,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形成蛋白质或多肽的时候肽键被破坏,因此,氨基酸本身不含有肽键因而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

4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是教师在不设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发挥对某一问题、现象或病例诊断措施的讨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知识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根据在医学生物化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某些疾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学生给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当学生在制订治疗措施的时候遇到困惑,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通过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来充当课堂上的主角,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而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参加到病例讨论中来,加强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实质在于让思维者根据已有的信息从自身知识结构、水平和理解力来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答案的一种讨论式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思维。医学生化教学中引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在面临同样的病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展开激烈讨论并求同存异制订可行性的治疗措施。例如:讲解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时,联系人体衰老、皮肤老化、掉头发等现象;讲解血糖调节时,联系糖尿病发病机制;讲解维生素分类时,联系脚臭、灰指甲等疾病。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并非完全正确,这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加以解释正确与否,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评价学生诊断的结果,引导和加深学生对该病例的理解,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科学化。

5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已成为现在高校基础课目必备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快,并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疾病的发生原理可以用生化理论知识来解释。目前为止,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将医学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中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病例诊断和治疗从原来的组织水平逐渐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在传统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医学生化课本、粉笔加黑板是教师教学时的常规“武器”,在内容广博的生物化学面前,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板书形式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最终丧失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们在充分论证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之上,制作了与本科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相适应的全套多媒体教学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课本、粉笔加黑板、教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新知的欲望。医学生在忙碌的临床操作过后进入教室接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从心理上就很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方式将教学中难以用文字表述、抽象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使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多媒体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在课堂上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多实践、多总结,才能真正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九

推行实施学分制是近来我国高校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教学制度相比,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和兴趣爱好结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头医学院为国家二类本科院校,自20xx级本科学生中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正以迅猛的速度向临床医学等其他学科渗透,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医学科研的一项基本技术成为广大医生和医学科研人员研究和阐明人类疾病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生物化学实验课在国内很多医学高等院校中依然是依附于生物化学理论课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实验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简单、实用性不强,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本科生的要求。20xx年,在我校的学分制教学改革中,本科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已经从理论课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有独立授课内容和学分考察的课程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双语教程》。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在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实例和实验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结合教学主题,提出案例中各种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的案例,提出的生物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多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科新进展,并尽量涉及医学其他学科的复杂背景,或者是一些与生活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并使学生领会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融合性。

例如,电泳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项目,运用案例分析就十分必要。血红蛋白研究是我校的特色研究项目,肝、肾、血液疾病、肿瘤等都可以引起血红蛋白电泳结果的变化。让学生了解临床上可以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协助一些疾病的诊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说明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2适当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对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效果显著[2]。这种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动手实验”所带来的.枯燥感,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主动位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也促使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探讨问题。

教师提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查阅参考书、文献资料,认真做好读书报告,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点拨式或精讲内容结合实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自学和提出的实验问题进行总结。

3增加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高度“程式化”。学生对做实验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只按实验指导按部就班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已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新编的教材增加了部分灵活性的创新性实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创新性实验在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施。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进行方案设计,将最好的方法提选出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并独立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考能力,又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4将webquest模式(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案例导入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和书写查询报告,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打破了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3]。此外,将设计性实验通过webquest引入实验课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行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解决了由于实验课课时少、班级多、实验室面积和设施有限而限制了设计性实验开出的难题。

5尝试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配制试剂,在实验室开放时间里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通过查阅文献等手段对实验原理、方法等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则可以依据实验的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成本、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实验给出评价。利用实验室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6运用powerpoint、flash等手段,制作一个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实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网络资源,如生物资源网、生物谷、科学网、生物通、生物实验网等,使实验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这样既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拓展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思考问题的能力[4]。

7结语。

总之,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要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引进新方法、新技术,这就要求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还要求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一

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生物化学课堂是媒介,教师凭借课堂起一个指导作用。教师要做好自主学习指导的准备工作,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要性教育。我们首先编写了《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指南》,并将它打印成小册子发给学生。指南包括生物化学课程的五项:

(1)自主学习重要性。使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语,简要阐述自主学习重要性。

(2)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3)主讲教师辅助资源。给出了主讲教师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便于学生有问题能联系到老师。

(4)评价。给出了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方式,便于学生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式。

第一环:识别自我。医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与医学的联系和对学医的必要性,他们才能就他们想学什么如何学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所以在一开始上课,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概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课程的各篇章内容、各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及篇章内容与医学的联系、生物化学的学习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在动机激发下,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前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制定计划。在第一次上完课之后,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各自按照《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指南》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及时间的安排。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份计划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批复,在下一次课之前,再将批注了指导性意见的学生计划书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地按计划来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环:研讨课程。生物化学每一章节都安排了自主学习课时,我们可以就这些课时开展研讨课程。国外学者(broady,;gardner,)等对合作学习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每一次的讨论课我们可以设置特定的研究主题及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检索资料并完成书面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就他们的学习成果做口头报告。教师可以问倾听的学生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解决了我们设置的问题?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大家是否产生了其他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就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样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之后,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生物化学的重点学习内容。

第四环:评价成果。在主持研讨课程过程中,老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汇报,就他们的汇报、讨论中的表现打分。还需认真阅读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书面报告,在评语中指出报告中有哪些优点、缺点以及老师的期待。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他表扬之后,再给他设置更高的.要求,例如“你这次的学习成果非常棒,如果在它的调节机制方面更深入一些会更加透彻。”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差的学生,可以尽量多的提炼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后,给他提出建议和老师对他的期待。例如“语言文字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检索的内容过于陈旧,你可以查阅近期相关的期刊,老师相信充分的进行学习后,你的学习成果会更加棒。”把这些评语反馈给学生之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下次就会有所改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经过几轮的反馈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到了课程结束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写一个自主学习的自我总结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这样一套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3结语。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作为与人生命打交道的医生,不断成长完善的技术非常重要,做好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育是对学校对社会、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而在学校中如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生,是当前所有院校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董樑,苏蕴,陈祎颿,等.问题导向学习对长学制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6).

[2]赵秋利.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1-62.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二

在医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其中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多数学生的反应,这门课程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相对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更加生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程上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让实验技术得到巩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高等医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注重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教学的改进,通过多种方式并用全面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1、重视实验室管理建设,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高等医学院的本科教学中,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较为密集,部分实验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涉及的器材较多,操作流程复杂,因此给实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加强试验管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保持科学的实验精神,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验操作,才可能得到准确客观的实验结果。而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之前,实验室老师需要将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和整理,并进行规范摆放;然后对实验操作记录表进行规范填写,并根据参与上课的学生人数,将各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数量、规格、操作方法和备注等内容在记录表上完整填写。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快速了解仪器的性能,避免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损坏,每一台都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说明和操作指南。此外,学生使用完仪器后,需要填写旁边的使用记录本。实验室管理有多种制度需要遵循,包括《生化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等,通过出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参加实验时,每人领取一套玻璃仪器,这些仪器由每位学生自行保管。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生仪器损坏学生需要在登录表上进行记录,并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进行实验的品格,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规范使用器材的良好习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卫生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由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实验室,打扫完毕还要接收实验室老师检查。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的执行,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又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过去较长的时段内,实验室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只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实质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检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在实验课上,通常是由教师先将实验原理和步骤等理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因此从之前的实验教学来看,主要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效果较差等弊端。对此,高等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实验安排学生提前自己配置试剂,自己先进行预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以此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

3、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验技术人员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须大力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各类实验器材的性能、使用要求和检修维护等有足够的认知,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还能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当前高等医学院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辅导。对于大型的精密仪器,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操作。

4、坚持课前做预实验。

从反应稳定性的角度看,生物化学实验与常见的化学实验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生物化学实验更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实验收获,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先进行一次预实验。通过预实验的效果,判断实验方法是否需要完善、实验试剂是否需要更换,实验步骤是否需要优化等,通过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对于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预实验中的成功之处,需要进行分享和总结,这样便于提高后期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为后期生物化学教学实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5、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后,需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教学实验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实验教学提出新的完善思路。听取的学生意见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实验条件的优劣、实验设备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对学生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增强师生沟通。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很大幅度增加。由于仪器设备在学生使用过程中要如实反映每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努力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三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沿学科,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揭示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不仅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而且随着学科交义的不断深入,在化工等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新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生物化学逐渐成为化工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早在1993年,全国化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就决定化学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生物化学课程,教育部“而向21世纪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研究课题组也将生物化学内容列入化工类专业必修课内容之一。

经过近的教学和实践,生物化学为培养具有坚实生物化工理论基础和广博学术视野的交义型化工专业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学过程中,广大生物化学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文结合我校10多年的化工学科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不明确。

我校生物化学而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精细化工、轻化工程等多个工科专业,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前几次课出勤率都很高,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出勤率开始下滑;即使是坚持下来的同学,许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究其原因,很多同学反映对课程缺乏兴趣。而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同学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首先,化工学科的学生在入学接受专业教育时,大多数教育专题以化工科核心课程为例进行相关前沿介绍,而未涉及或很少涉及生物技术或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其次,由于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化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是以传统化工知识为主,学生从潜意识上就将该课程列为“异类”。因此不清楚为什么要开设这门“不相关”的课程,不清楚学习的口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课程内容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生物化学讲授的内容微观、抽象、繁杂,具有一杂、二多、三性的特点口。从物质化学组成的角度,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等四大类,每类根据分子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类别。从生物分子功能的角度,有作为结构成分的,有作为能源的,有参与催化反应的,有作为遗传物质的,有发挥调节作用的,并且不同类别之间又有重叠。从代谢角度看,有物质代谢,有能量代谢,有三大物质代谢,有合成代谢,有分解代谢。遗传物质核酸的信息传递规律更是复杂,不胜其繁。教学信息量大,知识点分散,内在联系少,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多,即便是生物学科的学生在有充分的学时保障的情况下,要想完全掌握也绝非易事,而化工科生物化学仅有3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完这些内容几乎不可能,再说也没有必要,毕竞化工学科培养口标不同于生物专业,因此对教学内容必须进行优化配置,凸显化工特色。

1.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抽象、杂乱、难点多,针对性不强,从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不够好。如何针对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课程要求,将生物化学的知识有重点地、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使之能自觉在生物化学与化工学科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生物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学习口的的明确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明确了学习口的,才能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主动性。而课程专业特色的凸显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有利的。因此做好化工学科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应从三方而入手。

2.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首先要认真备好、上好课程的第一课一绪论,这对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甚为关键。很多学生认为,绪论部分往往不在考试的范围,因此对绪论部分的学习不够重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门课程的绪论一般是对课程的总体介绍,包括了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实际应用等,对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指引、启迪的作用。二是要找到生物化学与所学专业的交汇点、切入点,如糖一章中糖与生物乙醇的关系;脂类中油脂与生物柴油的关系,并可结合地沟油的利用现状分析变废为宝;化工领域的一个关键物质是催化剂,结合酶一章的学习阐述酶在化工生产中的优势,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生物化学教师应适当了解相关化工专业的课程、专业方向和应用领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用生物化学的知识和原理来解释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化工学科学生将来大多要从事化工类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作,他们往往对相关产品生产的生化原理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引入成功的生物化工案例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三是要使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1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

生物化学内容如此庞大,而课程时数又十分有限,因此教学内容必须遵守少而精的原则。工科院校中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夯实基础、而向应用为特色,在教学内容的优化配置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整个生物化学从内容上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后者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这些内容相对繁琐,而课堂教学只有32个学时,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将生物化学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针对化工学科课程的设置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口标,确定重点课堂教学内容。蛋白质、酶、核酸和代谢等既是生物化学的特色内容,也和化工领域关系密切,应作为教学重点。其中蛋白质部分应突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部分应强调其作用机制,代谢部分应以糖代谢的讲述为主,这是联系其他代谢的核心部分。至于核酸部分,可根据各具体情况,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dna重组技术作为选讲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又以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这种设置在浙江大学得到约60%的同学的认可。

2.2教学策略的运用。

合理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全而、系统地了解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高效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框架式与脉络式的教、学方式可用于生物化学教学实践,即首先要建立起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把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物质组成模块,包括蛋白质、核酸和酶等生物大分子;代谢模块;遗传信息表达模块圈。这如同大厦的主体结构,每一模块又可分成若干小模块。

如何将这些相对独立的章节、繁杂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实现融会贯通,就需要一条主线起到贯穿沟通的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就是生物化学这座大厦里的“钢筋”。生物化学毕竞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化工学科学生化学基础又好,因此化学反应式是共通的语言,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将生物分子与代谢途径甚至网络等不同模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底物或产物,作为生物大分子又有其特殊之处,只有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才有助于解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酶则是方程式中的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为什么具有催化功能,与常规催化剂比优势在哪里。在动态生物化学部分,我们对代谢的学习其实就是对组成一条条代谢途径的一个个化学反应的解析。细胞与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反应间不是孤立的,往往前一个反应的产物,作为后一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形成了某种物质的代谢途径。而不同的代谢途径间又可通过一个或几个中间物质联系在一起,从而交织形成代谢网络。

当然,上好一门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适的教材,合理的课程设计,还应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四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进行分组,对学习效果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这也使之成为众多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教师运用于课堂的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组内及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成员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在互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让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主动思考,从而敢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质疑和批评,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能主动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的难度比较高,在该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进行分组。

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就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首先要确定小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交往技能、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合作学习的类型、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确定小组规模。通常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现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思维、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这种分组还会产生组间同质,使全班各组基础相同,更利于所有学生发挥出潜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分组,则需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性别、综合能力等因素。

2.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等。教师评价可分阶段进行,教师考评可从小组学习方案设计情况、学习资料收集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从协作精神、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贡献等方面考评。小组间互评则是对一个小组的总体评价。

3.及时反馈和交流。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交换信息、资料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进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4]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xx。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十五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2、选择材料用具。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1、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8、河流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三、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一、玻片标本。

1、种类:切片、涂片、装片

2、制作:需要载玻片和盖玻片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人和动物的细胞形态不同,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动物细胞模式图。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一、植物体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最终形成植物体。

二、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位于根尖的分生区就是分生组织。

2、另外几种: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里,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以草履虫为例:如图。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1、多数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