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11:34 页码:14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精选9篇)
2023-11-13 00:11:34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所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后,在纸上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读后感应该是文学作品与个人思考的结合,要做到客观陈述和主观感悟的平衡。在以下范文中,你会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灵感。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也是神话小说这片璀璨的星空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近日,我又一次拿下书架上那尘封已久的书,重温那孩提时代单纯的快乐与满足。

在那些纯真岁月里的我们,对这本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想必也不会去用心细品作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文字背后的情感与现实。而现在,当年读着《西游记》的那些小小儿童正在成长,一步一步趋向成熟,对社会,对人性,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好奇,我们探索,在经历了一些所谓的“坎坷和挫折”,再次品味那不朽之作时,除了那些纯粹的快乐之外,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慨。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重读的过程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再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也不可避免的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曾经,每个孩子读完《西游记》,最喜爱的便是孙悟空,喜爱他的神通广大,喜爱他的嫉恶如仇。而现在,我又似乎读到了一点别的东西。孙悟空应该是最完美的一个人物了,它不受约束、敢于抗争、法力无边,对任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他的正义与忠诚更是受人欢迎。即使偶尔有些任性,也是他可爱的一面。可以说,这个人物,寄托了罗贯中老先生极大的情感。他对天庭的挑衅,这种反叛的精神正是在明朝那个腐败的社会所缺乏的朝气。而罗贯中本人,面对黑暗的现实,想必也是无能为力。在孙悟空张扬的背后,我们读到了那一声无奈的叹息。

在对天庭的描写中,我们又读到了明朝的影子。在取经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妖怪仗着自己与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关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为非作歹。我想那些人间的官员也不过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给自己撑腰,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导致了朝政的腐败以及社会经济不景气。

虽然如此,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所遇到妖魔鬼怪时无所畏惧的精神依然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罗贯中的心灵深处,依然坚信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这完美的结局,也表达了他的美好祝愿。我想,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虽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磨难,但是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点击访问更多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二

在寒假中,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末期一个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故事里面有四个主要的人物,他们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西游记写了:唐僧和他的徒弟共四人,他们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退缩,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是放松和发泄的好帮手。《西游记》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百看不厌。每每我翻开这本封面已经泛黄,还被老鼠啃过一角的书时,心中却涌起前所未有的激动。

里面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去西天取真经,路上碰到了妖怪,但都被孙悟空给解决了。现在让我来讲一讲里面的人物吧。

师父唐僧很正直,很多女妖迷惑他结婚,但是他都拒绝了,但是他不知道世界的真面目。

大徒弟孙悟空,他好在武功高强,法力也很强。坏在他是冲动派,做事不经过脑子就做了。孙悟空是一只幽默开朗的石猴他大闹天宫,表现了他敢于反抗,他的七十二变从不去伤害无辜,面对各种妖怪,他机智灵活从不服输。还有那个胆小怕事,自私可爱的猪八戒,在关键时刻也起了重要作用。还有沙僧他老实忠厚,记着先前经过的教训。还有白龙马他们都为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二徒弟猪八戒,他好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坏在有三贪,第一贪:贪色,第二贪:贪吃和第三贪:钱。

三徒弟沙僧,他好在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他没有坏处。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四人告别镇元大仙后,来到了“白骨山”,白骨精心狠手辣,三番两次变化想害唐僧,孙悟空护师心切,一棒子打死了白骨精,却遭唐僧责骂,并被赶出了队伍。看到这儿,我便对唐僧充满了不满和鄙视,孙悟空尽心尽力的保护他西天取经,他却错怪悟空乱杀无辜,真是“肉眼凡胎,不辨是非”!

换个角度去瞧瞧孙悟空。孙悟空就只翻了一个筋斗,就回到了花果山。小猴子慌慌张张地向他报告:“有一个妖怪霸占了水帘洞,”还抓走了我们很多兄弟呢。孙悟空生气的去找魔王,轻轻一拳就把魔王打倒了。孙悟空天天带着猴子们练武,可自己却找不到一件好用的兵器。一只老猴告诉他:“东海龙宫兵器很多呀,可以去哪里找找。”于是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找兵器。龙王拿出了很多兵器,可是都太轻了,最后,龙王拿出了他们的镇海宝贝,一根“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且还能变长变短,孙悟空就带着金箍棒高兴的回花果山去了。因为太高兴喝了很多酒,在树阴下睡着了。迷迷糊糊的被带到了阎王面前。阎王说他快死了。他就拿着金箍棒把阎王打得去玉帝那告状了。

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和世界上不公平的现象,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物。唐僧是一个善良和循规蹈矩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勇于追求信念的人。他很勇敢,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放弃,最后取到了真经。猪八戒是一个好色、天性懒惰的人。有一次,猪八戒因为好色,得罪了蜘蛛精,结果被蜘蛛精关在蜘蛛洞里了,后来还是孙悟空把他救了出来。沙僧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总是服从别人给他的各种安排。

在这个故事当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有恒心、爱心、耐心,还要有虚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三

今年暑假,我看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虽然只看了十几回,但是,其中一个故事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说,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盛会,邀请了天下的各路神仙。王母娘娘准备了最好的琼浆玉液给神仙们饮用,并吩咐仙子们去蟠桃园摘最新鲜的蟠桃。不巧的是孙悟空刚好是蟠桃园的看守。当他得知,他没有被邀请的时候,火了!一怒之下,闯进蟠桃盛会现场,吃喝打砸,把一个美轮美奂的会场搞的乌烟瘴气。

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让我感觉:神仙之中也有地位的高低之分的,同样是神仙,而孙悟空却没被邀请,也难怪孙悟空不高兴了。

可是,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私自闯入别人的家里,吃喝之后还又打又砸的,实在也是太过份了。简直就是“强盗”行径。这么不讲理,也难怪要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了。

《西游记》后面还有好多没有看,一定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去欣赏。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四

《西游记》我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读过,它主要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求经的经过。在这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个人的特点。

孙悟空非常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忠心地保护着师父去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很机灵,而且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冲动,就因为如此,唐僧就常常念紧箍咒,使得他疼痛难忍。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和阻力。不管是金钱还是美色,他都当作一堆泥土。就算前方有一大堆妖魔鬼怪,他也毫不恐惧,一心只想取得真经。他的这种精神实在让人佩服。可他有时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就是好吃懒惰,贪图荣华富贵和美色。但他对师父也是很忠心的。

沙僧忠厚老实,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对师父更是忠心耿耿,他可以拼了命地保护师父。

吴承恩在写这部书的时候,主要体现了四个字“勇者无惧”。

做每件事都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达成我们的梦想。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五

如果你选择了人生,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题记。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有惊无险的离奇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环境作斗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得圆满,修成正果。

整本《西游记》带给我的感觉是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而这不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吗?取经之路不就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这一路上坎坷不平,跌到了你就爬起来,这里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而妖魔鬼怪就是困难,失败了就再战,克服了就过去了,经历过了风雨,我们才能见到久违多时的彩虹。

清楚地记得有一回,我与父母一同登山观景,我兴奋极了,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爬上山顶,一览众山小。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时,我们离山顶已经很近了,可我因听一位游览完的游客说景色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秀丽,再加上长时间的运动让我汗流浃背,衣服黏黏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望了望山顶,我干脆坐在了不远处的亭子里耍赖打起了退堂鼓,死活都不愿上去了。后来,在父母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气,再次向山顶爬去,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却看到了别样的风景,我就像身处在人间仙境中一般……于是不由感叹:如果我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了如此之美的人间仙境,那我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如果我们也能像书中师徒四人那样,执着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一天,我们也能够取得那传说中的真经!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让我们永远心存理想,勇往直前,一路收获“雨过天晴”的迷人景色。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六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魔神小说,里面描述着孙悟空的身世,拜师求学以及大闹天空,后来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师徒三人一路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达到西天,见了佛祖。

读完《西游记》这篇小说中,让我感受到到许多奋不顾身的精神,不要轻言放弃应该坚持走下去,你就会有许多收获。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七

吴老先生的《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一只石猴,游东海,闹天宫,降妖魔,行万里,保唐僧,取真经,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我并不想xxx*这个事实,只是想在此事实之上,谈谈我对孙悟空的一点个人看法。

孙悟空这个角色固然是正面形象,但他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两面,可以各举一物来代表:一是金箍棒,一是紧箍咒。何以见得?听我细细道来。

金箍棒,象征着孙悟空的斗争精神。毛泽东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道出了孙悟空的战斗气概。从某些地方来看,他简直就有点“无‘法’无‘天’”: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抡起金箍棒,打上灵霄宝殿,闯入兜率天宫;他不管生死定数,“六教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强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战斗,甚至当被推入八卦炉用火炼了四十九日时,一旦炉门打开,就又抡起金箍棒,“大乱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收,陷入绝境时,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挥起金箍棒战斗,决不退缩。因此,威力无穷的、孙悟空时刻不离的金箍棒,成了孙悟空勇敢、除恶、反抗和斗争精神的代名词。它符合了人民群众进步的革命愿望,这也正是孙悟空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孙悟空性格中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紧箍咒,代表了孙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一千百年来的英雄形象。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渐渐地“知悔了”,扔掉了当年反抗天宫的立场。后来,当观世音菩萨以搬开五行山为“利诱”,让孙悟空戴上金箍儿,协助唐僧“修成正果”时,这个曾大闹天宫的斗士终于皈依了(投降了?),成了为天庭效忠的一员。西行路上,孙悟空开始时经常被唐僧念动紧箍咒,对唐僧意见颇大,但被迫无奈,只得为唐僧卖命。然而后来,唐僧念动紧箍咒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孙悟空渐渐“真心归顺”,“听话”了。当中途唐僧赶悟空走时,悟空甚至“凄凄惨惨,腮边泪坠”,整个一副“奴才相”。一个紧箍咒,将悟空紧紧箍在了天条的枷锁里,只打有过之妖魔,不打有错之神佛了。

金箍棒和紧箍咒,决定了孙悟空的两面性。孙悟空,既是一个有斗争精神的英雄,又是一个为天庭效忠的“奴才”。这两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也许,这也是吴老先生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吧。

当然,我不否认孙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为二,从多个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结论应该更全面些。

有金箍棒,也有紧箍咒,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孙悟空,一个并非超凡的孙悟空。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八

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是我国文化的珍宝,其中我最喜欢《西游记》。我相信,你阅读了解过这本书后一定会被它深深地吸引。

“别跑!吃俺老孙一棒!”怎么样,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是一个英勇无畏,勇往直前,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懂得知恩图报的大英雄。当年,他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来了。他帮孙悟空撕掉符文,解救了出来,孙悟空从此自由了。我本以为孙悟空会一走了之,可没想到,孙悟空为了报恩,一直保护师傅唐僧,护送他到西天取经。

这一路上,他们还遇到了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和踏实勤劳的沙和尚。猪八戒虽然好吃懒做,偷奸耍滑,有很多缺点,但他在斩妖除魔的路上,也毫不退缩,誓死护送师傅唐三藏。即使自己被妖怪抓走,也是毫不畏惧,与妖魔鬼怪做殊死搏斗。

取经之路异常艰险,他们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虽然中途,他们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排除万难坚持了下来。就像我们的学习,可能会遇到很大困难,遭遇很多挫折。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不要退缩,因为坚持才能走得更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篇九

《西游记》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它,面前呈现的都是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

作者吴承恩把书中每个人物都描写的活灵活现,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非常清晰明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也有做恶事的一面,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我们从小看电视,就学会了:人物一出场,还没开始表演,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他是坏人,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带着这种思维枷锁,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可善恶究竟是什么?以何种标准来界定?你说的清吗?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作者没有这么狭隘,都是一样的。

拿现代社会来说,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不存在的事,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博取利润,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大家都是一样的。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没有好人坏人,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所以,你读西游记,不要管他讽刺什么,揭露什么,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成功是什么?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成功是一种信念,成功是一种境界,成功是一种超越,这类高尚的语言,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没那么多废话,成功的准确定义:达到目的。西游记告诉我们,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能力。成功,是要有能力的,是需要手段的。当然,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

不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你是精英,就孙悟空,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既不是精英,又不肯卖苦力,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俞敏洪一个普通的北大教师,但是后来他却能带领像王强、徐小平这样一群海归创建了新东方,像俞敏洪这样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总之一句话,有什么长处,使什么长处。这确实是种能力。

第二是合作。成功需要合作。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如来靠取经团队,传经得以成功,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成功是互利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

这就是“双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第三是坚持。成功,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要做成任何一件事,至少有个必要时间,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那么,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