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1:19:45 页码:13
最新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模板8篇)
2023-11-13 01:19:45    小编:zdfb

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提升至关重要。优秀的总结应该具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一起解决。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一

原料:鲜菠菜250克,麻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菠菜用水洗净切节,入沸水中烫2——3分钟捞起沥干水分,拌入麻油、食盐即可食用。本品可供佐餐,宜常服。

功效:鲜菠菜养血,润燥,麻油滋阴。本菜特点是滋阴,清热,润肠。适于头痛、便秘、面红、目眩、耳鸣、尿黄、心烦口渴等患者食用。

玉竹猪心。

原料: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1.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800克。

2.将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用中火煮,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晾凉。

3.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以及热病伤阴的干咳。

服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熘胡萝卜丸子。

原料:花生油500克(实耗75克),胡萝卜400克,水淀粉100克,面粉80克,香菜末25克,酱油10克,食盐5克,葱末5克,姜末5克,五香粉3克。

做法:

1.洗净胡萝卜,切成丝,再剁几下,放入盆中,撒入香菜末、五香粉、食盐、面粉、水淀粉,搅拌成馅。

2.把拌成的馅做成小丸子,放入油锅中炸成金红色,捞出沥油。

3.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20克,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炝锅,加入少许酱油和食盐,并加入300克清水,待烧开后,用淀粉勾芡,放入丸子,搅拌均匀,略烧即成。

功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二

材料:

河蟹500克,姜未5克,白糖15克,酱油15克,干面粉25克,味精1.5克,葱花2.5克,黄酒15克,猪油60克,水淀粉10克。

烹制:

2.将锅烧热,用油滑锅后,放油40克,烧至油五成热时,将蟹(蘸面粉的一面朝下)放进锅中煎至呈黄色后,翻个身再煎,使蟹四面受热平均,煎至蟹壳发红时,加葱姜、黄酒、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阁下至蟹肉全部熟透后,加味精,收浓汤汁,再加水淀粉,翻几下身,淋上熟猪油,出锅即成。

推荐食谱二:花生陈皮猪脚汤。

材料:

花生仁100克、陈皮1片、猪脚3只、生姜2~3片。

烹制:

花生、陈皮洗净,稍浸泡;猪脚刮净毛,洗净,斩件。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三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四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养生吃什么?下面来看看小编推荐的重阳节老人养生食谱吧。

重阳节时吃重阳糕,糕谐音“高”,是生长、步步高的象征,老人相信,吃了重阳糕会更加健康长寿。古时的人们,在九月九日天亮时,家中长辈以蒸制好的松糕搭在儿女们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顺利。有些讲究的重阳糕要制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这是古人做重阳糕的本意。

材料:糯米粉100克,粳米粉50克,红豆沙30克,白糖50克,果脯(或果仁,红枣,茱萸等)10克调料:红糖5克、豆油3克。

1、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拌上白糖(份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调整,也可改用椒盐),加水30克,拌和、拌透成糕粉备用。也可以使用大米粉,拌入干酵母后加温水搅匀、发酵,根据自己的需要更换材料。

2、取糕屉(或蒸笼等代替),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地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蒸汽透出面粉时,把果脯等材料均匀地铺在上面,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

3、将糕取出,稍凉后用刀切成菱形,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老人健康养生不妨吃碗小米粥。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

材料:黑米50克、小米70克、核桃30克、枸杞20克、清水800ml。

1、将小米和黑米淘洗干净,倒入砂锅中,加入核桃,开烧拉;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砂锅盖子下面卡根筷子,防止溢锅。

重阳节自古有吃螃蟹、品花糕、赏菊花、去登高的说法。九九重阳,在这一天,有个民间习俗,就是吃大闸蟹,这天的大闸蟹已经不只是普通的食品,而成了传统文化的载体。重阳节前后螃蟹正肥美,清蒸螃蟹最好吃应景!

材料:螃蟹,1000克,黄酒15克,姜末30克,酱油2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麻油15克,香醋50克。

1、将螃蟹用清水流净,放在盛器里;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

2、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蟹肉成熟时,取出。上桌时随带油调味和醋。

日本是长寿之国,而冲绳又是长寿县,据专家们研究,这与当地的饭菜丰富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海带烧排骨”。

材料:排骨700克,干海带20根左右,600克,盐、酱()和生姜适量。

1、将排骨用热水氽一遍,然后放进锅里,加水到差不多盖住排骨,点火烧开。将水倒掉或将浮沫去掉。

2、海带洗后,放到水里浸泡至柔软,剪成6~8厘米宽、10厘米长的小段,打“海带结”。萝卜切成小块。

3、在锅里放入水和刚才预煮过一遍的排骨,大火烧开,小火煮1~1.5小时。加入海带,煮30~40分钟后,加萝卜、盐和酱油,继续用小火炖熟即可。按照冲绳的习惯,准备一点姜末,吃时随自己的口味添加,味道会更好。

每周做三顿鱼菜或每天吃30克鱼肉,能够使中风风险降低50%。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鱼的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与很少吃鱼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重阳节不妨多吃鱼来养生保健。

材料:大草鱼一条约二斤六两,葱段、姜片、料酒、酱油各适量。

1、把草鱼杀死,处理干净。然后把收拾好的鱼,去掉头尾,在鱼身上切柳叶刀,再分成大小合适的块,用葱段、姜片、料酒、酱油浸泡腌制30分钟。

2、开火,待蒸锅上气后,将鱼放入锅中。大火蒸八分钟后关火。香喷喷的清蒸草鱼就出锅了。

“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纲目》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食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还比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少。

材料:羊腩肉适量、盐、糖、白胡椒粉、茴香、大料、花椒、葱、姜各适量。

1、羊肉切小块,冷水下锅,焯去血水,洗净待用;另取一锅,加清水适量烧开,放入焯好的羊肉,大火烧开,放入适量花椒、大料、茴香和生姜片,文火炖至羊肉酥烂即可。

2、最后,放入盐、糖、白胡椒粉、孜然提鲜提味,一碗喷喷香的羊肉汤就煮好了;清水煮面条,熟后捞出,加适量羊肉汤,最后撒上葱花、香菜即可食用。

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这时吃碗菊花粥营养又美味!菊花含挥发油、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b1、氨基酸、菊甙等,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病。菊花粥具有“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的功效”。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以糙米煮粥,借米谷之性而助药性。久服美容保体,抗老防衰。

材料:糙米100克、薏仁15克、红枣30克、枸杞子少许、白糖40克、菊花适量。

1、准备好糙米、薏仁、菊花、红枣、枸杞子。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备用。糙米、薏仁洗净,浸泡20分钟。

2、泡好的糙米、薏仁,加入冷水;大火煮开,小火煮20分钟。加入红枣,煮10分钟。倒入菊花、枸杞子,煮2分钟;调入白糖即可盛入碗中温热食用。

重阳节前后正是莲藕上市的季节,此时节为了缓解干燥不妨多吃莲藕。莲藕物美价廉,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有健脾胃、滋阴补血的食效。莲藕排骨汤,帮你润肤赶走秋燥!

材料:排骨150克、薏米30克、莲藕300克、姜片15克、蒜头(去衣拍碎)15克,盐、糖、生抽、鸡汤、花生油各适量。

1、排骨洗净斩件,以盐、生抽、花生油拌匀备用;薏米洗净,浸泡30分钟备用。

2、莲藕去皮洗净,切段备用;开锅煮开鸡汤,放入薏米煮30分钟,然后加入排骨和莲藕煮熟,调味即成。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故自古以来,银耳一直被作为一种健身的滋补珍品。百合清心安神,对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莫名所苦疗效甚佳。秋季燥邪为患,肺阴不足,而百合甘寒质润,有润肺之功,对秋燥有明显治疗效果。科学配搭有润燥功效的百合、银耳等食材,是秋季最好的养生菜。

材料:干银耳20克,百合干20克,虾仁60克,盐3克,白糖8g,白醋3克,鸡精4克,料酒2ml,胡椒粉2ml,淀粉5ml,葱花适量。

1、准备好食材。银耳和百合用温水浸泡3小时,百合干泡略软,银耳泡发大。银耳用剪子或者小刀去根。用手把银耳撕成小朵。锅里水烧开,放入银耳和百合焯大约2分钟断生。

2、银耳和百合焯熟,捞出控水备用。虾仁加入料酒,淀粉2ml,白胡椒粉。用手抓均匀腌制10分钟。锅里倒油烧至7成热,下入银耳和百合翻炒半分钟。加入糖,盐,醋,鸡精调味。倒入虾仁翻炒均匀。

3、剩余3ml淀粉加水搅拌均匀成水淀粉,倒入锅里大火翻炒。撒上葱花。大火翻炒收汁变得浓稠即可。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五

原料:鲜菠菜250克,麻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菠菜用水洗净切节,入沸水中烫2——3分钟捞起沥干水分,拌入麻油、食盐即可食用。本品可供佐餐,宜常服。

功效:鲜菠菜养血,润燥,麻油滋阴。本菜特点是滋阴,清热,润肠。适于头痛、便秘、面红、目眩、耳鸣、尿黄、心烦口渴等患者食用。

玉竹猪心。

原料: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1.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800克。

2.将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用中火煮,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晾凉。

3.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以及热病伤阴的干咳。

服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熘胡萝卜丸子。

原料:花生油500克(实耗75克),胡萝卜400克,水淀粉100克,面粉80克,香菜末25克,酱油10克,食盐5克,葱末5克,姜末5克,五香粉3克。

做法:

1.洗净胡萝卜,切成丝,再剁几下,放入盆中,撒入香菜末、五香粉、食盐、面粉、水淀粉,搅拌成馅。

2.把拌成的馅做成小丸子,放入油锅中炸成金红色,捞出沥油。

3.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20克,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炝锅,加入少许酱油和食盐,并加入300克清水,待烧开后,用淀粉勾芡,放入丸子,搅拌均匀,略烧即成。

功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放纸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纸鸢就是我们所说的风筝,广东、福建等地一直保留着重阳放风筝的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3.登高。

(1)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4.吃重阳糕。

(1)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2)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5.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少地方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正日渐淡薄。

6.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7.饮菊花酒。

(1)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2)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8.佩茱萸。

(1)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2)《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而古人则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9.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10.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这便是“归宁父母”。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六

【材料】:高粉300克,红糖60克,鸡蛋50克,水130克,酵母粉4克,盐3克,黄油15克。

【馅料】:去核红枣、桂圆干各40克。

做法。

1.准备工作:红枣用手掰成小块或用剪刀剪成小块,桂圆干如果特别干用水稍浸泡十分钟取出擦干备用。

5.将面团擀成约20厘米的正方形,翻面,均匀卷起,成柱状,分别放入土司盒内;。

6.放在温暖处发酵至两倍大(大约40分钟);。

小诀窍。

1.发酵时间长短因季节不同会略有不同;。

2.放入冰箱冷藏室面团一样会发酵,只是因为温度低所以发酵的慢。

抗癌养生汁。

马铃薯1个,

胡萝卜1个,

苹果1粒,

冰水50ml,。

做法。

1.马铃薯,苹果和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备用.

2.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机打匀,滤渣,倒入杯中.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七

原料:鲜菠菜250克,麻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菠菜用水洗净切节,入沸水中烫2~3分钟捞起沥干水分,拌入麻油、食盐即可食用。本品可供佐餐,宜常服。

功效:鲜菠菜养血,润燥,麻油滋阴。本菜特点是滋阴,清热,润肠。适于头痛、便秘、面红、目眩、耳鸣、尿黄、心烦口渴等患者食用。

原料: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1.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800克。

2.将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用中火煮,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晾凉。

3.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以及热病伤阴的干咳。

服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原料:车前子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放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

功效: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适用于老人慢性气管炎及高血压、尿道炎、膀胱炎等。

服法: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原料:花生油500克(实耗75克),胡萝卜400克,水淀粉100克,面粉80克,香菜末25克,酱油10克,食盐5克,葱末5克,姜末5克,五香粉3克。

做法:

1.洗净胡萝卜,切成丝,再剁几下,放入盆中,撒入香菜末、五香粉、食盐、面粉、水淀粉,搅拌成馅。

2.把拌成的馅做成小丸子,放入油锅中炸成金红色,捞出沥油。

3.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20克,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炝锅,加入少许酱油和食盐,并加入300克清水,待烧开后,用淀粉勾芡,放入丸子,搅拌均匀,略烧即成。

功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原料:冬虫夏草10克,香菇20克,豆腐200克。

做法:先将冬虫夏草、香菇用冷水泡发,洗净,香菇切丝,与豆腐同入油锅,熘炒片刻,加精盐、味精、葱花、姜末等调料适量,加清汤少许,文火烧煮30分钟,即成。

功效:治疗脂肪肝。

服法:佐餐当菜,随量服食,当日吃完。

原料:皮蛋1个,淡菜50克,粳米、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皮蛋、淡菜、粳米共煮粥,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益精血,除烦,降火。适用于高血压病。

服法:早晚温热服用。

重阳节养生食谱通用篇八

原料:鲜菠菜250克,麻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菠菜用水洗净切节,入沸水中烫2——3分钟捞起沥干水分,拌入麻油、食盐即可食用。本品可供佐餐,宜常服。

功效:鲜菠菜养血,润燥,麻油滋阴。本菜特点是滋阴,清热,润肠。适于头痛、便秘、面红、目眩、耳鸣、尿黄、心烦口渴等患者食用。

玉竹猪心。

原料: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

1.将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800克。

2.将猪心剖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用中火煮,猪心六成熟时,将它捞出晾凉。

3.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用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在锅内加卤汁适量,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加热成浓汁,将其均匀地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主治冠心病、心律不齐以及热病伤阴的干咳。

服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熘胡萝卜丸子。

原料:花生油500克(实耗75克),胡萝卜400克,水淀粉100克,面粉80克,香菜末25克,酱油10克,食盐5克,葱末5克,姜末5克,五香粉3克。

做法:

1.洗净胡萝卜,切成丝,再剁几下,放入盆中,撒入香菜末、五香粉、食盐、面粉、水淀粉,搅拌成馅。

2.把拌成的馅做成小丸子,放入油锅中炸成金红色,捞出沥油。

3.将炒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20克,烧热后放入葱、姜末炝锅,加入少许酱油和食盐,并加入300克清水,待烧开后,用淀粉勾芡,放入丸子,搅拌均匀,略烧即成。

功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肾上腺素合成,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下列习俗:

登高辞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