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50:52 页码:12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实用11篇)
2023-11-12 09:50:52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提高自我认知和能力的过程。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是每个文学爱好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下面是一些关于总结的样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二

她,全国劳模;她,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她,曾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曾荣获中国少儿基金会颁发的“热爱儿童”奖章。她是谁?她就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强调:“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在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天气有变,她总能及时地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大雨过后,门口积水,她总会一趟又一趟地背着学生进进出出;家长有事,她总是欣然地把学生接回自己家中;学生得奖了、进步了,她总是手舞足蹈,比谁都开心。同样是小学老师,我问自己:我能做到吗?答案是:很难!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还强调:“为人师者,特别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在工作中,我这样做了吗?我又做到了吗?哦,不,还是有点距离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斯霞老师拨动了我爱的心弦,激起了我对爱的向往和追求。我知道,我永远都站不到斯霞老师的高度,但我会向斯霞老师看齐,努力修炼,一辈子修炼,做到:对待事业,对待孩子像她那样满腔火热,无怨无悔。不管学生将来是成为小草还是成为参天大树,都去真诚地关爱,都像“妈妈关爱孩子一样”的关爱学生。如果学生是小草,就引导他去装饰大地,如果学生是参天大树,就培养他成为栋梁之材。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同样的道理,研究教学坚持一天容易,长此以往就难:关爱一个学生容易,关爱全体学生就难;一日关爱学生容易,终生关爱学生就难。我知道,研究教学不能是一时兴趣,关爱学生更不可以是心血来潮,而是要满腔热情,持之以恒。我将以斯霞老师为灯塔,带着满腔的热忱,驶向成功的彼岸;我将以《我的教学生涯》为镜子,带着满怀的爱意,温暖孩子的心房。我坚信:生命有了这份爱,有了这份滋养,就会更加快乐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三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四

读书笔记。

是我们阅读书籍名著时所留下的痕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五

《教师主角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叶澜教授把教师职业存在的'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多少次我想过这个问题,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或将自我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手段,或默默牺牲将吃苦视为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怨无悔地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欢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师,我也是一个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我最大的欢乐”的教师,在体验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状态下,服务着社会,完善着自我的发展状态。回想自我欢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我教育教学中的成功,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欢乐。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当调节好自我的情绪,进取地投入工作,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发展型”教师是我们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觉完善自我的同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首先:教师需树立人本思想,让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我的学生,我们明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习惯以长者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教训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获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师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充满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而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纯真、热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师的爱护。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和爱护他们,产生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意服从自我的指挥,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用爱的力量去教育学生才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反思,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但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作为“人”的教师,应懂得珍惜时光,不断追求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领,以更好地教学和指导学生。仅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真正地、长久地兴旺发达。因而在教师德性的养成中,强调的是反思和自我修养,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忙自我更快地成长。

“追承生命的阳光,享受生活的欢乐”,让我们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业中奉献、求真和创新,真正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对课外阅读一直都十分有兴趣。在我看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教多年来,我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对我们学校孩子来说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但遗憾的是,在课外阅读这条道路上,虽然我学习了很多大家、小家的经验,并力求自己进行创新改革,但每每总是以失败告终。在我印象当中,只有一次让我觉得课外阅读成效特别大的,是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带了四年的一个班,四年的大量阅读、坚持阅读,那时候刚上班,其实并没有什么方法可言,但却使得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期末考试当中,成绩也是不断向第一名冲击。而剩下带的班级,只带一年,最多两年,总是感觉不到课外阅读对孩子带来的太大的进步。

开学伊始,我毅然决然地继续在让我不停摔跤的课外阅读的道路上前行。由于网上购书无法翻看书籍内容,我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特意到新华书店,浏览了书店中的各种教育书籍,而其中一本《书语者》,让我特别感兴趣。《书语者》,美国的一位普通教师米勒老师所出的书,副标题是《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这真的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标题,尤其对于我这样渴求课外阅读的老师来说,宛如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宝藏,不用翻看我就决定要买这本书。

利用闲暇时间,我已经和《书语者》二分之一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浅显易懂的文字,贴近现实的实例,再次让我感受到,选这本书没错。在书的前半部分,米勒老师给我们了这样一个概念:“无时不能读,无处不能读,无书不能读。”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自由的阅读。在米勒老师的书里面,课堂时间、等车时间、等拍照的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可以阅读;教室里、操场上、甚至马桶上洗澡间,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阅读;文学书、科学书、还有漫画书,所有的书籍都可以阅读。这,就是阅读的自由。而我现在所缺的,恰恰就是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记得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每学期订报纸,家长都特别支持,我总是订好多份,《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等等。《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每次都能被我翻烂,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看,而《小学生学习报》,往往是草草翻过就算完事,只恨当时能订的故事类报纸太少。想想为什么,当然是故事比学习有意思多了,换做任何一人,恐怕都会和我一样。故事开启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成就了我对文学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我最终选择中文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我在学校喜欢看跟教育有关的书籍,但是休息时间,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愿意再费心费脑,往往会选择一些休闲类的小说、散文来看,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审美水平。即使是休闲类的小说,文笔不好的我是一定看不下去的,长久“正经的”“不正经的”阅读加起来,造就的不仅仅是我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我对所观赏文学水平要求的提高。

由己及人,我现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苛刻呢?也许我可以像米勒老师那样,再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学生一起看一些《查理九世》之类的书,说不定我也会沉迷其中呢!以此为起点,慢慢地使学生爱上这样自由的阅读,我再逐步地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的书给他们,也许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高质量地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七

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八

“合作、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感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九

读了叶澜教授所写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篇文章,掩卷沉思,深有感慨。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首先,我们要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树立课堂教学应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叶澜教授这话说得真好!我想,随着社会的提高,仅有创造性地教学才会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真正做到乐学、善学!

生命的活力。

梦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资料,共同参与,经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主角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当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当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到达“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本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本事,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我本事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此刻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靠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靠成人的帮忙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本事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职责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岗位,对自我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本事,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忙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我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一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我的意见和提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本事上取得更大提高,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经过干部这个小团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团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我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本事。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我,培养学生对自我、班级、家庭的职责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篇十一

闲着无聊,捧起了《小学语文教师》,吴民益老师写的《语文老师要有语文味》的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读完后,受益匪浅。我边读边反思自己以往的语文教学现状。他说语文老师要有一张语文的嘴。这张嘴,能言善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来衡量我的语文味,应该是够格了,我喜欢也能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有时不是那么准确。课堂上,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使学生如临其境,陶醉其中。这一点,我也能,但不完美,还需不断地完善、学习。这张嘴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给人以美得享受,这一点我基本也能达成。但我的不是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的普通话水平,我只有达到小学语文教师该达到的二级甲等水平。虽然是够格了,但对一级乙等或一级甲等的水平的追求我没有放弃。

语文老师要有一双语文的手。这双手爱写文章,能写文章。课上,学生在写,老师也在写。写完了能向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羡慕不已。我是爱写文章的语文老师,但我不擅长于写文章,不能把文章写得尽善尽美。这一点还需不断地努力。我想我一定会从爱写文章发展到善于写文章的。现在我每天都不是在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吗?语文老师还能写一手好字,工整的粉笔字,潇洒的钢笔字,遒劲的毛笔字,让学生赞叹不绝,争相模仿。我爱书法,我也爱练字。业余,我还参加了书法培训班。虽然以前在师范读书时,有专门的书法课,但那时不懂事,没有用心地学。因此,学的都是很肤浅的皮毛。现在,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一手好字对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何其重要!因此,每天我总不忘练书法。我的粉笔字应该来说还不错,至少每当我上完公开课后,同事领导都夸我的教师基本功素质很不错。我的钢笔字比较洒脱,豪放。同事常说如果光看我的钢笔字以为是哪个男孩子的笔迹,是那么大气、洒脱、豪放。其实,有句话不是说“字如其人”吗?正是印证了我。我这人性格开朗、豪放、直爽,办事大大咧咧,生活中向来不拘小节的。字就是我最形象的影子了。可是,我的毛笔字,就显得生涩多了,虽然有力,但不遒劲,洒脱不起来,还需不断地进修哦!语文老师要有一双语文的眼。这双眼,喜欢看书,虽不能手不释卷,但每天必须看上几页,不看上几页,心里就觉得不踏实。这一点,我非常够语文味。每天教学的闲暇之余,我总是会捧起我心爱的书籍看个没完没有了。一般的书籍,我都爱看。(言情小说除外。每晚临睡前我总要阅读10-30分钟的书籍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好习惯。语文老师还要有一对语文的耳朵。这耳朵是语言的“听诊器”,能够及时诊断出语言的毛病,并能对症下药。我想这一点,我完全没问题。课堂上,我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语文老师喜欢以语文的方式处理问题。如,上课时,发现教学用的直尺断了,不是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为直尺写悼词。记得有一回,我进教室时,发现垃圾遍地都是。我没有训斥学生不讲卫生,而是让他们拿出写话本,每人都写一句环保标语,如何还我们一个洁净、温馨的教室,让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就有机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语文老师,你有浓浓的语文味吗?如果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一名洋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