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19:32 页码:10
最新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模板14篇)
2023-11-12 07:19:32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编写教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简练、言之有物,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式结构。《生物》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二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肩上()。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肩上()。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肩上()。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三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栓查读文,在读中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大花园里都有什么?

2、指多名同学回答并补充。此时老师板书: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太阳。

3、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然后再选一个你读得的一段给大家展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小生长灵的样子读好。

4、在小组内展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5、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1)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要求读出蜂子的可爱,知道“小毛球”指的就是蜂子。

(2)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如“特大的,特别,亮,钻,飞”边读边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

(3)读完之后,请同学评一评,再读一读。

6、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我们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好看的————-满身——-,蜻蜓——-,蚂蚱————-,蜂子胖圆圆的就和一个——-似的。

三、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指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2、指名朗读。边读边指导,边读边评。

(1)“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就————”等句要读出节奏,读出自由的感觉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中来。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讨论。

(2)用自由说一句话。

(3)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

4、根据书后提示背诵课文。

三、写字。

四、完成课后习题1、2、3。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四

1、自主认识生字,理解“魁伟”、“保镖”、“同盟”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3、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4、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知道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族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一、检查预习,了解泼水节。

1、板书:泼水节

2、我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齐读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2、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交流。

3、出示句子:

突然,人群里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鉢里的水向她迎面泼来。

(1)课文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周总理,而是称他为“傣家人”呢?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朗读句子。

4、出示句子:

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

(1)总理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你认为这话是总理对谁说的?

(3)说一说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5、出示句子:

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1)小组自学,大组交流。

(2)总理还会把这盛满自己祝福的吉祥和幸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

四、感受情景相融的节日场面,总结全文。

1、引读第2节。

2、总结。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五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取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具:苹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

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现在大家用自已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告诉大家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大家一起来读第一、二自然段。

(2)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请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女同学认真听。

想想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的孩子呢?(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3)我是怎样回答小男孩的?

(4)过渡:真的像“我”想得那么简单吗?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学习三、四自然段,请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孩子认真听。

(2)他是怎样显示他这一项新本领呢?(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让我看)他是怎样切苹果的?(指名回答)。

板书:拦腰切苹果——五角星。

交流操作,实践情况(小组交流)。

(3)同学们刚才幼儿园的小朋友告诉了我们他的新闻,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4)现在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小刀,动手试一试。各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切苹果一下,切后认真观察发现什么结果?再次用不同的方式切,结果会怎样?(小组讨论汇报)。

(5)大家通过两次切不同方法的结果和小男孩的发现是否一样?

(6)从小男孩展示他的真本领后,我见到五角星时的惊奇请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有关的词语。

板书:见过……总是……从未见过。

……更没有想到。

(7)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我的对话。

过渡: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发现五角星时,你们会想到什么?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让我们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

(2)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

思考:那鲜为人知的图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魅力”一词怎样理解?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那么如果从大处说该怎么讲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

2、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什么?

五、拓展练习。

从小男孩横切苹果的方法中,体会到学习或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七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吗。说说:宋庆龄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诚实和信任的课文,第12课诚实和信任。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谁诚实?谁信任谁?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故障毕竟环顾歉意知晓费用宝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讨论:

(1)事故发生的原因:

天黑有雾能见度很差。

红色小车车身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2)责任在谁?

双方都有责任。

(3)作者是怎样做的?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理解词语:环顾。

(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做法?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书写“毕、货、贵”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八12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4—11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和红色小车的主人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些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明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车主自己换上了;车主向作者表示感谢。)。

(3)从他们的这次对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讨论:反光镜是怎么碰坏的?车主为什么要向作者表示感谢?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对话。

(2)“无人知晓的情况”是指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

(3)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又怎么看?

(4)当车主发现这一字条时,心里会怎么想?

(5)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的诚实和信任,使车主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动了!

(6)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对话:

(1)指名朗读对话。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出示句子: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实和信任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方法,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2、揭示课题,板书:15朋友之间。

3、师述:

我们该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学习可今天这篇的问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件事,她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4、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兴奋、欲言又止、抗议、光彩夺目、糟糕、自不量力、震惊。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段词扭证。

左中右结构:傲。

上下结构:简。

上中下结构:意。

(3)重点指导书写“傲”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5课,你知道了什么。

二、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友谊得真正内涵。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5—28自然段。

(1)讨论:“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不理解——“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生气——我转身离去。

难过——一想起和林童过去是那样友好,现在却不能共同分享欢乐,我就很难过。

怀疑——也许很糟糕。

3、学习课文29—33自然段。

(1)请同学读演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九

1、会5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1、教师板书“大地”,要求学生思考:你常用哪些词来赞美大地,你为什么爱赞美大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要赞美大地的,可是课题却是《大地的话》,大地会说话吗?这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请大家听课件中的朗读,拿出笔来做上记号。

1、听课件中的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品悟感情。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了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背诵全诗。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十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体验小学生努力学习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向上的纯真感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年来临的时候,人们常常以赠送礼物来表示自己真诚的心愿和情感。苇苇是一个和大家一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她要送一样特别的新年礼物给她的老师。她要送的礼物是什么呢?这礼物特别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故事。

(听课文录音。)。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

刚才我们听了录音,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新年的礼物》。

(板书:新年的礼物)。

2、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需要弄明白的词句,大家一起来解决。

3、理解内容。

说一说:苇苇送给老师的新年礼物是什么?她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

(讨论)。

三、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

苇苇多可爱呀!她把真诚的心意作为祝贺新年的礼物。我们要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表达出苇苇的美好的心灵和纯真的感情。

(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

四、复述课文。

阅读课文以后,我们要学习复述课文。复述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然后清楚、连贯地表达出来。

(指导复述)。

五、课堂练习。

1、“词句活动室”的“组词”:先自己填,再集体说。

2、“词句活动室”的“听写”:可以集体听写,也可以同桌间互相听写。

六、课后实践。

根据“语言直播厅”的提示,在小组里交谈关于小队活动的设想和活动方案。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十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

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_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

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

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

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

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

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全文。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十二

1、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意思,了解象棋规则。

2、熟记成语和古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第一课时。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熟记成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十三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问题和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你认为课文还有不妥之处吗?

4、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论证问题是否合理及具有的价值,评选好问题,同时小结质疑的方法。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问题、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六、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小演员。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匹配板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初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生字词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颐和园概况。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廊与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师简介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描写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巡视辅导。

三、检查交流初读课文情况。

1、检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a、课件出示生字。

b、指名认读。

c、教师校正读音。

d、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词语。

3、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本课有9个自然段,文章首尾呼应,先概括讲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然后具体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最后总结全文。

4、检查划分段落的情况,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精美建筑。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第四部分(第9部分):总结全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这一部分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汇报自读情况。

a、这一部分里,写了长廊的造型绝。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

b、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位置绝。

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c、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结构绝。

将描写长廊结构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d、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

3、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从而说明了长廊的建筑艺术成就高。

三、导学第三部分。

1、教师提示学法:由自然段到意义段,一个一个自然段地弄清意思;找出这个意义段的中心句,明确段意;理清各自然段的关系,了解段落的叙述顺序。

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检查交流第三部分学习情况。

1、第6自然段指出长廊上的画奇,长廊上的画一共有一万多幅,多得让人惊奇。

2、第7自然段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

3、第8自然段共两句话。第1句话写出了长廊上的画的各种类型,说明了长廊上的画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可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第2句话写出了长廊的画十分精美的特点。

启发学生想象:中外游人看完长廊上的画后,会说些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画,长廊上的画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十分精美,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五、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七、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段,欣赏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

八、总结全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