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工业工作计划(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55:20 页码:7
工业工作计划(通用12篇)
2023-11-12 03:55:20    小编:zdfb

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行动和可行的时间安排。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时间、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条件。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启示。

工业工作计划篇一

20xx年是额敏工业园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性的一年。自xxxx年底园区被升格为自治区级园区特别是经过20xx年一年的建设,园区一期4.4平方公里规划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近1.8亿元,实现入驻企业10家。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引进以玉米为原料的国内一流的大型氨基酸生产企业梅花集团入驻园区是额敏县委、政府围绕额敏农业资源秉赋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梅花集团入驻额敏将对我县乃至盆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就业力、拉动财税增长都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20xx年额敏工业园区管委会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思路,进一步强化职能作用,力争做到“为企业做一流的服务、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三个一流,努力实现园区建设与发展有一个新突破。现结合园区发展现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拿出了园区20xx年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投资计划及工作思路,特呈报如下:

该项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计划在园区内建设16公里地下排水管网,90座检查井,在园区外建设通往污水厂管网6公里、30座检查井。20xx年已完成招投标工作,由地区正塔公司中标并由该公司负责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进行建设。工程已于20xx年8月下旬开工建设,目前累计铺设排水管网3公里、检查井20座,完成投资600万元。20xx年在争取自治区专项建设资金到位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实施园区排水工程,力争于20xx年8月中旬竣工交付使用。

为满足园区入驻企业工业用水需求,县委、政府决定实施从阿克苏水库通往园区的输水管网工程。该项工程计划建输水管道15公里,在园区新建年供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水厂一座,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于20xx年4月开工建设,20xx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20xx年我们完成了园区一期4.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两条主干道3#、6#路高等级沥青砼摊铺工程,这两条高标准道路的建成成为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着配套完善的原则,20xx年我们计划实施3#、6#路亮化工程,该项工程计划在3#路安装路120盏,在6#路安装路灯90盏,包括埋地电缆、变压器、配电箱柜等附属工程,整个工程概算投资1000万元,计划20xx年4月开工建设,8月竣工投入使用。

随着园区入园企业的增多,特别是园区绿色有机产业园以及自治区级园区的定位,景观绿化工作已成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参照克拉玛依环城路两侧以及出城后世纪大道景观绿化造型建设,我们拿出了围绕园区3#、6#路景观绿化方案。该工程主要由风景树、绿篱、水蜡球、草本花卉(一串红、矮牵牛、美人蕉)、草坪等系列植物组成,概算总投资800万元,计划于20xx年4月开工建设,20xx年6月完工。

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工程于20xx年竣工交付使用,为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我们计划在办公楼前建设一个小型行政广场,既提升了园区自身品味、又提高了自治区级园区的形象。该项工程总投资300万元,计划于园区办公楼前建一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小型广场,主要由广场砖铺设、国旗台、广场灯、草坪、绿地、风景树、喷灌设施等组成(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楼新建锅炉房在内的供暖设施)。上述工程计划于20xx年4月开工建设,于7月竣工交付使用。

随着园区入园企业的增多以及园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现急需实施园区用地东扩征收工程。对此县主要领导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多次指示尽快启动此项工作。经我们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踏勘,建议园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往东发展,征收郊区乡清泉村1000亩土地做为园区建设发展用地。经国土部门认定,该类地块每亩征收地价为3.75万元,共计3750万元。为确保此工作顺利完成,建议立即组成由园区管委会、郊区乡、国土资源局、畜牧局(草原监理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队进驻现场开展此项工作。

20xx年园区管委会将进一步理顺职能,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用人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力争实现园区建设、发展新突破。

工业工作计划篇二

1、做好20xx年张江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各年度项目资金落实工作(新项目的申报、答辩,老项目审计、验收工作)。

2、深入研讨“张江高新区科技平台建设”,确保“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服务”、“科技中介”各个服务平台有实质进展。

3、参与协调行政审批权由区级下放至园区工作,根据园区需要,争取1-2项行政审批权下放至园区。

4、发现、培育“四新”企业,将科技创新服务、企业上市服务与培育“四新”企业相结合,集中政策资源助推“四新”企业做大做强,使科技型企业为园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5、完成“企业上市培训交流会”2场,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6、争取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申报。

7、进一步完善科技及产学研专业网页相关功能,促进产学研对接更趋活跃。

8、推动“智慧园区”建设,确定1-2个智慧化项目落地,做好“智慧闵行”宣传工作。

9、根据园区特色,将“科普创新屋”与“创客空间”相结合,建设园区“创客中心”,为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提供“人人创造”的平台。

10、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进社区等科普活动,承接区级科普项目,组织协调区域性科普工作。

11、组织开展创建市、区科普示范社区,加强对区域内市级和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构建良好园区科普氛围。

工业工作计划篇三

以省委“八大经济区规划”为统领,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区一带”总体规划,以创建工业走廊工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巩固提升酒、乳、纸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产业,规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开发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轻工食品工业体系,引领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重点。按照“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建成我省较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要求,突出特色,重点壮大城南食品工业园区,完善化工建材及新兴产业园区。

(二)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市场要素的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

(三)坚持改革创新。在政策制定、机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体制创新等方面大胆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突破推进规模工业规划实施。

(四)坚持大项目牵动。高起点、高水准谋划、储备、招引、推进重点项目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三、规划目标。

规模工业区每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6,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少于8个。

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

储备土地,每年规模工业区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不少于40万平方米。到20xx年,城南食品工业园区面积不小于3平方公里。

(一)重点发展酒、乳、纸三大龙头产业。围绕老窖、光明乳业、晨鸣纸业三大龙头企业,落实产业提升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老窖品牌优势,扩大产能,20xx年产能达到5万吨。抓好光明乳业300吨奶粉干燥塔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建设友谊乡、塔哈乡、二道湾镇等奶牛生产区,把我县的乳品产业建成全国知名的高档乳粉和液体奶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晨鸣纸业技术改造升级,利用我县当地丰富的芦苇资源,积极落实苇浆生产线改造项目,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档文化纸,开发高端产品,打造西部地区纸品生产基地。

(二)做大做强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产业。以城南食品工业园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吸引、承载和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筹划实施酒产业园区战略,带动宁丰酒业、大荒春酒业、福星酒业等企业,发展壮大酿酒产业集群;抓好明翔公司二期、明星乳业四期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增加产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发挥我县水稻、甜玉米、马铃薯种植等潜在优势,扶持庆丰油脂、绿源米业和香港其仕集团甜玉米等精深加工企业,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的光友薯业马铃薯方便粉丝加工项目,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富海镇大、小泉子村矿泉水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成为优势潜力产业。

(三)巩固完善化工建材产业。按照国家产业布局及我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塔哈冯屯工业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化工建材产业,积极引导华安民爆、龙达化工、富丰专用肥、华夏水泥、盛泽农药等企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华安民爆、龙达化工做大做强,形成龙头企业规模。扶持华夏水泥、华诚木业等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打造区域品牌。吸引新的投资和其他生产要素进入,延伸产业链条。

(五)规范提高小型企业发展。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要求,在制度建设、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给予企业帮助和指导,重点扶持鑫磐道路器材、太全新型建材、盛世水泥制品、华威免烧砖等新型材料企业,抓好四季风纸业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及宏晨种业生物育种产业化等离子体处理项目建设,帮助落实优惠政策,争取扶持资金,帮助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以园区管委会、经委、发改委、招商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及10个乡镇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在园区建设方面,完善规划、落实政策、综合协调、加强管理、强力推进、督促检查,提高载体承载能力。经委、发改委、招商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在调整宏观经济运行、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招商引资、加大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向规模工业区倾斜,使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向规模工业区聚集。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在土地、规划等方面全力为规模工业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在土地及城乡建设规划时优先考虑规模工业区用地。镇、友谊乡、塔哈乡要做好规模工业区建设的各项保障工作,在征地及软硬环境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落实好规模工业区各项政策,鼓励乡镇招引企业进驻规模工业区,不仅算招商引资任务、优先录用该乡镇劳动力,县财政还将与乡镇按比例分税。

根据规模工业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制定规模工业区年度推进实施方案,按部门分解任务目标,全年目标要有数量质量要求,阶段性目标要有时限要求,每项任务都要落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制定规模工业区建设目标考核办法,把年终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根据每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对承标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企力度。要围绕《工业走廊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用好用实《工业走廊优惠政策》、《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市关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意见等政策,继续加大对企业、项目建设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在土地使用、税收返还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对投资强、规模大的项目采取领导包保、小组推进的方式重点扶持。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继续执行“一费制”优惠政策。对税收增长较快、社会贡献大的企业,按照相关奖励办法给予奖励,并提高企业领导者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待遇。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招大引强,提升项目质量。把招引大项目,作为工作重点,积极跟踪大企业集团的投资意向,主动出击进行招引。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导向,制定招商方案和策略,把目标瞄准那些有利于发挥我县资源优势,与我县优势产业相关,能够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项目,尤其是食品加工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项目。重视培养招商主体,转变招商方式,突出企业和中介组织在招商中的作用,提高招商效率。

(四)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载体功能。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成立投资发展公司,争取银行贷款、吸纳社会资金。探索税收分成、社会投入等开发方式,实现园区开发的滚动发展。加快载体建设,完善载体功能,把建设重点放在城南食品工业园、塔哈冯屯工业园,不断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保证每年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500万元。抓住土地二调契机,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城南食品工业园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塔哈工业园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

工业工作计划篇四

20xx年是××工业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必须围绕打造世界铜都宏伟目标,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区。

年的发展目标是,工业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工业园区将更具有吸引力,综合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建设发展环境更加和谐,工业园区经济实现平衡增长,确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力争160亿元;确保实现税收3.5亿元,力争5.5亿元;确保新增就业3000人,力争5000人。

为此,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计划投入2.45亿元,征地500亩,平整场地20xx亩,其中企业用地1750亩,硬化道路约9150米,全面完成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抓好以银行、学校、医院、邮政、物流及“三废”综合利用为内容的配套设施建设,使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衔接,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相衔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联建共享,提高综合利用率,确保基础设施围绕入园项目建设。

为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工业园区将创新招商理念,利用我市铜资源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大力发展铜产业及配套产业,形成铜产业精深加工多方向发展的格局。同时,重点发展节能灯光源产业,使之与铜产业并驾齐驱发展,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并加大协调力度,重点调度73家已投产企业,其中35家铜加工企业在满负荷生产的同时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重点督促13个在建项目尽快达产达标,6个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一批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投产企业达产达标,使园区经济总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文档为doc格式。

工业工作计划篇五

20xx年是“十三五”发展起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xx”的基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我们确定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稳中求进”,就是工业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0亿元,力争突破310亿元,增长15%;增加值完成74亿元,力争突破75亿元,增长12%;规上工业固投、技改投资分别突破140亿元、120亿元,增幅达5.7%、11.7%;“竞进提质”,就是正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中国制造20xx”为纲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抢抓战略机遇,提升竞争优势,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努力实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全年开展循环经济项目30项,其中节能项目8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2项;“升级增效”,就是按照“工业强县”发展方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制造业的硬实力和影响力,把尤溪建成三明跨越崛起重要的支撑点,福建加快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海西联海承内重要的牵引点;力争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对接3场,创建2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重点从几个方面努力: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阵地、主抓手,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推进提质年”等活动,激活企业活力,夯实工业底盘。一是列盘子,争取列入市千万元以上项目70项、市技改项目30项,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12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项,省、市两化融合项目5项,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7项。二是攻重点,按照“专、精、特”的要求,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园区,通过政策配套吸引民企市场布点拓展项目落地投建,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特色专业园整体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高端装备机械产业园、轻纺高新产业园建设。三是推对接,围绕机械制造、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食品药品等产业策划项目,力争民企对接策划项目15个、签约合同投资额50亿元以上;围绕省属企业市场布点、产业链延伸配套以及省属企业“十三五”投资方向策划项目,力争策划项目5个、签约项目2个。

围绕“xx县中国制造20xx”,增强攻坚韧劲,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制造示xx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抓项目,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项,总投资20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3.2亿元;推进115项“尤溪中国制造20xx”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争年内实施建设项目68项,完成投资358.5亿元。二是抓示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重点抓好德为、鑫森、隆源、百营、金东、海翔、福磁等33家智能制造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三是抓路径,坚持“立足实际、善借外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因企制宜指导企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开展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生产线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力争年内实施“机器换工”120台(套)以上。

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方向,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创新推进措施,力促全县工业经济“弯道超车”。一是研判形势,切实加强对经济走势的预测预警,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和潜在性问题,聚焦鼓励有效投资、盘活存量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及时研究应对之策,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序时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强化落实,将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节点、推进步骤、完成时限、要素保障,并就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作举措展开专项督查报告,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显著绩效、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加紧运转,组建智能制造推进团队,加强协调服务,推进“中国制造20xx”重点项目整体运转,重点突破项目的前期、落地、投产等关键环节,形成“谋划一批、对接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态势。同时抓好示范引领,及时总结经验,抓出亮点特点,全面推进智能。

工业工作计划篇六

到xx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有357家,其中钢铁企业132家、有色金属企业225家;xx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55亿元和11亿元,其中钢铁企业分别为123。6亿元和6。2亿元,有色金属企业分别为131。5亿元和4。8亿元。全省钢铁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铁精矿36万吨,炼钢近300万吨(其中转炉钢107万吨、电炉钢190万吨),炼铁107万吨,轧材265万吨,炼焦63万吨,铁合金15。4万吨,耐火材料40万吨。有色金属工业现有主要生产能力:有色金属矿山3400吨(日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约2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14万吨、铝4万吨、锌2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生产能力约70万吨(其中铜加工材50万吨,铝加工材20万吨。)xx年全省产钢194。9万吨,铁108万吨,钢材292万吨,焦炭6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11。9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68万吨(其中铜材51万吨、铝材17万吨)。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5万人。

"九五"时期,突出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主线,冶金工业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脱困的力度。下大力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老大难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以老企业挖潜改造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着力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短缺品种。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优势:一是钢铁工业形成以杭钢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以特色产品为支撑的生产格局。杭钢集团公司的生产能力占全省钢铁工业总能力的50%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具有一定地位,轻轨产量居全国第一,不锈钢管、不锈钢带、镀锌钢管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二是有色金属加工业尤其是铜加工业相对发达。铜加工材、裸铜线及铜电车线产量居全国第一,铜加工材的产量约占全国的30%,浙江已成为全国的铜加工大省;粉末冶金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合金产量居全国第二。

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深层次矛盾仍十分突出。产品结构方面,大多数钢铁企业以生产普通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为主,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档次不高;有色金属企业总体上处于以量取胜、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的阶段,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工艺技术结构方面,钢铁企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还占有相当比重,产品物耗和能耗高,环保条件差;有色金属工业以粗加工为主,难以生产精加工、深加工产品。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普遍达不到最低经济规模,抗风险能力弱,还没有形成以优强企业为核心,带动众多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生产的生产格局和开发机制。

(一)"十五"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突出结构调整的主线,突出实施科技兴业的战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冶金工业;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企业、优势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增强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十五"发展基本要求。

1、坚持科技兴业的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结构和产品结构。

2、坚持构筑区域产业优势的原则。从浙江冶金现状和资源条件出发,确立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冶金深加工产品,做专、做精、做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不锈钢材、铜加工材、新型耐火材料等产业,鼓励和支持冶金新材料产业发展。

3、坚持总量调控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切实做好冶金工业布局和总量调控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视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全面采用余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

5、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从企业改革入手,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股份化。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三)"十五"发展主要目标。

1、预期目标。

——到xx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4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38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20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210亿元),实现年均利润18亿元(其中钢铁工业10亿元,有色金属工业8亿元)。

——到xx年,钢产量350万吨,钢材产量4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23万吨,其中铜10万吨、铝7。3万吨、锌5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90万吨。

2、钢铁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基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到"十五"末,淘汰10吨以下小电炉炼钢设备,3200千伏安以下小铁合金电炉;逐步淘汰叠轧薄板轧机,横列式线材、小型材轧机;关闭年产普碳钢30万吨以下的小炼钢厂和横列式小型材、线材轧机,年产量25万吨以下的小轧钢厂。

——重点企业的发展优势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通过重点培育,杭钢集团公司成为"钢铁主业精、产业结构优、经营机制活、企业形象美、经营效益好"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力争主体生产设备50%以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领先,年人均产钢250吨以上,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优势行业进一步形成先进生产力。特色品种优势更加明显,不锈钢管、不锈钢板带、新型复合钢管、优质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高技术含量的冶金深加工产品、冶金新材料产品开发和生产取得较大进展。

3、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初步建成铜加工强剩铜加工产品保持全国1/3以上的市场份额,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5%以上,铜带、铜管产品在全国市场享有声誉。

——优势企业、优势区域的地位更加突出。形成2至3家在全国同行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有较大进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在全行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有色金属冶炼业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钢铁工业。

按照国家实行"总量调控"的方针,着力抓好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支持杭钢集团公司发展;在控制普通钢材增长的同时,增产不锈钢材、合金钢和优质钢。

杭钢集团公司贯彻"总量不再扩张,做精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加强环境治理"的总体发展思路。着重在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加快步伐。力争到"十五"期末,钢铁主业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润5亿元以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做专、做精、做强温州不锈钢管产业。办好温州的全国不锈钢专业市场,依靠市场优势发展不锈钢产业。建立温州不锈钢工业园区,集聚不锈钢生产企业,加强园区内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不锈钢生产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完善工艺流程,强化检测及退火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急需的不锈钢新品种,提高锅炉管、三化用管、核工业管、航空用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增强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中的不锈钢管投标能力。通过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尽快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着力建设宁波不锈钢板带生产基地。宁波宝新不锈钢公司进一步发挥"宝钢管理、日新技术"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二期改造,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确保较高的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开发市场需求量大、技术难度和附加值高的冷轧不锈钢板带产品,占据国内知名家电、电梯企业的不锈板市场,并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对中小企业整顿,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发展不锈钢深加工。进一步形成以宝新不锈钢为核心,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构建湖州不锈钢棒材生产基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不锈钢冶炼工艺,配套后续轧钢工艺。

(二)耐火材料工业。

适应冶金等高温工业结构优化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优质、高效耐火材料新品种和高温隔热的高效节能材料,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连铸用的功能型耐火材料,如连铸钢包内衬、滑动水口系统、长水口、浸入式水口及异形水口、整体塞棒等;开发冶炼洁净钢用耐火材料,主要是包衬、挡渣墙等中间包用耐火;开发熔融还原、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大型水泥回转窑和浮法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开发长寿高炉和高风温热风炉用关键耐火材料;加速发展新型浇注料、压入料、喷补料等不定形耐火材料;积极发展新型节能用耐火材料、新型隔热材料;努力提高耐火材料企业的现代化水平,选用高准确度物料计量设备、高效混合设备、大吨位全自动压机和先进的检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三)其他黑色金属工业。

2、金属制品。大力发展线材制品,提高线材深加工的比例;增加钢丝及其制品生产品种,发展镀锌铝、塑料复合涂层钢丝、钢丝绳和汽车工业用胎圈钢丝、轮胎钢帘线等短制产品。

3、铁矿、萤石矿。从资源条件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地质探矿,稳定矿山生产。有利条件的铁矿山可与钢铁企业配套,直接生产钢铁企业需要的氧化球团矿。萤石矿山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四)铜加工业。

以建成铜加工强省为总体目标,做精做强铜加工业。一是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向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迈进,淘汰落后的"二人传"轧机和黑铜杆生产线。二是重点支持电子引线框架铜带、水箱铜带、变压器用铜带、超长冷凝管、内螺纹高效节能管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发展企业间多种形式的联合,尽快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小而专、专而精、精而特"的中小企业群体。四是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并实施名牌产品培育规划,争取铜带和铜管产品各有一个全国名牌。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把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常从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常从铜资源缺乏的省情出发,鼓励铜加工企业向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发展。六是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全面提高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七是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其他有色金属工业。

1、有色金属冶炼。以节能节耗为重点,强化冶炼工艺。控制电解铜冶炼能力增加;采用铜冶炼新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扩大精铜生产能力,适当发展粗铜冶炼;采用预焙槽阳极电解技术,改造自焙阳极电解生产工艺,提高铝电解工艺技术水平;挖潜扩大锌冶炼能力,实现锌冶炼适度的经济规模。

2、铝加工材。鼓励发展工业用大断面和大规格薄壁宽幅型材、薄规格铝箔、各种复合材料、大型环保配套的铝型材表面处理线。控制小吨位挤压机和普通建筑铝型材生产能力的扩大。

3、有色金属新材料。完善新材料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体系,采取企业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方式,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磁性材料,超细粉体,电子浆料,稀土应用材料,新型刹车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8英寸以上硅单晶材料,4—5英寸区熔硅单晶材料,2—3英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用材料,高纯金属、高精度金属箔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力争"十五"期末,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4、有色金属矿产及贵金属。

针对矿山资源状况,做好三级矿量平衡,稳定矿山生产;加大找矿力度,处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快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尽快适应矿业市场化发展趋势。完善资源枯竭、环保不达标或不适应市场运作的矿山企业退出机制,以期平稳、有序退出。依托现有优势,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用贵金属材为主的贵金属加工业。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对钢铁工业实行总量调控,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快小钢铁、小轧钢的关停和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实现钢铁工业工艺装备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重点在冶金产品延伸加工上着力,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市场适销对路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严格限制长线产品生产,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打击假昌伪劣钢铁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力度,依法取缔地条钢生产。坚持打击钢材走行为,整顿钢铁市常有色金属工业下决心淘汰"二人转"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立足于优势企业的壮大和特色产品的拓展,推进企业重组联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加强对冶金行业区域特色经济的引导,推动组建以资产为纽带、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围绕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目标,调整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大力促进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动冶金新材料的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加大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和控制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的步伐。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国有大中企业改革脱困为重点,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的政策,对长期亏损、丧失竞争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兼并破产。进一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

(五)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的港口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大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力度,加快冶金工业发展。积极扩大冶金产品出口,提高行业的外向程度。

(六)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好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工作。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发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工业工作计划篇七

20xx年上半年市二轻工业联社围绕全市工业发展主线,加快推进二轻集体企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在创新二轻行业管理工作、强化联社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中扎实推进,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万元,税收13.2万元,企业实现减亏。

改革仍然是联社今年的首要任务。按照联社20xx年工作安排,市工艺美术厂及市被服厂改制安置补偿工作必须在上半年完成。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个厂的改制工作都遇到了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完成改制工作的企业所未曾出现过的,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尽管如此,联社还是依规依法,反复多次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证,在既不损害集体利益又保护职工利益的大前提下,分化矛盾,解决问题。在直接关系改制企业职工个人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问题上取得共识,解决了这两个企业改制最为关键的问题,至此,工艺厂及被服厂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市电器厂的改制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楼配套建设是联社今年项目工作的重点,该项目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至6月底止项目已完成一层建设工程、主体工程预计9月底完成。目前,厂房水电等配套工程也在抓紧进行安装,预计该项目今年10月投入使用。

企业改制完成后,盘活资产存量,进行资产有效配置,发展新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是联社加快二轻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二轻供销公司企业改制完成,按政策法规对职工进行安置补偿,解决职工养老及医疗保险后,存量的资金将全部作为发展新型企业。轻工机械厂配合市政府中心城市规划需要,实施“退二进三”计划。所有这些,联社都进行了积极且有创新的工作。为解决企业发展用地问题,联社已向政府报告申请50亩用地要求,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我们有信心,只要措施得当,企业的发展就有希望,前途会更光明。

二轻供销公司、包装总厂的拆迁工作关系到松木岭二期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拆迁任务繁重,联社领导亲自挂帅,组织人员经常到企业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目前包装总厂已按要求全部拆迁完成,二轻公司及职工住户的拆迁工作也在有序地推进中。按计划今年会按预期完成拆迁任务。

联社肩负着二轻企业改革的艰巨任务。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完成好,稳定是关键,联社班子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领导每到一个企业都与职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倾听困难职工的心声,分享优秀企业职工的喜悦,以此达到上下结合,反复的交流、协调、沟通,一些职工激烈尖锐的对立情绪得到化解,也巩固了联社与企业的关系。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联社基础比较差,发展新型产业企业过程资金困难是个大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改革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被除名人员要求参加企业改制分配问题,是思想工作的难点,也是影响稳定的负面因素之一,但尽管问题的存在,联社亦会严格按照政策法规逐步加以解决。

一、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好甘村工业园区厂房套职工宿舍楼,争取在9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这项工作做好了,将形成一个超亿元规模的生产企业诞生,生活环境、企业素质、经济效益等将会是崭新的局面出现。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二轻职工就业的出路问题。

二、抓紧实施轻工机械厂“退二进三”计划。轻工机械厂目前生产资金缺口大,经营乏力,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支持政府对中心城市的规划,努力争取把长蛇岭生活区纳入规划中盘活存量资产。对生产车间另行选址发展,巩固传统产品,发展第三产品,做好产业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积极开展陶瓷行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工作。在经贸局支持下,联社组织力量对全市陶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的评审申报做全面的宣传发动工作及材料组织工作,力争评上一批工艺美术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

四、拓展联社服务单位。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入和市场不断调整,联社的传统集体企业日益减少,而各种形式的新型充满生机和活力,方兴未艾。把这些企业纳入联社行业管理工作体系,成为联社在新时期适应新形势的服务对象,是联社职能和使命的客观要求。这项工作联社先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联社章程规定,又自愿加入联社组织的企业吸收为成员单位,不断壮大成员单位队伍。

五、督促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注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六、继续做好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克服不良情绪,维护二轻及社会环境的稳定。

七、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完善联社服务职称,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业工作计划篇八

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镇工业、安全生产、招商引资、劳动保障等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现就各项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5月(6月数据暂时没有出来),工业总产值实现86439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销售收入实现8619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工业增加值实现26051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固投完成520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0%;技改实现3650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10%。招商引资完成上报西南水泥自备矿山工程三亿元项目一个。

为实现以上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安全生产。一是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任务。上半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5次。二是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巡查。半年来,每月开展安全大巡查3次以上,分别对露天矿山、规模企业、危化品企业开展日常性巡查,排查隐患50处,整改45处,整改率90%。三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制定出台了《**镇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利用广播、标语、横幅、宣传栏等方式就安全生产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6月16日在便民服务大厅外举行了安全生产咨询日宣传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就安全隐患、职业病防治工作等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摸底;积极组织各企业参加“安康杯”知识竞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1次。

(二)狠抓协调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厂社纠纷,协调厂房选址等。

(三)狠抓信访维稳。及时办结涉及工业方面的信访交办件,做好调查取证,限时回复。完成信访交办件2件。

(一)就业和再就业。半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人;下岗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20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6人;办理《失业证》5本;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06人;做好了“4050”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贴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二)社会化服务管理。截止6月,我镇共有社保退休人员635人,1-6月,对全镇的社保退休人员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100%。半年来,共慰问生病住院的社保人员37人。在便民服务大厅为社保、医保参保人员服务800余次。

(三)新农保管理工作。4月,完成了新农保享受待遇人员生存认证,共计认证2500余人。截止6月,我镇新农保共有参保人员9230人,其中享受待遇人员4000余人。在便民服务大厅为参保人员服务1600余次。

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主汛期来临,给安全生产造成了较大压力;二是项目储备少,固投数据上报压力较大;三是解决一些信访遗留问题难度较大。

工业方面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汛期安全生产宣传,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落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安全社区建设、西南水泥安全标准化建设二级达标以及大田口危桥整治等相关工作;加强对护林村十社白石厂、安顺建材原料厂复工后的安全生产监管。

二是积极想办法、添措施,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包装工作,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三是继续做好协调服务,主要涉及鑫达动力元件有限公司、宇峰塑料厂、洪峰酒厂厂房选址建设用地相关协调工作。

四是做好双岭页岩厂永久性关闭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

五是认真梳理,加大力度,抓好信访突出问题包案调处工作。

劳保方面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二是切实抓好新农保续保扩面工作,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做好新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四是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抓好未能继续升学的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继续搞好“4050”公益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

五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劳务输出信息更新与校对工作。

工业工作计划篇九

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和“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推行力度,务必在操作层面出实招、求实效。

1、加强领导,关键是要集中精力。调整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工业发展摆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更多的精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用更大的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行主职主头主抓,安排精兵强将专抓,拿出1/3以上的时间具体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2、加大投入,关键是要突出重点。要痛下决心,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市本级重点支持德山开发区建设,城建资金、工业发展基金都要向项目倾斜、向产业倾斜、向园区倾斜。确保用两年时间,全面完善德山科技工业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各区县(市)也要集中财力,加强园区建设。对招商引资工作,要安排专门的经费,保证必需的开支。尤其是对有合作意向的大项目,更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配套建设到位。要加大对项目开发的投入,组织专门班子,优化项目包装,增加项目储备,切实改变目前有资金无项目、有项目无包装、有包装无档次的状况。

3、改进方法,关键是要建好园区。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尽快提高园区硬件建设的标准和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园区兴工管理机制,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配套落实好园区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把推进产业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造工业发展的集群优势。从20xx年开始,要将园区建设情况纳入区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和工业发展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园区和个人要给予重奖。

4、狠抓落实,关键是要多上项目。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干。总的目标任务是,用2—3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去年的400家发展到600家以上,实现1万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3—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00家以上,实现5000人口拥有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将这个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开发区,实行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

工业工作计划篇十

(一)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名牌产品。

(二)全年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日常巡查次数不得少于1次,获证企业的巡查工作按照获证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工作要求开展。

(三)对辖区内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并及时更新。

(四)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

(六)开展建材、油品、保温材料3类重点工业产品的抽检,对建材、油品、保温产品3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抽检覆盖率达到90%。

(一)组织开展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回访工作:

在20xx年的基础上,通过巡查、回访等方式,继续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同时开展工业生产企业标准调查工作,通知辖区企业做好信息填报,收集建材、油品、保温产品生产单位信息。在检查中针对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应当加大巡查频次、及时进行回访、落实整改情况,确保巡查、监督、整改工作及时有效;在做好巡查、回访工作的同时认真填写巡查记录,包括检查内容、检查结果、问题处理意见等情况。

(二)更新完善企业质量档案:

对已建立的企业质量档案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留好资料、打好基础。通过开展日常巡查工作,随时掌握辖区内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品品种、基本生产条件等有关情况,并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监督检验、质量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等结果进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纸上有文,保持企业档案的时效性。

(三)全面收集辖区工业企业产品各项信息,开展建材、油品、保温材料3类重点工业产品的抽检:

根据我局制定的20xx年重点工作计划,对建材、油品、保温材料3类重点工业产品进行抽检,对抽检结果进行公示,对抽检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进行查处和帮扶。

(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督:

对已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几项内容:

1、获证企业是否按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

3、获证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

4、获证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情况;

5、获证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包括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

6、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是否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等情况。

在加强对辖区内获证企业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将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的查处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限期改正、抽样检验、停产整顿、行政处罚等不同措施。

(四)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发现企业有违规或违法行为的,要当场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或工业企业巡查问题反馈表,责令企业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整改材料,要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

(一)企业在20xx年8月30日前报送企业的质量档案、产品执行标准登记表、计量器具台帐(纸质版和电子版一同上报)。

(二)企业在20xx年8月30日前报送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明细单及重点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含有自检能力的出厂检验报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以上文件电子版均可加入白区质监局政企沟通qq群后下载。加群之后请将群名片设置为"企业简称+职位+姓名"并请及时关注群内各种通知。

工业集体经济在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干作用。

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分析的工业技术论文。

工业工作计划篇十一

一.做好我市工业企业市场开拓与对外合作交流的基础工作:做好我市涉外企业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邢台市涉外企业档案,包括产品销售市尝技术引进与合作伙伴、企业高管外聘专家、资金引进及海外投资意向等;摸清央企、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企业在邢台的投资意向;着手编佣邢台市涉外经济交流联系手册》。

二.开展工业、信息化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经济合作会议和经贸洽谈活动:5.18河北省经贸洽谈会、6.30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9.8厦门经贸洽谈会、广州中博会、深圳高交会、上海世博会及信息产业周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及展览;组织参加以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目标的国际会议及出国培训,组织行业专业招商为主的小团组到国外进行招商活动。

三.组织举办每年一次的“邢台市秋季商品交易会”。农历十月十八,是邢台市传统庙会。利用传统庙会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机会,通过组织举办“邢台市秋季商品交易会”,倡导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吸引外地市相关企业参加,组织我市地方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展销促销活动。

四.通过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加强与外国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国际组织之间合作交流,加强我市对外经济交流合作、技术引进有关事宜的综合协调力度,为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搭建桥梁。加强与世界500强及境内市外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五.帮助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聘请海外专家、聘用职业经理人等,提高我市企业与海外联络水平,拓展我市企业与外界联络渠道。指导和推动我市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境外上市和海外投资;组织有竞争力的企业到海外考察市场与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指导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参与国际大循环。

六.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室及有关科室、市外事办、市商务局等部门的联系,主动为到我市来投资创业的个人、单位和企业服务,协调解决外商投资我市工业企业运行中具体问题和困难,建立畅通的外资企业投资渠道,打造我市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协调处理有关涉外突发事件。

七.积极加强与国家工信部、省工信厅、省中小企业局的联系,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着手组织有关企业到兄弟城市和其他城市外商企业进行学习、考察与交流。

八.进一步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消除兼并重组障碍,减轻企业重组成本;指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整体并购、分散收购和强强联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关联产业、同类产品中进行整体并购,组织筹建成立若干大型企业集团。

九.加强与本局内兄弟科室的合作与沟通,制定科内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本科工作制度,营造工信局良好的外事形象。

十.认真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工业工作计划篇十二

"九五"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xx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20xx年与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省名牌食品由1995年的20种增加到20xx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九五"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九五"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预计"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九五"期间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十五"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20xx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十五"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xx年再翻一番。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3:1。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到20xx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3、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3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十五"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20xx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乳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一) 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十五"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十五"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十五"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十五"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九五"期间增长1.2倍。按照省政府关于"省掌握的财政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设法从地方财政、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

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十五"期末,力争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七)促进食文化建设

发展食文化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我省丰厚的食文化底蕴,积极创立新时代的食文化,以食文化推动当代食品工业发展。进一步办好具有各地特色、形式多样的食文化节,进一步发展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绍兴老酒、嘉兴五芳斋粽子等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名品,进一步开发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新型食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