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1:43:23 页码:8
2023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优质9篇)
2023-11-12 11:43:23    小编:zdfb

总结的内容应该包括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描述。总结的语言应该简练、准确,重点突出,避免废话和夸张的修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一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二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3)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影响最为久远,有利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2)北_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韩非子》)。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阿拉伯,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三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四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许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近态度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法西斯作出了贡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五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六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七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八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

(2)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原料易得、造价低廉。

(3)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影响最为久远,有利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2)北_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3)活字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韩非子》)。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阿拉伯,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4)。

_

1)唐朝出现_方,唐末_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_广泛在军事上使用,设有专门机构制造_器。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我国发明的_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有力武器。

总而言之,印刷术、指南针和_传欧洲,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三大题总结篇九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