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6:47:08 页码:7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模板13篇)
2023-11-12 06:47:08    小编:zdfb

自然界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了无数种类的物种和自然现象。如何管理好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最后,希望大家在情感表达中能够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沟通。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一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迎春花、桃花、油菜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梅花、君子兰、水仙花、白玉兰、牡丹花、牵牛花、百合花。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 春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炎热的 夏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凉爽的 秋天 来到 了,什么 花儿 朵朵开?

寒冷的 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备有:我们 种的 什么花儿 开)

4、背景音乐。

1、引出活动:

2、讲述故事

老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音乐起)

(讲到:第三件事后,插问)。

老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孩子: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到世界去旅行……在海边住……

3、继续讲故事。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孩子:桃花是在春天里开得……荷花是在夏天里开的……

老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孩子:梨花……康乃馨……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小朋友现在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花儿、夏天花儿……)

幼儿操作,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不同的韵律节奏表达:四季花儿开。

1]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在春、夏读完后,提问:刚才是用手来打击节奏,还可以用什么来打击节奏?(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都可以表示节奏)

老师提示:节奏和别人不一样,那会更美好。

4、以对唱的形式进行。

师先问,幼对答。过程中引导孩子完整回答。

以孩子问孩子答的方式进行有节奏的唱,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老师:啊,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1.回归故事。

老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写信买了许多花籽……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

2.美好的事情。

老师: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知道吗?等你们长大了,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二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落叶》选材来自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幼儿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本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重复的句式结构,非常适合幼儿的创编,所以我把活动的年龄段定为大班上学期,因为大班幼儿对生活的经验更为丰富,积累的词汇量相对较多,这些都为创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欣赏散文诗,感受作品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并尝试创编诗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针对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与语言美的魅力,以及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特点,在目标定位中,我注重了“欣赏与感受”这方面,所以目标1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幼儿通过多方的体验与理解作品内容之后转化为想象与表征,进行简单的创编将是活动的难点。

1.经验准备:课前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去郊游,感受秋景的美,实地观察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感受过落叶飘零的样子,并收集各类落叶,带回班级进行互动墙的布置。同时,让幼儿对动物的迁移现象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

(1)制作散文内容的课件。视听结合,声图并茂,形象生动直观的小动物形象,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背景音乐《小夜曲》。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来引出或衬托诗歌,可以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1.经验讲述。

让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经验谈谈观秋景、捡落叶时的发现。

指导语:郊游时,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大家?

此环节是幼儿对郊游活动的经验讲述,幼儿可能会对郊游中的所见所闻加以表述。若有家长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对秋景、落叶的观察,幼儿可能还会讲到一些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或许还有幼儿还能发现到停驻在落叶上的一些小生命……这些经验内容虽是比较零散的,但是却可以为之后散文的学习做个铺垫。

2.欣赏感受。利用课件资料欣赏配乐散文诗朗诵,让幼儿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指导语:欣赏了这首散文诗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诗中的什么?

散文诗的内容是对幼儿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内容幼儿不易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形象性的。此时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配乐朗诵中,幼儿将会再次身临其境。通过欣赏,幼儿可能会对散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整体感受,初步感受到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并对某些画面或对象有深刻的印象。

3. 领会理解。利用课件动画画面,引导幼儿分句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指导语:看到了飘落的树叶,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落叶分别为它们带来了什么?

此环节中童趣十足的动画画面将逐一展示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以及优美的意境:吹拂的秋风、翩然飘落的树叶、爬动的小虫……这些动画内容都将让幼儿更加细致的去感受散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唯美。在落叶与各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幼儿可能会很快理解小虫、蚂蚁、小鱼与落叶之间的关系,但对于燕子、树叶与信的关系,这将会是幼儿在散文知识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进行梳理。

4.突破难点。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5.仿编阶段。利用插入式仿编操作卡让幼儿模仿原文的句子展开联想与想象,创编美的语句。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三

一、听声音猜人物,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声音,请你们听听看这段声音是哪个动画片里的?谁在说话?教师播放声音后提问:

1、谁在说话?你从哪里听出是孙悟空?

2、他喊的师傅是谁?

3、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一起告诉我?

4、小结:听说过《西游记》吗?这四个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西游记》深受人们的`喜爱,百看不厌,后来人们把《西游记》出版了大人的读本和小孩的读本,还拍了电影、电视、制作了动画片。

(ppt在同一画面上逐个出示这四个人物的汉字,电影、电视剧照以及图书封面)。

此环节设计意图:

孙悟空是小朋友比较熟悉的人物,我通过让幼儿听声音猜人物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孙悟空的声音,逐渐引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一步一步引入活动的主题,并通过小结让幼儿对《西游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观察讲述,渗透童谣内容。

1、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2、他长得怎么样的?使用什么兵器?有什么本领?

3、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经常会碰到谁?最后怎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ppt,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此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让幼儿说说喜欢西游记里的人物,一方面在集体交流中帮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关键性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谈话,无意中渗透童谣内容,为童谣学习做准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在ppt中准备好的9张图片正是童谣中的9句话。)。

三、欣赏童谣,了解童谣内容。

1、有一首童谣讲的也是西游记里的事情,想不想听一听?(第一次欣赏)。

2、想不想再听一遍,听好后请你给这些图片拍一个队伍。(第二次欣赏)。

(根据幼儿排队情况操作ppt)。

此环节设计意图:

我设计两遍欣赏的目的是:第一遍让幼儿听清楚童谣内容,了解大概;第二遍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并借助图片让幼儿理清每句话的先后次序,为接下来的练习童谣埋下伏笔。

四、多种形式练习童谣,调动幼儿朗诵积极性。

1、跟着老师念。

要求:先慢慢轻轻,再响亮(1~2遍)。

2、寻找童谣作品中的连锁调的形式特点,降低记忆难度。

(1)小朋友,你们在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举例如:先念第一句,把第二句开头重复的地方响亮的念出来,引导幼儿感知。

(2)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3)小结:这首童谣中的句子,上一句的末尾都做了下一句的开头,这叫做连锁调。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快的记住这首童谣。(操作ppt,在图片上悬浮出现汉字,并用红色笔标注重复的地方)。

(4)我们一起来试试看。(1~2遍)。

3、出示节奏图谱,练习童谣。

(2)对了,我们可以像唱歌一样有节奏的念。(1~2遍,并逐步加快节奏)。

(操作ppt,在图片上方出现节奏条)。

4、以rap说唱的形式练习。

(1)如果念得太快,小朋友来不及想接下来的内容怎么办?(启发幼儿思考)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你们听,老师在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了什么?教师示范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吆,吆,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吆,吆。

(2)幼儿以说唱的形式练习。

5、幼儿观看rap表演。

老师还能又说又唱又跳,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教师以rap的形式表演童谣。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教学。

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三)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

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五

《两只笨狗熊》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儿童故事,故事中大黑和小黑捡到干面包后被狐狸骗了的故事情节,既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又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在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养成与同伴相互谦让的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重点:理解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

难点:理解“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熊两只(一大一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你会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的挺胖,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儿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教学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

“大黑和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讨论:“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

总结。

方法。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班的语言老师郑9**,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大班语言《落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落叶》选自凤凰小康轩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小衔接课程语言上册,《秋天的故事》这一主题中。《落叶》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落叶的不同作用。散文中明确的介绍了有落叶的时间;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树叶可以落在任何地方,如文中提到树叶可以落在地上、可以落在沟里、可以落在河里、还可以落在院子里,那孩子就会想树叶还可以落在很多的地方,利用排比句的优势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拓展孩子思维的作用;树叶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小动物出现,让孩子们懂得不同的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中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树叶的不同作用,如树叶可以当小虫的房子、树叶可以当蚂蚁的小船、可以当鱼儿的小伞。这篇散文可以让幼儿明确落叶的作用,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落叶》适合大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学大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能力上:对动词躲、藏、坐、落的理解。

3.情感上: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落叶比喻为房子、小船、小伞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落叶比喻为房子、小船、小伞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认知准备:熟悉游戏《开火车》

物质准备:头饰、课件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表演法,培养幼儿的肢体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我通过散文中的小动物导入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创编”的学法,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噔噔噔噔)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幅图片,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哪几个小动物?(有蚂蚁、小虫、小鱼)这三只小动物一起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落叶》。夸奖语: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明亮。

第二环节:教师泛读: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歌《落叶》。带上动作,加上夸张的表情。

第三环节:游戏

1.下面我来做一个抢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们来回答

(1)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树叶从树枝上怎么下来?

(3)小虫爬过来,怎么在里面,把落叶当作房子。

(4)蚂蚁爬过来,怎么在上边,把落叶当作小船。

(5)小鱼游过来,怎么在下边,把落叶当作小伞。

(6)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怎么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小朋友们回答的真不错,跺跺脚来夸夸我们。)

2.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我说你做不要错”的游戏,也就是老师说词语,你们来作动作。那老师问,谁最棒?小朋友们回答“我最棒”。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起立,一起来做动作。

小虫爬过来;躲在里边;把落叶当房子;坐在落叶上边;把落叶当小船;藏在落叶下边;

(小朋友们动作做的真到位,拍一拍屁股夸夸自己。)

3.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散文诗。

4.角色扮演(带上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的头饰,把二十个人分成四组,每组五个人)

第四环节:创编

创编一句同样格式的散文诗。

第五环节:总结

小朋友们,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检一些落叶跟它们问个好吧!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七

大家好,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资料,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必须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贴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能够很好的为幼儿理解。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完美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此刻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个性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取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资料,期望透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的资料,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完美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思考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潜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资料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资料。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潜力。同时我们也明白"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完美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资料,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完美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资料,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好处,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资料"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完美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资料、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我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完美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主角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主角图,能够帮忙幼儿理解故事资料,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我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能够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必须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资料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透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资料,帮忙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到达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构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靠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资料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和思维潜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主角图,这样不仅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忙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资料。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我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潜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透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个性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主角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资料、语言的学习。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个性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潜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今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忙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根据教材资料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资料。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资料,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样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资料。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样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主角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资料,透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忙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主角,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状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资料,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搞笑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主角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群众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资料,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透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忙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透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忙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透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明白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齐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透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样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样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我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能够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忙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完美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潜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必须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能够到达"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八

大家好!

这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

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散文诗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她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歌中迎春花、翠柳、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等作为春的使者让它们充满自豪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之中,能够呼吸到春天的气息,不由自主地感觉自我像春天一样浑身充满活力。散文诗诗歌虽短小,却充满了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春姑娘悄悄地来了!

春姑娘来到田野上对着迎春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迎春花立刻"滴答滴答"地吹起了小喇叭。燕子、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听了春姑娘的悄悄话立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透过多种活动帮忙幼儿对作品的体验。"诗歌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贴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意犹未尽。学习散文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应运而生,孩子们透过学习散文诗能够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并萌发一种用心向上的激情。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用心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文表达潜力和思维潜力。同时要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透过看图理解散文诗资料,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带给我们的快乐。

2、能用喜爱、充满趣味的语气说一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描述春天美的话句。

3、引导幼儿透过观察春天的变化理解诗歌,并透过比较,明白"滴答滴答"、"哗啦哗啦"、"嫩绿嫩绿"、"摇摇摆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幼儿理解诗歌资料,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活动的难点: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仿编散文诗。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透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观看课件、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格式,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诗歌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1、实物投影仪与诗歌匹配的课件。

2、春天的美丽景色图片五幅。

3、欣赏《春天》歌曲。

知识准备: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并进行描述。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忙幼儿熟悉诗歌资料,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老师制作相应的课件。让幼儿透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春图和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诗歌诗。如老师提问:"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根据幼儿所说的出示课件中相应而论,有目的帮忙幼儿感受春天的美。"。

3、动作表演法:本散文中有许多动词、形容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透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蹦蹦跳跳"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小青蛙优美的舞姿来表现。

4、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诗歌的美,体春天美的景色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春姑娘,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用心参与语言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词汇,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潜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音乐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听听、说说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大自然的奇妙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用心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天的使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带给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用心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3、音乐游戏法:透过简单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4、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观看多媒体--欣赏散文诗相应的象声词--创编散文诗--音乐游戏(春天)。

(一)激发兴趣(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从游戏《春游》引出课题:我扮春姑娘,带孩子们去春游,在布置成春意盎然的环境里观察,倾听春姑娘的悄悄话,并告诉同伴自我的发现。从形式和资料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好玩的游戏,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观看多媒体音乐课件(2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大自然,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三)欣赏诗歌(10分钟)。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3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创编诗歌奠定基础。

(四)创编诗歌:

这一个部分我透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一开始,我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提问,你明白春姑娘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吗?,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对表达潜力差的幼儿及时鼓励和肯定。

(五)音乐游戏(春天)。

活动最后环节,教师和幼儿边唱边玩游戏,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让幼儿在简单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以上是我对组织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教学的初步理解和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欢迎秋爷爷》。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欢迎秋爷爷》所在的教材是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套幼儿浸入式成长教育课程,选自语言书上的第11页。

它大班语言领域的一首散文诗,主要内容是描写秋天的水果娃娃,让幼儿感受散文诗中秋的气息、丰收的喜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纲要》中也共同指出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诗中生动的语言,充足的想象空间,不仅增加了孩子美的享受,还发展了孩子的想象与创造力,这正是《指南》与《纲要》提出的要求,为此设计了此活动。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形象性、生动性要比小中班有很大的提升。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因此诗中关于秋天一些具体形象的景色描写是便于他们理解与记忆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特殊现象:我班幼儿对一年四个季节春夏秋冬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能正确认识四季。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对本次活动的内容及目标方面进行细微的调整。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结合我们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布鲁姆的目标理论,从认知、情感、技能提出以下三个目标: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感情的朗读散文诗。

2、在讨论交流、分享水果、户外探索等过程中认识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通过观察示范,讨论交流,能初步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仿编句子。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简单的进行仿编。

难点:认识秋天并感受秋天。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本次活动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因为孩子是以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所以我们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多样化的、直观形象可接触的材料。

1、已有经验准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水果,景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2、图片:与散文诗相匹配的图片;夏天与秋天风景、绿色与黄色树叶的树、开花的树与结果的树等的.对比3对。

3、教师及幼儿每人携带3至4种秋天水果实物。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达到指南要求我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活动。

(一)找不同,发现秋天

1、老师展示绿色与黄色的树、开花的果树与结果的果树等,让幼儿找找不同之处,并想一想“为什么树叶的颜色不一样”......

2、幼儿仔细观察,并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请个别幼儿发言。

3、师幼小结:秋天来了,像一位顽皮的老爷爷,吹黄了树叶,吹熟了果实......

(二)借助实物图片,欣赏朗读

1、师:“秋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水果,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呢?”老师展示苹果、石榴、香蕉、山楂与柿子的实物或图片,请幼儿从外形特点进行仔细观察,为下面诗的理解做铺垫。

2、第一遍完整欣赏散文诗,对问题:“诗中都有哪些水果娃娃?心情是怎么样的?”进行讨论交流。

3、分段欣赏,进一步讨论问题:“各个水果娃娃是怎样表现他们的开心?”(重点在于山楂和柿子的讲解)

4、结合图片,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跟读、分组朗读、朗读表演等

(三)游戏提升,尝试仿编

1、讨论:“除了这些水果,秋天还有哪些水果呢?”

2、游戏:老师将4至5种水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请个别幼儿上台蒙上眼睛抓取一个水果,用摸、闻、尝等多种感官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然后大家一起观察这种水果的特征。(《指南》《纲要》都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等。)

3、老师对这种水果做出示范,进行仿编。幼儿讨论交流,尝试仿编,可请有创意的幼儿说一说,互相学习。

(四)分享果实,感受丰收

最后结束时,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互相分享,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延伸

1、户外探索:大家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一找秋天的足迹或是跟着家长到田野、果园里看一看、走一走,回来后大家一起交流。

2、绘画活动:《可爱的水果娃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因此,在我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实物或图片给孩子提供一个直观的表象经验。并借助游戏中各种感官的体验、分享活动和户外探索的亲身体验,来让孩子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增进对秋天的认识,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秋天,感受丰收的喜悦。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十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小编整理了《孙悟空》大班语言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的孩子很活跃,有自己的主见,在对我们班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我吃惊地发现外来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孩子们有意无意的暴力动作让我觉得很不安。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什么,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熟悉。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

喜欢表演,体验表演给的喜悦。

活动一:画宣传海报

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了解到演出前要宣传一下自己,最常见的是张贴海报的形式。我们收集了一些海报请小朋友们观察。

而后讨论:为什么演出前人们会绘画海报贴在外面?它是起什么作用的?海报上都包括什么内容,随后幼儿自由分组,分工创作。进行海报展示,小朋友们来评价。最后评选出最能表现我们演出的海报贴出去进行演出宣传。

活动二:设计演出门票,绘制背景

我们用一次完整的活动来设计制作有关这次表演的门票。很多小朋友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内向的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

孩子们自己用绘画、剪纸、剪贴的方式设计演出门票,表演活动、美工活动使得班中的小朋友都能够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喜欢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丰富了情感体验,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合作的意识。较好地实现了《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要求的幼儿要能够主动参与班中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活动三:布置剧场、邀请观众,好戏开场

小朋友们把自己设计的门票送到了小二班小朋友手中,邀请他们来看戏!听说要看表演,小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高兴。

有检票员检票人场,有引导员带领小班小朋友按票上的排号就座。小班的小朋友都就位了,有小主持人提示大家注意剧场的公共礼仪。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使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够初步自律,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演出结束我们还不忘问一问观众小朋友看得怎么样?

在表演活动中小朋友们得到了快乐,增加了对戏剧的喜爱,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活动形式带给孩子们,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感兴趣,很有激情的。

2、《西游记》的敝事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得丰富多彩,但可惜的是,好像离我们现在的孩子太远了。通过表演游戏这样的形式,让我们的小朋友走进传统艺术,使他们从中感受快乐,体昧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3、在表演游戏活动中,每一项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小朋友们之间的配合。这是对幼儿合作意识,与他人交往,沟通的社会性培养的一个绝佳机会。

4、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好的活动能够给每一个孩子一块适于他成长的土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也是不同的。而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就是打破千篇一律。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追求的教育目标。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十一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后我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近日,又和孩子们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个孩子说:“老师,爸爸说我们人类要保护水资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没有了”。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讨论:“不是的,水是从大海里来的,大海很大,不会没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们用的水是从地下挖出来的!”水哪里来的?用过的水到哪里去了?谁会用完吗?怎样让水用不完?一连串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问出来,也预示着孩子对生活中的水资源有了一定的兴趣。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教育点,故预设了本次活动。

我们常常在有水的日子里一点都不觉得用水的方便,没水的日子里才发现一点一滴水的珍贵。环境在我们身边一点点恶化,但我们每个人却常常视而不见。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就是想通过现场的实验活动使孩子们亲身感受到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明确细致的目标将帮助教师精确地描绘出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次活动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

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感知水变脏容易和脏水变干净困难的道理。是本次活动力争阐述清楚的主要问题。这个目标是整个活动展开和幼儿能力提升的载体平台,在教学活动的两个对比实验环节中能够非常显性地达到,也是具体的基础知识目标。

目标2——价值目标: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更是本次活动的价值点,在两大环节中,不论是第一环节“水变脏了”能帮助孩子感受到水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水,懂得珍惜水;还是第二环节“把水变干净”使孩子们懂得水处理的困难和复杂,知道要爱惜水资源,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这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更是本次教育活动最具价值的教育点。

目标3——情感能力目标:有良好的坚持参与探究的科学品质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的幼儿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学活动能够完成的。在本次活动的特定情景中,我预想我的孩子们在获得知识意识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和能力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此目标的设定是为了放大并着力进行养成教育,以期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大的收益。

经验准备:知道生活中哪里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经验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只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帮助其会忆和再现。

材料准备:生活中用水的图片,生活废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过滤物若干(纱布、滤纸、活性炭、网兜等)选用的材料不脱离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学物废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废水。这些不同的废水为孩子进入下一环节“把水变干净”提供了不同的实验平台和实验结果。也预示了我的预设价值。二过滤物的选择也是基于不同的过滤要求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本次的活动中,根据科学活动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来对幼儿常见的“水”的情况进行设疑。围绕从幼儿最有生活经验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难情境的“怎样把用脏的水变干净”——运用已建构经验的“如何保护地球上的水”等主要问题的展开,使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展开,而幼儿因此产生的疑问与惊奇正体现了其主动思维的开始。

其次在活动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来强化了幼儿对水的变化的认知。因为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为干净水变脏和脏水变干净的互逆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干净水变脏是极其方便快速的过程,而脏水变干净则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因此在这鲜明的对比过程中,幼儿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到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有价值的知识。

探究实验法是本次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当幼儿针对问题情境“如何把水变干净”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后,提供多种探究实验的机会就成了帮助幼儿解决实际困难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径(实验、看视频、现场采访等)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的是知识,更收获了学习知识的多种方法,这比单纯习得知识要有意义得多。

1、提出问题,刺激幼儿思考。

2、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本环节提供三个可选情境开展分组活动:1是电脑观看水处理视屏,了解脏水变干净的过程;2是询问现场教师了解脏水变干净的大概过程;3是现场实验水过滤的过程。要求三个小组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将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提供交流材料。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其主要目的1是帮助幼儿知道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2、感知脏水变干净的过程是复杂而又漫长的;3、学会用自己的符号记录脏水变干净的方法。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需求,及时进行点拨,如:幼儿遇到记录困难时的点拨,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的点拨等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交流互动,呈现探究结果。

本环节让各个研究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单,交流自己的答案,进行经验分享和迁移。顺序依次是:第一组现场采访——达到“知道处理脏水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步骤,而且有的含有化学物质的脏水很难再利用,会污染环境。”第二组过滤实验——通过一些简单的过滤能吸掉脏水里的脏东西,要让水变得更干净需要许多次的过滤,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过滤材料过滤,代价很高。”

第三组观看视频——“处理脏水要到专门的水处理厂,运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经过一次次的过滤最终才变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各小组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知道记录也是很好的交流表达方法,同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寻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通过活动总结出:水变脏的容易和脏水变干净的困难,知道珍惜水资源,知道少使用化学物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延伸活动。

护水小卫士:还有很多人们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护水资源,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护水小卫士,提醒大家:你认为可以告诉他们什么话呢?如:水龙头,拧小些,节约水,好处大。洗碗少用洗洁精,身体健康好处多等等,与幼儿一起制作成护水标语,贴在班级、校园里。

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当人们人人都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后,我们的环境恶化的脚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灿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种下一棵保护环境的种子,使“保护环境”的愿望能最终实现,使地球母亲越来越健康美丽。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十二

选材背景:缘于一个偶发事件,我班的盛秋雁对妈妈说:“妈妈如果我离家出走,你会着急吗?”孩子的这一想法,是对妈妈的试探,是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特有的行为想要得到妈妈的关注,更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因此《我“讨厌”妈妈》这一绘本引起我的注意。

绘本故事视角独特,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但深藏情意。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乖乖“讨厌”妈妈因为忙碌而忽视自己,常常对自己的无意过失发脾气,还不愿意和自己结婚。因而萌发离家出走的特殊行为,最后因为爱妈妈又回到妈妈怀抱。

为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结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和经验基础,我对绘本故事进行了归总、简略、裁剪和整理。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小兔乖乖有三个讨厌妈妈的原因:妈妈不理睬我、想生气就生气、不愿意和我结婚。第二部分讲述了小兔乖乖最后为了引起妈妈关注而离家出走,又因为爱妈妈回到妈妈怀抱的行为。

绘本需要幼儿用“因为”这一句式进行表述,一些环节中还出现了“我生气是因为”这样的倒装句式的讲述和表演,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的基础。活动中需要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所遇到的事情,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情绪情感的理解能力,由于大班孩子对情绪情感的认知在小中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具有独自思考和大胆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讨厌”背后蕴含的爱,才能揭去“讨厌”这一表层外衣,读懂小兔乖乖内心对妈妈的爱,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我认为该活动放在大班进行教学比较合适。

语言活动类型的分析:语言活动《我“讨厌”妈妈》作为一个整合性的语言活动主要有两点原因。

1.是传统的绘本活动、故事教学、讲述活动这几种语言活动类型的整合。绘本是地基,故事的叙述是梁,幼儿讲述和表演是大楼的砖和瓦。

2.是以语言活动为主,并于社会、艺术领域整合。以社会情感故事为主线,让孩子在理解基础上充分表达。并通过对话表演和音乐的渲染突出故事中爱的主题。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小兔子“讨厌”背后蕴含对妈妈的喜欢和爱。

重点: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和自身感受,尝试用“因为”这一完整句式表述。

教法:情景激励法、提问谈话法、图片提示法、设疑猜想法引导幼儿想说、敢说、会说。采用视频故事叙述和音乐渲染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感。

学法:幼儿通过多种互动方式以及角色扮演、图书制作等参与方式轻松自然地掌握句式和理解爱的主题,实现发展目标。

1.了解绘本故事,理解小兔子“讨厌”背后蕴含着对妈妈的依恋和爱。

2.联系生活经验和自身感受,尝试用“因为”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对妈妈的情绪和情感。

物质准备:课件、图片、兔妈妈和小兔手偶、录音机、磁带。

经验准备:幼儿有的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丰富体验。教师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和妈妈经历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妈妈的沟通情况和情感状态。

一、导入活动:通过“我讨厌妈妈!”的叫声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故事题目。

二、基本过程: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大胆表达。

1、讲述乖乖“讨厌”妈妈的一些事。(不睬我、想生气就生气、不和我结婚)。

2、了解离家出走的情节,理解乖乖和妈妈的亲情。

三、结束活动:解读封底了解妈妈的变化。

四、拓展活动:问题讨论。

一、导入活动:通过“我讨厌妈妈!”的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故事题目。

教师提问:“讨厌?妈妈是我们很亲的人啊?为什么讨厌妈妈?”(幼儿自由猜测)。

出示第一页。教师“今天就来讲一个小兔乖乖和妈妈的故事,故事名字《我讨厌妈妈》。”

(清脆而响亮的叫声“我讨厌妈妈”与孩子的固有经验“我喜欢妈妈”产生冲突,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引发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地探求原因的愿望。)。

二、基本过程: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大胆表达。

1.讲述乖乖“讨厌”妈妈的一些事。

(1)妈妈不理睬我。(出示厨房物品的图片)。

指导要求:引导幼儿使用“因为”的句式进行表述。突出小兔喜欢妈妈亲近她的心情。

指导语:“妈妈在哪里?”“我这里也有一些厨房物品的图片。想想妈妈为什么不理睬乖乖?”“在家里,妈妈还会因为做哪些事不理睬乖乖?”(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回答,可以提出第二层次的问题“妈妈在书房里为什么不理睬乖乖?妈妈在卧室里为什么不理睬乖乖?”)“妈妈非常忙,可是乖乖希望妈妈和他一起做些什么呢?”

(借助一些厨房物品的图片拓展讲述的内容,让孩子脑海中闪现妈妈在厨房中劳动的身影,帮助孩子使用“因为”的句式进行大胆讲述。通过讨论了解乖乖其实想和妈妈亲近。)。

(2)妈妈想生气就生气(借助手偶帮助幼儿转换角色)。

指导要求:引导幼儿使用:“我生气是因为”的句式大胆进行表演。

指导语:“乖乖做了那么多让妈妈生气的事。如果你是妈妈,你会用‘我生气是因为’的话来告诉乖乖吗?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演一演”。幼儿自由讲述后请小朋友来表演。提出要求:“要用生气的语气表演。”

(手偶道具的介入有助于孩子在讲述时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角色的转换。使孩子更具有角色意识提高表演的兴趣。手偶上文字的呈现有助于提醒孩子使用“我生气是因为”这样的倒装句式的练习。生生互动帮助孩子更好的组织语言,大胆在集体前进行对话表演)。

(3)不和妈妈结婚。

指导要求:引导幼儿讲述出乖乖对妈妈的实际感情是喜欢和爱。

指导语:“乖乖这么讨厌妈妈,为什么还要和妈妈结婚?”(乖乖是真的讨厌妈妈吗?)。

(结婚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孩子具有原始的恋母情节,这就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2.了解离家出走的情节,理解乖乖和妈妈的亲情。

第一段故事到乖乖离开家,门“砰”的关上了结束。“乖乖离开家了,妈妈的心情怎样?”(幼儿自由讲述)。

“他会回来吗,为什么?”(幼儿猜测)。

(离家出走情节又一次唤起孩子的认知冲突。独自一人在外面世界的孤独感和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以及对妈妈感受的移情体验会让孩子们有许多话想说,要说。)。

第二段故事到本段结束。丰富动词。

“妈妈说快过来”强调“快”和孩子一起表演一下。(音乐声渲染爱的氛围)“这一会儿没见到乖乖,妈妈好想乖乖,乖乖也好想妈妈因为他们互相喜欢互相爱着对方。”

(角色的扮演和音乐的渲染使幸福的情绪体验和爱的情感体验达到了最高顶点。)。

三、结束活动:解读封底了解妈妈的变化。

指导要求:引导幼儿了解妈妈在听到乖乖想法后做出的改变。

指导语:“看,三双干净的袜子,是谁洗的,为什么要洗?”

四、拓展活动:问题讨论。

1.你不高兴了,应该怎样让妈妈知道?(是像乖乖那样发脾气和离家出走吗?)。

小结:当你们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妈妈好好的说,不能发脾气,更不能离家出走,要体谅妈妈。

2..你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也有不高兴的事吗?我们来告诉妈妈。(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帮孩子录音)。

小结:老师帮你们把的意见和想法都装进了录音机,会让你们的妈妈来听一听,相信你们的妈妈因为爱,一定会像乖乖的妈妈那样改变自己。

(幼儿的讨论和录音机的使用为孩子创设一个恰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和条件。)。

五、课后活动延伸。

1.利用家长会,把孩子的心声与家长沟通,共同讨论与孩子合理沟通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长教育的水平。

2.对有过激情绪表达行为方式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活动简析:特点。

1.图片的呈现、手偶的运用、音像设备的参与多种材料的使用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2.虽然是一个反映负面情绪的故事,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孩子积极的情绪表达,营造一种爱的氛围,帮助孩子学习恰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

3.语言活动与社会活动、情感教育、音乐活动相互渗透。

大班语言说课稿汇总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