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36:22 页码:7
2023年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模板14篇)
2023-11-12 08:36:22    小编:admin

人们常常会通过总结来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一

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黟县原属古徽州,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因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楼、拦河筑坝、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递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该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园、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称“西递牌楼”,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递的标志。西递村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赠、巨富豪商胡贯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二

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草原中心地带的呼和诺尔的湖畔,距海拉尔市61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和诺尔湖。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

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

“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湖”。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弯弯曲曲地来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尔河,面积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大雁结队,雌雄相伴,游水嬉戏。牛群悠闲甩尾,骆驼昂首徜徉;蒙古百灵在空中自由飞翔,婉转歌唱,憨态可拘的旱獭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在飞速地旋转着,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一根根电视天线直指蓝天,彩色电视给牧人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乐。所有这一切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穿着蒙古袍,以蓝天白云、草原银湖为背景,拍一张骑骆驼或策马驰骋的照片,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花香和鸟语,体验比较原始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定会使游客领略和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从未有过的情趣。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三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

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学三论,从中悟出佛理,顿生禅心,并乐意将传经送佛作为自己的事业。建隆二年(961),被众僧贺举为寺主,淳化三年(992)圆寂,年寿七十三。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青山环抱,层峦叠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环其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这里交通便利,330国道二线从灵山南北山麓夹绕,城区8路公交车可直达。

灵山南侧山麓的现为莲都区岩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堰头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处于好溪堰的源头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括州刺史山东临淄人段成式主持创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为恶溪,人们为纪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灵山东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为纪念唐宣宗大中年间处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万历间,诗人曾友颜(祖籍生平不详)用诗《灵鹫山八景》赞美了灵鹫山的优美景色,八景分别是溪雨亭、留云坞、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岗、九曲岭、五方坪、红鞋岩。溪雨亭,是北宋处州太守刘泾在灵鹫山所建,留有诗词一首。刘泾,字巨济,号前溪,简州安阳(属四川)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绍圣三年(1096)任处州太守。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四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名胜古迹的导游词,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鹏,接下来,就由我来说说游览长城的注意事项吧。1安全是游览长城的生命线,我们坚决反对爬野长城。2慢一些爬长城,留意周围的提示语,保证自己的安全。3不论上去还是下来,都是要低下身段,降低身体的重心,以免发生危险。

大家一定想知道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那是因为古代的长城是防御工事,需要借助地势防御敌人入侵。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当时的外族入侵中原的。建在山上一方面有居高临下,有利于觉察敌军的进攻;另一方面为敌军的攻城造成很大困难。

登上了长城,站在八达岭上向下望,一辆辆汽车变成了“蚂蚁”,行人变成了黑色的小点,在“蚂蚁”之间来回穿梭,好像变成了“小人国”十分有趣。向东望去,长城盘旋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中。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是烽火台,那是古代打仗的时候用来传递信息的`“信号站”

长城是有方砖和条石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经过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双手才慢慢成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两旁还有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个大工程,秦始皇是用了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呢可见,没有大量的劳动人民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好了,被刺旅途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光临。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导游,欢迎你来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希望今天的参观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长城,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林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里。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今天,我们参观的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在古代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是成排两米多高的城墙,外延上有着数不清的瞭望口和射门。城墙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两座堡垒之间可以相互呼应。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就是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双手一步步、一块块地将这些条石抬上这雄伟、陡峭的山岭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聚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长城,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不到长城等上它。”领略它的雄伟、壮观。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登长城,去感受他的雄伟吧!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导游。今天,我就给出大家介绍一下著名的世界遗产——长城。

大家记得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吗?那是勤劳的孟姜女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长城的丈夫,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来到了长城边。当她四处的打听,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就在长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听”轰隆“一声,长城被哭倒了800里。游客们,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见,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游客们,我先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漫步欣赏。大家注意了,在游览时,不要乱丢垃圾,乱涂乱画,护长城这一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世界遗产。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上午好!

我是颐和园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张,大家可以称我张导。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这里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称画廊。因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绘,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多达14000余幅,而且很少有重复。其人物画多采用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六

杭州西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平方公里。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遍种桃柳。每当春天的黎明时刻,月落星稀,晨钟初响,悠扬悦耳。此刻堤上垂柳低拂,晓霭迷茫;放眼晓雾中的湖光山色,耳闻百鸟和鸣的啾啾之声,使人飘飘欲仙。

断桥残雪,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

三潭印月是在苏东坡治理西湖后,作为湖界而在水中立的三座小塔。塔状如花瓶,浮漾水中。塔面有五个距离相等的圆洞。月明之夜,塔内点起灯火,水面上就会映出很多月亮。其景扑朔迷离,忽兮晃兮,胜似仙境。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七

庆阳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位于西峰市东南的茹何和浦河交汇处,距市区25公里,创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20xx年),和位于泾川县东十五华里的南石窟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是泾川南石窟寺的姊妹窟,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0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

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0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

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0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题记确切记载了石窟的开凿年代,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这些绵亘千余年的雕刻艺术,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古代艺术匠师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杜甫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杜甫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杜甫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

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九

来自远方的旅客朋友们,您们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是景区讲解员,大家可以叫我xx。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具有“福寿故里”之称的长寿古镇。古镇游览讲解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希望我的讲解能够陪伴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天,预祝大家玩的开心。

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跨过这座象征福寿绵长的吉祥大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古韵悠然的往昔岁月,繁华历史的幕幕浮影便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彷佛已穿越时空的界限,如同走进了古镇悠远而厚重的历史画卷。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尽情品味中国几千年的巴渝人文文化和中国福寿文化。

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是以巴渝文化为背景,以中国西部(云、贵、川、渝)古建筑文化为平台,展示中国几千年来的巴渝人文文化和福寿文化。总占地面积800亩,总投资43亿元。景区于2010年10月开工,于201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预计在2015年12月完工。古镇是以一轴两系为旅游规划,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宜居养生胜地和休闲度假乐园。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城区,地处重庆主城东部,属于1小时黄金旅游区。距长江约3公里,南邻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铁路、渝万城际铁路,东接长寿区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区,西、北紧接菩提山旅游区,古镇交通便利,距长寿晏家火车站30分钟车程,长寿区北站5分钟车程,骑鞍长途汽车站10分钟车程。景区内还设有旅游公共车站,交通覆盖整个长寿区。

据《诗经》里记载,我国最早的牌坊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牌坊俗名“牌楼”由灵星门衍变而来,是门和楼的结合体,它既有门的功能,也有楼的壮丽。随着社会的发展,牌坊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到了汉高祖时代。皇家法制就有规定,祭天要先祭灵星,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牌坊是最高荣誉的象征。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四世宫保”牌坊。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十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由于仙都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奇峰异石,千姿百态,非鬼斧神工难以办到,历其景者当疑入武陵之源,历代于此筑舍,隐居读书,问仙求道者不乏其人,文人墨客多为仙都诸景吟诗作赋或刻于石或载于典,古迹满目,尤为景物增色不少。

4月—6月是最佳旅游季节。仙都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景色优美,全年美景皆可入画,加之摩崖石刻众多,各种书法琳琅满目,可以来此写生,收集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已被授予“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夏季这里山青水秀,且是好溪漂流的最好时节,可尽享山中乐趣。

此外,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仙都都将举办旅游文化节。公祭轩辕黄帝、登山竞技、攀岩比赛、飞渡表演、民间文艺表演等热闹非凡,打破山林中常有的宁静,另有一番风味。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十一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0年的历史。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荣贵。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1997年以来,地方政府投入巨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并举办有“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清代内蒙古王府历史陈列”等大型展览,被文博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

喀喇沁亲王府为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王府,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宗教特点,代表了清代官式建筑的基本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王府内值得称奇的还有月台上的古松——龙凤松,东边的为凤松,西边的为龙松,自然生长,惟妙惟肖。这两棵松树已被列为“中华奇树”之中。

门外广场的塑像就是喀喇沁第十四代王爷贡桑诺尔布。贡王,字乐亭,生于1871年,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27岁时接任多罗都棱郡王王位,任喀喇沁右旗札萨克和卓索图盟协理盟长、盟长。1920年,被袁世凯晋封为亲王。贡桑诺尔布是最后一代王爷,也是政绩最突出、最开明的王爷。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才思敏捷,通晓汉满蒙藏多种文字,还擅长诗词书画,骑射拳脚。他承袭王位后,对其父亲时代的弊政进行改革,将旗民的无限徭役改为定额制,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此基础上,他致力改革,推行新政,兴办教育,兴办实业,训练军队,创出了内蒙古地区“五个第一”。

第一个办学堂——崇正学堂。办教育是贡王实施新政的第一步。光绪二十八年(1920年),他在王府西院首创了崇正学堂,招收旗内30多名适龄儿童免费入学,并亲自担任校长。现在的王府蒙古族中学的前身就是崇正学堂,至今已有120年的校龄,培养弟子数万,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在京创办了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人才摇篮的蒙藏学校。第一个办女学堂——毓正女学堂。光绪三十年,贡王去日本考察,看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盛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教育水平高。回国后,他又办起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且聘请日本女老师何原操子任教,讲授蒙、汉、日三种语文和各种家务学科。在守正武学堂内学习军事、训练军队,以保护地方安全。第一个派保送进修生和留学生。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贡王又第一个从各学堂抽出骨干,去国内天津、北京、上海和国外求学深造。

第一个办报纸。为了提高旗民的素质,了解蒙古内外的情况,贡王又第一个办起了内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报纸——“婴报”,创办了报馆。

第一个办邮电。贡王在蒙古地区第一个办起了邮电,他亲自指挥放树架线,架通了喀喇沁——围场的电话线路。在农业发展上,进行农作物增产试验,讲科学种田,并从浙江用火轮运桑苗数万株到北京,再用驼马运回本地,大面积种植,养蚕织布,现仍存有当时留下的桑树四棵。

在工业发展上,开设了织布、染色、造绒毡、肥皂、蜡染五座工厂,发展地方工业,安置劳力,减少吃闲饭的旗民。考试大编辑整理在商业发展上,建起了“三义洋行”,广招天津北京等地客商来经商,当时市场繁荣,一片昌盛景象,素有“小北京”之称。

贡王推行的这些新政和经济的发展,在赤峰地区都是他人未曾创建的事业,对喀喇沁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贡王也因此在喀喇沁旗及至蒙古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贡王有如此先进的思想、勇于开拓的意识,其思想根源在于他在京供职任蒙藏院总裁时,和进步人士吴绶卿、梁启超、吴昌硕、严复等进步的民主人士密切交往,受他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和孙中山先生的往来,奠定了他思想进步的基础。

20xx年8月2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组成国民党,史称“五党共和”,召开选举国民党理事代表大会。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贡桑诺尔布、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惠九人以不同的票数当选国民党理事,后来孙中山被推选为理事长。贡桑诺尔布以唯一的蒙藏代表当选,成为第一届国民党中央理事会九理事之一。而后,多次与孙中山出席国民党各种重要会议,及时向世界阐述中华民国的民族政策,贡桑诺尔布是史料记载最早的少数民族国民党创始人之一。正当建党伊始,袁世凯窃取政权,孙中山顾全大局让位于袁世凯,因贡桑诺尔布亲历了戊戌变法毁于袁世凯的后果,又看到好友梁启超、吴昌硕、严复被袁世凯排斥的遭遇,他不支持袁,回到喀喇沁王府,最早提出了“蒙汉民族团结自治”的口号,深受蒙汉民族的欢迎,并在热河省部分地区实践。后来,北洋政府慑于贡王在蒙古地区的威望,于1920年9月9日严令调贡王进京,任蒙藏事务局总裁之职,开始了他在北洋政府20年的政治生涯。任职期间,贡王曾多次劝阻外蒙古和西藏的独立活动,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做出过贡献。1930年贡王因脑溢血死于京城,时年59岁,死后葬于辽宁建平王子坟。喀喇沁亲王是民国内蒙古地区24王之首,是品级最高的加授亲王。

朋友们,游览喀喇沁蒙古亲王府给我们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加深了我们对近现代史上蒙古族重要历史人物贡王的`认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十二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学三论,从中悟出佛理,顿生禅心,并乐意将传经送佛作为自己的事业。建隆二年(961),被众僧贺举为寺主,淳化三年(992)圆寂,年寿七十三。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青山环抱,层峦叠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环其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这里交通便利,330国道二线从灵山南北山麓夹绕,城区8路公交车可直达。

灵山南侧山麓的现为莲都区岩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堰头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处于好溪堰的源头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括州刺史山东临淄人段成式主持创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为恶溪,人们为纪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灵山东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为纪念唐宣宗大中年间处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万历间,诗人曾友颜(祖籍生平不详)用诗《灵鹫山八景》赞美了灵鹫山的优美景色,八景分别是溪雨亭、留云坞、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岗、九曲岭、五方坪、红鞋岩。溪雨亭,是北宋处州太守刘泾在灵鹫山所建,留有诗词一首。刘泾,字巨济,号前溪,简州安阳(属四川)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绍圣三年(1096)任处州太守。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十三

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杜甫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杜甫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

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名胜古迹导游词100字左右优质篇十四

来到蓬莱的客人,常常为见不到海市奇观而感到遗憾。而在八仙渡,却可以从望瀛楼上观看到绰约迷离的瀛楼海市,领略到虚幻飘渺的奇异景象,得到感观上的满足。从这小小的观景台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光的折射而映现在楼窗玻璃上的海天景象。丹崖仙阁和田横山的虚景与长山列岛实景连在一起,绵延成一幅亦真亦幻的海上仙山图。蓬莱仙城的楼台,观光大道上的车流,还有八仙渡环海西长廊的倩影,都映现在这方透明的屏幕上。其实,这里的景象和真实的海市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光学折射的作用,只不过真实的海市是出现在海天之间的,这里却是窗前之观,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前面的仙姑间和其他几个地方我们都可以通过窗口见到这种生动神奇的景象。

望瀛楼最顶端是海风堂艺术馆。大家请上楼。这里珍藏着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画,古代的有扬州八怪、张路、查士标、何绍基、刘墉、董其昌、铁保等的真迹,当代的有国学大师季羡林、红学泰斗冯其庸、书界大家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等,以及各类珍贵古籍画作。

八仙祠:眼前这座建筑便是八仙祠。大门口这位手持托盘的孩童便是善财童子,专门为乐善好施的人们降财赐福。

正对大门的是八仙祠正殿,八仙祠匾额是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的,楹联“九天阊阖开宫阙,八仙过海在蓬莱”是由国家功勋艺术家、著名学者杨仁恺先生题写。八仙祠里面供奉的便是八仙了。西配殿是财神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武财神、月老和文曲星;东配殿是祈福殿,里面供奉的是福、禄、寿、禧四位神仙。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八仙祠。

关于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都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后人所传的八位仙人。到元明时期的杂剧中,才认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海八仙”。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八位仙人形象,实际上并不甘愿接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之祖老子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是天上仙人中的一个小小的流派,即所谓的“散仙”。

八仙祠正中供奉着漂洋过海的八仙,在他们的东面是东西南北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位神仙受太上老君调遣,掌管天上二十八星宿,为人间排忧解难,保佑人间平安。西面是风婆雨神雷公电母四位神仙,掌管风雨雷电。中间八仙中的第一位是长相最英俊的韩湘子,据说他是唐朝大诗人韩愈的侄孙,生性狂放,宝器是手中的洞箫。第二位是成仙最早的汉钟离,原名钟离权,汉朝人,他的宝器是身下的芭蕉扇。第三位是长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铁拐李,据说他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又被称为药仙。在我们的后景区有一个汉白玉的大葫芦,就是根据传说所设计的。第四位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倒骑驴呢?有这样四句话可做解释“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这位老人处事小心谨慎,凡事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他的法器是手中的渔鼓。第五位是八仙之首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代两举进士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传说他可以点石成金,他的法器是身后的阴阳宝剑。第六位是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仙-荷仙姑,广东增城人,少时家贫,常在山中采野果奉母,自己却以矿石云母粉充饥,孝心至诚,感动天地,遂成女仙。她的法器是盛开的荷花。第七位是年纪最小的蓝采和,成仙时年仅十四岁,宝器是手中的花篮。最后一位是成仙最晚的皇亲国戚曹国舅,宋代人,原名曹权,对其弟仗势作恶深为不满,看破红尘,散财济民,入山修道,列入仙班,他的法器是手中的云笏板。

我们一般习惯于把“神仙”连在一起称谓,其实“神”和“仙”是有区别的。神话中的“神”是天生的,而仙话中的“仙”却是修炼而成的。这既符合了宗教的劝世之宗旨,又迎合了人们乐于长生的心理,因此能较长时间适应历史变化,在千百年中盛传不衰。群仙形象体现了民族文化心态,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创造,也大量进入古代文学创作,在形成文学的民族风貌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八仙故事的丰富想象力,至今仍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八仙被誉为平安神。平安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各位来到这块神仙宝地,不妨入乡随俗拜拜八仙,保佑您和家人平安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