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珍惜粮食(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16:45 页码:9
2023年珍惜粮食(优秀18篇)
2023-11-13 00:16:45    小编:admin

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不只是对事情的简单归纳,还要有对过程的回顾和对成果的评价。每一个范文都有其独特的亮点和精彩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学习。

珍惜粮食篇一

今年暑假,我妈带着我和表哥去乡下玩了几天。农村非常有趣。每天早上,我都看到农民早起在地里干活,收割水稻,种菜。

一天早上,我问他们:“我能和你一起工作吗?”他们同意了,所以我叫我表哥和他们一起在地里干活。不一会儿,我们累得满头大汗。中午我们都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我才明白了“粒粒都是硬的”这个道理。

学生们,农民的叔叔努力为我们种植食物。我们要有一顿没有剩饭的好饭,珍惜食物,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篇二

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多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我由于饭菜不好吃,所以就没吃多少。爸爸只见我碗里一粒粒的饭,语重心长地说:“粮食来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很辛苦的。”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农民伯伯是怎么种出稻子的,并且说要带我去田地里转转,感受农民伯伯的艰辛。

田野一片绿色,就像是一块块绿色的大毯子铺在那里,在这绿色的毯子上,有着许多人在忙碌的干着农活,有的在耕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民伯伯在抛秧,他从一块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绿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让它们自己成长。他每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都随着秧苗飞洒向田中。此外,还有一个农民婆婆在除草,婆婆轻轻的弯下腰,用那洁净的双手去接触那肮脏的杂草和污泥,虽然杂草出去了,却脏了自己洁净的双手。火似的太阳照射在每个农民的后背上,汗珠湿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衣服,每一个农民从田里走出来,都是一身污泥一身汗。

忽然,我看到了六十岁的一个老人也在地里干活,他弯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钟又站起来伸伸腰,并不断地用手捶打着自己的腰。太阳火辣辣的烤着,满头的汗珠都来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里。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好的了。当时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能够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饭。听他这么说,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决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为了粮食,农民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为了粮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咏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诗句。

今后,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农民伯伯一滴一滴的汗来换取的粮食。

我们好好的珍惜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出来的、粒粒都和着汗水的粮食吧。

珍惜粮食篇三

上周六,我和妈妈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凌晨四点,兴奋的我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妈妈,直奔乡下外公家。虽然还是凌晨,田间已经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收割机左冲右突,不一会儿,一袋袋金黄的麦子便被运了上来。一直到收割结束,外公才有空跟我们聊了几句:“今年收成还可以,前期下了几天雨,真把我们愁死了,除草、施肥、灌溉,平时像对待自己孩子似的细心的呵护,眼看到手的庄稼,险些被雨水给毁了,多让人痛心啊。”老人疲惫的外表间透露着庆幸。看着田间佝偻着身子,灰头土脸奔走的人们,我才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意义。

下午五点,我们一起来到镇上中学的食堂“蹲点”,放学的铃声刚一响起,大哥哥大姐姐们便冲出教室,拿着碗盆,直奔食堂。可还没过几分钟,食堂外面的剩饭回收桶边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很多同学晚饭没吃几口,白花花的米饭便被倒入桶内,半小时不到,三个大桶内饭菜堆积如山,浪费程度真令人触目惊心。

5月17日的《东亚日报》报道,朝鲜粮食形势异常严峻,国家三月份已经下令,动用军队粮仓,开仓放粮,每家每户一个月可以分到15斤的玉米。15斤玉米!一个月的口粮!在我们听来,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物质这么丰富的今天,还有这样的事。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是一个人赖以身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让老百姓有饭吃,国家才能够稳定。当我们与家人一起分享美味佳肴的时候,西部上万的儿童却在为午饭努力;当我们为吃什么,吃不下而犯愁的时候,朝鲜的人民却在为15斤玉米奋力争抢;当我们潇洒的倾倒剩饭剩菜的时候,西部非洲的大头娃娃却圆睁着哀怨的眼睛。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忆苦思甜,幸福生活才会源远流长。

珍惜粮食篇四

1.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初步学习古诗。

2.在欣赏、朗诵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古体诗与儿歌的区别。

3.知道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自制古诗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教师:图画上画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并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学习古诗。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图片的内容。

——幼儿倾听教师朗诵古诗两遍,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其意境。

3.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名字。)。

教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这句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励幼儿用古诗的句子回答问题,初步感知古诗中的语句。鼓励幼儿将古诗句子和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向匹配,理解古诗每一句诗的大概含义。)。

4.幼儿学习跟着教师完整地朗诵古诗2~3遍。

6.幼儿个别优美的朗诵古诗。

珍惜粮食篇五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同学们在活动当中树立起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并贯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让大家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和劳动人民的艰辛,形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20xx年10月17日(本周五)

韩威李珂涵

1、认一认,请4位同学认一认图片中的粮食作物(玉米、水稻、麦子、土豆),并作简单介绍。

2、讲一讲,请3位同学分别讲讲“粮食日的由来”、“粮食的作用”以及“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3、答一答,请10位同学答一答有关世界粮食日的相关知识,答对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

4、想一想,为世界粮食日拟定几个宣传标语,突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并请6位同学读一读自己拟好的标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点评交流。

5、诵一诵,由主持人带头,全班集体朗诵《珍惜粮食》的诗歌。

6、最后由陈老师总结。

附录:相关资料

答一答:

20xx年世界粮食日是第几届:第33个世界粮食日!

20xx年世界粮食日主题: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20xx年世界粮食日时间:10月16日(每年时间都定于此日)。

精制大米比糙米营养价值。

a、高b、不一定

“陈粮”()“陈化粮”。

a、就是b、不一定是

农户家庭储存粮食使用磷化铝熏蒸。

a、不适宜b、适宜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是描写动物冬眠醒来的节气。

a、清明b、惊蛰

五谷是指稻(稻谷)、黍(黄米)、稷(小米)、麦(小麦)和()。

a、包谷(玉米)b、菽(大豆)

“qs”标志是()的英文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外包装上必须标注一个醒目的蓝白色qs标志。

a、食品质量安全b、食品包装安全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指()

a、双手双脚b、头、颈、四肢、躯干

珍惜粮食篇六

纵观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平民无以饱食而被残忍的饿死,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缺粮。近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已基本解决饥饿。面对资源充足的今天,人们却忘记了粮食的宝贵,随意浪费粮食。

在今天,有许许多多的浪费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就拿我们学校的食堂来说吧!每天提着碗,大步大步地冲进食堂,坐下吃饭时,周围总会有人吧那一粒粒麦子做成的白面馍馍因吃不完而随意丢在饭桌上,总会有人把那一粒粒大米做成的醇香米饭因吃不完而往那剩饭菜处一倒。说实话,看到这一幕便会想到在家干活的父母;想到他们用一滴滴汗水在烈阳的烘烤下滴灌庄稼;想到父母那双被锄头磨成厚茧的粗糙大手。便觉得现在的人太不懂得了。

曾经听爷爷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人们都被分配到生产队,除去上缴的粮食外,每个人所得的仅有几袋子粮食,根本不够一个家庭吃,再加上那个年代没有施行计划生育,家庭负担可想而知。爷爷说,当初他就是在饥饿中长大的。饿的时候,就把榆树皮剥下来,吃里面的汁液,那时候不管那树汁液有多么难吃,有多么的涩口,他都强忍着塞进嘴里往肚里咽。那时候能吃上一个黑面馍馍,都是一种荣耀。一粒米,一粒麦子,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宝,他不会浪费。爷爷说,那时候地里的一颗土豆,一粒花生豆不允许去偷,若是一旦发现,生产队就不会给那户人家发粮。唉,那时候真是粒粒值千金!

观现今社会,人们是多么的浪费啊!还是李绅说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现在我们盘中的食物,那是父母用汗水为我们换取的,我们有何理由来浪费呢?趁还来得及,从现在起吧!,就是珍惜未来。

珍惜粮食篇七

中午放学回家,我肚子饿的咕咕叫。看见桌上的'饭菜就大口大口吃了起来,米粒撒了一桌子。

爸爸看见了,板着脸说:“粮食来之不易,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小朋友从小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听了爸爸的话,我想起了一首古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把桌上的米粒捡了起来。

指导老师:王华芬。

珍惜粮食篇八

饭桌上吃饭时,我的嘴巴像漏斗似的,边吃边漏,一眨眼,碗边的四周到处都是米饭,妈妈经常为此批评。这不,今天的饭桌上,我又犯了这个老毛病。我刚把碗里的饭吃完,妈妈就皱着眉头不客气地说题目:“唉,你怎么又吃成这样?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干净。”

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桌上的饭粒已经脏了呀!我极力争辩道。“来,乖,快点吃。”妈妈也许发现刚才语气太急了,便压住了火,温柔的说。“就这点米粒,浪费就浪费。”我不知好歹地回答道。“你今天不吃干净,我就不客气了!”妈妈的火上来了,厉声地说。我见势不妙,我只好把米饭一粒一粒地捡起来送到嘴巴里,直到吃到桌子上一粒也不剩为止。但是我吃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去问妈妈题目:“妈妈,你为什么又叫我吃掉,不就是几粒米饭吗?”妈妈心平气和的说题目:“你知道吗,农民为了让我们吃到饭,用了多少心血啊!你自己想想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粮食。

今天的饭桌上发生的事,让我知道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粮食,而不能浪费粮食。

珍惜粮食篇九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和表哥去乡下玩了几天,乡下很好玩。每天早上,我都看见农民们早早地起床去地里干活,收割稻谷种植蔬菜。一天早上,我问他们:“我可不可以和你们一起干活呢?”他们同意了,于是我叫上表哥一起和他们在地里劳动。不一会儿,我们就累得大汗淋漓,中午到了,我们都被晒得全身通红,我才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同学们,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为我们种植粮食,我们要好好吃饭,不剩饭,不剩菜,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珍惜粮食篇十

我爷爷有一个奇怪的习惯,每次吃完饭,总是用手把掉在桌子上的煎饼碎屑一点点捡起来吃掉。

随着一天天长大,我才渐渐明白了爷爷说的“浪费是一种犯罪”的含义。上世纪60年代,物资稀少,别说馒头,就连稀饭都吃不上。煮稀饭的时候,还要加一些野菜,刚吃完肚子就会咕咕叫。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树皮和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幸运了。

在同学们眼里,把吃剩的馒头充当“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会伤人。在爷爷眼里,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是令人痛心的。

我真希望给现在的小朋友们讲讲爷爷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珍惜粮食是多么重要。

珍惜粮食篇十一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日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当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此刻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此刻浪费,以后的中国人仅有饿死的份儿!

另外,我们应当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而其中的粮食成为灾民们的第一所需,也许平时在你看来从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会成为别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会说,我也想节俭,可如何去做呢?在这,我有几个小小的提议供大家参考: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瞎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还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万不要觉得很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最好少盛点,因为吃完了还能够再盛。还有,最好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认为不好吃的就随便丢弃。

最终,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

珍惜粮食篇十二

今天国庆节祖国各地盛庆佳节,街上热闹非凡,我和妈妈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古詩集,我看到悯农这首詩时感触很深。

现在百忙之中我先朗诵一遍,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詩教导我们要懂得珍惜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要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工作的劳动成果。

珍惜粮食篇十三

小组内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饭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严重浪费粮食的“惨局”。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

师:你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地承认,真是个好孩子!

……。

学生们汇报自己发现和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种种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粮食的知识,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三、教学反思:

1、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

2、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

3、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 。

珍惜粮食篇十四

1、通过图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初步学习古诗。

2、在欣赏、朗诵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古体诗与儿歌的区别。

3、知道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自制古诗图片1幅。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教师:图画上画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并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2、在理解图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学习古诗。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图片的内容。

——幼儿倾听教师朗诵古诗两遍,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其意境。

3、引导幼儿围绕古诗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进一步理解古诗。

教师: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名字。)

教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这句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励幼儿用古诗的句子回答问题,初步感知古诗中的语句。鼓励幼儿将古诗句子和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向匹配,理解古诗每一句诗的大概含义。)

4、幼儿学习跟着教师完整地朗诵古诗2~3遍。

6、幼儿个别优美的朗诵古诗

珍惜粮食篇十五

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知道浪费粮食是不对的,要学习珍惜粮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ppt

1、观看图片,谈话导入的教师提问: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

2、认真看《爱惜粮食》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

(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珍惜粮食吗?

3、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4、教师提问:为了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引导幼儿总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儿歌,巩固幼儿经验《爱惜粮食》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珍惜粮食篇十六

每学期一次的“生活.乡土.艺术”活动在仓幼拉开了序幕,活动的形式更是别出新裁:幼儿作品展示、家长作品展示、教师展示课等,我勇于接受了这次的展示课,在教研组的讨论与支持下,我决定挑战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会课,社会课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把握的一个领域,那么应该设计怎么样一堂课呢?无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思考之余我觉得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上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乡土艺术周系列活动,设计了中班社会《珍惜粮食》这一堂课。目的是让农村的幼儿借助本土原有的农作物来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劳动的艰辛,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并懂得要爱惜粮食。

教案设计出来之后便是试教,试教是一个长期与痛苦的过程。一次次的试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课堂是改了又试,虽然这个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从第一次的教案目标修改: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饭的来历,感受农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懂得要爱惜粮食,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执教展示,自我感觉还是有进步的,如:当第一次我试教过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给我提了意见:表扬幼儿的语言可以再丰富些、动作可以再夸张化点、提问幼儿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又经过了教案的重新修改与自我的重新准备,第二次试教,试教过后,发现自己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我每次给幼儿提问题时总是提一半,这无疑给幼儿垄断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与准备,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觉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的亮点有三。

一、这堂课选材不错,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通过课堂知道农民的辛苦,从而学会珍惜粮食。

二、课堂思路清晰,能够有效的提问,提问方式多样性。从个人回答到朋友间的讨论。

三、课前准备比较丰富,既有ppt,又有视频,能够吸引幼儿眼球。

四、教态好,声音响亮、待人亲切,富有感染力。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课时让幼儿学着做一做时,动作可以再夸张化一些,这样能够带动幼儿的情绪。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让幼儿一目了然,有些镜头可以拍的再大些,像农民冒着太阳流汗时的照片。

珍惜粮食篇十七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现在浪费,以后的中国人只有饿死的份儿!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而其中的粮食成为灾民们的第一所需,也许平时在你看来从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会成为别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会说,我也想节约,可如何去做呢?在这,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瞎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还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万不要觉得很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最好少盛点,因为吃完了还可以再盛。还有,最好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认为不好吃的就随便丢弃。

最后,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

珍惜粮食篇十八

这几天我在调查学校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结果不尽人意啊!坐在那里一会儿,就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同学把刚刚打来的饭菜吃完了菜后便把米饭倒掉了,然后就直奔小卖部买零食吃,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节约粮食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将康问题,下面是具体调查的结果: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

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

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