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59:33 页码:11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大全10篇)
2023-11-24 09:59:33    小编:zxfb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程的连贯性和科学性;还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案范文进行修改和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初步体会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分析论证这两个环节。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设计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进行实验: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低。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4、[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猜想与假设: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6、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二

《声音的特性》这节是第一章声现象重点和难点最集中的一节,而且在这一节里开始学习到探究实验,并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在这一节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虽然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成功在教学案的使用方面,充分发挥教学案的作用。教学案都提早一天发给学生预习。然后收上讲学稿进行批改,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我在上课时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物理情景,通过学生直接感受,让他们体验声音的三个不同特性,二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启发,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是通过问题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声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

在上课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这主要是在于教师平时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3、课堂效率不高。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讲,练习量不够。

4、教师语言不太简洁,不具引导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善。

1、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读教材、研究教案,精选习题。

2、收集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3、充分相信学生,对于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老师还是应该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相信学生在自己的指导和组织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不把学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是很难掌握知识的。

猜你感兴趣: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三

(一)教材特点。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

(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

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教学难点。

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础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探究音调、响度概念时,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合适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归纳、理解,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对概念理解和辨析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阅读、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能简单应用。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实验演示观察,设置情境引入。)。

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知声音的丰富性,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们周围充满着许多有趣的声音,大家能辨别以下分别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声音和火车等声音。)。

(学生一一辨别)。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这些声音的?(声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长短等。)。

引入:这说明声音有各种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投影课题)。

(二)音调。

(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

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

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辨析音调高低。既巩固概念,也为下面探究音调与什么有关打下基础。

(师生实验探究,启发深入理解。)。

由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探究基础较低,不易猜想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这里采用问题启发式探究。通过设置一系列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系列小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探究过程,体验和学习探究方法。

(1)你能使身边的钢皮尺发出不同音调吗?

学生纷纷尝试。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

(2)你们发现钢皮尺发出的.音调与什么有关?

(学生很可能回答与钢皮尺伸出桌子的长短有关系,教师这时应充分肯定学生,保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但要进一步启发和点拨。)。

(3)继续仔细观察钢皮尺伸出部分的长度变化时,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并投影结论: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体验规律:用手触摸声带,一起唱“1”、“2”、“3”、“4”、“5”……感觉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和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拓展知识。)。

启发:(单手前后甩动,问学生听到声音了吗,大胆想象一下,如何改进有可能听到手挥动发出的声音。)看来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还有什么声音人耳也听不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弄清人耳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以及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且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含义。

为了拓展视野,体现主动、合作的学习精神,可以安排一个交流讨论: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图片或者音像。)。

思考和巩固:为什么我们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观察”声音:刚才我们不但用耳朵听见声音,还用手触摸了声音,你相信我们还能用眼睛来“看”声音吗?(演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观察其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只要能看出音调高的声音波形比较密即可。)。

由于示波器上波形停留时间短,不容易进行比较,可以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的手段,把波形图描绘下来,制成静态图片进行比较。这部分教学活动通过自学、交流、演示等各种方式开展,不但让大家拓展了声音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尤其是示波器对学生来讲很新奇),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觉得物理很有趣,很有用,也很神奇。

(三)响度。

引入概念;由多媒体演示并介绍响度含义。

探究概念: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系列问题进行启发式探究。)。

(1)如何让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观察容易看出音叉很响与不太响时振动情况有何不同吗?

(3)给你一个乒乓球,能设法显示音叉的振动情况吗?乒乓球弹开幅度大说明什么?(教会学生观察微量变化的方法)。

(4)做上述实验,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声音,有什么发现?

投影结论: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你还有其他方法来验证你的结论吗?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最好允许学生多讨论一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的自主性、多样性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有时间的话可以观察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波形。

(四)音色。

主要从两个环节来展示:

(1)音色含义:新课程理念不追求音色概念的严密性、深刻性,只要求学生知道有音色这个特征,能根据音色辨别声音。这样要求更符合初中生重感性的认知规律。可用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辨认同一个旋律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指出分辨声音主要根据音色,并投影:能反映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特征叫音色。这种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既增长了音乐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用示波器观察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

观察同样音调和响度、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大体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细微的附加振动有所不同。

从知识层次看,本节要求基本结束,学生对音调、响度、音色这声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识性了解。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本节课还安排了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和其他乐器。

多媒体展示“乐音和乐器”片断。

六、教学小结和反馈延伸。

(1)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要点。(有时间可让学生小结)。

(2)播放编钟乐曲,讨论为什么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总结: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组合起来,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让我们在这动人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多媒体播放优美音乐)。

七、板书设计。

由多媒体打出。

八、课外拓展。

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你觉得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课外钻研、查阅资料的习惯。

点评:这一节教学设计突出了观察和实验的多种形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

先以观察演示实验的形式引入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等特性,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生活中对声音“高低”说法存在两种不同的意义。关于音调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认识钢皮尺的长短对音调的影响,引导他们逐步理解音调由振动快慢决定这一本质规律,并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实验所不易展示的现象,进一步应用和拓展知识。响度的教学注重对实验设计原理的认识,音色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和媒体播放丰富感知,突出在情意目标方面的教育功能。

可以说,整堂课就是以实验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有所侧重地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四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人类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骨传导。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回答以下这两个问题:

1、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什么叫骨传导?

如果你回答出来了,请对照以下答案,看你回答得是否正确: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知道了以上知识,你可以读一读课本上《声音的特征》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

1、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__________。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越大,响度就__________。

3、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学习目标】。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学习方法指导】。

1、注意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惟一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

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物理课本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声音的大小则用来描述响度。

不同物体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频率,叫做物体的固有频率。当两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其中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另一个物体也要随之振动发声,且声音较强,这种现象叫声音的共鸣现象。

我们周围空间有各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其中有些声音的频率与瓶胆内的空气柱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这样瓶胆里的空气柱就与其发生共鸣,我们就可以从瓶胆口听到嗡嗡的声音。为了提高瓶胆的保温效果,瓶胆都是由双层玻璃制成,并且把两层间的空气抽空。我们知道,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因此瓶胆空气柱共鸣产生的嗡嗡声,不能透过瓶壁从真空层中传出去,声音的全部能量只能从瓶口传出,所以质量好的瓶胆嗡嗡声较强。如果瓶胆底部抽气封闭处碰坏,就是我们看到的底部小凸起处受损,或者是瓶胆不慎碰碎成了单层,瓶胆内共鸣产生声音有的部分就可以通过胆壁传到周围空气里,从而带走了部分能量,从瓶胆口传出的声音能量减少了,听到的嗡嗡声就小了。小明的妈妈是根据这一道理来判断瓶胆质量的。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五

课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

重点。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六

1. 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躁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的图3-10,读后教师做简要解释,然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觉察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1)演示: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3)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本中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又多,又恰当。

(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

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 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 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 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个特征?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教师探讨。

新课引入时,如果没有恰当的合唱歌曲磁带,可请两位同学或老师跟一位同学一起同唱一首歌。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材料、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地引入,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本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课内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七

1.人耳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发声体振动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形式传播人耳接收到声波引起_______。事实上人听到声音是由两条路线传入内耳的,即空气传导和__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音色。音色是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特色,它是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_______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人。

3.音调是反映声音的_______。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频率越高,音调_______。

4.响度表现为声音的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和距离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_______。

二、课堂互动。

活动1:体验与思考:

手耳并用。请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空。

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有的声音_______等等。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是指上面的哪些?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些?总结一下音调和响度的定义。

音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用手势相互之间来表示表示。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有的振动_______。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知识点(一)音调。

探究1: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八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超声波:高于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音色。

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九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2.初步体会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分析论证这两个环节。

3.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探究法、演示法。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设计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进行实验: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低。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3、[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4、[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猜想与假设: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6、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篇十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音调?

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

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

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

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

1.什么是响度?

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3.什么是振幅?

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三:音色(10分)

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

1.什么是音色?

2. 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