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8 06:50:34 页码:12
最新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实用(9篇)
2023-03-28 06:50:34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二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三步预习法”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上,我会努力落实“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的新理念,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时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法,把竞争引入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篇课文拟定用两课时来完成。现在,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由已知导入

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在师生板书课题之后,我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预习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朗读情况,全部读正确的可以得到同桌画的笑脸,不会读的快速教会,鼓励生教生、生帮生,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老师开始有重点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指名读“沉甸甸胳膊晃荡”等词语,检查结果捆绑计入小组评价。

在检查完课文字词之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理清课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

第二环节品词析句在文本中动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体验。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就着学生的预习情况走进课文:“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这三个儿子吧,他们又是怎样的孩子?”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揣摩妈妈的神态和语气,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无我的爱,用平稳的渔区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他平和的心态。

结合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个一个另一个”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

结合重点的词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来体会这通水的沉重,读出妈妈提着这通水的辛苦。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不仅要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那就是妈妈的辛苦和对儿子孝行的期待。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交流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那个儿子?从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

第三环节、与“生活”相连,将孝心延续

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中我让孩子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并交流自己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得到质的升华。

最后,利用生字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拎桶、停、嗓”。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诵记《三字经》”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相信也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就学生的发言我板书了:

三个儿子

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拎水桶好儿子

“拎水桶好儿子”用红色来写,目的就是为了为了解决老爷爷的问题,同时突出本课的主题——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二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篇课文,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发明、创造等的小故事,启发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就《邮票齿孔的故事》这篇课文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字数量多,但大多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是故事通俗易懂,整合单元和课文特点。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他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多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因此,计划用两课时,第一课时有两个目标,一是识记13个生字,二是读通课文,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愿望,能主动的积累好词好句。能根据课题、课文内容质疑,且能自主的解决问题。

1.巩固认识生字词语,会写“仍”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抓信文章对两个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品读,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并从中受了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

1.识字,写字。

2.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

3.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连张邮票、生字卡片、一张纸、和笔尖。

教法:引导点拨法,参与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质疑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法、读议结合法。]

1.首先,出示两张邮票,一张有齿孔,一张没有齿孔,让学生对比。发现齿孔,导出些齿孔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最爱听故事了。揭题再次学习14课,来揭开这个有趣的故事呢。

2.巩固生字词语。先是教师抽读,课件认读词语。以生动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更容记住生字。

3.指导写字。仍、便、使。评的写。

1.学好生字,新词就是为了更好的读好课文。所以,先让学生以喜欢的方法把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读,把读文读正确流利。再请4个学生分别读4段,让学生们来评价是否读正确、流利。让学生来评价别人是否做要到了要求这样会更好的让学生们读好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查和语言表达能力。

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比比谁的问题最有价值。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默读能力,及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来考同学们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然后,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以总结概括。

3.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最后小组交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比比哪个小组解决得最好最快,还能得到小红旗。这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的能力。在学习的中我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还要边作好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全班交流汇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要关键环节。在交流第1。

2。3问题时,我注重学生体验。以汇报读、体会读,赛读、齐读多种读让学生体会及知道齿孔的发明过程。另外以学生动手做做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那位先生的动作,及那样做的好处,亲手让学生撕经过打过孔的邮票,体会方便。同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何等会阿切尔的内心想法,及那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高尚品质。

5.阿切尔给我们带了那么大的方便你想对他说什么,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感恩。

6.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阿切尔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总结他是一位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人。引发学生向阿切尔学习,给学生打气只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有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善于探究你也可以做一个发明家。

1.学习我知道,介绍邮票的作用及意义。师生共同交流,养学生爱集邮。

2.作业,设计邮票,说说写写你设计的邮票。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册语文书共分八组编排,其中第四组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是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章,讲的是陈丹、赵小艺、宋涛用不同景物描绘风的故事。这是一篇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作用。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会初步形成问题,并运用查字典及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还确实存在着——对于这种抽象概念,他们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多次读文,让他们感知风的特点,从而理解风并能用多种方法表现风。

1、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本节课根据“主体参与,主动求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学法,讲读法、自学辅导法、交流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整节课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教学手段:

我运用了多媒体、生字卡片、图片。

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谈具体的教学流程。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风这种抽象概念,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课伊始,我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机板书谜底:风。为了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风都有哪几种,然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唱有关风的歌、背有关风的诗、听一听风声(课件)以此感受风的特点。这时,我将总结:风能唱、能背、能听、能说,风能画吗?随机板书画,以此引出新课:画风。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理解风这一抽象事物。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引入新课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原文三个小朋友插图,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交朋友。通过看拼音、去掉拼音认识6个生字,其中“宋、赵、陈”可结合学生姓名识记,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它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记,注意学习多音字“杆、”。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为此,我创设多种方式,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巩固,如:在词语中复现,在课文中复现。本课的“艺”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顺承识字教学,课件出示都是上下结构的“艺、丝”两字,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字的异同和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板书范写“艺、丝”时,重点指导“横折弯构”和“撇折撇折”的写法。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另外两个上下结构的“显、忽”。在学生练写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不多,要注意总结写字的规律,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所以本节课只安排学生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读文探究深层感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完生字之后,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读”来展开,以不同形式的6次读文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文,感知全文内容;

(4)带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问题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5)图文结合,赏读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读文。这个环节,先是小组内练读、展示读,最后全班展示读。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读出文中孩子画风的“聪明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揣摩时,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此时,我也注重了启发性的示范朗读。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4、拓展应用设计作业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题。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我会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画风的方法吗?”由小组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时,我会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联想的学习空间。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现风。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我没有设置统一表现风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四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把一个真情故事娓娓道来:小兵非常喜欢玩具店里的一辆小汽车,但他知道,因为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所以面对热情的售货员阿姨,小兵的回答言不由衷、震撼心灵:“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售货员阿姨被深深感动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儿忙请妈妈把自己最漂亮的小汽车转送给小兵。读xxx文,我最直接的心情感受是心酸、叹息,更多的是流转的感动和深深的慰籍。再读文本,用心去触摸语言文字后,发现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描写细腻生动。比如写小男孩喜欢小汽车的句子:“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只要……就……”、“目不转睛、盯、闪着兴奋的光芒”等词的运用把小男孩对玩具的喜欢劲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比如“叹了一口气”、“眼圈红了”“忍不住”“抢着说”等细腻的刻画,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立体感。

对于这样一篇情节生动、意蕴深长的低年级略读课文,识字必定是一个教学重点。另一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引领孩子自读自悟,在读中捕捉语言、透过语言文字进行体会、思考,从而感悟并学习文中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哭闹为手段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课文中小男孩的做法对他们来说太不常见了,所以很难体验到小男孩忍受“强烈的渴望”和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的巨大心理发差。“如此缩短和文中男孩的心灵距离,体验男孩的心灵世界”也就成了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流程,下面我将有侧重的进行说明:

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均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课本资源,从图入手,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人?看图说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在交流中相机落实生词“玩具”、“柜台”、“售货员”,使词语教学更显生活化。

随后,教师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接触文本,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读通课文。记得周一贯老师曾提出过:读通课文是一个常被遗忘的重要话题。的确如此。其实,读通课文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感悟课文创造基本条件,并把这种良好的阅读心境弥散于教学全过程中。

本环节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从哪里看出小男孩喜欢小汽车?”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找出有关语段。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两个写小男孩子喜欢汽车的句子。教师可重点抓住“目不转晴“这个新词,先让学生逐字解释,理解成语意思,并告诉学生逐字解释连成一句话这也是一种解词方法。还可以在这句话里找找它的近义词(盯),做做动作。说说你什么时候会目不转睛,努力把词语教学搞得充实。

对于第二句话:男孩点点头,又专心看起小汽车来。教师可安排一个把话说具体的环节。让学生说说,男孩点点头,又专心看起小汽车来。他又是怎么看呢?让学生想象说话,把他的神态、动作说进去。这个环节的安排是对前面一个语段中语言的内化和运用。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问题进行语言重组,想象“小男孩的一家生活会是怎样的”,通过想象说话,开掘出“生活不富裕”这个词语的真实内涵。

这个板块是重点板块,也是突破难点的所在,教师应重锤敲打。利用文本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教师可以把解读聚焦于“感动”上,让学生圈圈划划,找找哪里感动了你,再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交流。这样以“交流互动”的操作策略突破了烦琐的分析,使设计具有弹性、开放的特点,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抓两个语段:

语段一:妈妈买完药后,妈妈、售货员阿姨、小男孩三个人之间的对话。

语段二:售货员阿姨对女儿提起这件事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孩子们找到语段后,教师应不忙着交流,先让其自读自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作者亲密接触。试想,连文本都没接触充分,孩子们怎么会与课文产生共鸣,怎么会与课文一起心跳呢?同时,教师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像第一个语段,教师可以抓住描写男孩的词语“抢着”“拉着”,移情体验,喘磨词语背后男孩的心情。还可以研读售货员阿姨的表情,找出相关词语“忍不住”“眼圈红了”,借助这些语言的品味,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使为难的妈妈、懂事的孩子、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三个形象鲜明饱满。此时再进行对话朗读水到渠成,相信孩子们的朗读会更多的融合自己的感受,语言所抒发的情感定会溢出纸面。

语段二是售货员阿姨和女儿之间的对话,人物之间没有具体的语言,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在情境表演中既运用了语言,又悄无痕地达成了情感目标。

因为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所以课尾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自由畅谈环节,引导从不同角度谈谈学可课文后所想到的。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升华并丰富文章的主题,使学文与做人的任务达到和谐统一。

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没有写字要求。要求会认的生字一共有11个,其中大多数生字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无需平均使力,而可以把重点力量放在“裕”等相对来说不太常见的生字识记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识字。可以编编字谜,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个促进。

当然,以上只是我理想化的教学设计,具体操作还要视课堂实际情况而定。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五

本课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秋天的落叶》要求学生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书签的设计与装饰变化,通过设计秋叶形的书签,感受秋天多彩的丰收季节。是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班学生在综合实践课里已经尝试过用落叶做书签,因此对叶形书签并不陌生。为此,学生对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这一重点并不困难。通过欣赏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教材还提供了多幅学生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这些适合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发现作品中有创意美、对称美、均衡美、简洁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欣赏比较、合作探究、合作创作、欣赏评述

课前,教师播放秋意图片及音乐,创设秋天的情景,把学生带进金黄的秋天里,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回忆与想象。接着,提问“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 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自觉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教师顺势再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自然的把学生引导到了本课的课题上,即用“叶子的形状来做书签”。然后,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根据书本的提示,合作探究出书签的要求和设计步骤。变教师单方面的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书签作品,了解适合书签外形特点的图案设计及色彩搭配,解决本课的难点。在合作创作后,设计了自评和他评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以“翻书比赛”游戏体现书签的实用意义和本课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主题。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六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部分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部分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部分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部分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部分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完成有关练习。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能大致说出: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又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的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星星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学课文时,我先提出一个总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在课文中寻求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来自己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过幻灯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本堂课的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用幻灯片出示一张美丽的星空图。蓝蓝的天幕上,无数星星一眨一眨、闪闪烁烁,美丽极了,同学们一下被吸引,引出课题“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 学习“数”,并教写字“数”

(二)、自学新生字、生词。分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记字音和字形来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那你想不想知道张衡小时候的故事,而引入第一段的教学。这也这节课学习的重心。抓住“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展开教学,这么美的星星,张衡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进行第2句话怎么样数星星的的教学,加上动作演示,加深记忆,再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来体会张衡数星星的仔细与认真,以及有耐心。

(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这两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奶奶的慈爱,小张衡的专注执着溢于言表,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读等多种形式达到深入理解,内化语言的目的。

首先指名学生读奶奶的话,指导学生读得缓慢一些,读出疼爱小孙孙的语气。接着问:小张衡是怎样说的?自己读一读,让学生通过多读书,自己去领悟内容。

引导学生领悟小张衡观察的仔细、准确,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乱动,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读小张衡的话,引导学生读出天真、肯定的语。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点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了语言。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的第四然段主要讲了爷爷向张衡讲述北斗星和北极星的知识以及小张衡用了一夜的时间观察星星的事,这两段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化抽象的语言描述为直观的形象画面来化解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设置疑问:爷爷赞同谁的观点?

(2)指名读爷爷说的话。通过这两步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爷爷在向小张衡讲天文知识。

(3)爷爷讲了哪些星星的名字,让学生边读边标出有关讲北斗星知识的句子。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满是星斗的夜空图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极星,并询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的,这样把学生的理解寓于读书中,把学生的`理解体现于看图说图中,引导学生动脑想,动眼看,动手画。调动多种感官体现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难点。

(4)在出示“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后直接问:“爷爷说的是真的吗?”张衡是怎么做的?借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书找出“果然”一词,简单的加以理解

然后用课件演示: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的情景,并渲染:这个结果,可是小张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该怎样读,通过演示、渲染、读书,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小张衡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感张衡之所感,爱张衡之所爱,人文化一的效果。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

(七)出示最后一段的教学,教师随机介绍长大以后的张衡。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七

《坐井观天》是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

叶老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我设计了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为主。融如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课件、表演等形式,营造愉悦、平等、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鼓励学生惊醒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带着思考走出课堂”的有意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动画(课文中的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安排了如下版块:

首先是顺读。在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拼音朋友来帮忙,生字要多读几遍。这样,将一篇生课文原原本本的交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并主动解决学习困难的意志。

其次是研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是美读。鼓励学生深入到故事中去,把自己当成是青蛙或者小鸟,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理解寓意。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师生分角色朗读,学生评价;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再进行表演读等环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了青蛙对天的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本文有3个生字要求会认。我设计了随文识字。井沿的沿字,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张生字卡片,在黑板上画一口简单的水井,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沿字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学生既能学会读音,又能了解字意。际和信字我采用换部件和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为了丰富词汇积累,我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我从中挑选5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容易出错的笔画,提醒学生写时注意。写完找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个字,小组内展示。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是为生活服务。”本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犯了类似青蛙一样的错误,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体会。学生自由交流,比赛谁想的多,谁说的好。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兴味盎然,高潮又起。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青蛙由于身处井底,眼界受到了限制,对天的大小的理解很片面,并且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我们要引以为鉴。大家要向小鸟学习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做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学生。”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猜猜青蛙跳出井口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叶老曾经说过:课无非是个例子。以上仅是我对《坐井观天》一课的说课设计,真正运用到实际中还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由于时间仓促和受个人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多度指正。

我想,如果学生每学一篇课文都能读的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那么我们学生的整体素质一定会迅速提高。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八

说教材:

《采蘑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灰兔和白兔一起去采蘑菇。太阳快下山时,白兔的篮子渐渐满了,而灰兔的篮子还是空空的。原来灰兔放弃了那不起眼的小蘑菇,最终便失去了那满满的一篮子蘑菇。

课文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巧妙地将深奥的哲理寓于生动、形象地故事中,从而使小学生明白做事应该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收获。

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各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采用了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表演等形式。运用多媒体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创造,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本节课中我手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上课刚开始,我先用生动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

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勾画出来学生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男女生赛读词语,轮流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依据自学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灰兔是怎么采到蘑菇的,白兔又是怎样采到蘑菇的?灰兔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不屑”、“看不上眼”、“都不放过”等词语的意思。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动脑,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在小组内交流以后,集体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分角色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词语,通过灰兔和白兔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心理,在表演中理解白兔所说的话,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 , 力图 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为了直观、系统地体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20 采蘑菇

灰兔 空 不屑 看不上眼

白兔 满 都不放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人教版篇九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 提问:(出示蓝色的树叶)老师这儿有一片特殊的叶子,你们在大自然中见过这种树叶吗?对于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2)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齐读课题)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