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碎片化的人生(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13:50 页码:9
最新碎片化的人生(汇总20篇)
2023-11-12 06:13:50    小编:zdfb

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对于那些与常规不同但又无法用已有分类描述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请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与我们一同反思与成长。

碎片化的人生篇一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会觉得有感而发,心中会涌现出很多想法。但在下一秒,我便开始思考,从什么时候起,时间变得碎片化了,时间又是怎么变得碎片化的?这也许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存在了。只是在那时,人们还没有重视它的存在,因为这些细碎的小时间,看起来并不适合被用来做任何事情,没有什么事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完。所以,它几乎是被忽略或是被荒废的。但是,总有一些人用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看问题。他们看到的不止是一段细碎的小时间,而是无数段这样的细碎小时间,以及它组合在一起蕴藏的无限可能性。

于是,这样的场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等公交车时,有人在看书,坐公交车时,有人在练英语——这是通往新世界的桥梁。这样的行为开始火了起来,尤其是在网上更是被许多人推广、称赞,说这是合理利用时间的一片新天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这样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

我自己对于碎片化的时间也有一些体会。每天自己能利用的时间仿佛都被分成了十几个部分,若是太过迟钝无感,只怕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让多少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这些时间中,短则十分钟,长则一两小时。似乎将它们都合理利用好,我就能做成一件了不起的事(这里并不包括一些你只能在某个特定时段做的事情,主要是这不能体现出所谓合理利用)。我总感觉,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能够起到心灵鸡汤作用的想法。

能被利用的时间变多了,不仅是从长度上,也是从碎片的数量上来说。这给了我们无尽的`压力。老师开始提倡利用碎片化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下课期间可以进行预习复习”之类的。当然,少不了的也有什么“也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这样的话。可是啊,有上进心的同学,即便想在这个时候休息休息,也会怕要是不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自己便会被别人赶超,所以也不得不开始学习。而没有上进心的同学,则是把老师说的后面一句话牢记在心,自顾自地休息着,顺便观赏一下这一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盛宴。

在这些看似很抓紧时间的人中,有多少是在自主学习,有多少是真正了解合理利用时间对学习的帮助?最可怕的是,这会让你安心,你会感觉,我是一个很有学习方法的人,我利用了这些时间,就一定会做得比别人好。事实证明,真正能得到这样的结果的人只是少数。其余的人要么陷入自我怀疑,要么继续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想到这些碎片化时间好像不再是能由我们自己掌控的,我只是感到很无奈。这些时间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到了现在,它似乎已不再是能够合理自由安排的时间了。不过,碎片化时间至少提醒了我一件事,我能够随心所欲安排的时间太少,而现在,更加少了。

碎片化的人生篇二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心也浮躁,通过虚拟的网络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使整个商业的一切都“碎片化”,而互联网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碎片化”的时间,可以快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非常的.方便,如朋友圈等,在坐车、吃饭或午休时都可以刷微信,还能把信息传播给其他用户,或随时随地关注的各种信息,“不用”话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今以前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宣布破产,当今各种各样功能炫酷的手机,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已成为人类的新宠,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令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缓缓的落幕。虽然生活的变化,是时代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正如王开龄所说的,这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碎片化的人生篇三

碎片读后感。

刚看了韩寒的博客《碎片》,感慨不深不浅,于是写了此篇――俗吧,这样的开场白看完就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碎片”好,一晚上都在想着吧――不,这不俗,至少在“刚看了”的后面是“碎片”字样,在此之前是没有人《碎片的》的读后感。

而此时,我趴在书桌前的床上,写着自己的态――就是“趴着写这篇《态》”的状态,也只是住在这个房间里的人所想到的一个碎片。

好了,开始介绍正文吧。貌似整文下来,一印象最深就是那个半夜12点多,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因抛锚且没电的车里等着被拖走的无奈场景。看着苹果和安卓,他们都已经“低电量自动关机”,想着app上更新的点击量,此时他们都是浮云。还有就在不久前,摸夜步履瞒跚的走过的山路深处的水泥房,记得韩寒用过他家的乳白色的座机电话。然后我幻想了一下那个憨态可掬的老人半夜起来开门的画面,或者此时屋里面有位老妇“衣衫不整的酣睡”――乡村生活嘛,总是那么朴实。想想多久没有见到年岁已长的爸妈和家里的座机电话了。那时是小学时候了,电话放在很高的床头柜是上,对于那时110的我是很高了,接电话要爬上踏板(放在床前放鞋的木板,有很长了,不宽),还有爷爷家的要垫把凳子才能摸到话筒。我们现在看到的座机电话和大哥大,也就像那是爸妈见到上辈穿的清朝时的民装一样的惊喜和感动。我看到会感动,会想着过去的温馨的画面,罢,那些都是过去的态。过去的态,我还在大小石头子乱蹦的山路小心行走,还在床前木踏板上趴着玩,还在用没有灯照着漆黑的灶台。不过后来蜡烛盛行,灾后来手电筒就更方便了。在黑夜的房间里,脸部尽可能的做着狰狞的表情,吧手电筒照着下巴,突然打开开关,又关掉,再打开,忽明忽暗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忘了那时的态势多么真实。

只顾着回忆,差点都忘了韩寒。他的《碎片》里没有那么多久远的回忆。一开始,左耳按着苹果,右手握着安卓,眼睛看着电脑里的.微博,甚至还心系卫星电视里可能出现的需要的信息――对不住,让大家扫兴了,写的有点夸张。但事实的情况显得更触目惊心,“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爆,话题越来越杂,什么又都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要被人类抛弃了”。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的忙碌,你也许会忘了曾经呆坐在门前树下看星空,即便在车“寸圈难动”只能等待救援的时刻,也不会中意的看繁星点点的夜空,而是想着手机里某个可以分辨星座的软件,或者只有在梦里才能梦到那个“窗前明月光”的小时候的态。

韩寒说,现在他所写的一切,到明天或许就会被人忘记,“24小时内只能服用一次,明天就是新的药丸,却至于不了你任何的顽疾,记着也好,忘记也罢,有一个一直都在的人或事物,总是好的”。

碎片化的人生篇四

突然间,世界分裂成了无数个碎片,但是没有一块属于我。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在银河下坐在冰冷的石板上谈上一整夜,不用担心任何事,只是坐在那里,从与同桌的口角到远方的恐怖袭击;从班里最新的八卦消息到某个政客的记者见面会;从对数学老师拖课的抱怨到对教育的可悲;从日记中的秘密到某国军事机密泄露;从李煜到莫言;从马尔克斯到奥威尔。到最后我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像现在一般没有泪水可流。用了一整个碎片计算着我们多久没有说话了?多久没有看看那片正在被碎片侵蚀的星子?整整一年。见了面,只是挥挥手,甚至不想寒暄。与所有人似乎都淡漠了起来,因为一片片的碎片并不会交流,只会在社交媒体上发着空洞的表情和虚伪的心灵鸡汤,忘却了与身边的人谈谈眼前的苟且或是远方的诗。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最喜欢坐在被一点钟的冬日晒暖的木地板上捧着一本书,在一下午经历着一个或快乐或悲痛的人生,然后再花一点时间理解着这一切,我到现在还记得合上书那一刹那的感觉,就像一个梦醒了,突然回到了现实中,突然意识到书中的人物和我已经没有关系。而如今,却只能在把“正事”做完后,做一个短短的,尚未入睡的梦,牵挂了一天,长长的进度又往前进了一点,而更多的人,连这个长长的梦都不愿去做,他们情愿打个盹,每天的阅读只有那些跟风,三观不正的公众号推送的“毒鸡汤”,却还以之为乐,乐此不疲地转发到朋友圈,并写下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刻感悟,收获了几百个赞,和一堆把你夸成一作家的评论,偶尔你会看一本畅销榜上的“玛可苏”“杰克苏”小说,为里面“浪漫”的爱情哭得稀里哗啦,还不忘捧着本书自拍一张,还带着一杯卡布奇诺,这就是碎片化时代的阅读。

连音乐也是如此,没有人愿意花十几分钟听一首听不懂的巴赫,愿意花两个小时听一场没有酷炫演出服,没有斑斓灯光的音乐会,现在的人只会听全是脏话和粗俗字眼的说唱音乐,不会听那些唱出生命之诗的说唱,只会听那一句都唱不准的歌手唱的全靠调音师的电音舞曲,却嘲笑那些中国戏曲艺术家的唱词和念白;只会听那些像复读机一样的歌,却不会听慢但歌词像诗一样的歌。已经没有人关注音乐本身,关注的是歌手的生活。不是人在退化,而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走得太快,太急。不愿意花时间欣赏一首歌,只想听一首急促,歌词解气的喧闹电音r&b。

这就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被撕裂成一个个碎片,没有一块属于自己,只是忙碌地活着。

碎片化的人生篇五

碎片化使我们时间更有灵活性和延展性。当我们把两件事情都碎片化后,可以将这几个碎片随意拼接,这样能防止我们的头脑疲倦于做一件事情。比如我们把暑假作业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天,总比在最后一天之内全部写完好;我们上了四十分钟的课后休息十分钟,总比没有下课要好。当我们一直做同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厌倦而可能抗拒继续做这件事,而碎片化地做事可以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碎片化的原意是指把完整的事情分成许多小块。在我们的生活中,碎片化无处不在: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而在我看来,这种生活的碎片化,正驱使着我们的进步。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能够碎片化,也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碎片化。比如当我们在做一张语文卷子的时候,读完一篇文章后,做一道数学题,然后再来做下面的题目,这样我们就会忘记前面读的课文,会更加浪费时间。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整体化,过分的碎片化也会导致效率的低下,无法成功。

碎片化使我们做事更加有动力。将一件我们要做的事情碎片化,分成几个小块,我们就能做得更快。前一阵子,王健林的一句话在网上遍地流传着:“很多年轻人,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一个亿”的这个“小目标”对于我们似乎十分遥远,但是他这种先定“小目标”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把一件事情分为好几个“小目标”,然后一件一件地完成,这样,当我们没完成一件“小目标”,我们就会有心理上的鼓励,促成我们完成下一个“小目标”,最后完成这件事情。

在以前的生活中,人们几乎能用简单的几个句子就能概括出他一天的生活:我今天在田地里种庄稼;我今天与友人游山;我今天在书房中读一天的书……但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我们的一天中干的事情就要用几句话来说出来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正在被碎片化。

当我们用恰当的碎片化的方式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得成功,因为碎片化能使我们的做事情的速度更快,更有效率地完成这些事。同时,我们也不能将事情过分地碎片化,那也只能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失败。所以,让我们用智慧的头脑,把一些事情适当的碎片化,然后获取成功吧。

碎片化的人生篇六

周六的下午,阳光明媚,虽然还有一大堆的作业没完成,但我心里老痒痒的想着微信,想着朋友圈;阳光暖暖的洒在我身上,我习惯性又一次拿起手机,在阳台的藤椅上,舒服的眯了眯眼。对于我这个手机控来说,边刷手机边晒太阳,是一件太幸福的事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刷手机,成了我下意识的动作,成了我的瘾头。

这时,朋友圈的一条消息让我停下了滑动的手指。

这是我的小学同学羡颖的父亲发的一段短视频。画面上羡颖神情非常专注,右手紧紧握着笔,左手拿着三角板,隐约看见她面前放的是一叠几何卷,草稿纸已经写满了数字;蓝条的上衣衬得她越发的自信和清秀。“一分钟时间都不放过,女儿也算是拼了!”视频下面这条金伯伯的评论获得了许多点赞。我发现视频里的地点,竟然是在“老潮汕牛肉火锅店”呢,估计这时候是在等上菜的时间吧。午餐时间吵嚷的环境与她没有丝毫关系;羡颖时而紧缩双眉凝视窗外,时而露出舒展的`笑容,开始奋笔疾书。

此刻,枯燥的几何世界里充满着律动,从小学开始一直陪羡颖的番茄计时器“滴答”的打着节奏也敲击着我的心灵,而我的手指却完全静止了。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节奏快了,自然会形成太多的碎片化的时间和思维,容易使我们中学生变得浮躁起来。看来,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也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哦。“超人”能在同样的时间份额中做好更多的事情,也会拥有更丰富的生活。

进入中学生活以后,碎片化的时间在我指尖悄悄溜走着。我放弃了小荧星合唱团比赛团的登台机会,是因为没有时间;放弃gh5的培训,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即便如此,作业也是经常到半夜才能完成。完整的时间在我的手上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被我忽略了,而我陷入了“时间去哪了”的的窘境,不断给自己的生活内容做着减法。

一年前,因为离学校太远,爸妈带着我住到了徐家汇,也离开了外公外婆开了几十年的“老饭店”。老妈管着单位一大堆事,还得照顾我的饮食生活,我真的很担心我的“胃”……可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老妈硬是从一位只会给我叫外卖的工作强人,变成了让我不愿意去饭店吃饭的“厨艺高手”,我长高了,也长胖了。我问老妈:“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照顾我,是不是影响了您的事业?”妈一脸的骄傲,拍拍的我的肩膀,说:“没有。利用好了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单位上班时间效率更高了,团队这半年多几乎没有加班,大家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充电提高自我了呢。”

我想,这可能就是碎片重圆的魅力吧。

“甜甜啊,抓紧啊”……妈妈的大嗓门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这次,没等她“唠叨”完,我就大声的回答:“好嘞,做作业勒!”

我规划着我全新的学习生活的状态。我会在等电梯的时候背背英语单词;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想想作文题材;跑步的时候练练嗓子……碎片重圆,是学习的能力,是生活的态度,是成长的印记。

碎片化的人生篇七

马路熙熙攘攘,过客行色匆匆,手中的智能机和连接着双耳的耳机线,便是他们整个的世界。渐渐地,生活被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击成碎片,散落在地上,也散落在他们的生活中。

一位年轻白领,早上被手机铃声吵醒,随即手机为他贴心地播报天气、新闻和当天的日程安排,他边吃早餐边浏览新闻,半小时的公交途中也被微信聊天和碎片资讯填满。

但现实呐?手机已经把人类牵制住了,它入侵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断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你我的生活被彻底击碎。

使用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无非是社交、娱乐和阅读。那些认为互联网可以让人增长知识的,也许你们要失望了。纸质书存在千年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先从一个事实入手吧:最近看过的电视手机互联网,你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几个广告?广告重复的频率如此之高,多媒体的效果如此的好,为何人们还是记不住呐?这便是著名的“广告效应”,它阐述了人在大量摄入短时信息时,大脑会在处理信息时自动忽略。用手机阅读和学习这样的碎片化方法,收效甚微。不如从书架取下一本书或杂志,静坐于桌边,沏上一壶茶,迎向一缕阳光,享受将碎片拼接起来的惬意和安稳。

微信的普及,让社交沟通瞬时拉近,但也带来了很多毫无必要的聊天和交流。面对面的沟通、约会和好友聚会,是微信无法替代的。闲暇之余,邀三五知己,举杯邀明月,酒逢知己,岂不比对着几寸得票屏幕码字要淋漓畅快的多!

用手机娱乐可以让人放松,但现今社会这么多网瘾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负面影响,已经给我们的父母家长带了了刻骨的心痛,给我们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不得不亟待解决的课题。

遇上碎片化生活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如何将碎片生活合理的排列拼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圆满,才是我们迎接这一进程并以主人的方式管理碎片的正确态度。发展科技为人类所用为未来所用,才能尽显人类的智慧。

碎片化的人生篇八

在这个共享时代中,在这个毫无隐私可言的时代中,我们的生活已被残忍地碎片化,跟彼时老一辈那种天真烂漫・自矜自强的信念已是完全不能相媲美了。

共享带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春光乍泄’,激起了不小涌动的浪花。这些诸多的共享资源,都需要进过实名认证。虽此步骤相当于把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全盘皆出,但各色各样・眼花缭乱的优惠信息还是迷乱了人们的双眼。自私自利的人们为了贪图一时的小利,自然变得毫无隐私可言,毫无原则可言。

于是乎,众多千奇百怪的共享资源横空出世。

每每看到这类新闻,我的爷爷总会微摇着头,唉声叹气。我的爷爷可以说是个赶时髦的老头子,朋友圈那叫发得一个勤,解锁各类拍照姿势。他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凡是关于共享资源这类的手机软件,他从不屑于去使用。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他:“爷爷,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骑共享单车,你也可以骑车去买菜嘛!”

他闻言,嗤之以鼻地笑道:‘我自己本来就有自行车,弄那破玩意干嘛。’。

当然,节制理智的使用并不会酿成大错,但过度沉迷,就会鱼和熊掌两不兼得,身心皆未得到良好的调整与放松。

我的爷爷便是如此。

我一发微信给他,他总能马上回复。但……。

每天清晨,晨曦微露时,他已经起床出发早锻炼;每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总会在街坊邻里间晃悠,打打麻将,谈谈心;每天傍晚,他也会早早入睡,无论是否被麻烦事缠身……我爷爷的作息一直未曾改变过。

一年又一年,桃花依旧别样红,红得艳丽,宛如温暖着这个冰冷的世间。

整个世界都是暖烘烘的。

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千变万化,你都要记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碎片化的人生篇九

随手翻开身边的报纸看上几条标题了解下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忽然看到身旁手机屏幕亮起跳出信息便打开进行浏览……这样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举动大多都被算作碎片化生活的象征:由一次性完整的完成每一件事逐渐转变为切割成个个零碎的部分趁做完其他事的间隙中完成。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认为这样碎片化的时代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试想如果一件事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在这样变化迅速的社会中,我们因为可能同时需要处理生活、社交、学习等,只能够被动地把它分割成碎片进行完成。但纵使如此,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省时,将其部分的进行碎片化已然是大势所趋。

碎片化的生活节省了我们的时间。面对各种网站上蜂拥而来的信息时,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对每条信息仔细去进行阅读与思考,只能利用各种闲余时间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关键词或者观察文中附带的图表来选择性的获取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有效信息,即使是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这样的方法推断出大致的内容。而这时候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既完成了获得信息的目的,也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使我们得到休息或是完成更多的任务。

碎片化的生活也带来了便捷。就拿现在仍然比较流行的打车软件来说,当其他人还在四处寻找、尝试坐上一辆出租车或等公交车时,能够合理运用碎片化时间的人便已用处理繁重事务的闲暇时间利用打车软件预约的一辆网约车直接出发。又比如网购相对于实体店的繁琐,在家中便能够通过商家展示的图片、视频对商品进行挑选进而购买,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并不能将生活全部碎片化。假如我们需要阅读一本篇幅较长的书,那么显然将其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将会不能完整的理解书上所写的文字,更不用谈深层次的思考与发掘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当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一段时间进行完整的阅读、分析、思考。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根据情况选择一次性完成某一件事情或是将其分割后完成而并不是盲目倾向于选择拒绝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

亮美,却变幻无常。一切都在变,变过之后,留下的只是碎片。

思想vs碎片。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的思想经历了柳永的缠绵,李煜的悲欢,苏轼的豁达后,最终定格在曹操的英雄情怀上。联想到自己,在刘塘的谆谆教导下成长,又应了三毛去流浪,思想上的。自认为经得起言情的甜蜜,更欣赏武侠的豪放,却在认识了米兰?昆德拉后,慨叹原来文学可以这么深入人心的传达作者的思想,受益匪浅。曾一度溺于达西与伊丽莎白傲慢与偏见的较量之中,又在斯佳丽的“tomorrowisanotherday”中得到灵魂的升华。然而,念念不忘的还是绛珠草在人间还泪的种种情怨。思想的碎片,多之又多,无法判定哪一片更能刺痛我的心灵,只感谢它们一路伴着我成长。

学习vs碎片。

人一生都在学。我这一生真正认识学习,是在上了高中之后。小学时,只能算懵懂,初中也是混日子,高中大些了,才知道努力,却总是带着慵懒。状元经验看多了,动力也多,却无法一一用上正道,只做着白日梦,梦里是个有湖有塔的地方。

小学时很自负,升学考没上前10掉过眼泪,自己眼中自己总是优秀的。上了初中,第一只拿过两次,自信心大减。不料中考一鸣惊人,高中异地读,才见识到“高手如云”的世界多奇妙。心里那个梦便在这变幻无常的成绩中坚定了下来。碎片带给我的是回忆,我却用它创造未来。认定,那个有湖有塔的地方不仅存在于梦中,更存在于一年后的高考后。

友情vs碎片。

小学有过一个要好的朋友,她的性格是我性格的补集,我永远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包容她的任性和孩子气。小学有过一个死党,现在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在文字里伤感曾经的一起的.欢笑和悲伤,却不敢在现实生活中跨越岁月带来的鸿沟。回忆总是美好的,它却只能是回忆,回不去的记忆。

初中有过一个同学,每天上学放学同行,拌嘴却是家常小菜。直到现在,都不愿去承认那段友情,因为她带给我的伤痛远不是时间所能抚平。从此知道,某些人是不适合做朋友的。初中有过一个知己,到现在还是。我们一起时,总有无尽的话要说,我们一起时总有无尽的欢乐要共享……一直都在用心享受并珍惜。

高中有过一个同学,对我很好,其实她对谁都好,简称为博爱。明白了,博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值得学习。“朋友一生一起走”周华健这么唱。可是真正永恒的朋友又有几个?朋友一变再变,凝望着碎片,只道是珍藏,老酒啊百年后依然甘醇。有了朋友,我们的生命才算完整。

碎片,遍地,难以整理思绪。

时间的海洋里,碎片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与成熟,这经历了多少次的变化,多少次的升华?!我要把这些碎片珍藏,作为逝去的16个年华的追忆!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一

人生丰富多彩,有时候我们抓得住,有时候我们摸不着。一切如碎片般,粘起便是人生。

余秋雨先生说:“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而我是否又在经历着这种首当其冲的荒诞呢?正像她(朋友)说的,“我们彼此镶嵌了各自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也许她是对的,当缘份不在了,便生生地被分开,然后静静走向上帝早已标记好的站牌,成为不再有交点的射线。怎么会有一种感情,可以打败时间,穿越时空而存在呢?可是,不是曾说好永不分离吗?我的生活有些乱,有着措手不及的黑暗。身边的人来来往往,那匆匆的脚步告诉我,他们只是过客。那些骤变让我茫然无措,就是这样,我总没有办法留住身边的人。当我拼命地追问:“我真的从你的世界消失了吗?”却总是没有答案,也许你是真的不在乎,在这个以学业为重的世界,友谊也许真的是不值一文。

先生还说:“其实许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而此时,因着这种长大,我的眼泪疯狂蔓延,痛彻心扉。

九月末,天空被稀薄的日光渐次漂染成灰白。在这萧条的季节里,听着年华老去的树叶撞击水泥地悲壮的声音,只觉得凉凉的空气中弥漫着血淋淋的痛楚。生活总有它苦难的一面,而当面对苦难,面对世界的种种不公,我们无需作毫无意义的抱怨。相反,我们应该在苦难中学会坚强,学习的旅途上一直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让我们觉得很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刘墉老师说:“我们面对困难时总是带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搏斗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应该摘下放大镜,努力去超越。

当然,我不否认,面对未知的生活,前途一片渺茫,我曾不止一次胆怯退缩过,总是努力让自己笑,眉心却蹙成一张豆腐皮,但我终究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因为,有种东西叫“信念”。现在,当我再次面对困难,我会有灿烂的笑脸。

有人说,记忆只是一块碎片,在生命里仓皇地颤抖。听,这个声,是岁月在消逝,如同悲凉的曲调穿梭在每个日渐苍老的心,只留下一个个零碎的场景,等待着我们去小心翼翼地拼凑,却又随即散落在天涯。

当身边的人离开后,我的世界突然安静下来,那轻如蝉翼的背景在心头灼灼发烫,赤裸裸的痛被搁浅在雨中,浓浓的悲凉却始终化不开。空气中尘埃浮动,我感到十分宁静,过往早已结束,但是我会记得,我们都曾像尘埃,一起在某束光线中驻足。

碎片中的人生,我们在经历,在忘却与回忆中前行。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二

如今的大多数人,会选择买砖头厚的百科全书,遇到问题就翻寻吗?当然不!百度一下,输入关键词,搜索,问题便解决了。

如今的大多数人,除了必要的工作时间,还会有大片大片空余时间任他们安排吗?当然不!空余时间越来越少,但拥有空余时间的频率却越来越高,看似时间总量差别不大,但对于时间安排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如今的大多数人,会专门定一个时间,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去赶集吗?当然不!缺少什么物品或是心血来潮想购物,随时随地都可以掏出手机,选择物品、下订单并付款,然后等着快递送货上门,事情就完成了。

而交友这事更别提多快多方便了,微博、微信或是qq等社交软件早已在民间普及,或是关注一下,或是摇一摇,或是匿名聊天,反正距离根本不是问题,交友就是如此简单。和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聊天甚至已成为一项闲暇时的娱乐活动。而且也无需花费过多精力,靠一封封信件维持感情。

由此可见:我们的阅读变得碎片化,时间变得碎片化,购物、社交、学习等等的一切都变得碎片化了,即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生活变得碎片化。而人们所要做的,便是适应这样的生活、掌控这样的生活从而使生活更加美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这句流传千古的警示格言在生活变得碎片化的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在这样的时代,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的碎片化时间,不要因时间过短而随意挥霍,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把握好时间便能适应这样碎片化的生活。

然而,如果说把握时间是基础,那么追求效率便是关键,这对一个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斯特菲尔德曾说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只当一个人做事极有效率时,他才会领先于他人,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完成碎片化的阅读、购物、社交等,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一个人要想有效率,他必须保持忙绿和紧张的状态,全神贯注并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事有效率便能掌控这样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变得碎片化,但只要把握时间、追求效率,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三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数轴——一个关于时间的数轴。原点是出生,终点是结束,这个轨迹就是我们一生的奋斗足迹。碎片的单位,就像碎片的青春——但是拼接出来的,同样是精彩的人生。

又失败了吗……。

这句话莫青已经听不知道说了、听了、想了多少遍。呵呵,在绝望中生存,她想,没事,反正习惯了。

心脏病——她的不治之症。

从她出生,心脏便如此的虚弱,不堪一击。父母常带她去世界各地看病,为此她只得撑着她那瘦小的身躯与父母一起奔波。而自己的学校,由于这个原因不停的变化。

开学——她不在乎。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是一个新的教室,那些陌生却又一样的面孔……零碎的脸庞,对她而言毫无区别。

一个和她同龄的男生,在一间废弃的工厂,与那满墙的灰尘,一起舞动、歌唱。他发现了她,却不在意,继续沉醉在自己的步伐里。她入迷了,第一次,她有了对生活的渴望。

以后的日子,她都会去那里。仿佛是约定好了一般,他也继续在那里歌唱。

这些碎片的时间,趁着他们之间无声的交流。

再到后来,情理之中的,她得知自己又要转学了。

又是在学校的一天结束了,继续沿着那条优美的小径走着。此时,她又见到了他,陶醉的样子依旧让她痴迷。

最后一次,她踏进了那个美丽的地方。最后一次,沉沦在他那迷人的歌声里。

“这两天收拾收拾东西,我们去美国看病。”她又想到了这个消息,这个足以令她窒息的消息。

心头突然一紧,她觉得很闷,闷到喘不过气来,心脏在剧烈地跳动。要结束了吗?于是,她倒下了。

待她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并不在天堂。脚旁边坐着一个人——是他!

两个人相望对视,她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但是从他的关切的眼神中,她便不用在猜测就能想到原因。

她很高兴,也很庆幸,还有一丝丝羞涩。没想到,他们的相见会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

第二天,她没有来上学。在她的座位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封信——写给他的信:

致你:

自认识你的第一天起,我便被你深深地吸引了。我从小身患疾病,生活在死亡的气息中。谢谢你,是你让我看见了生存的美好。我要转学了——为了去美国看病。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几天中,我认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在我零零碎碎的一些记忆中,你便是那最完整的一段,同样也是最美好。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我们会再次相遇,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还能给彼此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那个愿意倾听你的莫青。

20xx·9·17。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数轴——关于时间的数轴。原点是出生,终点是结束。所朝的方向是死亡。而这些碎片的单位,所朝的方向是阳光,是希望,还有你。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四

在碎片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处身现代生活,你习惯了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浅显的阅读,可能常翻翻书已属不易,但这样读书就别说“能记”“能用”了,可能连印象都不曾保有。然而一个人的知识、本领,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增长,所以这样碎片化的读书时间,很可能让你陷入困境。

在这个碎片化的商业社会里,你看的太多高度浓缩的生活,你以为这才是标准的生活,哪怕就是购物,没有一小时以内解决,都是不正常的效率。所以我们开发了淘宝等这种可以方便人们生活的购物软件,让人们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享受买买买的乐趣,于是你一闲下来就打开了淘宝,看着一件件商品,钱包不断变扁,时间悄悄过去。

如今社会,qq、微信、陌陌,这些千奇百怪的社交方式也正在风靡,带给我们碎片化社交的新体验,带给了人们无数的方便和快捷。人们追求社交的效率化,所以在这种效率追求下,你丧失了独自一人,慢慢判断的信心。急着做决定,急着确定关系,急着分手再找下一个,急着往终点一路飞奔,却忘记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忘记了去看一路上的风景。

在一个重娱乐、碎片化又显急躁的生活节奏下,想要保持一个平稳和沉淀的心态去生活,如同戒毒一般,总是坐立不安,你希望能学习新的技能、新的知识,碎片化的时间便摆在你面前,可能这很难,但只有坚持才是最快的捷径。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五

鲍鹏山《警惕知识》警示我们:无聊的知识会让人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的琐碎,甚至猥琐。将精力投放于琐碎知识,换来的也只是“碎片”人生。

当我们对偶像的血型、爱好、婚恋等情况津津乐道时,当我们对参与诸如“一站到底”等节目趋之如骛时,我们正在吸收琐碎知识,而那些将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的人,却取得了成功。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中曾总结过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他的成功正是他的聪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亦是一半的成功。

“碎片”人生是指自己不完整、不成功、无精华的人生。而导致此人生的元凶是琐碎的知识的吸收。如果放弃琐碎,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完整和精彩。少一点琐碎,多一点精华,成就完美人生。

刘伟断臂后,没有花费时间去浪费在没有用的事情上,在命运的不公之中,他整装待发,以音乐、独特的演奏方式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假如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每天沉醉于悲痛与恨之中,那么那潭污泥将淹没他,更没有什么人生可以谈了。

或许那些琐碎的知识只会让我们一时感兴趣,一时刺激大脑疯狂般去看,但是当静下来之后呢,收获到的只是尽兴后的无所事事与空洞。这样的“碎片”人生毫无意义。

前段时间在网上爆出有明星粉丝因追星死亡一事,这件事是否能够震慑到那些粉丝,给他们一个警醒呢?这样盲目的追星只会使自己变得劳累、无所事事。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我们是否会因那些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碎片。琐碎的知识,影响着思维,碎片了人生。摒除琐碎知识,嬴造完美人生。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六

碎片化生活是一种包含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社交、碎片化信息等多定义的生活。

碎片化时间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时间的碎片化,不是的,它可以是我们的上学路上坐在车里的时间,也可以是我们排队等待的时间,这些时间都是碎片化时间。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零碎的一分钟、两分钟。

现在的生活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它们,那固然是好的。

欧阳修读书常常于“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意思就是,在床上睡不着时拿起书读两段,在马上奔波时可以在脑海里会想看过的书,在厕所里可以带一本书进去看。其实也就是说:你在做不需要动脑的零碎时间里都可以读书!我们现在其实也可以这么做的,睡前、醒来读一段小说,在去学校或回家的路上想一想学过的单词这些都是很好的利用碎片时间。同时,值得提一句的是,碎片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商机,许多商家就很好得利用了它,从打车软件,到三分钟一局的游戏都可以在立马开始且在短时间里结束。如果你真的可以在这碎片时间里完成一次对战放松一下或叫到了一辆可以让你获得15分钟碎片时间的专车时,我认为你这个碎片值了。

现在信息飞速发展,微信、qq等社交软件接踵而至,但是我们所有的朋友关系都好像变得冷淡了:以前我们可能会一段时间见一次面,但现在我们在每一秒都可以拿起手机打开微信说上一句,但我们见面的次数变少了,也就不常出门了。

同时现在还被碎片化的是信息,微信里有一个功能是公众号,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它里面能获得大量的各方面的知识,当然我不会去单单的靠公众号去学习,我认为公众号可以起到一个很好广泛检索的作用,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一篇很有趣的关于物理现象的文章,第二天,第三天又看到其他的物理现象文章久而久之,我就会喜欢物理并自己研究物理,但是所有在公众号上看到的文章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只是浅浅地了解一点,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在所有的领域都会有一点了解。但当你想要向朋友们娓娓道来时,你就会发现你根本不能把它解释清楚。

所以碎片化的生活有利也有弊,我们需要有效地利用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碎片”。来完整自己的生活。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七

不知何时。“碎片化”这个词已经慢慢进入了人们的现代化信息生活,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推广。

碎片化这个词,被认为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其中的内涵也很多: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信息等,综合到一起就成了人们当今的碎片化生活。

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是现在处于碎片化时代的没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这其中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听音乐了吧,不用刻意地抽空去做这件事,听音乐被碎片化成了极为细小的一件事。其余的像早上吃早饭,或者是等车时看看手机等,在我看来都是可取的,当然了,前提是不能打乱原本的计划,如果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听到聊天软件的信息声音,就条件反射地去点开,导致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的话,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对于碎片化的阅读,我是抱着完全反对的态度的。

公交车上,碰到了一位老朋友,见面打了个招呼。见他一直低头看手机,我便瞄了一眼,问道:“在看书?”“嗯”他头也不抬。“这样不太好吧。”“有什么不好的,多方便啊看到哪里还能自动保存。”不过,我追求的是能在阳光和煦的午后品着下午茶,手捧一本书悠闲地看着,让身体和精神都能得以放松,沉醉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和书中人物作伴。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吧,我望着现在留级的他最终也没说什么。

关于碎片化信息,就是争议比较大的地方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过对于我这样的懒人来说,不用刻意动手去查最近发生的新闻大事,手机中的软件就能弹出信息,这也是极为便利的,不过并非弹出的窗口全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要通过筛选,保留自己想要的信息,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如今,在这样一个充斥着互联网的时代,碎片化生活有益,自然也有弊。但追其究竟,说到底,还是在于自己如何好好利用这被碎片化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地谴责或赞赏,这不过是愚者的见解罢了。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八

晚上八点半,你翻开数学卷,面对着最后一道拓展题,看着还算充裕的时间,你决定不论怎样都要独自完成。

慢着!热搜榜上的那篇新闻与你的偶像有关!“偶像的消息必须要在第一时间知道!”秉承着如此这般铁粉的观念,你下意识地点开。“又要去开演唱会啦!”“唉,举办地离我那么远……”“算了算了,哪怕去不了也要帮偶像宣传宣传嘛。”点赞、评论、转发,一气呵成。

尽完粉丝的职责,你终于想起了那道数学题,正准备查看解题思路,一条微信打断了你接下来的动作——原来是群里的土豪开始发红包了。“再不快点就要被抢完了!”事态紧急,你在千钧一发之际点开红包——五毛!五毛!哈哈,手气真好!赶快回复:“感谢大佬,五毛巨款到手!”

正当你想再度解答数学题时,朋友圈右上角的红点又令你“强迫症”发作。“我就点一下把红点消掉,绝对不看朋友圈。”心里这样想着,但手指却像是本能反应一般点进了好友发送的链接。“既然看都看了,就点个赞吧……”“哈哈!这条朋友圈真有趣,我要回复一下……”

终于,在完成了“朋友圈公关”之后,你再度回到数学题……余光一瞥,扫到了墙上的时钟——什么?已经十点了!完了完了没时间了!你一边愤愤地抱怨着学校的作业真是惊人的多,一边敷衍了事地写了几个步骤在试卷上。你像是自我催眠一般地喃喃道:“都这么晚了,这道题的解法明天上课时再听老师讲吧。”匆匆忙忙地刷牙洗漱,心中还遗憾地嘀咕着:“都怪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我本来还想画会儿画呢!”

一道数学题,竟使你浪费了一个半小时!仔细想想,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盯着窗外出神,浪费了五分钟;课间和同学闲聊,浪费了十分钟;放学后在街上徘徊,浪费了二十分钟……也许你并不觉得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有什么意义,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假如你每天浪费了30分钟的碎片时间,那一年下来就是10950分钟,也就是182个小时——整整一周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说这个社会越来越快,慢生活早已消失得不见了踪迹,原先大块大块的时间被加速的生活分割成了一片片细小的碎片。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作为一个个渺小的个体,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从而适应环境,善于运用快生活中的一分一秒,正如岳飞所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静静地思索一番,正是你做事时的三心二意使你的生活碎片化了。

碎片化的人生篇十九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上聊天,手机阅读,网上购物这都需要互联网的支持!

在这个互联网被广泛使用的社会中,“低头族”四处可见——地铁上,商场里,大街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课余时间,我也会使用手机聊天。有一次,我正与朋友在社交软件中聊得火热,妈妈叫我去吃饭,起初我只是敷衍了事,在妈妈多次催促下,我拿着手机来到饭桌上,整个人心不在焉的,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全程妈妈和我说话,我也只是“嗯”了一下便了事。当我第二天见到朋友时,却突然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好像失去了网上聊天的火热劲儿!再也没有昨天的滔滔不绝了。手机聊天和面对面交流不同。手机聊天对着的是一块会发光的屏幕,面对面聊天对着的是一个有独立思想,会表达得人,手机聊天没有情感共鸣,面对面聊天可以及时,准确的感受到对方情绪的变化,手机聊天可以同时与多人进行聊天,面对面聊天只是和你身边的那个人交流。

现代通讯科技更发达,更进步了!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聊天而取代了面对面聊天!

现在,我们经常在网上进行多人聊天。和小a谈谈这个,又与小b聊聊那个,这样的聊天方式使我们不再与对方进行深层的沟通,而只是进行表层交流!现代有越来越多得人与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为伍,更多的忽略了与身边朋友,家人的沟通,这使得大家少有知心朋友,与身边大多人都只是普通朋友的关系。

我们不应该再沉迷电脑,手机了,应该多和身边的人面对面沟通。明白这一点后,我放下手机,与妈妈一同去公园散步,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在生活中的趣事,我们之间欢笑不断!

与他人的交往不应该过多依靠网络,其实离开互联网,更关心身边的人,身边事,这样的生活才更有乐趣,才更加的丰富多彩!

碎片化的人生篇二十

时代在改变,我们或许无需如此刻苦,但是如果能充分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那么积少成多,所取得的成效将是显著的。当我们抱怨作业太多时,可以放弃和同学聊天,选择写作业。有的同学在学校把作业做了大半,回去便十分轻松,而且有大把空闲时间可以用来复习预习的工作和放松,早早睡觉,对他来说学习便很轻松。但是一下课就十分活跃的同学总的带着许多作业回家,做完作业往往九、十点,自然没有时间完成复习预习的作业,第二天起得晚,是睡眠不充足上课时睡觉下课又充满精神,这样的恶性循环很难再改变过来。

娱乐。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学习的任务后,我们需要适当地放松自己。这种时候,手机应该是绝大部分人都选择的放松的方式。刷微博,玩游戏,看视频……这些方式确实能让我们放松下来,缓解疲劳,但是玩多了就会令人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因为无事可做,许多人都会捧着手机漫无目的地刷着消息来打发时间,但是精神的空虚却日益增大。

网络如此发达,电子书越来越普及,在网上能不、方便地找到想看的书,如果不合胃口就换一篇。但是纸质书就不能,如果买了一本书回到家看了内容觉得不喜欢便无法调换,它的下场只有放着积灰或者捐赠出去。然而长期对着手机只会伤害我们的眼睛并且越来越放不下它。当我们沉下心去认认真真阅读一本好书,我们能感受到纸质书独有的魅力——仿佛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我们通过阅读的方式与他对话,聪明的认真的人往往能获得许多人生哲理,而心浮气躁的人只能读懂皮毛而无法领会到深刻的内涵。一本新书,我们可以闻到淡淡的油墨味;一本老书,我们能闻见泛黄变脆的书页独有的、一种经历了岁月的沉淀的气味。

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不同的部分就是一块块不同的碎片,有的琉璃般流光四溢,有的钻石般璀璨明亮,有的瓦砾般黯淡无光,有的塑料般脆弱廉价。

你,会选择用什么来拼凑起你的人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