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35:59 页码:13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优秀11篇)
2023-11-24 10:35:59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简洁而高效的方法,让我们能够从各个方面评估和分析一个问题或者情况。总结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章的“华彩段”。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课文背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珍视学习、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大眼睛”渴望读书的特点。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搜集“大眼睛”孩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铺垫情感。

1、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2、(课件播放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图像,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描述。)。

3、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感受。)。

二、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三、初读感知,渗透识字。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

2、(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

四、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是啊,小姑娘这双专心、忧郁、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她渴望读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听,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4、(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相机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很会读书。能结合故事背景来展开联想,联想得很丰富,也很合理。是啊!这双大眼睛,它是那样专心,因为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又是那样忧郁,因为她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它是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读书,即使学习条件是这样得艰苦、恶劣。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5、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

(3)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6、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五、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5、(学生简介、交流资料。)。

六、畅谈体会,超越升华。

2、(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3、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复述课文,抄写“华彩段”。

3、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总评:本课设计充分把握了教材的特点,始终扣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与“大眼睛”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设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纵观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处理教材干练,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串联组合得比较巧妙,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整体结构,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整体感知时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等……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有声有色地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语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形成又一教学亮点。

本课设计,还体现了以下特点:

1、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与文本进行丰富、深入地对话。如:贫困地区孩子艰苦的生活、恶劣的学习条件,这些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而教师适时地引进现代媒体,展示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生活的情景图片以及出示他们失学、辍学的资料,直观的形象,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描述的背景之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2、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解读“大眼睛”内涵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融情想象:她还生怕什么?从她的注视里,你还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使情感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当然,这堂课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整堂课的教学,教师的预设、引导多了些,学生的自主发挥少了些,与文本情感的交流还不够深入、丰富。此外,怎样结合阅读让学生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需要加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幻灯1、2)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照片中的眼睛吗?(充满幸福、欢乐……)。

2、(放幻灯:“大眼睛”)你怎样来形容这张照片中的眼睛?

(学生谈想法或体会:明亮的、专注的、水汪汪的、渴望的、忧郁的……)。

3、的确,这是不寻常的照片,作者看到这张照片也想到了很多,让我们来读课文。

(由眼睛导入,可紧扣本单元主题,也可形成强烈地对比,让学生从情感上首先体会两种眼神的不同,在心中留下一个疑问。)。

二、理解体会。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看到这张照片后想到了什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作者怎么想的,谁来朗读第一段?(学生朗读)。

(3)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谈体会)。

(4)想到这些,你是一种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学生个别朗读,配乐朗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会让自己产生什么联想,作者由此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达到共鸣,同时在此指导学生朗读。)。

2、这样一张照片,为什么能让我们、让作者这样感动,由此联想到这么多呢?让我们从第一段中了解一下这张照片的来历和背景吧!

(1)默读第一段。

(2)谁来用最简洁的话说一说照片的来历?

(学生说。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出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大眼睛”是在什麽情况下上学的?

(4)你还知道哪些失学儿童的故事?讲一讲。(学生交流)。

(5)老师这里也有几张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放幻灯:贫困儿童照片)。

(6)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在此处,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照片的背景,对背景知识的批注和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课后“金钥匙”的要求得以体现。同时,这些令人为之感动的、真实的照片和老师所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了解了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和条件,使他们从心底同情这些孩子们。)。

3、这些贫困儿童的境况和“大眼睛”一样,让人同情,让人感动,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和“大眼睛”一样的强烈。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许许多多濒临失学的贫困儿童都有的,“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大家一起来读第5、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

(2)社会上的单位、团体、个人给予这些孩子无私帮助和关怀。请大家看这些我们并不陌生的镜头。(放幻灯)。

(学生和那些失学的孩子们感受了同样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爱心的可贵。)。

4、“大眼睛”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爱心,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让我们来看一看“希望工程”开展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吧!

(1)请大家自由读第6自然段,画出文中的数字。

(2)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说)。

(在这里,通过前面的体会和理解,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这些数据的含义。但要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在这里得到总结和升华,需要学生通过相互补充来完成。)。

三、拓展升华。

1、直到今天,“希望工程”仍在继续,人们的爱心还在延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学生同桌交流。(2)汇报。

2、小结:今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许多这样的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同时社会上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们,在人们的关怀下,孩子们又获得了希望,让我们也加入其中,共同关注这一双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四、我来试一试:

1、搜集“希望工程”的有关资料;

2、摘录有关描写眼睛的词、句、段;

3、观察你父母或同学的眼睛,抓住特点描写一段。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完成)(通过拓展和升华,让学生了解希望工程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了解希望工程的宗旨和意义,感受爱心的可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眼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怎样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对希望工程有了新的理解吗?(学生谈)。

3、师生配合,随音乐读文。

二、课堂延伸。

眼睛,自古以来都是诗文作者赞美的对象。古今中外,有许多描写眼睛的诗词、画作、歌曲、乐曲,你都知道哪些?(最好能够展示作品。)。

三、小练笔:观察周围熟悉的同学的眼睛,以“眼睛”为专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渴望。

忧郁大眼睛读书。

明亮。

课后反思:当我们把书翻到这一页时,我们首先会去关注课文中的这幅插图“大眼睛”。看到这张照片时,会想去解读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这眼神中包含着什么,然后才想知道它的来历及其它的情况。本着这样的想法去设计了教学,并准备了许多的图片和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升华;同时,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贫困地区的儿童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从学生的反映和课堂的效果来看,结果是很好的。首先,直观的图片导入、音乐的渲染、深情地朗读,让学生很快理解了作者的联想,并由此逐步去了解照片的来历、希望工程、人们的爱心援助等;接着,相关的补充图片、老师的情景铺设,更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深深地被震撼,好多学生热泪盈眶,大多数学生默默地沉思;之后,在讨论中学生真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并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行为。我认为圆满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三

在那浓浓的`思乡情里仿佛还有父母的叮咛,仿佛还有父母的牵挂,仿佛还有他们辛劳的身影,它无时无刻都在我的心中牵绕,在时间的长河里,它走得匆匆。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乡作》。

南诏·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上闻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四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1、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1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1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2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21、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2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5、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8、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30、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32、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33、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3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5、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3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3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3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9、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40、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2、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43、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4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5、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4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9、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50、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51、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52、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5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55、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56、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五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与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与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六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踏莎行。

北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思乡怀人的情思是最常用的笔法,还可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a、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b、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2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c、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鸿雁:音信、消息、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柳。

a、“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b、“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c、“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八

故乡,是一个多么伤感的字眼啊,它意味着你已远离家乡,故乡只能是自己记忆中最深切最美好的一部分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十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思乡怀人诗的概念篇十一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重要字词。

2体会作者的情怀。

文白参读;加深记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练习巩固:

一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二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斯是陋室,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然穷其所生之地。

五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找出并翻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