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3:25:01 页码:7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通用10篇)
2023-11-24 13:25:01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还需要关注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章的流畅性。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一

快题分两块,一块是表达,另一块是方案。表达可以通过完整抄绘优秀快题的方式学习,学习配色以及如何用图面来强调设计的信息。方案部分,进步较快的方式是直接从好的快题里学习构成手法和布局手法,实际案例的学习分析运用到快题中需要时间。比较好的学习案例的状态是,画快题的时候有运用某个案例的设计手法的冲动,然后想办法用其他的手法去配合这个手法。(说出来有点玄学,请多画自己去体会)三小时的时间问题,不需要特别担心,大家速度都差不多,最后都能画完。

part2.大综合。

大综合复习最好能稳扎稳打,早一点开始把书本、录音过一下,做自己的笔记。若时间来不及,则挑选一套好的笔记,往里面补充,大部分的好笔记都能覆盖到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考前两天一定要抓紧背重点,往年真题一题都不能错。

part3.英语。

英语再多都不为过,所以最好能不断设定时间节点,将几个月的时间分成很多阶段,每一阶段针对性攻克一些问题,比如前两个月过单词和例句,半个月看视频学习阅读技巧,后一个月开始技巧练习等。

英语复习分两块,一是实力,二是技巧。实力提高:背单词(推荐恋恋有词,背单词的同时注意对例句的理解,例句非常好),记作文模版和句子,翻译阅读文章(一边记单词一边学习句子阅读)。技巧提高:看各大辅导机构的视频,推荐文都(新东方段子略多),考研阅读题非常有技巧,掌握技巧事半功倍。掌握技巧后通过真题练习阅读方法。

作文十一月开始,大概三天两练,一边背模版一边练习,研友帮忙看逻辑框架是否清晰。

part4.政治。

政治跟着某一家辅导机构的流程走比较稳妥,包括辅导材料和视频课程,政治很能拉分而且容易成为同济考研的分数短板,好好准备。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二

me,女,本科湖南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1st,浙大设计艺术学,学硕,(政治,英一,数一,机械设计基础)。

2nd,湖南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硕,(政治,英二,设计史论,设计快题)。

考研这两次,尤其是第二次,得到了好多人的帮助,真心的感谢,现在考完了想写点东西看能不能帮助到谁,不想在分数出来之后再写这些,因为觉得考试的结果和考上与否,可能诱因有很多,不是高分的经验都是好的,也不是考不好的经验就都是不好的……不想大家把我的话看的太重或者太轻,听听就好,不必质疑它的含金量,它根本不含金。经历并不能复制粘贴,看看即可!

怎么样都好,首先这个问题你说了算的话,就可以考虑下,身边不乏家人威逼利诱来考研的,那这个你就不用费心了,不必把这个选择看的那么重大,没有哪件事可以重大到影响你的一生。哪条路都走得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肯定没错,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吧。选择无谓对错,选了就认真走下去就。不过,开始玩之前,想想自己玩不玩的起,要是赢也赢得起输也输得起的话,那就开盘吧!

要不要换专业

围城效应每个人都懂,但是有时候还是不撞南墙不死心,想玩就玩一下也无所谓。我想年轻的时候理智的尝试多一点的可能性没什么,考虑一下自己跨考的原因够不够合理,自己的意念够不够坚定。然后再考虑下可能性,决定了之后就抱着足够多的信念走下去吧。要知道,对于换专业来说,我想考研这个第一关是最简单的,因为不过应试而已,能难到哪里去。真正麻烦的是你真的到了那个你想去的领域,你好好的真的认识了它后,它还是它么,你又怎样脱颖而出或者真的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初衷么!

想拼一下的就拼一下,想稳一点的就求稳,自己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就好。

第二次选湖大,一是本校,在这边复习考试都适应些,猜可能本校的不说照顾了起码不存在歧视问题。二是专业课变成史论和手绘,我想就算没考上,这几个月学了俩新东西也不亏。不过想来手绘其实对设计来说是必须的技能,就算凭数学和机设上了浙大,读研的时候还是要加强手绘,没有考试压着,可能也学不了太透彻。虽然做交互等可能用手绘用的少,不过基础归基础,踏实总没错。

大的方面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

2.好的心情、心态不好的时候,用自己适用的方法调节 。不过不用强求自己,有时候摔倒了,就在地上躺着休息会儿也好,偶尔的心情不好,不用管它啦。低沉就低沉会儿也成,不要太久就好,恩,我调节的方法是睡一会儿,睡醒了就翻篇儿。

3.足够的信念,信念!信念!这是我最最想强调的东西。你要相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相信很多。

4.该放松放松,该放假放假,不要搞得跟苦行僧一样。

5.用功不难,用心才难,你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何时起床何时入睡,每天学习好多好多小时。但是可能你不是那么好的控制自己内心的专注程度,多重视质,量的话,参考就好。

6.当然学习是讲究方法的,该问时就问,该交流就交流,莫闭门造车。这个时候就该把不好意思什么的丢一边吧,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当然礼数还是要的。不要惹人烦,合理的表达谢意。

7.合理的计划,不过有时一定要原谅自己,计划通常只是参考作用。可能随着情况的变而变,整体hold住自己。

8.不得不提的抱大腿,可能这个大腿是你比较牛掰和自律的研友。对,好好的跟着榜样一起……也许是愿意帮你的学长学姐之类的,前辈的点拨有时候真的能四两拨千斤的。总之考研时集合一切资源为自己所用了,好好统筹安排。

政治英语请参考牛人们的经验吧,我就不多嘴了。恩,说一句,刚开始踏踏实实来,技巧攻略等只是锦上添花。不要依赖,别投机取巧,你玩儿了谁,早晚会被玩儿的。谨记,出来混,早晚要还。

谈谈第二年的史论和手绘,专门针对跨考的同学而言吧。

何人可的书好好的看,赵江洪的书也好好的看,前者要正儿八经的背,后者要领会其中的哲学,虽然这词儿大了点,不过确实是要领会、理解,该背的,正儿八经的背,不要说多看几遍什么的,也不要拖到考试前一周再背,会有很多事赶在一起的。早一些的时候很仔细的多扫荡几遍,当小说多看点,然后考前一个月背掉好了,考试前再复习下就都想起来了。

关于主观题,每年可能有几道往年考过的题,也有一些新出的题。平常多留意些评论的东西,看一看,起码要有的说,主要是学学人家怎么说的那么文邹邹的,那些用词,那些语言表达,问问湖大设计院读研的学长学姐,何老师有没有什么讲座、论坛之类的,传达了什么新的思想或者动向等,虽然这条貌似我今年没用到……我也经常关注了设计院的网站,不过今年与考的题没什么关系,好像我的上一年有的。

那些一道题20分的主观题,自己动笔写写看。我之前把往年的题都自己写了下,看了好多论文,真的是好多啊。然后整理出我自认为还可以的答案,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不过觉得有点过了,看的多了反倒有点杂,而且那些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设计理念会圈住自己的思维,反倒让自己独立思考的少了。可能先自己想想,多想想,想完了以后再去查东西什么的比较好吧,思考能力可能还是要练一下的,毕竟考试的时候有几道新题,条件允许的话,经济实惠点,拿考过的人整理过的看看也不错,我师父(第二次考拜了一位研一工设男为师,这是我紧紧抱住的大腿,很好抱,恩师)说,扯得漂亮点就可以,需要的话,还可以配图什么的。不过以今年的题,那个“对比世博会中国馆和英国馆”和“设计思维”的题,真的不好答,这是之前怎么猜也猜不到的,我觉得考试的时候时间还是挺紧张的。

考研的答题纸白的,没有横格,考场里有人拿尺子打格子,我没有,觉得时间有点紧,个人选择而已。

设计艺术学有绘图题,工业设计工程没有,而且专硕的名词解释是已经翻译好了的,但是每年都会有新词出现,今年是服务设计,别的都是书上有的。

史论可能是最不用担心的了,用心准备,态度良好,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也不可忽视吧,木桶原理,考研容不得哪一科失误太多。

我想对于跨考工设的朋友来说,可能这是最大的壁垒,首先不要把它想的那么可怕,然后是寻找合理的方法,坚持下去。技艺这种东西,画画也好,练琴也好,都要熬的,没有熬过打基础那段肯定不行。做好心理准备,基础一定要牢靠,然后相信,用心的量变一定能达到质变的。

首先开始画前,你先找手绘好的前辈好好问问你要怎么开始。面授肯定比看帖子好,你可以提问,你俩可以互动。就我而言,考浙大未遂后,决定考湖大,也问了好多人,从摸索着开始,线条,最基本的几何形等等……前期的基础很重要,踏踏实实来,付出的早晚会还回来的。我的话,9月前一直在临摹别人画好的手绘稿。9月后才开始临照片,开始尝试所谓的设计,之前一直是在纯练手,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这个不能类比,按自己的情况来,听牛人的知道,我猜的……·跌跌撞撞磕磕绊绊总难免,画的再不好也要坚持,会好的,觉得自己画的不够好,那可能是画的不够多,什么也别说,画完两包纸再看……及时总结,要肯定自己的进步也要发现不足然后解决,同时也不要心急。

荷兰那本,sketching挺基础的,适合初学者,可以好好画两遍。西班牙的很爽的sketch,可以练习彩铅,刘传凯的我也画了,虽然后来很多人批他的图。但是我觉得初学者不用讲究太多,都画画吧,画多了才懂,练笔而已。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的风格,风格的事以后再说,先老老实实画好,透视是基本,线条的简洁流畅,对于产品的理解……要知道产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手绘不是画画,不是对着画的像就可以了,我理解的就算是临摹,你也要先理解那个产品,再画。

我刚开始把图书馆有的手绘书都画了。主要是其实也没几本,9月前我都没管上色的问题,线稿,只是线稿,骨骼很重要。每天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不过还是那句,质大于量,比多画更重要的是多想。你画一个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想想它三维的样子,又怎样在二维的纸上良好的表达……透视的原理很快就能了解,想想怎样用在图里,想想书上这个图为什么要用这个视角等……设计院一个老师告诉我,一张好图就是,让人能读懂这个产品,让人看到你的几个二维图的组合后,脑海里能有它三维的样子,注意产品感,体量感……·印象里,忘了是什么原因乔丹小时候并不是什么时候想去打球都可以的,他就在脑子里想那一遍遍进球的过程,扣篮或者过人等等。很详细,想很多遍很多细节等……过些时候,他跟同伴们再打球,他的球技真的进步好多……·这可能明想的重要性,下笔也多过过脑子吧。

上色可能多多考虑下光影吧,假想一个光源,然后明暗什么的考虑下,不知道的话,回素描的基础部分看看,平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多观察……看一束光打到一个物体上,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平面什么样的,曲面什么样的,交接的地方什么个情况,恩,多观察,多想。

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大概的手绘的进度计划,大概就好,也许你做的,远比你想象到的要好的。

考试时我用的工具:我很开心的是,进考场后我发现我带的笔是我们考场带的最少的,他们带了不止一个牌子的成套的马克,我就带了三福的两个彩色系蓝、橘,touch的冷灰1、3、5、7、9,黑色12、绿色系。然后自己常用的用于背景和写标题的几只,可能觉得多不如精,顺手够用就好(刚开始自己练的时候也败了好多笔,只是越用越觉得常用的就那么几支)

线稿我用施德楼的圆珠,比较推荐。

彩铅黑的备了几支,银笔杆的马可那种比较软,辉柏嘉的硬一些,师父有推荐用彩铅打线稿,不过我还是选了我熟悉和喜欢的圆珠,这个看自己,针管?就还是放弃吧,色粉考试时可能也不用考虑了。

纸我带的70克的复印纸,我觉得足够好用。以上的东西,都是顺手就好。

我上手绘的培训了,北京的那个,无意做广告,还可以,价格也不低,若去上,他推荐的工具就拿那几支三福的蓝色系和橘色系就越好了,别的有钱买来玩下无所谓,用不太到,性价比确实一般。但是跨专业的同学,不上这个上黄山的么?有褒有贬,庐山就坚决放弃吧,我猜辅导班都大同小异,根据自己情况看吧。

后来在长沙我还有在一个笔尖工作室学了几天。关于这个,不知道怎么说,一次不太顺利的合作吧,不过那个老师教会了我一些东西,抓不准透视的东西,就把它放在一个盒子里,先画个盒子,然后在盒子里画那个东西,透视就真的抓得准了……然后就是线条的加深,我以前用圆珠画都轻轻的,他教会我该深的地方要加深,这样才会有产品感和体量感,觉的产品会从纸里跳出来。比如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形态的转折处等等。后来发现,其实的确要舍得下手的,画面才显得有气度一些,细细软软弱弱,确实不行……关于上色,太过小清新也不可,该重口是还是重吧,颜色的层次感要拉开,舍得下手,这样可能表现力会强些(我的软肋)。

恩,说到最后的快题,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多月的时候开始考虑的问题。我想到了最后,跨考的朋友可能会被折腾的不行,猜不到题是肯定的,缺乏造型的能力,想不出,表达不出,种种问题层出不穷,焦虑迷茫,谁也逃不掉。

最后,自己给自己出题目,做模拟吧,刚开始可以不限定时间,不一定要闭卷,可以有参考的原型图片什么的,但是做出来的东西还是要完整。

最后的最后,闭卷,卡时间,完全按照考试来,甚至时间也定在下午两点到五点好了,练着连着,就会有信心了就有底了。

现在量产的东西都很简约风,功能也为大家所熟知,我觉得可能并不适合考试用。(湖大考了两年无电产品了,去年的水龙头面盆,今年的座椅什么的,注意高技术的同时,也多多注意下这些生活的最最基本的东西吧),也许考试的时候不妨用一些概念的东西,体现了一种设计的趋势等。除非出现很变态的题目,可以用很保守的,市面上已普及的产品……考前准备的时候,没事儿就多想想,说不定偶尔就能有好的点子被自己抓住。

每天给自己出个题目,比如今天我就想想新奇的早餐机,这一天没事儿就想想,可能就想出点什么……第二天换有意思的净水机等……有些形态和创意点是可以套用的。

恩,准备几套万能的方案吧,就是套很多东西都能套的,考试的时候多少有点紧张,方案能套就套、不套则改。

讲了很多,未必都对,看看即可……考研这件小事,认真走过来的人都会收获多多,认真,踏实,心态,信念……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要乱了阵脚,沉得住气,平常心……好吧,大概也没什么要再说的了,祝福,上路前请带好干粮,上路了就不要回头了。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三

当研究生考试成绩和国家线公布后,很多学生开始思考是选择下一步,接受调剂,还是重建整体心情,为心中的目标进行第二次战争。

2022年的研究生申请人数为457万,比2021年多了80万,这种增长实际上是国家线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这证明现在研究生的考试要求越来越高。

研究生招生的总体趋势并不乐观。

研究生录取失败并不可怕,事实上,新学生有很多选择。

首先,他们可以参加学校的招聘过程。现在是各个国有企业春季招生的高峰期,如果考生在考试失败后决定毕业,也可以及时准备调剂方向,在各个国有企业进行校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而不是通过选择就业提高自己的经验。

下一步是参加职业单位或县级考试。这一次很多事业单位在再次发布招聘公告后,也有一些省份的省考还没有开始,考不上的考生也不必灰心,因为稳定的工作其实是大学生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世界各地有许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果你想在毕业后自己创业,各省都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工作场所的优惠租赁等。

各个学校的调剂信息公布后,考生需要调剂时需要注意时间,抓紧对学校进行了解,抓住调剂机会,顺利"上岸",当然如果自己不是毕业班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然后再等你。一个更合适的选择可能在等着你。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四

1.趁着天气暖和做些体育锻炼加强身体(规律的有氧运动比较适合)。

2.找到团体一起互相激励复习,但是又要独立于团体有自己的复习思路。

3.上海冬天很冷很潮,做好防寒准备。

4.复习的时候不要带手机,可以用pad之类的不联网不带游戏的。

5.参与水平比较高的评图,帮自己跳开思维定势。

6.适当休息,少几天死不了。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五

考试范围:包括设计史论及专业设计,其中设计史论占40%、专业设计占60%。

二、考试的形式。

闭卷;试卷分值150;考试时间3小时。

题型结构:

1.设计史论考察对报考方向专业领域的设计历史的了解和理解程度,对基本的设计问题的思索。

2.专业设计将给出特定设计主题,设计对象进行创作设计。

注:要求学生自带专业设计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三、参考书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二版)。

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2.《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

作者:(荷)艾森等,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六

北师大的教育学有3个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其中教育学原理全国第2名,课程与教学论全国第1名,教育史全国第2名,比较教育学全国第1名,学前教育学全国第1名,高等教育学全国第6名,成人教育学全国第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全国第2名,特殊教育学全国第2名,教育技术学全国第1名。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教育学院现有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4个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覆盖了教育学的所有二级学科。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已经建立了多层次、高规格的优质教育人才的培育体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家教育系统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目前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半数以上的本科生均能通过选拔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为国家急需的教育科学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拥有一支实力强劲、学术声望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98人,编辑8人,教辅行政14人,返聘4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1人,讲师21人。在职教师中75人拥有博士学位。在这里辛勤耕耘的有一批成就卓著、在全国乃至国际教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著名中国教育史学家王炳照教授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创造性的中青年教育学专家,他们构成了中国教育科学的中坚力量。学院的教育科研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仅在“九五”期间,教育学院的专家们就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58项,年均科研经费逾百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25部,发表论文526篇,完成政策研究报告56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39项。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为国家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截止5月,教育学院已经获准立项的“十五”规划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共计79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课题3项、北京市重大项目3项,立项课题居全国前列。

(二)心理学:第1名。

心理学专业下设3个二级学科。其中基础心理学全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全国第1名,应用心理学全国第4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毕业后取得心理学硕士学位。

心理学院下设心理学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所、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并建立心理学院分党委。车宏生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分党委书记为申继亮教授。副院长有伍新春教授、邹泓教授和姚梅林教授,副书记为乔志宏讲师。学院共有在岗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1人;本科生324人,硕士生288人,博士生139人;博士后7人;离退休员工13人。

心理院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心理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批准),建立了北京市级的“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批准),拥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批准)、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批准),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博士点,具备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在科研和学术发展方面,发展心理研究所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批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批准),“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批准)、教育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批准)、“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批准)等也以心理学院为学术依托。同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的建设经费,建立了“学习与教学心理实验室”、“早期心理发展实验室”(批准)、“心理测量与评价实验室”(2000年批准)、“人力资源实验室”(2002年批准)、“心理危机干预实验室”(批准)等校级重点实验室,具备了较好的科学研究条件。

心理学院的对外交往一直非常活跃,目前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荷兰、芬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尤其是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匹兹堡大学心理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数学系、英国剑桥大学心理系、伦敦大学语言和言语研究中心、纽卡索大学语言学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心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和教育心理系等单位,有长期稳定的课题合作关系。有关研究项目曾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美国斯宾塞基金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的经费资助,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院在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比例达到2:2:1,并努力提高留学生的比例。同时,继续推进并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重点加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促使他们早日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产出高质量的成果。

(三)历史学:第1名。

历史学专业1个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其中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第1名,历史地理学全国第,历史文献学全国第4名,专门史全国第15名,中国古代史全国第1名,中国近现代全国第4名,世界史全国第6名。

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1912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1928年单独设系,1952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r、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3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在职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29名,在聘“985”项目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

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硕博连读,基本条件是完成硕士基本课程,专业课成绩不低于85分,英语通过大学六级,外语学位课程免修,或通过外语过关考试。科研能力突出,申请时应在中文核心期刊(cssci)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不含译著、书评、综述、补白,不含用稿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师范类院校之一,它的各个学科专业报名的人相对来说都很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不错,相对冷门一点的专业有戏剧戏曲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七

我的本科就读于xx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系,从高等数学(微积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到基础物理学(可不是像名字那么基础,还讲相对论什么的)、电磁场,理工科目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学了个遍:用编程语言将就是for循环遍历了一遍理工科这棵二叉树。不得不说,这么多的疑难课程,到考研的关键关头,很难再全部拿起来。但是又应该客观承认,多科目让我对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从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各个角度都审视了一番。我想,这就是在培养学科背景和学科感觉吧。我觉得本科真正学到手的理论还就是数学,其余都是技术……而考研初试注重的只能是理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如果在大一大二就蒙混过关,那考研前的复习基本上就是从零开始,从绝望开始。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验资料。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顺便看了看原来大一大二时买的北大双博士系列的两本的学习辅导书(不是用来考研的那一套),其中线代那一本作为基础部分的练习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生那边陈文灯的书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那段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面会提到。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参考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与习题的概率部分的题目,因为当时也的确没时间细细的去看了,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坦白说陈文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

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微积分看的是陈文登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2003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第三阶段: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看了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少,从9月到考前只看了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这里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此外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

总结一下就是:

1: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选好辅导书。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较少的,但有一点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

4:稳定心态,不论复习状态或效果是好是坏,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点上文中提到了比较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有用,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复习计划和选择复习方法,复习的主动权应该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东西只是给你一个参考。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八

3.东南大学。

4.天津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7.重庆大学。

8.哈尔滨理工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湖南大学。

12.大连理工大学。

13.武汉大学。

14.南京大学。

15.厦门大学。

16.西安交通大学。

17.西南交通大学。

18.合肥工业大学。

19.北京工业大学。

20.武汉理工大学。

21.郑州大学。

24.昆明理工大学。

25.华侨大学。

26上海交通大学。

27中南大学。

28北京交通大学。

29中国矿业大学。

30太原理工大学。

31中央美术学院。

32福州大学。

33河北工业大学:

34深圳大学。

35南京工业大学。

36北方工业大学。

38青岛理工大学。

40内蒙古工业大学。

41广州大学。

42河北工程大学。

4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44苏州科技学院。

(准一档)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7重庆大学8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建筑学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育)。

北工程大学4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44苏州科技学院4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九

何老师应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轻松自如地带着学生先把词读通顺,读正确。再引导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整首词的意思,并把词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最后,学生基本弄懂了词的构造,并自己仿照写词了,让孩子们收获很大。课堂上,何老师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把词的韵味读出来阿。整节课老师上得生动、学生学得轻松,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诗词教学模式。那现在小学的诗词该怎样教?何老师的课提示我:首先,我们自己的语文功底要过硬,必须边工作边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语文素养。现在回想,自己的课堂上得不精彩,课堂上学生开小差,这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自己的问题。其次,诗词课不能把诗词说得很细碎,要从整体的诗词语境来引导孩子们读出诗词的韵味,再结合书中提示的注释,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意思。再者,我们在教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诗词的常识教给学生。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后,他们就自然会自己创新写诗了。另外,我们上诗词,不能一味地让孩子们枯燥地读、读、读,而是要有计划地朗读:先布置学生预习读、检查读通读顺,再读正确,再老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诗词的情感,最后读出诗词的韵味,自然成诵。

下午周老师的故事课上引导学生从读好书本故事入手,带领学生拓展,指导阅读了课外的好几篇阅读。老师带着学生边思考边认真地读,把故事的情节理清理顺,把故事中的人物语言读明白,把人物的.感情读出来了。这样来读故事,学生就会读了,也读得懂、也有兴趣读。中低年段的阅读就应该像周老师这样教才更有效。现在好好想想我自己的阅读引导课,仅仅只是引导孩子们把课文读懂,并没有引导孩子们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的课外阅读中去。我们天天叫学生要多读课外书,可是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引导孩子们怎样更好地阅读。所以学生们大部分都不会自己阅读,所以才不喜欢读书。所以,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绝不能像之前那样只是讲讲,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家长的身上。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老师自己除了上好语文书,更应该带着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真正实现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要教会孩子们学会阅读的方法,要经常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

总之,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要边学习边思考,边教学边思考,边改进、提高!

工业设计考研学校推荐5篇篇十

——主要针对工业设计,其他专业可参考。

本人是二战2012年手绘129,理论124;2013年手绘134,理论126。

我并未考上我心仪的学校,主要是差在公共课上了。本不想写这篇东西,因为并没有完全成功,只读了调剂的学校,但是总觉的失败也有心得可以提取,同时避免大家走入我的困境。马云说:世界上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无非只有那么几个。希望各位考研人能借其精华,去其糟粕。

言归正传,我报考的是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大学的设计学还是很棒的,但是近几年考的人特别多,每年分都在增加。这两年我的专业课考的还算不错,就讲讲专业课的学习经验吧。

手绘——这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学考生都焦虑的(当然如果你是大牛除外),我在第二年备考时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跟我抱怨手绘的问题。我自己的手绘绝对不是我们班数一数二的,最多只能算是中上等,但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我是有针对性的。毕竟是考试,拿到分才最关键,但基本功也是要有的。在保证基本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分数。我没有报手绘班,手绘是长期的训练,短时间大的突破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时间充裕,想多了解些知识,又有经济实力,那报个手绘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3月初——7月底。

其实手绘是可以提前准备80%的,许多人都很惊讶我连题目都不知道怎么准备。我们考研大概的准备时间是从3月份到来年的考研一般是1月份,大约有10个月。不过我没准备那么长时间,我基本是从暑假开始的,我怕自己战线太长最后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有耐心早点总没错。手绘在早期的几个月就是带着练练,每天1——2张a3纸,好吧,我基本都是一张。既可以进一步夯实基本功,也保证了手不会生疏。

8月初——10月中旬。

大概到了8月份就可以对自己的手绘学习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了,我把手绘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2小时左右。8月开始就要对每天手绘的内容有特定的安排了,不再是以前随便画画。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分类,这个分类有许多种分法,比如按功能分(交通工具、电气设备、医疗设备、公共设施……),按主题分(环保、和谐、绿色、科技……)等等。这个主要看个人喜好,我是按照功能分的。分好类别之后要收集资料,这阶段尽可能多收集资料,见多识广嘛。可以是照片、视频、手绘图等等,各尽所能的收集吧。

收集资料也许会花掉一点时间,5——10天都有可能,但是别担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资料收集好了之后要进行筛选,选出各个小分支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数量最好不要超过5个),所谓的代表性就是能一型多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长方的造型,只需要简单的细节改变,我就可以把它设计成音响,也可以设计成垃圾桶,还可以设计成加湿器……挑出代表性的产品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实践了,要坚持每天练习这些产品。根据我的经验手绘一个产品一两次是没有用的,记不住准确的型更加记不住细节,而且开始画一个造型的时候还容易走形。所以这些型是要画很多遍的,直到你可以默写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分支只选几个造型的原因,根本记不住所有的造型,那就着重记几个万能的吧。可以根据挑选出来的数量决定多少天会默写,这个默写包括造型、细节、上色、背景处理、展示方式……10月中旬的时候应该要能够把挑选出来的万能型都会默写了。这个阶段也是要不断的改变,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万能型的数量。

10月中旬——11月初。

这一阶段是要着重收集细节资料,米斯说:细节是魔鬼。在大型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刻画可以区别产品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分的高低。比如:长方形加了喇叭就是音响,加了排气孔就是加湿器……所以收集细节是有必要的。我举一些常规的:按钮(出现几率最高,可以准备几套),显示屏(表现好了十分出彩),电线和插头(这也是细节,表现出来是产品更完整),排风口(不仅可以排风还可以排气,简化一下甚至是单纯的装饰),凹槽(有些时候如果产品没什么细节可以适当的加些凹陷,但是一定要合理,会是产品看起来更丰富,手绘时切忌画非常简单的产品容易使产品看起来单薄)……总之尽力通过细节的刻画使得产品丰富。

11月初——12月初。

这时候进入了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你会发现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这里插一点关于政治的,政治这一时期会有许多新的资料出现,建议那种自己看不是很明白的同学去上一下辅导班,我是觉得挺有用的,那些老师会帮你把知识梳理通顺帮助理解。关于辅导班的押题我倒是觉得可信但不要尽信,不能只依靠老师押题,那会死的很惨。

继续回到手绘话题,这个阶段你大型的积累有了,细节的积累也有了,还有一些好的表现方式也在之前默写过了,你要开始创造关于你自己的东西了。比如你自己从历年真题中抽一个题目,开始表现。这时候你需要考虑排版,大体上包括:题目摆在哪里合适,题目的文字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是否需要一些分析,小方案之间的摆放怎么合理,最终效果图如何表现,三视图放在什么位置,设计说明怎么安排等。这些东西构成了你一个完整的版面,而不是只有最终方案表达。特别是像一些好的学校,他们更加注重你的想法,最终方案的演变过程,就是你的整个思路。这一个月期间,一定要确定自己最终的版面是什么样子,可以固定的东西,在考场上尽量不要改变,一是我们不知道变的好不好看,第二要花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去重新思考。如果这些都准备好了其实你的版面也就准备的七七八八了,只等最后的产品出现了。

在准备的时候,应该是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进行准备的,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使用考试时规定大小的纸张,完整的表现,此时还不用把时间看的特别重要,因为还在摸索阶段,你可以超过考试时间2——3小时,不要超太多,但是每一次结束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这一短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能确定的定下来。

放一个我自己准备的草稿,我们要求是半开的纸,比较大。

12月初——1月初。

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段了,不要急,不要怕,一切按部就班平稳推进。这时候手绘就要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应该每周找1——2次完整的考试时间练习。题目可以自己定也可以用已有的。每一次完成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安排,比如文字是不是太多,速度是否要加快等等。这个时候不宜出现大的变动,除非这个东西严重影响了你的作品,必须改正。模拟时可以把自己考试时要使用的颜色也定下来,这样好确定同一色系需要哪些马克笔的过度。

工具。

前期练习时,铅笔,针管笔,勾线笔都可以。上色是彩铅+马克,考试时我马克用的是日本的copic,之前说了要确定自己的颜色,我考试就带了11支马克(灰色4支,绿色3支,蓝色2支,黑色1支,黄色1支),前期练习时马克可以不用这么好的,11月以后再用好一点的。要提一下我黑色用的是美辉的油性马克,这种很浓很均匀,我是写题目和画框框用的。考试时,我打型是用的最便宜的那种铅笔,然后用勾线笔(0.5和0.8)勾一下,不要勾的太死,然后擦去铅笔就可以了。根据经验用黑色彩铅打型在上色时可能会脏,可根据自己情况实验几次。

史论。

这个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还有就是要有资料。一种资料是针对参考书的,一种是历年真题。考了这么多年,知识点是固定的,所以会有重复的,看看历年真题哪些容易考。我考武汉理工时买到了《设计艺术学》的参考资料,我后来感觉这个资料非常好,整理的很详细,又不罗嗦。我后来又自己把名词解释和一些填空集中总结了一遍。总共有a4纸200来页吧,其实背起来也挺快的,还买了历年的真题及答案。我史论没看王受之,前期听了他的设计史音频,主要还是背那些资料,真心觉得有用。背资料的时间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安排吧。

差不多就说完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两年考研时间有个交代吧!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