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8:08:04 页码:13
2023年《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实用13篇)
2023-11-24 18:08:04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科间的综合发展。以下教案的编写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一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二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师出示葫芦图片,补充简介葫芦。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发言。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段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小组讨论。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汇报交流。

(一)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生汇报时师注意适时指导一下几个重点:

1、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

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

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的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3、第三自然段:

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二)表演这个小故事。

比一比那组同学演得好。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通过表演进一步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学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言和语气。

五、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加深并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满脸欢喜;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两幅插图对比鲜明,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悟课文内容。该文有几处反问句和感叹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这一语言现象,并在读悟课文中尝试将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课文的重点是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练习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学生对葫芦并不陌生,但对葫芦与叶子的关系并不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要求改为陈述句,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易掌握。在教学中,注意把反问句放到课文的语境中让学生去弄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识记生字;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四

1、要求:(1)、大声读课文;(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

2、反馈:(1)、你会读吗?(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识字游戏:a、向字宝宝挑战; b、抽牌读 c、开火车读 (4)、读词语(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一内容?

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用横线划一划描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a、反馈

b、读词组: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词组

c、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2)、哪一句话看出这个人很喜欢自己种的葫芦?

4、学习第四段

(1)、这么好的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哪一段讲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你着急吗?读出着急的语气。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伤心吗?读出伤心的语气。

5、指导书写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五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两课时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字卡片、图片。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 观察图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 全班汇报。

三、 指导书写。

四、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图片。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六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雪白的葫芦花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七

教学目标:

1、 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6、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三、改编课文

1、 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 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和说一说。

四、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日积月累

1、 新词积累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2)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

2、 生字积累。

(1) 读一读,说一说句子。

(2) 指导书写。

3、 扩展阅读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八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九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十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词语卡片。

同学们,(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预设: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指导读好“葫芦”一词。)。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请四人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3、字词检查。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主线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能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指导学生的朗读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文本的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

1、昨天,我们已认识了小葫芦(出示实物),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可爱的“小葫芦”,好吗?(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就把葫芦送给学生)。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它们长得怎么样呢?(看图一说话)。

2、我们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板书:绿叶--小花--葫芦)。

3、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板书:每天、几次)指导朗读(评议)。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二说话)。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对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一)学习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5、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十一

1、会人六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识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词语宝宝,(出示:葫芦)谁认识?怎么认识的?(通过猜一猜,课外书,动画片认识的,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3、板完题,生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组织教学:小朋友们瞧,今天早上老师在黑板上种下了两棵葫芦,这棵送给咱班的女孩,这棵送给咱班的男孩,这节课只要小朋友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这两颗葫芦藤就会接出好多好多的葫芦,咱们还要比一比,哪棵葫芦藤上的葫芦最多。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开书6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小博士有话对大家说呢:(出示)。

(1)坐姿端正,保护眼睛;

(2)读准每个生字宝宝的读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葫芦藤哇盯邻。

三、朗读感悟。

字和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一)首尾对比,制造悬念。

1、通过第一段,我们知道,最开始那个人种的葫芦长得怎样?

2、(出示第一段)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自由读读第一段,画记。

3、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葫芦长得好?(出示句子)(指名说一说——指名读一读——指名评一评)。

4、不能有感情的读是因为你们还没喜欢上这棵小葫芦,老师保证你们看了这棵小葫芦后一定会喜欢上它的。(出示图一)瞧瞧它的叶子,瞧瞧它的小花,瞧瞧它的小葫芦,你会怎样夸夸她?(出示)。

5、现在喜欢上小葫芦了吗?再来读读这句话(厨师)(指多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小葫芦那么惹人喜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出示)告诉老师,读完这段后,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板:变黄落了)(出示对比图)太可惜了!瞧,原本碧绿的葫芦叶——原本可爱的小葫芦——原本开心至极的种葫芦人此刻———读出你的理解。

7、小朋友们,葫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的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吗?(板:?)。

8、休息休息。

(二)理解过程,探究原因。

让我们到第二、三段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吧!

1、(出示)小博士有绝招要教我们呢!

2、学生画记句子品读。

3、交流、指导朗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比较——读)比较句: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评——赛读)。

3)“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生配合读——换句——读——师生配合——男女配合读)。

5)可是中葫芦的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读到这里,你明白葫芦为什么会黄,为什么会落了吗?(出示)。

6)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可能会说什么呢?(出示)。

7)再读第四段。

三、写字指导。

知道书写“言”“每”

四、作业。

种葫芦人听了我们送给她的话,一定受到启发了,试想一下,第二年他在种葫芦,他会怎样种呢?想象,改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十二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笫一课篇十三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的教育。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第一课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邻()治()盯()。

胡()领()抬()钉()。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