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年励志书籍(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7:15:39 页码:7
青年励志书籍(模板11篇)
2023-11-12 17:15:39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总结前要充分收集资料、调研和整理思路。总结十分关键,以下是一些写作经验和心得分享。

青年励志书籍篇一

青年人。

读书。

并不能为你带来直接的财富提升但会学习和积累到很多知识提升自己。下面是由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青年人看的。

励志。

好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我心深处》。

作者:[美]伍迪·艾伦[瑞]史提格·比约克曼。

译者:周欣祺。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图书品牌:雅众文化。

出版。

时间。

:20xx年12月。

内容简介:

伍迪·艾伦是世界影坛中最独特、最具魅力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别具一格,且拍摄速度之快、获奖数量之多,几乎无人能及。

伍迪·艾伦在本书中回顾了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涵盖了《傻瓜入狱记》《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最具代表性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电影和人生的真知灼见。他的电影带有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与辛辣,处处可见对文化、道德、宗教的讽刺,风格一目了然,却又和而不同。

他不仅是位杰出的电影导演、演员,同时对音乐、文学和艺术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洞见。他无意于做聚光灯下的表演者,总是低调地站在作品背后。喜剧的笑声终会烟消云散,而自律的创作者永远闪光。

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最杰出的喜剧天才。——奥斯卡颁奖词。

伍迪·艾伦的自嘲性刻画让我同情乃至欣赏他。——科波拉。

斯皮尔伯格可以被模仿,但伍迪·艾伦是无法被模仿的。——马丁·斯科塞斯。

2.《道林·格雷的画像》。

作者:[英]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孙宜学。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图书品牌:果麦文化。

出版年:20xx年2月。

内容简介:

作为王尔德唯一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艺术化的自传,和不幸命运的前奏。犯罪、惊悚、男主人公之间的暧昧情愫……故事背后是王尔德关于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洞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于1891年出版后曾受到英国报界抨击:“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评论家们纷纷称道林·格雷“恶魔”,但王尔德认为,如果不用为犯下的罪孽付出代价,我们每个人都会露出人性的恶。

当一场同性恋爱使王尔德官司缠身,《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罪证之一,最终他被判“严重猥亵罪”入狱两年。也许王尔德在书中的一句话可作该事件的最佳注解:“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本版由资深王尔德研究学者孙宜学翻译,译文忠实原文,优美流畅。

3.《去他的戒律》。

作者:[法]弗朗索瓦·齐博。

译者:沈志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书品牌: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xx年2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主人公“我”自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的童年情感历程:战前,德军入侵,逃难,解放等。应当强调指出,这不是自传,而是百分之百的小说,但作者的心灵投影处处可见。就是说,这位遐迩闻名的大律师和社会名流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来泄露他的“内心秘园”,终于把六七十年压抑于心灵深处见不得人的情感发泄出来。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出这口恶气的愉悦,故而作者称他的作品为“出气小说”。

4.《美洲小宇宙》。

作者:毕淑敏。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图书品牌:博集天卷。

出版时间:20xx年3月。

内容简介:

沿着旧地图,走不到新大陆,就现在!给自己两小时阅读时间,让毕淑敏带你深度探访中南美洲:“世界最美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热带雾林王冠上的宝石”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德雾林、古印第安人的太阳、月亮金字塔与亡灵大道、全球银饰之都塔斯科、切·格瓦拉故居……,太多秘密,等你探索,太多奇迹,等你发现。

毕淑敏20xx年全新力作!30万字首次公开发表!

有趣的人生靠你自己构建!旅行决定生活态度!

1.《茫茫黑夜漫游》。

作者: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作者塞利纳风格独特,笔锋犀利。他笔下的小说主人公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他上过大学,打过零工,在战场上卖过命,当过逃兵,进过精神病院,开过诊所,跑过龙套,在男女关系中扮演过悲惨的角色。这是一部20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是一部“最令人心碎的作品”。

2.《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作者:米歇尔·图尔尼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这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的。

寓言。

戏仿笛福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在主题上却正相反。礼拜五非但没有被鲁滨孙的现代文明驯化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慢慢影响了鲁滨孙使这个西方文明的代表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

1.《佩德罗·巴拉莫》。

作者:[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书中,作者。

成功。

地塑造了一个为人狡诈、残忍,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形象。

2.《亚当复活》。

作者:[以色列]尤拉姆·卡纽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介:茫茫沙漠之中,矗立着一座设施完善、极尽豪华的精神病康复医院——这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居住着一群二战中大屠杀的幸存者——亚当·斯坦无疑是这群怪人的首领。

卡纽克的作品着力描写的是人性之黑暗以及人生之痛苦,《亚当复活》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现代地狱,它在通往救赎之路的同时也摧毁了人性。

青年励志书籍篇二

一本畅销的书籍,你反复去读,也许你会发现。和读第一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下面是由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青年人必看的。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01《烟与镜》。

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

这是《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作者、著名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对尼尔·盖曼的毫无保留的赞美之情。

在读尼尔·盖曼的作品之前,小编觉得这也太夸张了,读了之后,小编觉得这句赞美十分朴实,因为我也忍不住想要这样赞美他。

《烟与镜》是尼尔·盖曼的第一部短篇故事集,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来。

他用令人无比信服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神秘而诡谲的气氛。

其中,《白雪、镜子、苹果》这一篇完全颠覆了所有人的童年,小编读来不由生出一股背叛之感。

它以王后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另类阴暗的故事,白雪公主阴暗嗜血,害死了自己的父王,后母则是一个为丈夫复仇的勇敢妻子,可惜王后最终失败了,白雪公主掌握了权力。

这是一个难以接受却无比真实的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纯洁,也不会有绝对的黑暗。在肉眼能够识别的范围以外,呈现出的只是迷惑人心的幻像。

就像魔术师的镜子,倾斜四十五度角再配合烟雾的特效,观众穷其一生也无法分清其中的幻与真。

02《十日谈》。

薄迦丘。

如果你有10天的。

时间。

来读一本书,小编推荐你读这本《十日谈》。

它来自黑暗中世纪,与《神曲》齐名,被称为“人曲”。

这本书讲述了在1348年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时候,10名男女为了躲避瘟疫,相约逃到城外田园中去。他们终日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一共讲了100个故事。

这100个故事,从人间讲到阴间,从宗教谈到政治,从浪漫写到现实,从西方聊到东方,简直就是最生动的时代速写。

而最令小编惊讶的是,在欧洲中世纪的保守文化的高压之下,书中的故事依旧大胆,前卫。

它激赏真实的人性,勇于拆穿虚伪的假面具,它用戏谑不羁的口吻谈论着小人物的爱与恨,聪明与愚痴,它谈着世间的黑暗与理想的光明,呈现着大讥笑,却又隐藏着大慈悲。

小编想,这大概就是《十日谈》流传千年,仍然灼灼生辉的原因。

03《沙之书》。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虽然被誉为“南美洲的。

卡夫卡。

”,但他终其一生都热爱着东方的玄学。

在他开创的美妙的奇幻世界里,总是裹挟着荒诞与诡异的气氛,还有玄学的神秘。

在这本只有126页的短篇小说集《沙之书》中,包含了13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在《沙之书》中,他为我们展示了一本神奇的《沙之书》,它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永远也读不完,如同时间和空间一般,是无穷的存在。

这一个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禅意,博尔赫斯就像一个精通世事的禅师,在一篇篇短篇中让我们思考人生,探究哲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悟到他的人生价值观,还能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04《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是怎样的?

带着这样的好奇,小编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对马可·波罗传说的重新演绎。

马可·波罗从西方一路游历到了东方,最后来到了中国。在大汗忽必烈的要求下,他讲述了自己在旅途中遇到过的许多神奇的城市。

每一座城市,都似真亦幻,它们散发出神秘的东方气息,如同精美的艺术品,给我们带来眼界大开的享受。它不需要你用理性去分析,而是让你全身心沉浸在其中,去感受世界之美。

小编读着读着,渐渐体悟到,其实书中的每一座城市,都是一种人心的隐喻,优雅、颓败、繁华、荒凉,都是人心的真实折射。

每一个人的心就像是一座城市,我们一点点添砖加瓦,增加装饰,里面住着我们一路行来的回忆,有我们曾经爱过的人,失去的人。

这才是一座座看不见的城市,是我们真正居住在其间的,形影不离的城市。

《怪谈·奇谭》。

小泉八云。

这是一本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极高的书,被称作日本版的《聊斋志异》。

但是,令小编跌破眼镜的是,作者小泉八云,并不是日本人,而是纯正的欧洲人。他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喜爱,采集了日本民间传说,重新编写,写就了这本《怪谈·奇谭》。

这本书一共有55个怪谈故事,看似吓人,其实却很温柔:

日本文化里的哀怨与凄美,诡异与决绝,在《怪谈·奇谭》这个人鬼交错的世界里被提纯和放大。

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萃取了浓烈的爱恨情仇,调和成独属于日本的味道:壮烈,美丽,深邃,幽微。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了解日本的隐秘入口,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能够看到深深的镌刻在日本人的骨子里的民族印记以及他们的灵魂。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xx-3-1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它是回忆童年的。

散文。

小说,既有寂寞和伤感,又不纯粹是寂寞和伤感。因为她的笔触和思维,要比这个,大得多,高得多,高大到与天地一起,与自然和生命相融。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萧红以她幽默而富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造就了一部“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

作者简介|。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1920xx年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一个地主家庭,1942年葬于香港浅水湾边,时年31岁。半生漂泊,足迹遍布北京、青岛、上海、东京、武汉、香港等地。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1935年,在。

鲁迅。

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青年励志书籍篇三

读书。

可以增加知识,多阅读更可以增广见闻,青年多看。

1.《未来不迎,过往不恋》。

作者:苏辛。

在这本书里,作者和大多数人一样,体会着生活的苦:

爱情。

的苦、事业的难、家庭的创伤……但经历过这些之后,她还是相信着,爱和温暖,才是能够引领自己向上的力量。在这本书里,没有谁为谁指点迷津,你能够看到一个,曾身处绝望之境,仍然敢爱的人。

她相信: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爱中学习爱”的一天:

学习如何付出爱,如何接受爱,如何延续爱。

如何让身边的人幸福。

最重要的是,不管何时,都不怀疑爱。

哪怕在失去爱的时候,也依然保有对爱的信心。

2.《挺住,意味着一切》。

作者: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

本书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

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

坚持。

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寻找内心的“不可替代”的领地。把自己所获得的、所付出的,真正的转化成人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并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努力不停,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

3.《努力,才配有未来》。

作者:小川叔。

这是一本珍藏正能量暖心文章的随笔集。有鼓励、有鞭挞、有耳光,用最真实的真挚的方式为你剖析职场和社会的人情冷暖。用30几年的人生攀爬经历指导迷茫中的孩子们。小川叔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没有人能够替你的人生负责,不要指望上天的恩赐。

书中很多小川叔奋斗故事和奋斗经历,当你想退缩的时候,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当你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的时候你需要小川叔。

4.《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作者:小川叔。

作者的首部随笔集,反鸡汤,不做作,教你如何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

36个人生故事,写给一想到未来,种种负面情绪就根本停不下来的人。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后悔;有些话,说了会打击你。可是,不说,我过意不去。

5.《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作者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

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

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

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在一起……。

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1.《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作者:毛路。

人生一直在跟我们开着玩笑,特别是对女人。当你年轻貌美时,却选择了不知责任为何物的穷小子。当你只想做温暖明亮的小女人时,却被生活逼成了众人眼中的女强人。谈论幸福时,多少会强颜欢笑。说起爱情时,多少会言不由衷。

《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里记录了那些遭遇最黑暗失控时期,依然能尽快跳出情绪的陷阱,用强大的智慧掌控了自己人生的女人。这些故事并非是解决坎坷的攻略,却能让你面对人生关卡时,多一份从容和底气。

2.《追求的幸福》。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尽管绝大多数读者与作者的所求不同,但是书里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和采用的实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变成自己所处环境的“追求者”抑或是激发勇气让我们开启一场新的生命探索之旅。该书以从各个社会角度对追求者进行简短的叙述为特色,同时也解释了“追求”一词的含义并指导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追求。

1.《。

成功。

人士的习惯》。

人大致能分为三类,独立型、依赖性和互赖型。柯维提出,成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一种个人无法单独完成而需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关于这点,柯维还详细地解释和定义了在我们处于互赖期时所养成的7个习惯,这些习惯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高效。这本书读起来也许不像榜单上其他的书有趣,但它胜在实用。一旦养成了这7个习惯,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有所改变。

2.《别为小事闹心》。

卡尔森认为我们人类总是执着的为琐事费心,从而忽视了一些头等要事。因此,在我们感到生活紧张和忙碌时,就必须考虑使用一些现实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书中很多建议强调,若能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中做出一些细小的改变,我们就能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看得更多、更广。

青年励志书籍篇四

捧起管建刚老师撰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这一行有动感的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今年寒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不做教书匠》中,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

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

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

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

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路程,反思自己的教育状态,充其量是第二种。看来是得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再规划一下自己的.教育人生了。因为“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过的都是类似于第三类教师的生活。”

青年励志书籍篇五

做教师十余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薛校长的赠书《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青年励志书籍篇六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作为年轻的老师,不管经受何种失败,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第一文库网”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

理上找到些安慰罢了。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青年励志书籍篇七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这本书里面的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我们的意识中,教书匠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毫无生气的那种,有时在我心情不好、对学生训话时也总是板着脸,这样看自己,我不就是一名教书匠吗?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

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愿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

其实爱是相互的,我们教师也需要爱,在学生的关爱下也是倍感幸福的。这也就是郑杰老师所说“相互取暖”吧,知道别人很冷,知道别人的处境,才会设法给别人一点温暖,自己在给别人温暖时也会受着别人的温暖。

考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选择考试,我们只能积极应对。不从考试的角度积极组织教学,我们会觉得对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从考试的角度组织实施教学,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终生喜欢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师毕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好的教师,应该喜欢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习,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但是我总是被考试这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令我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考试进行我的教学活动。有时候想想真是对不起学生啊!

教书匠是不管什么新课改的,只要能把书上的内容讲完,指导学生将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是顾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感到做教师真累。但我们真正参与课改,不要认为课程改革仅仅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如果我们都能切实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想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小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其次才是获得基本的语文知识。然而,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巨人的花园》,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是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会语文的魅力,在宁静中思考语文的唯美,更能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本质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语言的魅力是你无法想象的,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我们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青年励志书籍篇八

这一组数字见证了管老师一路的艰辛,一路的付出。“十年磨一剑”,他也终于成功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这些,也许,在管老师的成功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汗水、泪水、和苦水。

管老师用了十年时间,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终结硕果。这个时间是漫长的,也是辛苦的。就像朱永新老师在他的“成功保险公司”里说的:“每天一篇千字文,十年之后,持365000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若您还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将以一陪百。”

十年也许并不长,但能每天坚持的人实属不易。如果有了这份坚持,成功也就不远了。管建刚老师和朱永新老师都想向我们表明:要想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能做得住冷板凳,如果用心在教育花园里耕耘十年,我们每个人都成成功。

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第二章,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第三章,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第四章,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第五章,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第六章,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从标题就可以看书,本书层层深入,教给教书匠们如何蜕变成蝶的一个步骤。想要不只做一名教书匠,首先要寻找自己的方向,方向有了,就要有自我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有奋斗感,有亲和力,然后做到专业,做到智慧,这样,就达到了想要达到的高度。

可悲的是,在教育生涯的三年里,我仅仅是一名教书匠,是机械的教死书,因而感觉到迷茫、感觉到彷徨,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无疑是枯燥的,快乐很少,厌烦很多。这样的工作态度真是苦了自己,害了学生。

幸运的是,我发现了这本书。《不做教书匠》犹如一盏明灯,让我在黑暗路上看清了路的模样;《不做教书匠》犹如一个航标,让我在十字路口明白了该走哪条路。

还犹豫什么?捧书在手,寻找成功的脚印,书写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青年励志书籍篇九

在这次新教师培训中,有幸拿到《不做教书匠》,这是管建刚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是一线青年教师的心灵鸡汤,是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订作的励志书籍。翻开书本,我第一眼是被管老师的介绍所吸引,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到管老师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是经历过很多苦难挫折,他来自乡间,来自教育一线,他曾经跌倒过迷惘过,但他终于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现在正将他毕生的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读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位成功长者在娓娓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教学、生活心得。他以深入浅出、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导我们青年教师要去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翻开这本书的序言,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不爱惜自己、不尊重个性成长、不谋求自主发展和人生幸福的教师,却居然可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不可想象的。我深以为然,是的,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都不关注,怎么能去关注学生呢?不谋求自主发展的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都谈不上幸福,因此无法使自己享受到教育学生的幸福,偏偏我们大部分又无能力从事另一个职业,于是,每天消极地上班教书,变得身心俱疲,教无可趣。所以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简而言之具体的做法就是――终身学习。为此,我为自己定下以下具体目标:1、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2、多听课,多向他人学习。3、多上公开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公开课。4、多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这本书一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和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在第四章中写道”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们不要去埋怨班级的好坏,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因此,我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不找借口。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样一些小事,例如:1、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谁没来,又是什么原因。2、把回家作业本收上来,谁没及时交,又是为什么。3、如果来得及,马上批改作业,谁错了,为什么错了,怎样辅导他。4、晨读已经开始,尽管有学生干部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如果学生很认真,笑着表扬一句。5、上晨会课了,也许讲个故事,也许回顾昨天或上周的班级常规管理的考核情况。组织大家一起去做操,跟着同学们一起甩甩胳膊踢踢腿。6、马上要上课了,准备一些教学用具。7、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几句,问一问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有什么原因,课堂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此时也需要点拨一下。等等很小的事情。

同样的在第五章中写道:”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是的,不管我们经受何种失败,我们都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我们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我们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我们上砸了,或许这学期我们的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我们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我们是升值的,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我们惊喜,我们可以把每一次看似‘失败’的尝试当作力量的集聚,就像我一直坚信有‘运气守恒’原则一样。因此,我们要有亮出自己的勇气、有征服课堂的勇气、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有否定自我的勇气。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像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管老师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做教师的初心。

青年励志书籍篇十

最近,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坦白讲,我个人对“教书匠”没有排斥感,能称之为“匠”就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沉浸在管老师那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慨不已。管老师的叙述让我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很多经历都似曾相识。虽然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全国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全国第一本为学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岗培训书”,但是读过之后就会感觉这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年龄段的教师。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也许很多老师都和管老师一样是为了户口、为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等多种原因报考了师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青年励志书籍篇十一

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近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教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教师应该这样做。

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教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教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教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7。8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流泪,但我知道他们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样,我们都应该铭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现在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不能静下心来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们教师队伍里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已经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了,也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取报酬,报酬是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乐。殊不知,一个对工作充满厌恶和恐惧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工作,他就会浑身不自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这也是现在很多教师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郁症的一个原因所在吧!其实工作是否单调乏味,是否毫无乐趣可言,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者的态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让别人认可的工作成效来。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我们用大脑去思考,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创造。一个人对工作没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创造,那与机械性的作业有什么区别。而每一个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也许正因为如此,管老师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放在最后一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师来全身心地投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