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红楼梦鉴赏心得(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54:00 页码:10
2023年红楼梦鉴赏心得(大全11篇)
2023-11-24 09:54:00    小编:zdfb

写一份总结有助于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成为高效阅读者呢?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一

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

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鬃又成。

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

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

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

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

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

为他人做嫁衣裳。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二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三

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两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两部代表作品,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性的揭示。通过阅读西游记和红楼梦,我深感两部作品之间的相互启示和互文性。本文将从作者的文学语言功底、人物形象刻画、情节推进、价值观表达以及艺术创新等方面进行鉴赏和体会。

首先,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都是文学天才。施耐庵和曹雪芹都是文化底蕴极为丰厚的作家,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神话传说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施耐庵在西游记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和传说,使作品既有娱乐性,又有思考的深度。曹雪芹则在红楼梦中巧妙地运用了诗文,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些文学元素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其次,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塑造了许多独特的人物形象。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角,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形象,他代表了正义和无私的力量。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形象,则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人物,她既具有聪明才智,又深受命运的摧残。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不同的人性和情感,使读者对人物产生了共鸣和深思。

第三,情节的推进是两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四人历经艰险,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真经,成功成为一个真正的圣人。红楼梦中,贾宝玉一家经历了繁华富贵和衰落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各种离合悲欢的情感,最终领悟了生命的真谛。通过这些情节的推进,两部作品都呈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在遭受磨难和挫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长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个体。

第四,西游记和红楼梦都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们还是作为一种价值观的表达或思想导向的体现。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个冒险的故事,更是对于人类的信仰和命运的思考。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社会价值对于人性的摧残和侵蚀。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表达,读者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的选择进行深入的反思。

最后,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具有艺术创新的特点。西游记中,作者通过运用许多鲜明的形象、夸张的描写和动作,使作品充满了奇幻和幽默的气息。红楼梦中,作者则通过巧妙的结构和语言,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这些艺术创新的特点使两部作品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独树一帜,成为经典的代表。

综上所述,通过对西游记和红楼梦的鉴赏和体会,我深感两部作品之间的相互启示和互文性。无论是作者的文学语言功底、人物形象刻画、情节推进、价值观表达还是艺术创新,都使两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之作,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们的艺术之美,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厌恶这一套的。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那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五

《西游记》和《红楼梦》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二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背景,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起历经艰辛,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真经的故事;《红楼梦》则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一系列形象生动的人物,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两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两者的独特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心灵的滋养。接下来,我将分为五段,具体展开我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我要说的是《西游记》的魅力。这部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其原因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寓言故事,更是一部具有深刻道德思考的文化巨著。通过孙悟空等形象化的人物和各种稀奇古怪的神魔形象,作者成功地将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复杂渲染出来。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种特殊的人性,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和忍耐的道理。而且,《西游记》以幽默的笔调和活泼的语言,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内心的满足,还能够获得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其次,我想谈的是《红楼梦》的魅力。这部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地打动了我。《红楼梦》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精致的情感刻画,展现了封建家庭的生活和人性的种种弱点。贾宝玉、林黛玉与其他众多角色的纠葛、爱恨情仇,以及故事中涉及的众多人物形象,无不彰显出作者对封建家庭的深刻洞察。作者以极富想象力的描绘方式,将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复杂交织在一起。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封建家庭的特点和封建伦理的虚伪。

此外,我还想说的是《西游记》和《红楼梦》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西游记》通过道德的讽刺和人性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而《红楼梦》则通过对封建伦理的揭示,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谴责。这两部作品通过对现实的揭露,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荒谬和虚伪,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自由与平等,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西游记》和《红楼梦》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之处。《西游记》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离奇有趣的故事情节,成为一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古典小说。而《红楼梦》则以其雍容华贵的叙述风格,毕竟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无论是《西游记》还是《红楼梦》,都流传至今,成为古代文化的瑰宝,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对《西游记》和《红楼梦》的鉴赏和欣赏,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两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和思考。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游记》和《红楼梦》会持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影响力,为后人提供深思和启示。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六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之后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勿庸解释,这是不科学也不足信的。作者从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中,看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兴衰,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在支配着,感到无可奈何,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

作者在全书开头插进一段甄家小荣枯的故事,是有深意的,它是全部《红楼梦》描述的贾家大荣枯的一个缩影。甄士隐的出家也是对后采贾宝玉出家的一种暗示。全书开始就造成一股杯具气氛,即使之后写到贾家烈火烹油、穿花著锦的富贵荣华时,也常常有一种悲凉的气息透出来,使人预感到下场不妙。这是一种极高明的艺术手法。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七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我们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八

3、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

6、论起荣华富贵,原不过是过眼烟云,但自古圣贤,以人品根柢为重。——宝钗对宝玉语。

10、宁国府,荣国府,金银财宝如粪土。吃不穷,穿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某童谣。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九

(一)。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无常,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概念,说世上一切事物都一无例外地由存在到毁灭,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后来又编造出勾取人的魂魄的鬼,叫无常。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这是封建社会人们做梦都不敢希冀的荣耀。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丝毫没有意义。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死”降临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贪恋的一切全都抛掉。“无常”一到,“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全都不留情面,一概玩完。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贵和权势是靠不住的,在梦里劝告父母及早从强争苦夺的名利场里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将来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对联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反意,别忘缩手.

从这首曲子的内容看,元纪死时可能要给其父母托梦,但现在高鹗的续书无此情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时托梦给凤姐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嘱咐“将祖茎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因为这些东西即使犯罪抄家,也不没收入官。“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如果元春托梦,可能也就是这类内容。

(二)。

通灵宝玉与金锁铭文。

通灵宝玉铭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金锁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四句铭文分别铭刻在宝玉佩带的通灵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之上,出现在第八回中。

这两句铭文恰好是对仗工整的一副联语,也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从字面上看,这是两句好话,但用在“二宝”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将来一个要出家当和尚,一个要守活寡,长寿又有什么用?说是“仙寿恒昌”,宝玉并没有成佛作主;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两句空话而已。

(三)。

贾政谜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着:“是砚台!”

这首谜语和贾政的身分相称。他从封建阶级的标准说,还算有“德”,同乃兄大恶棍贾赦作风不同,不膘不赌,恪守“忠孝”之道,俨然是位道学先生,这就是“身自端方”。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和贵族家庭传统上,他是死硬派,对宝玉的“叛逆”行为深恶痛绝,把宝玉打得死去活来,够得上“体自坚硬”了。他虽然并无才学,还硬撑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仿佛和笔、砚结下了多么深的情缘,有些令人作呕。这样一个封建家长作这样一首一本正经的谜语,即使人觉得正常,同时又觉出一些讽刺意味。

(四)。

迎春谜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先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三回书写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这是两个主人公第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是打批语、下决定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但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持续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样能说是“腹内原先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这两首诗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好处也就在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第十九回写宝玉探花袭人家,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但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宝玉。这是何等娇贵!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同将来宝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令人叹息。宝玉在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不好乱猜,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能够肯定的,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大相径庭。

红楼梦鉴赏心得篇十一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搞笑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述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起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