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平均分怎么算excel(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7:45:43 页码:11
2023年平均分怎么算excel(模板20篇)
2023-11-25 07:45:43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如何学会将不易察觉的变化转化为可观察的进步,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如何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发展,达到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

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师:说的真完整,那你知道这些东西是给谁准备的吗?

(预设学生会说:桃子是给猴子准备的,萝卜是给兔子准备的,竹笋是给熊猫准备的,松果是给小松鼠准备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体验“平均分”

1.分竹笋,体验不同的分法。

师:大家快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盯着竹笋呢,大家来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问:怎样分竹笋?)。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

熊猫弟弟 5    4    3    2   1 。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师:(课件演示)把6个竹笋,分给了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3个。它们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中,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教师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平均分。         。

师: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谁能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再说一遍?(生重复2-3次)。

2.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信息: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帮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后,跟你的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你们怎样分的桃子?(学生上台展示如何平均分)。

师: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分的?

预设:1个1个的分的;2个2个的分的;3个3个分,再1个1个分的;4个4个分的。

师:分完了,小猴子满意吗?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样多即可。(课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们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我们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还可以3个3个分,也可以4个4个的分。但是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个桃子,它们分得的结果一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谁能试着把刚才分的过程说一说。

3.分萝卜,应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板书:15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

师:15个萝卜,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

师:可以再请棋子来帮忙分一分吗,这次要拿出多少个棋子?

生:15个。

(2)动手操作,体验另一种平均分。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分法,个别指导。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个棋子?怎样分的?分给了几只小兔?请一生上来分。(使用学具分一分)。

学生边说边分:拿出3个分给一只小兔子,再拿出3个萝卜给了第二个小兔,再拿出3个分给第三只小兔,再拿出3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兔,最后剩下3个萝卜,再给1只小兔。这样15个萝卜分完了,我们就可以知道分给了5只小兔子。

提问:这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

4.分松果,练习中提升思维。

师:还剩下谁没分到食物啊?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师说悄悄话了: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谁听到小松鼠的悄悄话了?)。

生: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有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吗?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纸上用铅笔圈一圈。

师:谁来说说分给了几只小松鼠?

生:3只。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

师:拿出5个分给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个有分给了一只小松鼠,还有5个又可以分给一只小松鼠,分给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个松果。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练习,构建语言模型。

师:森林里的小猫和小猪也分到了食物,咱们来看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2)圈圈画画分苹果,初步认识平均分语言模型。

课件出示练习题。12个苹果,平均分2盘,每盘分( )个。

师:还是这12个苹果,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  )个。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3个,需要(  )个盘子。

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需要(  )个盘子。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小乌鸦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帮它吗?18个西红柿,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个。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初步探索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

今天徐老师带了一些漂亮图片,想发给这4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呢?

教师分图片后问:你们每人拿到了几张图片?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

刚刚老师是怎样平均分的?你看清楚了吗?多请几人说。

二、探索“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猴爸爸也想请大家帮个忙!(课件出示)他想做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交流)。

用8个圆片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分完以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板书: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个。)。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语言完整表达。

总结:他们分的方法有些不同,但是,分得结果呢?(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三、试一试。

1、出示课件第一题,这题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平均分?(交流)和同桌说一说。

动手分一分吧,说说分的方法,再填空。

一生上台演示。(多请几人说)。

2、出示第二题,这次要求是什么?你会分吗?

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完整地说一说分的结果,再填空!

一生上台演示。

3、出示第三题,题目要求又变了,你会分吗?独立完成。校对。

4、想想,还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根呢?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汇报。

原来同样的12根小棒,可以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的根数也就随着变化了。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校对。

看看猴王是怎样分的呢?看课件。

独立完成,(拿小朋友的书)校对。

2、出示第二题。我们来表演一下吧!每四人一小组有6个胡萝卜,请三人扮演小兔,小组长把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三只小兔。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你能完成填空吗?校对!

3、小松鼠们在做什么呢?(课件)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完成,校对!你是怎样分的?(课件)。

五、课堂小结。

六、开放、游戏。

1、(课件出示第4题)。

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呢?动手分一分吧!并把你们的研究成果,记录在练习纸上。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教师巡视。校对。

2、小游戏想不想玩个小游戏呢?需要用到今天的知识哦!

介绍游戏规则。同桌开始比赛!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四

(1)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构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说出结果。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学校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五

平均分,孩子们对于“平均分”的感觉非常敏感。因为他们对“公平”的期待很足,恰恰这种感觉导致他们对“分”与“平均分”区别不足。所以常出现在做判断时,“把8分成2份,每份是4个。”孩子们觉得是对的`,但其实不然。

“分”要用到减法,平均分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肯定也与减法密切相关,因其特殊,所以还可以用到除法。如果不把“分”与“平均分”搞清楚,孩子们对除法的理解,对除法与减法的理解必然是不到位的。所以,这套改过的教材特别强调了“分”与“平均分”的对比。

沟通孩子之前分的经验,需要从最开始的分两份做起。因此一定要设计“把6分成2份,你有几种分法?”根据一年级时的经验,孩子们肯定能分出“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这三种不重复的分法。而这三种分法中有一种分法非常特殊,6可以分成3和3,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很公平。

接下来,再到例题“把6分成3份,你有几种分法?”孩子们就能找出“1、1和4;1、2和3;2、2和2”这三种不重复的分法。而这三种分法中又有一种分法非常特殊,6可以分成2、2和2,因为它们每份分得同样多,很公平。

两个特殊情况放在一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平均分”。把这个名词放进去,就可以知道: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再把其它几种为什么不能叫平均分,讨论一下怎样把它们变成平均分(移多补少)?

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就可以判断“平均分”或者创造“平均分。”

书上做一做第一题及第二题就给大家展示的机会了。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加强了“平均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学生喜欢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随后回归教材,观察配图,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帮助小狗分苹果这一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随后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在学生对平均分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设计练习题,逐步加深难度,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联系生活,引出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兴趣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再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p14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糖  小棒 小圆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动手操作。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块糖,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糖动手分一分)。

(2)学生自由分。

(3)汇报与交流。(请不同分法的学生上台展示)。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发现问题。

(1)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2)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4、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平均分。

a.用学具代替食品动手分一分。

b.请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2)完成书本第13页的做一做。

a.让学生动手用10张小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利用新知,解决平均分。

(1)自学例2: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

a.各自用小圆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b.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分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a.让学生在课本圈一圈。

b.小组交流:并说说自己的分法。

三、模拟训练,拓展延伸。

1、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八

以下是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说课稿,欢迎阅读!

《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第一层: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观察猴妈妈怎样分你觉得最公平。

2、观察问题。

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

3、揭示课题。

第二层:实际操作认识平均分。

1、提出小兔搬8个萝卜,可以平均分几次搬?

2、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认识理解“平均分”。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分法的机会。

第三层:拓展应用理解平均分。

1、按要求分小棒,交流操作。

2、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3、分别做练一练的第1、2、3题,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一样多。每份分得的结晶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平均分”。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九

活动目标:

1.观察分析各种商品的特征,能按自己所确定的某一特征为标准将商品分成两类。

2.尝试运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每次分类的结果。

3.注意倾听,接纳同伴分类的多种经验,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ppt:7件大小、颜色、装饰、图案不同的马甲图片;橱柜图1张;

2.学具:第一、二、三组:领带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图案三种。

第四、五、六组:裤子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纽扣五种。

第七、八组:马甲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纽扣、口袋六种。

3、学具:记录单人手几份,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观察马甲,说出其数量及相应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服装店里进了一批漂亮的马甲,数数一共有几件?(7件)。

2.教师:这7件马甲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马甲的大小、颜色、图案等不同特征进行观察与表达,当幼儿的回答只局限于2~3种不同的特征时,可追问:除了图案、颜色不一样,这些马甲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刚才我们发现:这7件马甲在大小、颜色、领口、装饰图案、纽扣、口袋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二)尝试按某一特征标准给马甲分类并做记录。

2、教师:你想按什么特征把这7件马甲分别放在上下两层货架上呢?请你和好朋友说一说。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来分马甲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演示)。

4、根据幼儿摆放情况提问:她是按什么特征把马甲分层放在货架上的?(如大小)第一层放的是什么样的马甲?(大马甲)第二层放的是什么样的马甲?(小马甲)。

5、教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售货员阿姨还要请你们把分马甲的办法记在记录单上。(出示记录单)。

6、提问: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清楚地记录呢?(根据幼儿讲述教师示范记录并重点讲解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游戏:分一分。

2、教师交代记录要求:服装店里除了马甲之外,还有领带和裤子,请小朋友先观察马甲、领带、裤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将标记和数字记录下来,你能找出几种就记录几种,每一张记录单记录的标记都要不一样。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马甲的其他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记录。

4、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记录结果。

5、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领带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四种。

2)再展示裤子的记录单:除了大小、颜色、形状、图案四种以外的纽扣不同。

3)最后展示马甲的记录单: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记录领口、口袋不同标记的操作纸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一

生:喜欢!

师:你们喜欢森林里的哪些小动物。

生:兔子,小狗,熊猫……。

师:我听说森林里要举行一次盛会,会有很多小动物,想不想跟我去看一下。

生:想!

师:好丰盛的食品了,孩子们看看都有什么。

生:桌子上有10个竹笋,20个桃子……。

师:这么多好吃的,怎么分呢?两只熊猫分10只竹笋?

生1:每只熊猫5个。

生2:哥哥6个,弟弟4个。

生3:弟弟2个,哥哥8个。

……。

师:你认为哪种更合理,更公平。

生:每人5个,因为一样多,不打架。

师:这个同学说的真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看看又有哪个小动物来了,(课件出示)。

生:小猴子。5只小猴子。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平均分把桃子分给小猴子们。

学生用手中的小木棍,摆放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最后每人4个,正好分完。

生2:我是2个2个分的,也是每人4个,正好分完。

生3:我是每人4个,因为四五二十。

同学们的方法真好,还有的同学用到了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口诀,真是学以致用。

师:接下来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图片。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有多少只松鼠?

20个萝卜,每只兔子分5个,有多少只兔子?)。

学生用手中的小棒自己操作,进行平均分。

(教师巡视)。

3、练习巩固。

(1)把12个果冻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生1:分成3份,每份4个。

生2:分成4份,每份3个。

生3:分成6份,每份2个。

……。

(2)出示做操方阵。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人?3×8=24(人)(巩固旧知)。

问题二、还可以怎样平均排?(方法多样)。

生1:每排4人,6排。

生2:每排6人,4排。

生3:每排12人,2排。

课件演示。

(3)租船问题。

24人租船,4人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生:需要6条船。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二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就需要一份好的课件。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二年级平均分课件,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三

10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学时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学校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招生,这样学生来源源较复杂,有街道、个体经商者、拆迁户的孩子以及借读生等,学生的学前教育及环境影响各不相同。今年的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5.5~6.5岁,学生的知识基础只是直观地用手指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或死记硬背几个10以内的算式。我是第一次使用实验教材,前两单元的教学,有点不习惯,学生也有点不适应。但是学到第三单元开始入门,越琢磨教材越有味,越教越顺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工作纸、糖果、展台、小黑板,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对回答好的学生奖励数字卡片)。

一、复习引入(口算)。

5+2=4+3=5+4=8—5=9—4=。

8—6=7—3=7+2=8+0=5+3=。

形式: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人说一个算式并把结果说出来,相互判断是否正确,再请一小组汇报。

二、活动一分糖。

呵呵,但是我今天却带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糖果)。

将一把糖果(10颗)撒到展台上,请不要数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糖果?然后带领学生有顺序的数。

2、叫一名学生,我想把糖给你和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分?

请学生到展台上分一分,然后填表并完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再请一名学生来分一分。

3、学生活动。

我想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动手分一分,可是你们没有糖果怎么办呢?

(可以用学具代替)。

4、学生分,然后请一组汇报,得到很多种分法,可板书一两种。

5、老师现在有一个更难的任务要交给你们去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到?

在你们桌上,都有一张工作纸,你能不能尽可能多的写出分法呢?

谁有什么没有什么小窍门要教给大家的`?(可以有顺序的分,这样既不会漏也能写很多)。

请学生两个人合作,一边分一边完成工作纸2,教师巡视指导(控制时间,大约8~10分钟完成较好)。

6、请学生汇报,师板书。

三、活动二找朋友。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只要两个数相加得数为10他们就是好朋友了。

请得到数字卡片的孩子依次去找自己的朋友,并两个手牵手的走到前台与其他同学见面:1和9手拉手;2和8是一家;3和7在一起;4和6好朋友;5和5是一组;两个合成10,牢记有本事。

还有10找不到朋友怎么办?在生的一片回答声中,师出示0。

可再请学生多说一遍。

2、请学生完成课本40页练一练第2题,分小组回答(规定2分钟完成)。

3、练一练第3题。

你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人多少级台阶吗?

在心里默默的数一数有多少级。(10级)。

请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四、活动三凑十游戏。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先师与生做,再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做一做。

2、完成课本41页第4题。

把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可能想像并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五、小结。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四

1、经历把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2、在活动中,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猴子图片若干,桃子图片若干,记录纸若干。

学具:幼儿每人操作材料一份。

体会平均分配的涵义。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平均分配。

师: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都有几个小朋友?幼儿观察回答。

小结:我们把32(28)小朋友,分成了3,4组,每组人数一样多,都坐了8个小朋友。

二、在“分桃子”游戏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配。

1、师:今天是猴宝宝们的生日,猴妈妈给猴宝宝买了一些桃子,请小朋友帮忙分桃子,小朋友愿意帮忙吗?小朋友分桃子的时候一定要公平,每个猴宝宝要分的(一样多)。要不兔宝宝会不高兴的。

2、幼儿尝试“分桃子”

(2)观察记录纸,发现了什么?提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小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桃子一样多。

(3)师:就在我们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会分得多少桃子?分给4只小猴子呢?幼儿分老师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情况,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子分给许多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到了一样的桃子

3、总结;像这样把许多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方法叫平均分配。

三、在“分食物”游戏中,练习平均分配。

第一组:“帮小白兔分食物”

第二组:“帮小猫分鱼”

第三组:“帮小狗,小猴分食物”

第四组:“帮许多动物分食物”

四、延伸活动

幼儿对平均分配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体验,幼儿兴致很高,在快乐的分食物游戏中轻松的完成了目标,实现了玩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学习理念。4、5个孩子注意力易转移。需老师多加关注,及时调动孩子活动兴趣。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五

生1: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

生2:学会了平均分的方法。

生3:感受到了一点除法。

生4:通过这节课,我懂得了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觉得你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帮助了小动物,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课件出示: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让我们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六

《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讲练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第一层: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观察猴妈妈怎样分你觉得最公平。

2、观察问题。

通过让同学们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样多。

3、揭示课题。

第二层:实际操作认识平均分。

1、提出小兔搬8个萝卜,可以平均分几次搬?

2、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认识理解“平均分”。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分法的机会。

第三层:拓展应用理解平均分。

1、按要求分小棒,交流操作。

2、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3、分别做练一练的第1、2、3题,让学生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一样多。每份分得的结晶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平均分”。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七

小龙的妈妈买了10个黄澄澄的大鸭梨,小龙说:“梨是我妈妈买的,我的应该多,”另外三个小朋友一起说:“我们是客人,我们多才对”最后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平均分吧”小朋友都同意了他们一起动脑筋,列出了算式“10÷5=2”,最后小龙他们都吃到了香甜的大鸭梨原来生活中也少不了!--er:shuxueriji.a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八

《分一分》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67——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节课,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课标》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较系统地认识分数,《分一分》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b: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与态度:积极交流各想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教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倡导“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起航,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活动(一)西游记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西游记故事”的情境图。

4个苹果、2个苹果、1个苹果平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怎么分?

2.结合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平均分苹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分数,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借助西游记故事激发孩子兴趣,从而过渡到分数认识的必要性。)。

活动(二)借助形象,认识。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

2、折一折长方形纸片,表示出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

3、提高认识,强化平均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让学生自选图形完成,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加深体验分数的意义。)。

活动(三)小组合作,完成中卡。(明确目标:每组根据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几分之一。)。

1、出示单元组活动要求。

2、根据先前归纳的内容,写出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几分之一。

3、教师补讲,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老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做补充,多帮助学困生,教师巡视,辅导学习困难的小组,最后在全班交流,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课件演示)。

活动(四)巩固应用,体会几分之几。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2、独立思考,口述分数。

提示: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请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并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它的意义。汇报时,我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想认识的分数读、写出来。

活动(五)学生畅谈收获,开展评价活动。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在学生交流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本节课上还存在的问题,今后去弥补。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像1/2,1/4,2/4,……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1……分子。

-……分数线。

2……分母读作:四分之三。

【设计理念: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教育新理念,为孩子们的自主、独立、合作、个性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十九

活动目标:

1.观察分析各种商品的特征,能按自己所确定的某一特征为标准将商品分成两类。

2.尝试运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每次分类的结果。

3.注意倾听,接纳同伴分类的多种经验,学习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制ppt:7件大小、颜色、装饰、图案不同的马甲图片;橱柜图1张;

2.学具:第一、二、三组:领带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图案三种。

第四、五、六组:裤子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纽扣五种。

第七、八组:马甲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纽扣、口袋六种。

3、学具:记录单人手几份,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观察马甲,说出其数量及相应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服装店里进了一批漂亮的马甲,数数一共有几件?(7件)。

2.教师:这7件马甲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马甲的大小、颜色、图案等不同特征进行观察与表达,当幼儿的回答只局限于2~3种不同的特征时,可追问:除了图案、颜色不一样,这些马甲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刚才我们发现:这7件马甲在大小、颜色、领口、装饰图案、纽扣、口袋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二)尝试按某一特征标准给马甲分类并做记录。

2、教师:你想按什么特征把这7件马甲分别放在上下两层货架上呢?请你和好朋友说一说。

3、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来分马甲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演示)。

4、根据幼儿摆放情况提问:她是按什么特征把马甲分层放在货架上的?(如大小)第一层放的是什么样的马甲?(大马甲)第二层放的是什么样的马甲?(小马甲)。

5、教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售货员阿姨还要请你们把分马甲的办法记在记录单上。(出示记录单)。

6、提问: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清楚地记录呢?(根据幼儿讲述教师示范记录并重点讲解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游戏:分一分。

2、教师交代记录要求:服装店里除了马甲之外,还有领带和裤子,请小朋友先观察马甲、领带、裤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将标记和数字记录下来,你能找出几种就记录几种,每一张记录单记录的标记都要不一样。

3、幼儿分组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马甲的其他不同特征进行分类记录。

4、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记录结果。

5、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领带的记录单:大小、颜色、形状、图案四种。

2)再展示裤子的记录单:除了大小、颜色、形状、图案四种以外的纽扣不同。

3)最后展示马甲的记录单: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记录领口、口袋不同标记的操作纸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平均分怎么算excel篇二十

师:你知道的真多啊!

二、探求新知。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1)引出问题。

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

师:是呀!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呢?能帮帮它吗?

(2)汇报结果。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为什么呢?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汇报结果。

(1)大熊猫多一些,小熊猫少一些.哥哥吃的多一些.

(2)小熊猫多一些,大熊猫少一些,哥哥要疼弟弟.

(3)两只熊猫分的一样多,谁也不多,谁也不少.

(3)对比分析。

师:每只熊猫都分得了几个竹笋呢?

(4)感受“同样多”

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

课件出示:

师:分给了几只熊猫?

师:它们每只分得几个竹笋?

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嘛?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3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出示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师: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说的可真清楚!那谁能想办法把小猪分西瓜也变成平均分呢?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小猪解决了问题,它们非常的高兴,向你们表示感谢!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师:小猴子看见我们帮熊猫分了竹笋,它们也等不及了。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

师: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

师:那就请你用12个小方块给代替12个桃子,帮这3只小猴平均分一分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师: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了几个桃子?

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分法呀!我们一起来看!

演示每次拿4个,给一只猴子,拿了3次4个,可以分给3只猴子..

(3)小结。

师:既然它们分得的同样多,这就是——。

(4)规范语言表达,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师:谁能把帮小猴平均分桃子的过程再来说一说呢?

(师板书: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桃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