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49:59 页码:7
最新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大全9篇)
2023-11-12 09:49:59    小编:zdfb

方案是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规划和安排。方案的实施需要明确责任和具体时间节点。这些方案是经过系统论证和研究的,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一

每班选出14人参赛,7男7女,2人摇绳(1男1女),12人跳绳,不计时间,两次机会,取一次连续跳过的个数多的计算各班成绩,个数多着名次列前,如遇相等,另一成绩多着名次列前。

短跳绳、双人跳绳、8字花样跳绳、集体跳绳各班比赛时间为4月19日下午2点至4点。

(六)体育小知识。

手抄报。

要求:在体育节活动期间每个学生通过浏览网络、阅读书籍以及其它途径获取世界体育、中国体育的现状、各个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等知识,并办一期自己最高水平的体育小知识手抄报,版面设计新颖大方,内容丰富。各班选出20优秀的进行各年级评选,学校集体进行展示。

各班体育知识阅读活动时间::3月15日至4月23日课余时间;

各班手抄报收集时间4月17日前,优秀手抄报上交学校时间为4月23日前。

四、奖励办法。

(一)跳绳、踢毽子各年级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各班奖励前10名,团体奖每年级奖励前两名。

(二)双人跳绳、8字花样跳绳、集体跳绳只设团体奖,每年级奖励前两名。

(三)结合各项目比赛及体育手抄报评选情况,学校评选出体育节活动优秀班级,每年级两名。

个人奖在比赛结束后学校即进行奖励,团体奖在体育节闭幕式上进行表彰奖励。

2

页,当前第。

2

1

2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二

心境是人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某种情绪状态,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影响心境的因素是不可知的,人们往往觉察不到某种心境产生的原因和它所发挥的作用,但心境作为情感,具有对其他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监视作用和控制效果。目前,心境的研究工具大部分采用bfs、maacl和poms。

2.1体育运动与运动员心境。

2.1.1运动成绩和赛前心境。

运动员赛前保持理想心境状态被认为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morgan的冰山模式被用来特指优秀运动员赛前或赛中的良好心境状态模式。gutnan等人(1984)用poms对奥林匹克速滑运动员、silva等人(1981)对国际重量级摔交运动员的研究都支持morgan的冰山模式。但durtschi和weis在一次重要比赛前对马拉松选手进行测试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用poms得分预测水平相似的运动员成绩方面的研究并没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hanin提出个人最佳功能区(izof)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当个人的主观情感经验落在这个区域内时,其成绩表现会最为理想。terry(1995)曾报道,若考虑比赛持续时间、类型、对手及测量手段等具体情景变量的影响,用赛前心境预测成绩的效果会明显增加,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在此方面所做的定量研究。有关赛前心境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结论,而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者能考虑到运动类型,持续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得出的结论会更令人信服。

2.1.2比赛结果和心境。

体育比赛胜负之分的'结果都会对运动员心境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兴奋性、运动能力及沉思度都有所下降,疲劳感则增加,胜利者快乐感、安静感增加,愤怒感、抑郁感减弱;失败者则相反。但总体来说,比赛后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心境都有朝平和方向变化的趋势。

2.1.3运动疲劳和心境。

运动疲劳往往使个体产生各种消极体验,是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引起的生理心理症状。feigley(1984)发现,具有运动疲劳症状的运动员带有焦虑、抑郁、愤怒、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体验,barron等人(1985)发现,与无运动疲劳的运动员相比,运动疲劳的运动员更为冷漠,缺乏动机,多厌倦。杜震城等人发现大负荷训练周,随着负荷增加,运动员“抑郁”“愤怒”和总的心境状态分显著增高,随运动量的增大,运动员的“抑郁”“愤怒”“疲劳”和总的心境状态分显著的增加。良好心境状态有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需要在了解运动员个性基础上,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调整战术和专门的心理训练方法来调节心境,保证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

2.2体育运动与大众锻炼者心境。

体育活动会对心境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大量研究表明,锻炼活动具有平衡效益,可产生“情绪改善”现象。性别对体育活动中心境变化无明显影响,年龄在体育活动中对心境变化有影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后其心境都趋于向积极方面转化,但主体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心境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外在刺激,如训练或锻炼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可能导致一些消极情绪的变化,这与个体认知和个性有关。

2.2.1锻炼方式和强度。

有氧运动与心境改变有关,重复性、有节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心境,因为这类锻炼方式不需要参加者太多的注意力,参加者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孤芳自赏和脑力恢复上,而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对心境的调节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游泳可有效降低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同时感到精力增加。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加心境更有效,有一项研究认为,8分钟高强度锻炼后,心境状态量表测量发现紧张感和疲劳感短时间增加;低强度锻炼活动后会感到精力和活力方面的积极变化,似乎表明低强度比高强度对心境更有积极的作用。

2.2.2运动时间及频率。

虽有研究发现5分钟步行运动就能提高心境,但大多数研究认为产生心理效益的运动需20-30分钟,也有认为40-60分钟的持续时间可能更好,因此持续时间少于20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产生心理效益的,在某一强度下活动时间过长,可能有疲劳厌倦感,不利于心境的改善。关于运动频率与心境的产生目前有许多争议。有研究认为每月锻炼一次就可产生一定心境效益,也有人认为每周3-5次,但大多数研究认为,每周2-4次可降低抑郁水平。关于运动频率对心境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心境和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心理、生理特点,提出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且能进一步研究,结合个体人格差异、生活方式及心境激活间的关系,制订符合个人的心境效益运动处方,并可结合传统或民间体育锻炼项目对心境有何特殊影响进行研究。

目前,体育运动与心境的研究大多数在竞技体育和大众锻炼方面,学校体育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达10%-30%,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值得深思。

4讨论与建议。

体育运动与运动员心境有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应抓住心境和体育的相互关系,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及比赛具体情景等各种影响因素;在体育运动对大众锻炼者心境影响方面,能进一步探索研究制订个人最佳心境效益运动处方,并能探索传统或民间体育锻炼方式在改善心境方面的独特作用;最后,应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改善学生心境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叶冬茂,郭戈.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境及自信心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8).

[3]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体育与科学,(4).

[4]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5).

[5]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4).

[6]李今亮.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

[7]刘永峰.东方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8]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2).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三

论文摘要:教师对大学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活动的开展进行日常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是大学生能否长久坚持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本文就教师如何顺利地参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阳光体育教学方法。

1前言。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都已实施薪酬制度的改革,如教师需按本人的职称、设置岗位等完成相应的文章、课题和基本上课时数等,完成可以拿到相应的岗位津贴,完不成则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等。这些改革主要是以课时、科研等为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没有涉及到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业余训练和课外活动方面,造成很多体育教师只愿上课、搞课题、写文章,而不能或不愿顾及岗位考核以外的工作,这种状况将会导致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在校园内无法顺利开展。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教育部门政策扶持的情况下,高校体育管理机构应努力克服困难,除在校内政策的制定上加强与学校的管理部门沟通与协调外,还应设法从部门内制定操作性强的激励措施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

3结果与分析。

3.1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激励方式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3.1.1注重激励方式层次性和多元化: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参与的主体一教师,他们的需求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动态发展的,要充分考虑和认可他们的不同层次和各种需求的同时存在,如成就、权利、社交需求等,据相关变化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出台激励措施其效果会非常突出。

3.1.2注重激励制度公平性和公开化:激励制度应结合本地、本校、本部门发展的实际,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与学校发展的大目标建设结合起来。争取树立一个榜样,带动一个群体,将激励的尺度、评价的程序和准则、激励的人和奖励的方式等要公开。

3.1.3坚持激励的“全面满足”与“永久动力”原则:激励措施的制定中学校、部门、教师利益要尽量全面兼顾,个人精神与物质需要应全面考虑,措施的长、短激励机制要相结合。

3.1.4坚持宏观激励的“相互协调”与“平衡发展”原则:即采取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要与本学校奖励政策和按劳分配的方针是一致的,尽量避免出现激励一部分人衙抑制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强调“奖励和惩罚要对等”,将“激励”和“约束”紧密结合,强调激励中约束机制的平衡发展。

3.2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活动的激励制度的构想。

3.2.1关于校园竞技类业余训练、竞赛与发展的激励构想。

3.2.1.1项目发展实施主教练负责制:高校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省内高校教育系统内设立的各类竞赛活动,常年坚持这些项目的业余训练。负责项目训练、竞赛与发展的主教练由单位教师自由竞聘,任期二至四年(可连任),当决定各项目总教练人选后,应向全体教师公示以征求意见。主教练可根据项目需要提出其成员、发展思路、具体目标和实施意见。主教练向管理部门负责,教练组成员向总教练负责。承担业余训练的校队教练员除训练外,平时应完成学校相应的个人教学岗位任务,拿其相应的年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则可以考虑担任少量或不担任上课任务,以训练课时数来充抵上课时数,主要精力可以放在运动队的`训练上,教练员在其它方面与校内普通教师相同,拿到其相应岗位薪酬。

3.2.1.2实施竞技项目训练补贴发放的浮动制:训练补贴的发放可以考虑与该项目前一年参加相应级别比赛获得的团体总成绩挂钩(这样的好处是鼓励项目整体发展,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个别项目和个别人身上)。如果是新项目,则第一年各个项目的训练补贴保持相应的平均水平,但从第二年开始,前一年的比赛成绩决定了第二年该项目教练员每次训练的补贴金额,如果成绩进步够格则升挡、退步够格则降档,如果连续二年成绩维持不动则仍降档(如果该队连续三年拿第四档补贴则应考虑解除总教练聘任)。补贴设想可以考虑设立四个档次,即:1―2名为一档、3―5名为二档、6―8名为三档、其后名次为四档。普通校队以获省级高校普通组比赛成绩为准。高水平运动队以参加国家级高校高水平组比赛成绩为准。如出现前一年省级比赛足高水平和普通组混合组队比赛,普通校队就可以考虑获得团体6―9名即可。高水平队就应考虑获得团体1―4名。在相应的项目补贴中总教练和普通教练员的奖励要有区别体现,如总教练足l00%,教练员则拿总教练的70―80%左有。另外在每年年终部门表彰评优时,拿出一定名额奖励该年度运动队成绩提高明显或获得比赛好成绩的教练员。

3.2.1.3约束与保障机制:管理部门应保证各个校运动队训练的时间、器材、场地、设施的基本需要,在对待运动员的选拔、管理上予以尽可能的支持与帮助。平时应不定时地采用随机派人检查训练情况,并由其负责地向主管领导如实汇报情况,但以不干涉和影响总教练的工作为准。如果认为有项目训练或发展思路有问题,则由主管领导向总教练提出诫勉意见,不宜直接干涉总教练的工作。在总教练任期届满后,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该项目历年来的比赛成绩、教练员水平、群众意见反馈、校园项目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以群众投票方式来决定其是否续聘。

3.2.2关于非竞技类群众体育活动与竞赛的激励制度实施构想。

首先,设立项目发展工作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其工作主要依靠校团委、校学生会、各类学生体育协会等开展工作,委员会人员具体数量和构成由各学校现在可能组织起来开展的项目来决定,原则上是每类项目有一名体育教师专门负责。委员会以5一7人为最佳,如有需要也可临时聘请。这个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担校园内年度所有非竞技类群众体育项目的组织发展工作,如: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体育娱乐主题活动、早操、课外活动等,并进行全程计划、组织实施、宣传、学习、后勤保障等。委员会成员经过相对稳定的锻炼和磨合,他们对非竞技类群众体育项目开展的一系列过程就会非常的熟悉,而且由专门的委员会成员考虑非竞技类项目的组织发展,就对其它非委员会成员教师的教学、科研的冲击变小,更加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在教学或科研中获得成果。在组织活动期间,可根据活动开展需要邀请部分教师人选参加,大量动用学生组织和资源(提高全民参与意识、节约经费、提高效率)。如果本校有举办相应省、市级某些项目的大型竞技类比赛任务,这些委员会成员也将会起主要的支持力量。

其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委员会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要,在每年初制定一个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体育部审核通过的工作计划,以确定年内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工作全过程接受管理部门的工作监督。委员会成员如不符合工作要求可以随时撤换。委员会的成员有优先参与校内各类项目活动组织、外派出参与校外比赛裁判学习的权利,并可根据他们工作的成果折抵他们岗位应完成的部分教学课时或科研工作量。

4结束语。

高校和谐有序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能否顺利进行,主要涉及政策、资金来源、创新工作思路等几方面,体育教师的劳动能否得到认可这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很重要,校方只有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充分尊重和兼顾体育学科发展的特点,“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在校园中得到生根发芽,并惠及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大学也才能为国家提供最终合格的人才。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四

贯彻落实各级校园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园有评比。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

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突出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规范作息时间,坚持大课间活动。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用心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一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切实做到“五定”,即定计划、定资料、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教师。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坚定不移地执行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用心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常规竞赛活动。每学期,校园体育组联合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评比,用比赛促规范,用比赛促发展。

4、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深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认真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做好体育科目测试。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校园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6、着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将校园体育工作跟行知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孩子们拓展最大的生活空间,让校园体育文化也能展现生活教育的魅力,让阳光体育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每个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办好校园体育节,将“小小全运会”打造成校园文化名片之一。20xx年5月,我校首届体育节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中,所有运动员以省为单位编组,开展各项竞赛,“小小全运会”取得良好效果。20xx年秋季,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精心策划,合理组织,礼貌比赛,让“小小全运会”再结硕果。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五

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长沙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活动的目的。

1、为丰富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激情,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体现文化:我喜欢,我参与,我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加与,在快乐中练,在练习中快乐。

2、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会锻炼,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自身的技术能力,最终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使学生感受到锻炼带来的好处,从理论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使真、善、美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4、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健全心理,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三、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为:星期二至星期四下午课间操后二十分钟。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运动包括呼拉圈、跳皮筋、长绳、短绳、踢毽子等。

四、组织要求。

1、各班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场地,因地制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各项活动场地安排见附一表),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鼓励各班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举行健康讲座等。

2、希望全体师生都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各任课教师也可以加入所教班学生一起活动。

(1)体育老师落实好活动器械,由班主任按排学生负责认领,按学校安排的活动内容进行,保证按要求达到人人有活动,按学校分工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每天值班老师对各班开展的大课间活动进行检查督促;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领,确保活动安全。

(2)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大课间阳光活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活动项目的具体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六

当文化可以作为商品并且像其它商品一样由市场经济调节的时候,难免会有别有用心者从中作梗,扰乱健康和谐的文化市场秩序。但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我们常说“文化是立国之本”、“文化是民族的软实力”等,因此,事关文化的事情都非小事,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为了维护健康和谐的音乐文化环境,学校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以学校为阵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业的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从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技能及层次———塑造高尚品德和人格———形成音乐审美心理结构———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形成一股满载正能量的主力军,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注入巨大的力量。

2015年8月10日,文化部公布近期排查内容违规的文化产品结果,共有120首违规网络歌曲被取缔禁播。违规原因是这些网络歌曲的内容涉及淫秽、暴力和色情。文化部的果断出击是对文化市场低俗产品的肃清,也表明了其抵制低俗文化产品的强有力的态度。文化部之所以这样做,笔者认为原因是这些违规的文化产品严重地扰乱了健康的文化市场秩序,对社会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污化了本应纯洁健康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会严重地腐化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三观意识,对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同时也是对艺术的亵渎。

古有“孟母三迁”成就文化伟人———孟子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她认为身边的环境不利于其子的良好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莫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当年孟母的三迁,可能中国文化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孟子了。同样,文化环境也将深深地影响着当今国人的内在涵养和审美层次。文化是一种力量,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抵制低俗音乐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如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及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远离低俗音乐并抵制低俗音乐产品。当然,音乐文化环境的澄清与维护仅凭教育工作者一己之力是显然不够的,这需要国家职能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笔者在此想从以下几点着重谈谈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对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

正如上文所说文化环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维护健康文化环境的持久战中学校是一个强有力的阵营,它承载着传递真善美的使命和责任。而在维护音乐文化环境的实际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举措。音乐审美教育是以审美教育的手段和审美情感体验,发挥音乐审美的功能,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审美知识,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和欣赏能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操及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音乐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和人性发展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审美感知功能。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听觉艺术。通过音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语言以五线谱为载体,付诸于乐器的声音表达,产生音响的效果,构成音乐形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传递音乐本体内涵,依次来启发感染受众,引起共鸣。受众个体对音乐的感受正是音乐感知的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正是通过这些专业音乐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获取音乐审美的技能,提升音乐审美层次,使审美感知得以强化。

2、心理调试功能。

笔者在校期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音乐专业学习者很少有人听或者几乎没有人听那些流行于大街小巷的世俗歌曲。与普通大众相比,他们受到良好的音乐文化教育,他们的审美层次和欣赏能力远高于市井平民。但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专业教育的话,是不是他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和众多的普通大众别无二样呢?答案一定是。其实这两者的差异就是心理调试功能在起作用。

音乐是一个宽泛而又没有统一解释标准的名词,或者说它不是一个概念。按照地理位置、表演形式、表演场所、演绎群体、受众群体、音响风格、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及演奏乐器等等因素可以把音乐分为很多类别,它们统称为音乐。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中是以西方音乐和新音乐为主体内容的教育,自然,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载体。我们习惯于称之为高雅音乐(关于此称谓是否合理及界定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这些高雅音乐会在欣赏者和音乐审美教育受众者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审美个体在聆听欣赏这些高雅音乐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应的音乐记忆,这种记忆在长久的积累和沉淀后会形成与之对应的音乐审美心理图示。这个音乐审美心理图示将成为审美个体在判断、选择、欣赏音乐时的标准,逐步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当庸俗、低级趣味的旋律出现时,将不能与这个心理图示相匹配,进而产生否定和排斥的心理,自然遭到抵制与摒弃。

二、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

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家青主先生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上界是神圣的殿堂,是真善美的使者,而音乐是她们的语言,是她们的化身。上界通过音乐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真善美的信仰,教人成为真善美的人。由此可见,青主先生对音乐教化作用的肯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旨在通过音乐的途径来达到美育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乐记·乐本篇》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与物而动,故形于声。”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发个体内心的触动,通过声的表述而成音,进而影响听众情感。学校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音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从原始的情感本能欲望升华到高尚纯洁的境界。

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受其中内涵,产生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感悟。如贝多芬《第九“命运”交响曲》,在享受到慷慨激昂的旋律曲调时,也会引发对贝多芬命运的感概和自我命运的.思考;当《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响起时给人一种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豪迈;当《教我如何不想她》唱起对祖国的思恋时,仿佛我们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内心情感,由犹豫到坚定、由怯懦到勇敢、由粗俗到文雅、由浅薄到深沉……音乐丰富了受众的内心世界,升华了思想情感。

2、有助于塑造学生人格,提高道德情操。

荀子在其著作《乐论》中提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故人不能无乐”,又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孔子作为中国私学的创始人将“乐”列为“六艺”的重要一门,并仅次于“礼”排于第二位,又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些都强调了音乐之于人的重要性及音乐对人的“入”、“化”的作用。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足以看出他对乐教的重视程度,认为缺少了乐教,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没有受过乐教的人也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一如《乐记·乐本篇》说的那样:“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音乐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优越性和特殊性。不必通过言辞的说教而以声音的方式激发人内心具有价值的美的属性,既饱了耳福又抚慰了心灵。孔子在听到《韶》乐时,不禁赞叹到“尽美矣,尽善矣”,以至于使他“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韶》乐对孔子的影响程度。“美”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善”是艺术的表现内容,两者都美,即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也即成为中国评判艺术作品的最高美学标准。优秀的音乐家们会通过优美的旋律塑造真善美的艺术形象,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受众,传递某种道德情感、意识观念及精神品质,以达到“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崇高境界。

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和功利性,它是在以诉诸于情感和唤起人性潜在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潜在着巨大的精神内涵和力量,散发着悠扬的魅力,让受众在不自觉中向其积极深邃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靠拢,自然而然地被音乐作品中积极的精神内涵所激励、鼓舞,进而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音乐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纯洁的心灵,使人成为有良知、有道德、有修养、有品位的人。刘向《五经通义》中说:“闻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也说明音乐可以起到调节性情和行为的作用,并形成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审美秩序。学校是一块净土,这里应充满儒雅和谐的文化氛围,应坚决杜绝一切与之不相符的低俗不文明现象。学校音乐审美教育通过音乐的感化逐步培养学生从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技能及层次———塑造高尚品德和人格———形成审美心理结构———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未来步入社会规避低俗侵蚀风险做好准备,也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奠定了基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大群体,基数之大,范围之广,因此,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将为维护健康的音乐文化市场秩序注入巨大的力量,也为加快文化市场文明建设起到推动性作用。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七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夏金国。

副组长:赵季春库锋冈。

组员:袁新乔洪望清胡佳。

2、实施小组:

组长:袁新乔。

组员:体育教师、班主任。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二课、两操、两活动”,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2节活动课。每天做广播体操(2次)。

(2)上午6:10—6:35,以班级为单位晨练。

(3)响应县迎奥运500天活动,每一百天为一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项目和次要项目,全面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2、方法:

(1)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上课。(体育教师巡视指导),晨间和中午活动由辅导老师全面参与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分阶段进行迎奥运500天活动:

第一阶段:2007年6月,举行xxx高中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学校田径队、篮球队、定向运动队、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以出色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第二阶段:2007年7-9月,响应号召,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自然,学习在野外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种对自然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视野。

第三阶段:2007年9月-12月,举办校体育节活动,开展学校秋季运动会、健身跑、三人四足、火炬接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体育节,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同时,积极抓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付出的汗水。

第四阶段:2008年1-3月,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组织新颖活泼的活动,积极锻炼,学会生活。开展学校“阳光班级”、“阳光少年”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青春、奥运、健康”氛围,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每位师生活动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第五阶段:2008年4-8月,学校表彰在迎奥运500天活动中的“阳光班级”和“阳光少年”,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活动真真正正的搞下去,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3、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体育特色学校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继续开展学生班级体育大联赛。同时结合奥运,融入社区,带动家庭,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健身活动。

1、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2、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场馆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周次年级活动时间项目。

16高一年级星期六。

16:00启动仪式(全体师生)。

17高一年级16:40—17:30篮球(38人)乒乓球(41人)羽毛球(57人)足球(64人)健美操(30人)田径(72人)。

18高一年级16:40—17:30篮球(38人)乒乓球(41人)羽毛球(57人)足球(64人)健美操(30人)田径(72人)。

注:竞赛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通知。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八

为学生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用心贯彻“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同时也为切实加强校园体育工作,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潜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用心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礼貌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组长:向xx(校长)。

组员:校委会成员体育教师各班主任。

实施督察小组:值周教师。

人人有参与项目,班班有团队,校园有比赛。

校园操场、内院及各乒乓球台。

活动实施时间主要为两阶段:

1、上午大课间时分,时长30分钟。

2、下午4:15到4:35进行30分钟体育锻炼。

1、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全校师生能深刻理解“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

2、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献身和友爱精神,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弘扬民族精神的用心作用。

3、建立校园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构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透过校园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根据校园的场地条件特将转呼啦圈、滚铁环、跳长绳、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作为阳光运动的主资料。

2、坚持并有效地发展校园竞技团队项目:田径运动水平,足球运动潜力,乒乓球技能。

3、在每一天的.活动中穿插如校园的特色教育,如校园群众舞等活动。

1、加强校园的体育业余训练,搞好校园田径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

2、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体育运动活动。每学期末评比“阳光班级”和“阳光少年”,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活动真真正正的搞下去。

1、加强领导,保证时间,构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资料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构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2、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校园领导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阳光班级的班主任和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物质励,并将活动成果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资料,纳入班级、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4、严格组织,强化管理,安全第一,制订严格紧密的安全紧急预案,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救助方案。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九

内容摘要: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并发挥积极作用。针对现在的高考形式,学校转变观念,为学生创造缓解紧张心理、调节情绪,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阳光体育活动。

关键词:

阳光体育;高三;趣味活动。

高考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十二载寒窗苦读学子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一(尤其是农家子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每一个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值得长期深入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也应主动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我校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中阶段,追求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是每一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终极目标”。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唯分数论”和“持久战”的现象相对严重,导致学生和教师身心疲惫。作为教育教学双边关系的主体,学生和教师不是机器,需要适时地休息和调整,也需要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有益于大脑发展和调节,有益于缓解紧张心理、调节情绪,有益于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等等。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工”。适当的体育运动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是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成立组织结构,加强管理。

我校高三年级有20个行政班级,近千人;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两位级部主任分别管理10个班级。在活动安排、班级调动和人员调配上,仅凭几位任课的体育教师是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必须建立机构、依靠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及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吸收班主任、分管年级的教导处副主任加入,分工明确,体育组负责设计,出方案,级部负责统筹,班主任负责思想工作和活动参与。

三、统筹课务,合理选择课时。

课时的选择和安排,是影响体育运动质量的因素之一。我校选择的时间是下午第二节课后,即:15:30~16:10。这段时间内,空气中含氧量相对较高,有利于师生摄入更多的“氧分”,从而提高疲劳的恢复速度和质量。同时,兼顾到高三年级本学期的体育课已暂停和一天的学习已持续了6个小时,迫切需要“释放”,以缓解身心疲劳。教务处对体育运动后的课务也相应作了调整,安排以“语数外”和“选修学科”的限时训练(训练容量为1小时)。其中,体育运动与限时训练之间留给学生10分钟的休息调整时间。

四、优化设计,提高实效。

体育运动项目是整个活动的.载体,它的选择和设计应切合实际,应该兼顾技能、体能、兴趣、进取意识和团队意识等。运动项目不能完全搬用某一体育项目,亦可适当修改或重组,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技能要求不高。

(2)体能锻炼价值较高。

(3)趣味性较强。

(4)有利于进取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案例一:为了个体和集体的进取意识,我校设计了“开往成功的列车”。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之后,再组织进行“开往成功的列车”。每班一条道,学生一路纵队,两臂搭在前一学生的肩上(双手不得离开),步调一致前进至100米终点(绕田径场一周)。案例二:为了增强班级的团队意识,我校选择了“集体跳长绳”。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之后,先进行约8分钟全体参与“鱼贯式”跳长绳,再进行约6分钟20人共同跳长绳,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班级个数。

五、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以学生的安全第一,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求各部门和人员密切关注并制定应急预案,分责到人。安全预设与防范主要包括:(1)场地与器材安全,(2)运动量安全,(3)运动后安全。场地与器材安全主要由体育教师和总务处负责。体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做到预设安全隐患;其一、对运动量的控制,不易过大;其二、防止因学生密度过大而冲撞或踩踏(例如:“开往成功的列车”的冲撞或踩踏)。总务处对器材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与检修(例如:“同舟共济”的木板边角进行防护)。另外,班主任和校医全程观注学生的身心状况,直至学生安静后参加限时训练。

六、有待优化之处。

1、运动项目设计有待优化。

运动项目的设计相对单一,没有很好地结合技能、体能和趣味性等。体育教师需走出学校,学习校外的拓展活动研发和组织方法,开阔设计思路。

2、深入了解师生兴趣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是本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对活动的改进有着决定性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率和效果,年级和体育组很有必要深入其中,了解他们兴趣和感受,集思广益。

3、完善点评机制。

每次活动后,由分管领导或班主任代表进行点评,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4、加大对器材的投入。

器材和设备是保障活动高效的载体。例如:“同舟共济”的木板质量和制作;在活动结束后的点评阶段,广播系统的质量。在此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全体高三师生充分体验到了“共同运动、共同快乐、共同成长、共同成功”的快乐。三年来,我校高考成绩位居南京市前列。阳光体育系列之高三阳光趣味活动的成功开展,起到了不可忽缺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体育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改变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