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2:39:06 页码:11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优质8篇)
2023-11-25 02:39:06    小编:zxfb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追求更高的目标。写好总结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总结的要求和标准。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总结。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一

1、物种数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该有(200万—450万)种。

2、寻找动植物时,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编上号。

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1、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方校园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时,可以:给生物编号,写号码。

2、珍惜动物的分布区域:

藏羚羊:西藏、青海、新疆扬子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

大熊猫:四川、山西、甘肃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珙桐:贵州、四川、云南。

第三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1、科学家分类植物的方法:科学家主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如他们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2、植物的种类:在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约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3、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菌类)不能自己制造养料。

4、举例:

开花的植物:月季、凤仙花、桃花、水仙、玫瑰蕨类:金钱蕨、铁线蕨。

藻类:海带、紫菜、石花菜、海藻苔藓类:葫芦藓、地钱、青苔。

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1、科学家分类动物的办法:(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2、动物的种类:在动物中,已发现的种类有(150多万)种,(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3、动物分类:略。

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1、每个人的相貌都是()的,世界上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第六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1、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将叶退化成尖刺是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香蕉长着又宽又长的叶子是为了(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调节自身温度。

2、猫的爪长有厚厚的肉垫是为了(减少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鸟的爪长成钩状是为了(便于抓住树干和捕食),

鸭的蹼脚是为了(便于游泳时划水),

苍耳的钩刺是为了(便于钩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莲子的外壳是为了(便于在水中漂流)。

在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是为了(便于随风飘散传播种子)。

第七课谁选择了他们。

1、生物与气温的关系:生物学家发现,同一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就(越大),身体越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地球从出现简单生命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家猪是由(野猪)驯化来的;

家鸭是由(野鸭)驯化而来的;

(水稻)和(稗子)杂交形成杂交水稻;

金鱼是由(鲫鱼)培育而来的,以上这些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长颈鹿)、(北极熊)、(北极狐)、(青蛙)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八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3、《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4、已经灭绝的生物: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二

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第二课电磁铁。

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吗?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吗?

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关系的实验。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关系的实验。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磁力大;电流小,磁力小。

3、制作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方法有: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效果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1、电动机: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小电动机的组成:小电动机由(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线圈)、(铁芯)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

第六课电能和能量。

1、电能: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能量的主要形式有(电能)、(热能)、(声能)、(动能)、(化学能)等。

2、用电器: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七课电能从哪里来。

1、电池的种类:干电池(化学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蓄电池(化学能——电能)。

2、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把电转化成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移动。(发电机)能够把磁转换成电。所以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它(发电机)了。

3、用手转动小电动机,线圈中的指南针会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小电动机发出电来了。

第八课能量与太阳。

1、煤的成因: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长期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的。

2、石油、天然气的成因: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的(低等生物)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3、不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存储的亿万年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4、可再生能源:我们今天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地热)、(核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三

知识点归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3、耳的结构: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实验步骤: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动。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步骤: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

(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

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或薄橡胶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相当于鼓膜),并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

(2)用音叉等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认真观察“鼓膜”震动的情况。我的记录表:相同条件声音制造点到“鼓膜”的距离相等制造的声音强弱相等实验结论:“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震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震动也不同。发生强,“鼓膜”震动的幅度大;发生弱,“鼓膜”震动的幅度小;距离近,“鼓膜”震动的幅度大;距离远,“鼓膜”震动的幅度小。

实验四: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实验材料:钢尺实验步骤:

(1)将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上下浮震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声音。(2)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齿的振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五: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材料:尺子、若干本硬皮书。实验猜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因高越(填“高”或“低”),振动越(填“快”或“慢”)实验步骤:

(1)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用力压住余下部分。(2)按照尺子震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用力拨动尺子,反复3~4次,仔细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尺子震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注意事项:尽量压紧尺子,不要让它与桌面碰撞发生。我的记录表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5101520我听到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我看到的振动的快慢快较快较慢慢由高到低音高的变化顺序不同条件“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弱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鼓膜”的震动情况震动明显震动不明显。震动明显震动不明显。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知识点归纳: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4、根据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法分为生食和熟食。5、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6、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牙齿、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有传送和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消化、润滑食物的作用。

8、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碎食物的作用;臼齿有咀嚼食物的作用。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输送到胃里,在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

综合实验探究:

实验一:模拟人体呼吸。

实验材料:气球和气球皮、吸管、瓶子。实验步骤:

(1)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

(2)拉下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3)顶起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

实验结论: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实验二:辨别脂肪。

实验材料:食用油、花生、肥肉、棉签、白纸、水等。实验步骤: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在白纸上挤压,润滑花生、肥肉;用棉签蘸一点水,涂在白纸上。

(2)观察、比较以上几种食物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我的记录表三种食物的油渍纸呈半透明;摸上去黏糊糊的;有油腥味;时间长了也不容易蒸发变干。白纸上水的痕迹白纸发皱变软;时间长了,上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变干。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

实验三:辨别淀粉。

实验材料:淀粉、土豆、馒头、面包、碘酒等。实验步骤: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四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小车所用额力,并记录;

(2)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的力,并记录;

(3)比较直接提升小车和沿斜面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

7、实验: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我的猜想:斜面坡度小,省力多;斜面坡度大,省力少。

研究材料:坡度不同的两个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斜面坡度的大小。

不改变的条件:玩具小车的轻重、斜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小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在较大的斜面坡度上拉动小车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3)比较在两个斜面坡度上拉动滚轮所用力的大小。

第八课自行车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的特点: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依靠(人的力量)前进的,(链条)与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大小齿轮: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

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杠杆:刹车、车铃按钮、后架上的弹簧夹。

轮轴:车把手、小齿轮和后车轮、脚踏板和大齿轮。

滑轮:车轮和车轴、脚蹬板和脚蹬轴。

斜面:螺丝钉。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五

3-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1在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实验时,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3-1提供动力可以使小车启动,有阻力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3-2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2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4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3-4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仲得越长,示数也越大”的特征制成的。弹簧秤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弹簧)五部分组成。

指针一。

3-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

力。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

3-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量。

3-4跳板、健身球、撑杆和海绵垫、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力。

3-5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3-6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六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七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电和我们的生活。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下册知识点篇八

2-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文气管、肺、横膈膜等。

2-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气,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2呼出的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氯气不变。

2-2一个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每分钟心跳80次左右。

2-2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

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2-2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

液。

2-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2-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2-4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

2-4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藎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

和熟食: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另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

粉丝、粉皮等食物,从食物来源上分类,属于植物类食物。

2-4植物类食物有:谷物、水果、蔬菜等:动物类食物有:奶、奶制品、蛋、肉等。

2-5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5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白质的食物有:大豆、牛肉、鱼肉、鸡蛋、纯牛奶、开心果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料、、烹调淀粉、马铃薯等。

营养从食物中来。

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

淀粉。

料的方法。

2-5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2-5人的生长与活动需要营养,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6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

2-6只有营养均衡,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

2-6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中的地位和比重是不一样的。

2-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6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含有糖类和脂肪,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

2-6奶制品、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含有蛋白质,可以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2-6蔬菜和水果类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让我们保持健康。

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的消化器官之一。

2-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

n%。

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

臼齿(20个)。

2-7门齿:用来切割食物:白齿:用来咀嚼食物:犬齿:用来撕碎。

食物。

2-7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

物在体内消化。

门%。

2-7如果牙齿不妊,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牙流的分布排列图。

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

2-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

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食物残渣,并吸收少量水分。

2-8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8食物的旅行线路: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一体外。

2-8人体按工作类型分类可以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

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呼吸系统:(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