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8:41:11 页码:11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通用12篇)
2023-11-25 08:41:11    小编:admin

自然景观是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载体,它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灵感。总结应该紧扣主题,结构清晰,逻辑有序,语言简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一

《同在蓝天下》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五课“我们都是同龄人”中的第一课时。教科书的文本明晰简约,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范例提示和引导。在孩子心眼中,教材也许只是一张张印着简单的字符,画着一幅幅精美图画的书,内容简明而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不仅要把教材内容设计成孩子易于接受的教学活动,而且还要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以丰富课程的内涵,让40分钟的课堂“真”起来、“大”起来、“实”起来。

成功体验。

一、营造氛围孕育感动,设计活动触发感动。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大教学环节,营造氛围孕育感动,设计活动触发感动,拓展延伸化感动为行动。

(一)同一蓝天,同样快乐――分享快乐,感悟幸福。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运用“哈里波特”、“小长今”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人物,通过“考考你”这一活动呈现不同地区的同龄人,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其间,我适时地对答问的学生进行分组奖励,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打铁趁热,我再由一则新闻“北京奥运会向全球征集儿童笑脸”引出孩子们的“笑脸故事”,让他们互述快乐生活体验,引导他们通过感受自己的生活,分享彼此的快乐,体会到自己拥有幸福的童年,为下面了解在苦难背景下生活的儿童做好铺垫。与此同时,我还趁机把孩子们的快乐瞬间拍摄下来,当堂播放,用最朴实的生态构筑了生成的课堂。

(二)同一蓝天,不同命运――情境渲染,震撼心灵。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道德情感以直觉情感体验和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情感体验占优势,具有情境性特点。因此,采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儿童经历着不同的命运。

1、强烈对比,激发情感。

感动需要激发点。我着力运用了四组具有鲜明对比效应的图片作为孩子情感的激发点。气势宏伟的学校相比于断墙残垣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相比于污水横流的教室,绿草如茵的操场相比于泥泞不堪的操场,快乐放飞心情的学生相比于苦于家境贫困的学生――孩子们所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与贫困儿童身处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向只知道天真而快乐地过日子的孩子们难以想象世界上竟然还有人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读书,甚至连一本做作业的本子都没有!他们在感慨自身幸福之余,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关心、同情等情感,产生了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的愿望。

2、情境渲染,震撼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生动、可借联想的学习背景。在制作课件时,我摈弃了过于血腥、暴力和恐怖的画面,在众多图片中精心挑选出切合主题的画面,运用黑色背景,让图片一张张地在黑暗中缓慢浮现,转瞬间又缓缓消失在无尽的黑暗中,刻意营造出一种快乐难留、幸福易逝的凄凉氛围。画面上的儿童痛苦无助的眼神直视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仿佛一种无言的.力量,再次唤起孩子们心底的同情和关注。具有震撼力的图片配合以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三者恰到好处的融合,极大地渲染了感伤的氛围。孩子们无不为之动容,他们静默无声地感受着苦难儿童的辛酸和无奈,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战地儿童日记将一个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的伊拉克儿童痛苦和害怕的心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露无遗,切合情境的朗读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对班里孩子们心灵的触动层层深入,并由心的震撼延伸至全身每个细胞,触动所有的感官……最后,我再以一句“amani,nakupenda,nakupendawewe……”引领孩子们将“和平”从心底里大声呼唤出来,至此,情感的渲染达到了顶峰。

本课时,多媒体课件打造的感伤的情境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令孩子们入情入境,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受到了启迪和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善感的心灵,丰富了孩子的情感世界,而且发展了主体人格。

(三)同一蓝天,共同心愿――播种爱心,情感升华。

1、播种爱心,情感升华。

哀而不伤,健康的情感应该是有度的。在孩子们还深深沉浸在伤感的氛围中,为同在蓝天下不同命运的儿童而悲伤难过之时,我及时把握好分寸,带动孩子们手写心语寄情,激发美好愿望;唱响《爱星满天》,播撒“爱”的种子。孩子们的情绪找到了喷发的机会,及时宣泄出来,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情感升华为行动。情动、心动、行动。实现了科内外、课内外、校内外行为的整体性、一致性、延续性,以利于孩子们珍惜现状,好好学习,关爱世界,奉献爱心。

2、精巧板书,画龙点睛。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板书设计,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本课教学中,我巧妙设计了一张可爱的笑脸,通过笑脸象征开心快乐的童年。随着课程的发展,在转入同一蓝天下不同境况的儿童生活这一环节时,我将笑脸180度旋转,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可爱笑脸额头上的一滴汗变成了伤心苦脸眼底的一滴泪。这一奇妙变化极大地吸引了三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把造成儿童悲惨命运的四大根源“贫困”“疾病”“灾害”“战争”一一出示在伤心苦脸的周围,画面整体形成了蝴蝶振翅欲飞的效果,象征着快乐的远离,幸福的消逝。最后,当同学们把他们美好的愿望粘贴在黑板上,我动情地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播下爱的种子,让快乐的小苗生长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远离灾害,拥有平安;远离战争,拥有和平;远离贫困,拥有幸福。”随着话语,板书画面一一翻转,幸福笑脸重现,揭示出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富含寓意的脸型变化生动地展示了同一蓝天下不同的命运,相同的愿望。“爱”的种子的播撒也诠释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旨。简明、新颖、精巧的板书在本课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课外延伸,化感动为行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儿童,感悟到了自身幸福,同时生成了关心、同情等情感。

为了感受饥饿儿童对食物的渴望,我们开展了“饥饿行动”――孩子们自觉停止零食一周,体验想吃东西而没得吃的痛苦。行动后,孩子们都表示,整整一个星期不能吃零食,真的很难受。那些没饭吃的人真的太可怜了。以后要爱惜粮食。

在随后的日子里,孩子们知道了缅甸发生的飓风灾难。“512”这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更深刻地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灾难的无情。那些天,我每天都会把报纸带回学校,和孩子们一起关注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一起读一读感人的事迹。

经过这段时间,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们不再只是天真无知而快乐地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世界。谈到地震,孩子们不会只是想到“可怕”,他们开始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默默地为地震中苦难的人们祈福,自觉地捐款,从家中带来闲置物品以供义卖,积极参与义买义卖活动……等同学将他们的压岁钱捐了出来,家境不太好的秋波同学把他辛辛苦苦积攒了近一年的卖废品的20元钱捐了出来,子健同学把他心爱的游戏机捐了出来,靖瑜、锐濠等同学整理了一大箱物品捐了出来……涓涓细流融汇成了爱的海洋。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班里的同学经讨论,决定开展“水瓶行动”――倡议大家将每天喝完的空矿泉水瓶、空饮料罐等收集起来,定期卖给废品收购站,将积攒下来的钱用于帮助苦难的儿童。这,也许就是感动对于孩子的道德生长的意义吧!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二

本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较简约,主要以图片为主,所起的仅仅是一种范例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为了充实教学的内容,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大量不同地区儿童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取包办代替的方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搜集、筛选、整理。课前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在课前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课上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用好教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课本82和83页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在课件中将不同国籍、不同地区孩子的图片分别放在世界地图相对应的国家或地区,然后由学生点击来猜,猜对了就会弹出该地区的儿歌或音乐。在教学中,学生踊跃参与,在游戏中了解了图片中儿童的.国籍。游戏的形式很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整合了课程资源,将语文中的诗歌、音乐中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融入到品德与社会课中。在了解了中国城市、农村、少数民族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快乐幸福之后,我引入〈微笑〉这首诗,不仅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小结,也让学生在朗读中能深入体会。在了解了战争中孩子们的情况后,我引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的诗句,让学生知道这些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这样的需求,而我们的孩子们看似平常的事物,战乱中却是这些孩子最渴求的。在“猜猜他们来自哪”的游戏环节,当学生点击正确,就会弹出一段音乐,这些音乐都是各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或儿歌,音乐的播放,不仅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也使学生对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有了感性认识。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前学生搜集了大量资料,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好这些资料,我让学生一起参与我的教学设计中,由学生来给这些图片或照片分类、筛选、定主题。整理后学生将这些图片分成三大类:一类是本班同学学习、活动、过生日、旅游的照片,作为城市儿童生活的代表,另外两类是农村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图片。整理后我将这些图片放进课件里,课堂上仍由收集照片或图片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出谋划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统观整个课堂,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例如:可以更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更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而善于运用有效的评价,则可以激励孩子们的发展。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充分磨练自己,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如何运用有效的评价。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三

星期六上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往深圳市社会福利院,向那里的哥哥姐姐们献爱心。

到达福利院,副院长给我们贴上了爱心贴纸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招待室。我们一跨进门,所有的哥哥姐姐们都回过头用善良真诚的目光对着我们,他们当中有缺牙的,有腿脚不便的,也有智力低下的。想到这儿,我的鼻头不由得一酸,心中却又是一阵欣慰,因为他们能在福利院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我们为他们朗诵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当我们朗诵完,台下便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他们同样也是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非洲鼓表演,手语表演以及热情十足的舞蹈。玩到最后我们一起唱歌跳舞,相处的十分融洽,并且欢乐。

这次活动后,我感受到了它们身上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身为残疾人但是他们不气馁,乐观向上。我们以后也要多关心残弱人士,给他们关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我想告诉他们,我们同在蓝天下长大,我们同在爱的世界中成长。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四

是雄鹰,就应该展翅高飞;是猎豹,就应无畏向前;是天者,就应用心统治这个天下;是战士,就应勇冲于前。

令我难以至信的是,中国著名作家野莽先生会来到我们学校,可以说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人生难得见一回,不知以后可还有这个机会。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个年代,这样无忧我们,是否想过这句话的含义?也许有人会说自己一直在自梦想的方向而奋斗,但却看不到成功,而且屡遭生败。然而中国著名作家告诉我们也许在你走向成功之路时遇到堵车,或遇到了坑,以至于你一直未能到达成功的顶点,这并不是失败,只是暂时未找到成功之路而己。”所以,纵使屡遭挫折,也要坚持到底。因为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年华,在最好的年华做最好的自己!

画出自己的理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许平凡,或许伟大。但无论怎样,决定了就要去做,放心去做,无论后果如何,想做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做。做出最亮的自己,做出最美的成果。

要做最美的烟花。

我曾听人说过,烟花虽美,不过一时。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即使它很短暂,却绽放了无数笑颜,成为了短暂却是最美的风景线!一刹那的美丽,却成了永恒的芳华。试问这世间又有多少滚滚烟雨红尘中刹那的光华?纵使繁华落幕后,只余一坯黄土长眠于地下,被人遗忘于历史,经过多少悠久岁月之后便烟消云散。但那也是细水长流的历史长河中闪亮的一点。是烟花,就要用生命,用一切去绽放最美的笑颜!

落红满地,风抚草木,乱了三千繁华,落了一地温情,散了满院芳香。

信步闲庭,看庭前花开花落;静卧草地,观天上云卷云舒。在这片蓝天下,我会用心去描画最美的风景,用努力去画出最美的画,用汗水去做最美的烟花!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五

《同在蓝天下》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有关情况;开阔眼界,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较简约,主要以图片为主,所起的仅仅是一种范例提示和引导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开发课程资源。为了充实教学的内容,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大量不同地区儿童生活的图片和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采取包办代替的方法,而是和学生一起搜集、筛选、整理。课前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在课前就有了感性的认识,课上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用好教材,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我将课本82和83页的内容设计成活动的形式,在课件中将不同国籍、不同地区孩子的图片分别放在世界地图相对应的国家或地区,然后由学生点击来猜答,答对了就会出现“答对了,你真棒!”的鼓励声,反之,则出现“答错了,再试试!”。在教学中,学生踊跃参与,在游戏中了解了图片中儿童的'国籍。

本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大量的是根据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上存在的残疾人,他们生活的现状,让学生把这些内容自己引入课堂。这样就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样的内容学生熟悉,接受起来感到亲切可信,对学生教育效果更佳。在课堂教学中,从导入新课开始,到课堂教学进行中的小组讨论、交流、讲述,再到结尾部分的情境表演,都是以活动的形式贯穿这节课的始终。在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如,我与学生同样蒙上眼睛,共同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在谈感受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起谈感受。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便于互相感染、互相启发,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反思整节课,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例如:课堂气氛调动还不够充分,给予孩子们的评价还不够及时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将课堂有效评价落实到实处,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存在不便,体会弱势群体的困难。

2、懂得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习惯。

3、学习弱势群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换位体验、交流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弱势人群在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弱势人群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们产生对弱势人群的尊敬与同情,激发他们的爱心,进而引导他们自觉关注和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关注、帮助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得如何学习弱势群体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残障人士在生活中的不便和遇到的困难。

教学难点:怎样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如何学习弱势群体的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弱势群体数据资料(小黑板),收集张海迪、张强的相关资料,爱心奖章。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知。

让学生蒙眼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握手。(使学生感受盲人的不便)。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是呀,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是多么幸福!可在生活中,偏偏有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永远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他们永远看不到美丽的花朵,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板书:同在蓝天下(并让学生齐读)。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是呀,我们同在蓝天下,我们就有责任去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走进第一个环节:让我走近你。(出示有关残疾人的图片)。

师:你们说得真不错。的确,残疾人的生活很困难。为了更好的体会残疾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做个小活动。分组进行活动:

一组:单手系红领巾;二组:单腿跑;三组:哑巴问路。

各组先进行讨论,并推选两位同学展示。

(1)师:好,咱们有请一组的代表来进行单手穿上衣。是呀,穿上衣对于我们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你是否想过用单手穿上衣呢?咱们来体会一下吧。

师:是呀,拥有一双健美的臂膀该是多么幸福!

(2)第二组的代表展示单腿跑。

师:是呀,能自由的奔跑该是多么庆幸!

(3)第三组展示哑巴问路。

师:我们都有一张灵巧的嘴,我们能能说会道,自由歌唱!可你又是否想过聋哑人是如何表达的呢?请用心来聆听他们的呼喊吧!咱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如何模仿的。

师:是呀,能自由的表达,大声的歌唱该多好啊!

(4)小结体会: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虽然不残疾,但由于年龄、家庭、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1)出示老年图画,请同学们谈谈想法。

(3)师小结:的确,弱势群体的生活真让我们感到酸楚!弱势群体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同在蓝天下,面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就有义务去关注他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完成如下问题:在你的周围是否也有残疾人、年迈的老人或者孤儿?你是怎么对待的?今后,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抽生举例,小组讨论。

(三)深化感悟,引入生活。

1、总结各小组汇报。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说明你们都有一颗炙热的的爱心!的确,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也向弱势群体伸出了一双双热情的手!唱响了一曲爱的奉献的人间赞歌!

他们,面对生活的困难与艰辛,顽强抗争,自强不息;面对身体的残缺与不幸,他们依然能够想着他人,奉献社会。他们从社会的关爱中受到感动,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他们,值得我们为他们喝彩的!

师: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呢?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做?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小黑板。播放:《爱的奉献》)。

1、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2、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车……。

3、在校园里,看到一个残疾同学摔倒了……。

(适时发放爱心奖章)。

师: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同在蓝天下,只要我们发扬弱势群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的生活必将会更精彩!请同学们在课后开展一次向弱势群体献爱心的活动。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七

《中国与世界上的国家》是六年级《国际理解教育》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4课,分2课时完成。教学计划,教学策略仅几处细微的变化,致使学生在课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给我全新的感受,细细思考我发现两次上课表现出以下不同之处。

一、教法有别。案例一中,我设下“圈套”——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国家,学生被牢牢圈在我设定的思路里,按照我的思路找到相应的国家;然后在我的指引下,观察图例,学习看图例。在案例二中,我给学生开放的、自由的空间——“结合图例、农远教学光盘再仔细观察,”学生结合实例,自己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知道了与我国相邻的一些国家,如日本、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一些知识。

二、理念相异。两种教法,理念截然不同。案例一,老师手里紧紧攥着“指挥棒”,学生按照我的设计去学习,老师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则被动地学习着,他们只是课堂里客随主便的“客人”。案例二,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结合图例和光盘,再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结合书本知识,仔细观察,自主发现,获得了多维的信息。汇报中“生成”的精彩在不断演绎。如:一学生汇报知道什么样的节日是哪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和能突出这个国家特点的一些知识,老师淡出课堂,地位发生根本的变化,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在学生遇到问题时,适时进入,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只是关注教案、关注自身,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

三、关注变化。课中老师出示农远光盘是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特点,以及与中国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案例一中老师关注的是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关注的是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看光盘的处理上只是让学生读一读,光盘中各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否能读懂,老师没有设想。案例二老师对观看光盘的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读一读,你能读懂吗?”多么温馨的人性关怀。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个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老师心中有学生。

四、结果改变。案例一,学生学到了教材呈现的知识,知道了调查其它国家要先学会调查方法、调查的主要内容及调查的国家,学生的收获仅仅足限在知识层面。而案例二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材呈现的知识,而且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获得了能力的发展。教学环节微妙的变化,带来的是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自主学。这些细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长期坚持,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无疑就是交给他们一只远航的桨,让学生掌握向知识海洋航行的技术,以后他们扔掉老师这根拐杖,也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的收获:有人曾说“如果基础教育改革是太阳,那么教育细节就是一滴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次一课两上的经历让我悟出一个道理,课堂教学,大同小异的设计,细节处理的微妙变化,但反映的内涵却大相径庭,不同的细节流露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表达的是教育的风格,这真是细微之处见本真!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八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从一片工业区的上空飞过,白天鹅被“染成了”“黑天鹅”。这虽然像“黑色幽默”,却是当今许多地方污染严重的真实写照。

谁不想拥有美丽的家园?又有谁愿意整天看到污水横流,浓烟弥漫,臭气熏天的情景呢?我们今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家里做饭有电饭煲,石油气,出门开小车、摩托车,洗澡有热水器等,可是谁知道,便利的生活其实要消耗多少能源,产生多少污染物。这些被污染的`空气、水源、环境,正一步一步地侵蚀着我们美丽的地球。

近年来,“南极臭氧空洞”、“全球变暖”等等,这些专业名词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沉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地球在痛苦地呻吟,也在警告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否则后果自负。近年来,重特大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袭击着我们,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放任环境继续恶化下去,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当然,只要人类肯悔改,那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经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人类可以一点一点地弥补从前所犯的过错,总有一天,我们会再次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丽风景。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节能减排,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著名作家尤安艾肯写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精炼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作者的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净身世界的追求。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如下一些体会:

课伊始,我利用轻松的谈话导入方式,给学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在1974年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在献辞中她作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我顺势说出了尤安艾肯的选择,板书了课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埋下了一个伏笔。

我听过很多公开课、示范课,其中的收获不少。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是困惑着我的:公开课上,有许多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内容,但只是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就马上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此时,学生还没真正走进文本里,何来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呢?学生又如何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呢?所以,我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读、检查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读通文本。我觉得这是理解文本的前提。

第一课时教学的任务除了将课文读通顺之外,还应有另一大任务,那就是如何落实生字词语的教学。许多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保持课堂气氛的.热闹,往往对生字词语避而不教。但语文课所承载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除了会读会认之外,“写”也是很必要的。如何写得正确,写得工整美观,这是教者必须传授的。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读、认生字词语之后,让他们说说这些生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一个,然后一边范写一边指导他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写好其余生字,我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点。我相信,教师对写字的重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方法指导下,也会重视写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技巧,把字写得越来越好。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之后,我提出了“课文围绕题目,讲述了哪些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我又提出“课文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哪些段落写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但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语言略显平淡苍白。特别是在教学生字词语这一环节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的语言组织得更好一些,更艺术一些,或许效果会更好。这是亟待今后努力的。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十

世界上的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一个家园一个大地和一片天空。人类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阴影还笼罩着一些国家和人民。

战争是一个残忍是一个难以言论的较量,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他们渴望和平,渴望自由,希望活下去,现在我们有些人,遇到坎坷动不动就自杀,麻烦那些自杀的人们,你们在自杀前可否想过你的父母和亲人?父母养育了你们一生,不求你们荣华富贵,只求你们好好活着,难道你们就要什么也不回报,只想着自己,抛弃父母,自己走向悬崖......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过过苦日子,但是它却一直在我的心中:1937年日本人进入中国,我们当时多么懦弱,还很落后,贫穷。他们一进中国就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的人民渴望和平,痛恨战争,当然也有人宁愿出卖同胞没有尊严的投靠日本人活下去,也不愿意保家卫国。

我想对那些曾经一心向着大日本帝国的日本武士们说: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只因国土面积小就开始互相厮杀,难道我们和平共处不行吗?我也想对那些曾经投靠日本的中国人说:你们是我们中国的败类,中国是一个团结的大国,不是在困难的时候投靠敌方存活下去的国家。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珍惜生命,珍惜和平,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十一

1、针对教材,能够创新使用,不仅充分展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且结合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丰富了教材内容,使用得课堂中的知识技能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真正将知识能力溶入到了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能过学习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知道怎样对待有困难的人,怎样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树立关心他人,扶弱助残的良好行为品质。各教学框架板内容版块的设计都能够有效地辅助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教学活动因新奇贴近残疾人的生活而此起学生的兴趣,活动方式灵活而有效。从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动手体验残疾人生活。亲自体验盲人、聋哑人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一个事例与实验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新课中还运用故事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讲给大家听;通过展示调查图片、录像等都让学生通过自己言行学习到残疾人的艰难,感受到坚强不息的精神。

3、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整堂课由猜想残疾人的心情---感受残疾人的困难---给予残疾人帮助----呼吁社会中的关爱等隐含的情感为线索,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领悟新知,辅助情感的升华,有效地促进了本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板书较有创意,不仅归纳和精炼出本课的知识点,更能深化学生对本课教学框架的认识,从而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有待提高之处:

1、课堂的生成性方面有些欠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认真倾听,以便随时追问及适时鼓励。

2、师生对话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学生说到聋哑校调查除了汇报的录像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亲眼所见的和感受到的其它事说一说。再如:学生说身边的人的故事时,可把故事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增加亲切真实感。

3、学生对于搜集到的资料不能照读,应该加以内化后,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们听。

天下国家教学反思篇十二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教法一:以读激趣。

全篇文章只有第5和第7两个自然段较长,也较难读,又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为什么选择书的理由和读书的方法。

上课时抓这两段,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我首先引诱孩子去读:“你们都预习过课文吧?老师也读过,发现5和7两段特别难读,总读不好。你们感觉呢?”学生有回答“好读”有回答“不好读”,我继续:“那我们来个比赛,我们用3分钟来练习一下,等会儿比比,看谁读得好。”

经过练读,我请了一个有些困难的孩子,他读的较好,于是让其他孩子帮老师读:“他读得真好,老师有些害怕,谁能帮我去跟他比比?”接着我请了几个与他差不多的孩子读读。孩子们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目光精锐,害怕输了比赛。第二次,我请了一个中上的孩子,他读得很流利,其他孩子想胜了他比较困难,但是大家还是一丝不苟地读了下来。不行的,就用一组跟他比,经过一翻擂台,孩子们掌握了这两段的内容,落实了重点。

(从晚上收上来的日记中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一个孩子说到:“上语文课开心极了!老师总是变魔术似的让我们爱上了读书。”另一个孩子说:“语文老师就是会耍‘小把戏’,但是我们都愿意上她的课。”)。

教法二:质疑解疑。

文章就是用设问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也用这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去上。朗读完后,我说:“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题目加个为什么。”孩子们谁都会:“为什么走遍天下要用‘书’为侣?”“是呀,为什么呢?书中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谁能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

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理解了“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深入地让孩子们理解书与朋友和家的真正关系,因为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比较散,但观点又重复:书就是朋友,朋友不管见多少次面,总会发现不一样。对于“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的句子的理解学生应该还是一知半解。我愿意是因为它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我并不能完全清楚它。这样,学生在这个段落的思路还是理得不够清晰。对于落实难点有了障碍。

教法三:仿写。

读完课文,对作者为什么走遍天下书为侣有了认识,还掌握了他的读书方法。那么,如果让你选择,在外出旅游走天下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呢?按照课文,仿写一段话。

学生的思维比较扩散,有的说:我会选择照相机,将祖国美丽的山水拍摄下来,有独具风格的黄山奇松,有风光迷离的桂林山水,有景色秀丽的西沙群岛……,捕捉美好镜头,就靠我着摄像机。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mp3,倾听所有音乐,即使一首歌曲听上一百次,有什么关系,我可以想象作者作曲、作词的样子,歌声的赞美。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手提电脑,更方便我的外出,疑问全不怕。

学生的想法很奇妙,但是对于具体的理由并没有展开详细描写,有点孩子也选择书为伴侣,可是,句子写法上并没有脱离文中的影子。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并不能做具体的点评和指导。

其实,我知道,一课一得,我们并不能要求自己所有的课堂都那么精彩,但是却不能让自己的课堂失去光彩,失去了吸引孩子的焦点,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不幸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