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28:06 页码:10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优秀9篇)
2023-11-12 16:28:06    小编:zdfb

在对待问题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总结的目的和受众,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字表达。看看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理念,它们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一

现在正是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发季节,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知识,更好地做好预防吧!

肺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肺结核预防措施。

(一)卧室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四)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肾综合症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虫媒传播。

潜伏期:4――46天,一般为2周左右。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一)灭鼠为主,同时做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二)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三)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四)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注意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防病、保健知识,掌握科学的防病方法,并且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珍爱生命,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二

向阳小学特别提醒学生家长。

在做好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的同时。

需要特别注意手足口病的预防。

平时注意观察。

孩子口、手、足的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建议给孩子接种手足口疫苗。

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

0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ev71病毒等。这个病一般主要侵犯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春夏季高发。

02。

疱疹性咽峡炎是传染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法定传染病,但是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主要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也可感染。生病的小朋友都具有传染性,尤其是起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预防。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02。

手足口病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状。

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03。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04。

如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系很近,两种疾病是一个藤上两个瓜的关系,同为肠道病毒感染,有的宝宝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有的表现为手足口病。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个方面:

1、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脚上、臀部都可能起疱疹。

2、发病风险不一样。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则不然。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0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感、手足口病等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科学穿衣:

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

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通风时要注意保暖。

4、勤洗手:

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和患者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注意手的卫生。

5、适度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平衡膳食: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少食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7、充足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8、及时就诊:

当孩子身体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正确治疗,在身体未恢复前不要带病上学。

孩子的平安与幸福,是我们的最大心愿,请各位家长在节假日周末期间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切实担负履行起监护孩子的重任,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三

夏季来临了,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1、持续高热体温38。5℃超过3天。

2、神经系统异常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抽搐等表现。

3、出现心衰前兆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预防措施。

1、发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重症发生。

2、避免接触病人。

3、勤洗手、讲卫生。

4、注意食品卫生。

2、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经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途径传播,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尤其5岁以下儿童多发,平均3-5天潜伏期。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重点关注: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是,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都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内。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水痘传染性极强,尤其在发病前几天至疱疹干燥结痂期间。易感者接触到水痘患者和感染者的口腔或眼睛分泌物、疱疹的疱液时即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用具而感染。

主要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水痘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然后延至面部和四肢,由红色斑疹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疹,疱疹常伴瘙痒,周围有红晕,呈向心性分布。儿童发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皮疹。

预防措施。

1、注意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水痘,须马上隔离,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为干痂。

2、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3、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夏秋季多见,是由志贺氏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进行消化道传播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起病急,发热怕冷、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是细菌性痢疾三个典型的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

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5、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为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眼部刺激症状,如眼红、流泪、畏光、眼痛等。

预防措施。

1、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避免接触急性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2、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3、夏季感冒。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头痛,怕风等。鼻涕起初是清水样,2至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热感冒的病程为3-7日。

预防措施。

1、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2、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3、夏日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

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其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4、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夏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5、规律作息。

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6、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周末白天带孩子外出游玩时,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等。

7、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注意及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虽然夏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防控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四

在炎热的夏季,小朋友偏爱的冷饮又开始活跃了。大家都知道,夏天不能多吃冷饮,特别是小孩肠胃比较脆弱,容易拉肚子,却不知道夏季更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节。那么,在夏季有哪些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很强。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

2、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疱疹咽峡炎常见于1-7岁儿童,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夏季为高发季节。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常常会引起同游玩的孩子一同发病。除了咽峡部疱疹外,常常伴有高热、咽痛、头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等。

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解便常常夹杂粘液、甚至脓血,便意急切,解便后又始终觉得没有解干净,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又因为这种疾病常常会因为食物源引起,常常还可以出现幼儿园、小学班级集体发病的情况。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4、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由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多见于夏秋季,常伴突发高热、恶心、意识障碍、惊厥、呕吐、嗜睡、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症状,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对乙脑最好的预防就是防蚊灭蚊,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5、传染性结膜炎。

该病常常突然出现眼部烧灼感,疼痛、眼皮红肿、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双眼充血、甚至出现眼睑肿胀等。

传染性结膜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都可能会感染。注意卫生是预防的重点。

夏季常见流行病还有很多,例如流脑,水痘,风疹等等,不同的传染病治疗不同,但是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似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来预防,减少小朋友患传染病的几率:

1、常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5、随时根据天气变化穿衣,降低感冒几率;

希望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能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尽量减少传染病的感染,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学习。防范于未然,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五

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xxx小学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准备了这份夏季传染病防治指南,请大家仔细阅读!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春夏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适时停课。如果学校班级里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学生,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3、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4、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5、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夏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4。在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此类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肠胃炎的病毒。主要以肠道传播为主,感染者发病突然。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诺如病毒导致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两至三天,发病后一至三天是排毒高峰,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异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多数病例症状持续24-60小时后可自行消失或痊愈。

传播途径:诺如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少量病毒即可感染且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广,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尤其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所以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发生暴发或小流行。

隔离期:临床症状消失后3日。

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到无牌无证的非正规餐饮单位就餐,减少传染机会。

2、一但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带病上课。

3、清理患者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须再洗手。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衣服、被子、地板等表面要用含氯消毒剂清洗、喷洒。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或留下肢体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

传播途径:蚊虫叮咬。

治疗周期:3-7周。

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灭蚊、防蚊。教育孩子不可贪凉,不可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

温馨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学生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学生自身免疫力呦。

3、每天入校前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学校。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证明方可回园。

4、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仍在进行。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我们一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保护,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六

夏天是各种传染病、腹泻病和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注意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2、注意饮用水、食品的卫生。

3、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开展灭”四害“等工作。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5、做好个人防护。

6、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关注孩子健康预防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

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虽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微,7-10天就会自愈。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所以,秋季的这个手足口次高峰,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2、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3、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毒,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

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毒多达20多种,例如今年北京市新出现的cv-a6型,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4、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三、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所谓的抗病毒药。患病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如果孩子因体温太高而难受,家长可遵医嘱让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减轻孩子不适。

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抓挠引发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饮用,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三、“手足口病”的常见疑问解答。

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可用的疫苗。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哪些人需要接种ev71疫苗?

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个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该疫苗目前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接种程序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

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七

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更容易滋生、繁殖。为了进一步做好小学及幼儿园传染病防范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学校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防控措施,全力做好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校不但要做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更要保持高度警惕预防夏季传染病的发生。现将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知识告知各位家长。

感冒。

主要症状:孩子由于自身集体防御功能不完善,因而很容易被感染,甚至是重复感染,在人多的场所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夏季的伤风感冒通常伴随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发热以及乏力等症状。

预防知识:室内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流通,避免人群密。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多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传染性结膜炎。

主要症状:传染性结膜炎常常突然出现眼部烧灼感,疼痛、眼皮红肿、分泌物增多、怕光、流泪、双眼充血、甚至出现眼睑肿胀等。传染性结膜炎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预防知识: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去揉眼睛,特别是手上有口水或者是鼻涕的更不要让小孩去揉眼睛,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给小孩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在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小孩到游泳池等公共场所。如孩子患有眼结膜炎,洗脸的时候一定是要用冷水洗,不要用温水和热水洗。

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知识: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彻底清洗消毒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水痘。

主要症状:水痘的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预防知识:水痘患者应及早就医用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充足饮水,补充营养。避免抓破引起细菌感染;对患者须隔离治疗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大约2~3周;患者卧室、被褥衣服、用具可采用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措施进行消毒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儿童疱疹咽峡炎常见于1-7岁儿童,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夏季为高发季节。其粪口、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常常会引起游玩的孩子一同发病。除了咽峡部疱疹外,常常伴有高热、咽痛、头痛、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等。

预防知识: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及时就医。

肠胃炎。

典型症状:感染性胃肠炎多急性起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排水样便等。

预防知识:夏季的腹泻最大可能是因为吃了被病菌感染的食物,因此要特别注意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家长尤其要督促孩子们饭前便后洗手,叮嘱孩子不能喝过多的冷饮、吃生食。特别注意餐具的消毒,更要注意保证厨房的清洁干燥。如果孩子发生了腹泻,不要让孩子不吃东西,这样反而会加重腹泻。可以让孩子吃易于消化的如粥类的流质食物,适当补充糖、盐水。

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支气管炎大多都是感冒迟迟不好导致的疾病。主要的症状是咳嗽、流鼻涕、咳痰、高烧、面色潮红等。

预防知识:外出时记得戴口罩,防止灰尘、花粉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同时避免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病毒传染。改变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多以清淡为主,多喝水。

小学及幼儿园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卫生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校对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高度重视。每天的消毒工作必不可少!

每天早晨老师们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保证孩子们进教室后有流通新鲜的空气。

饭前便后组织孩子洗手,避免细菌从口传入。

每天都有专职人员对教室内的桌椅柜子、饮水机、门把手等学生每天能接触到地方用84消毒液稀释进行擦拭消毒,预防疾病的传染。

家长们这样做。

在家我们可以这样来预防,减少孩子被传染的几率:

多喝白开水少吃冷饮。

绿色蔬菜经充分浸泡,洗净煮透后才能食用。

由于天气炎热,食品容易变质。因此尽量不要吃隔夜隔顿菜,凉拌食物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的安全。

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室内避免一直使用空调,以防“空调病”。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家校合作。

发烧37。3℃以上的学生需居家休息观察。

晨检时,配合保健医检查,如发现口腔有疱疹、眼部红肿、结膜红肿的学生,需居家休息观察。

患有疑似或传染病学生,应积极就医居家隔离休息。

计划免疫及时接种。(除过敏性体质等特殊儿童不能接种者)。

孩子注意卫生的养成。家庭普及“七部洗手法”及时纠正揉眼、吸手指等不良习惯;做好家庭中的环境卫生、空气流通、饮食卫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夏季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冷饮,减少外出进餐。

虽然夏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防控工作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八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诺如病毒、细菌性痢疾等。这些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等途径传播。

夏季天气炎热,细菌、病毒繁殖活跃,温馨提醒全体师生及家长朋友们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成人也会患。一般4―6月是高发季节,但部分地区在10―11月还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4、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好习惯保驾护航。

1、少去公共场所。

2、开窗通风。

3、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天冷也要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部、四肢很少,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凡没有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

1、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2、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一旦出现水痘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自发病起至疱疹全部结痂脱落为止。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诺如病毒引起的疾病。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预防措施。

1、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食源性疾病。

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在我国,按照致病因素的不同,食源性疾病主要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

预防措施。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熟分开,避免共同保存生熟食品。

2、注意饮食卫生,切记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

3、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冬季要做的事,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预防措施。

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一疾病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1、防鼠灭鼠。

2、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杜绝或尽量减少宿舍存放食物。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3、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容易经常出没的地方活动。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夏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篇九

夏季到了,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为了能保证孩子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孩子安全度夏。

q1。

手足口病。

1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经过消化道(即粪口途径)、呼吸道、密切接触(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传播。

2

[临床症状]。

先出现发热,一般不超38。5度,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咽痛等症状。发热1-2天后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3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用肥皂、流动水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以免传播疾病;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室内通风换气,不去拥挤公共场所。

q2。

结核病。

1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悬浮在飞沫中,被人吸入后即可感染,排菌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飞扬亦可传播。

2

[临床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午后低热、盗汗、疲倦、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3

[预防措施]。

1、加强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3、保护易感人群:无禁忌的新生儿应注射卡介苗。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及时开展结核病筛查。

q3。

水痘。

1

[传播途径]。

水痘的传播性极强,易感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

2

[临床症状]。

发热、疱疹、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3

[预防措施]。

2、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及时注射水痘疫苗。

q4。

流行性腮腺炎。

1

[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经飞沫呼吸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或其他唾液腺肿痛。

3

[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q5。

甲肝。

1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产品(牡蛎、毛蚶、蛤类、蟹等)、蔬菜、水果。经水传播: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尤其在雨季的暴雨冲刷后,粪便溢出粪池污染水源,易引起甲肝传播。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通过患者被粪便污染的手、用具、餐具、玩具、衣服等,可直接和间接经口传播。其他途径:苍蝇、蟑螂携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也可引起甲肝传播。

2

[临床症状]。

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体温升高。甲肝病人还可能出现腹泻、肌肉疼痛、咽炎等。

3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3、不喝生水;

4、不吃生蔬菜和未洗净的瓜果;

5、及时接种疫苗。

q6。

流行性感冒。

1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传染源(流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到空气中,被易感人群吸入引起传播。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触亦可传播流感。

2

[临床症状]。

发热、头痛、浑身酸痛、流涕、干咳、寒战、呕吐等。

3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用肥皂、流动水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并洗手,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5、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8、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科学预防流感。

q7。

伤寒。

1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大便排出后,通过污染水、食品、日常生活接触物品,而传播给其它人,也可通过苍蝇、蟑螂等虫媒携带传播。

2

[临床症状]。

持续高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等。

3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2、接触食物前和大便后要洗净手;

3、经常喝开水,不喝生水;

4、不吃生冷、变质和受苍蝇、蟑螂等污染的食品,隔餐食品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5、不与其他人共用碗筷,餐具用后要消毒;

6、蔬菜彻底清洗干净后加工,购买的熟食品要充分加热后食用;

7、不随地大小便,搞好家庭室内、外卫生,注意防蝇、灭蝇;

8、不到无证、餐具不消毒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

9、夏秋季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和就餐机会。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发烧2-3天等疑似伤寒、副伤寒症状或体征,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

q8。

细菌性痢疾。

1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另外,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即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

2

[临床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征为起病急、发冷、发热(可达39℃)、腹痛频发、腹泻、里急后重(就是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有没拉完的感觉)及排泄含有粘液、脓及血的稀粪便,再严重一点的话就是恶心、呕吐。

3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2、储存制作食物生熟分开;

3、尽量购买食用新鲜食品;

4、防苍蝇;

5、做好物品消毒;

6、洗手很重要;

7、疫苗注射,痢疾疫苗是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疫苗。痢疾疫苗全称为口服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活疫苗。可用于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

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孩子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

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孩子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户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夏季白昼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