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0:31:34 页码:10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大全16篇)
2023-11-13 10:31:34    小编:zdfb

报告是一种通过对特定主题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的书面统计材料。报告的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和术语。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可以启发我们对报告的写作思路。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一

终于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们的测区,植物与建筑物虽不多,地势也较为平坦,但建筑物的形状有太多拐角很不容易测量。

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伪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小组的密切合作和高度团结下才能使实习任务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我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实习的进度。在未真正到实地进行测量实习之前,所有人的热情度都相当高,缘于对测绘的外业感兴趣,但当真真正正的到实地进行测量后,那就是我们的所负责的区域的地形图出来了,并且按照实习任务,我们也根据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在实地中放样,其中误差比允许误差小得多。

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外业实习的每个步骤都已了然于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这样来讲,也就没有太多的遗憾了。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让我在未来面对选择时更有信心和勇气。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们这次实地测量实习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老师的精心指导。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二

3、在各个实践性环节培养应用测量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培训的安排主要有:(1)水准测量(2)全站仪测量(3)gps测量。

(1)拟定施测路线。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1x,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

然后开始施测第一站。

以已知高程点1x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作为前视点,在转点1处放置尺垫,立尺(前视尺)。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读数a1,记录;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读数b1,并记录.

(2)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然后将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1x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3)成果检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培训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和安置水准仪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米至100米左右。

还有水准仪的调平和对中都需要做好,这直接影响你的测量结果。

(4)比如利用gps测量仪(接收机)进行测距。当到达第一个位置时,进行校点,gps生成a点,并且a的信息被保存下来。到达第二个位置时,再校点一下,生成b点。然后查找并选择a点并确认,即可计算出当前b点到第一个a点的距离。

测量学教学培训是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现场测量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2)、测量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3)、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4)、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

培训心得: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事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三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四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xxx。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xx、xx。

观测与读数:xx。

记录与计算:xx、xx。

描点与绘xx、xx。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五

期2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们实习成功,不仅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更要归功于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他们的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当我们想放弃时,是老师鼓励,让我们重拾自信,坚持到底。当我们犯错时,老师都是很宽容的原谅我们,他们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处在学生阶段,允许犯错,关键就是有错就改”。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和我们讨论一些测量方面的知识,也讲讲做人方面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就在这样艰苦的岁月,老师我们同甘共苦,才有了我们实为期25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当然,我们实习成功,不仅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更要归功于我们的老师,如果不是他们的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当我们想放弃时,是老师鼓励,让我们重拾自信,坚持到底。当我们犯错时,老师都是很宽容的原谅我们,他们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处在学生阶段,允许犯错,关键就是有错就改”。当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和我们讨论一些测量方面的知识,也讲讲做人方面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就在这样艰苦的岁月,老师我们同甘共苦,才有了我们实习的成功,感谢老师!

总之,我们这次实习,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们有过伤、有过痛、有过泪、更有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是:痛苦与快乐同在。

习的成功,感谢老师!

总之,我们这次实习,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我们有过伤、有过痛、有过泪、更有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是:痛苦与快乐同在。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六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习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

2.任务: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3.内容: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3)过程:

20xx年12月18日晨,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于观测,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跑点了。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花山地区的地图。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图上画了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9个图上的点,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下车的地方与前两日不同,这里是花山地区。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s97”。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村子。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小组马上调整策略,提出要坚信手中的地图,要找的点不会特别难找。很快这个点被我们在村西边的马路上的电线杆上找到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七

两周以来的测量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透过这次测量实习,我从中学习到了好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在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也更加熟练,还有对图纸的熟悉程度也大有提高,获得了一些测量实际工作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技能。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了快速计算和绘图潜力,在一些细节小处培养了我们的工作潜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实习既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潜力,又发挥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测量工作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仅有与同学团结合作才能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测量工作。

在此次测量实习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第一: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潜力,更有应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认识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限度地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在仪器选取上要选取精度较高的适宜仪器。1、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2、透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

第二,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必须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

第三测量过程中我们注意到:(1)立标尺时,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有晃动时,就应选取数据最小的时候进行读取。在读数前必须将视野的气泡调平(两侧的线重合),否则造成的误差会很大。(2)在测量时候必须要留意,因为稍微碰了一下仪器,就要重新调整对中水平,否则就会导致数据错误。(3)在读取数据时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果的报废。(4)选点十分重要,点必须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并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5)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比较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6)计算至少要由两个或人完成,一个初步的计算,一个检验,不断的重复检验,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

经常因采的碎部点疏忽或者重复影响了绘图的进度,从而影响了怎个组的效率,但之后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用观看图纸就能明白那些事所需测得碎部点。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必须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第五凡事都要力求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碎部测量中,对于那些碎部点要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动作,于是我们觉得有点烦琐,随即产生了造假的念头,伪造了一些数据,但之后发现这些碎部点绘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状况完全不贴合,发现这以后,我们组不得不重测。透过这,我认识到凡事该认真时必须要认真,来不得半点虚假。

第六,测量中我们遇到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种种麻烦,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要独自解决的潜力,还凝练了我们在劳而无获的状况下心态平静的潜力。

让我们把事情完成得更好,让我们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再次,大家都任劳任怨地出色的完成了每一天制定的任务。最终,我想感激学校带给了这次实习实践课,让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要感激我的教师,对我的指导,让我们懂得的很多很多,不仅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让我的吃苦耐劳,团结的精神得到了提高。在实习中所见所闻,更加激发了我对土木工程的热爱和憧憬,也深深体会到要在这个行业上有所作为务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仅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与此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份职责,期望能够透过自我的努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一个卓越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八

上周,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进入这个专业已经一学期了,可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此刻最终有机会能够对这个专业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我感到十分的开心。实习分两部分:参观工地,各种建筑和路桥。在实习开始之前,我还不在意这次实习,因为我感觉在书上学学就行了,明白是怎样回事就能够了吧。再说我也去过工地,也看过施工,感觉出去实习时多此一举。可是从第一天走进工地,这个思想就不在我的脑海里了。

第一天实习,我们跟着邢教师和王教师去了潍坊软件园。这个建筑是个框架结构,它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这个人软件园主要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所以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特点是能为建筑供给灵活的使用空间。框架结构虽然有很多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缺点。比如,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并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看完软件园后,我们跟随教师去参观了砖混结构施工现场,教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施工顺序和什么是砖混结构。所谓砖混结构,先砌筑结构基础,然后按轴线砌砖,砌砖应按设计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必要时还可在构造柱旁预留孔以便钉模板,待墙体强度到达要求后支设构造柱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如此往上施工。砖混结构是平砖。砖混结构有很多优点:

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在这场地看着这些建筑,我兴奋不已,同时也感到自我将来职责重大,虽然那天很热,可是我还是因为见到了这么多建筑设备而感到高兴。就这样我们结束了这一天的实习。

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这个体育馆基本上是有这两种结构相结合而成,他们相互补充,相互结合。

在奥体馆现场看到,拱形的体育场大屋顶线条柔和舒缓,个性独特,与人工地面完美相接,仿佛从天空飘落到广阔大地上的风筝翅膀,并与周边的绿色相协调,充分发挥了钢结构的优势,使我赞叹不已。

看完奥体馆,我们又去看了桥梁结构。桥,我们把它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和城市道路桥三种。由于我们的条件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城市道路桥。经过教师的讲解,我们初步了解了桥的基本知识。教师谈到了城市道路桥与公路桥的不一样:城市道路桥桥的两边有人行道和路灯有栏杆没有绿化带;公路桥一般没有人行道,有栏杆,一般有绿化带。教师也讲到了桥的长度与坡度的关系。一般情景下,桥身相对长的,其坡度也相对斜。桥上工程还设计安排了排水系统。其主要目的:一是防止在雨天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出路面,减轻车辆对路面的摩擦力,进而使车对路面的荷载大大减轻;第二是防止雨水渗入桥面断裂出的钢筋,使其生秀,进而减少其实际的寿命。教师还说了,桥越高,越不易变形,所以有的桥为了防止其变形太大,故意将桥建的很高。其实桥按照分类不一样分了很多种,按照受力特点和结构形式分为: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梁桥又能够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刚构。主要是受弯为主。相对其他桥型造价较低,此刻刚构的悬臂施工十分成熟,跨度大,内力应力也比较合理。广泛应用。当然,美观方面就一般;拱桥按照车行道位置能够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主要是受压为主。转体施工也比较成熟,拱桥还是比较美观的。

造价比较高。对于两边拱脚地基要求高;斜拉桥按照索布置能够分为稀索和密索型。和悬索桥都是靠拉索和拉杆来受力。美观,造价高。不一样的桥有不一样的特点,也有不一样的用处,什么时候用什么桥,这就要和书本相结合起来。看完桥结构,我们这一天的实习就随之结束了。

经过这次外出实习,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还未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自我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外出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一个星期来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记的有位名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想我们最宝贵的是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历.近距离的观察、学习,我对土木工程这门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的一些实用的具体的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在这次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自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此刻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本科大学生,自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到此刻还没有学过任何实用性的技能,还不能为自我的生计出力,我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的世界太渺小,外面的世界大的无法让人相信,我还不能应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于是我的人生会有很多可能,有很多机遇,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就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不再要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这样太没有什么竞争力了。这也是我眼前所能做的。在学好各个科目的同时,多留意身边的或者社会上的热点,社会上的弊端。这可能就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也有可能是我一生不再触摸的领域。对我将来的工作有着重大意义的知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十分感激学校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们出去实习,以后我要更好的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九

(1)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3)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4)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数据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00.00000n,原点经度:105.0000e,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单位:1.0000000,原点向东偏移:00500000.0,原点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00.00000,y旋转:+00.00000,z旋转:+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2)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

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

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

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

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

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

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

mn=d,mf=d1,设等高距为h,。

则f点的高程为:

hf=hm+h*d1/d。

3.面积量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1)格网法。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得到图形的面积。

(2)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

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

p=(a+b/2)*s。

(3)平行线法。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带的坐标。

5.本人完成情况。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西安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在同一比例尺下)。

从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面的农场在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xx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

为了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了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利与环境学院09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在20xx年9月拉开了认知实习的序幕。本次认知实习由学校组织,统一在校南门上车,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去郑州附近实习。

本专业的实习地点有郑州地铁2号线向阳路地铁站施工现场、107国道旁高铁施工现场、郑民高速公路中牟收费站施工现场及中牟县预制梁工场。

地铁站施工现场。

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刚开始的时候,本专业同学不明白盾构施工,不过在老师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本专业学生懂得了一些盾构施工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施工时出现的事故和问题的宣传画,体会到了“安全无小事,施工需谨慎”。

高铁施工现场。

随着蒙蒙的小雨,本专业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了107国道旁边的高铁施工现场,第一次解开高铁神秘的面纱。以前对高铁的印象是轨道很高的铁路,真的见到的时候才发现高铁和自己的想象是那么的不同。高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高大,巨大的柱子,便是证明。第一次看到高铁的施工,明白了分段施工,然后对接的施工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时间,提高工程进度。由于在地上,离施工现场很远,目不能及,很是遗憾。第一次来到高铁的施工地点,看到施工人员的住处,是那么的简陋,心里由衷地佩服那些技术人员。

郑民高速公路收费站及预制场。

本专业参观了高铁施工后,来到了预制场。预制场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却有很多的为什么?例如钢筋的配制如何保证浇筑时的不变形,不分散、橡胶管如何能与梁形成一个整体、混凝土如何配置、砂石材料如何选择等等,虽然有好多的为什么,但是在老师和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还是懂得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一条联络通道。郑民高速公路是河南省20xx年重点高速公路项目,郑民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完善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加快豫西山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郑民高速公路上,本专业学到桥梁的施工建设的知识,理解了伸缩缝的重要性;理解了边坡的修护、美化及坡度的选择,认识了路边缘的栏杆防护的形式;注意到路旁的沙土,意识到路基填土的重要性;明白了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建设;看到了交叉口的样式。总之,在中牟收费站,学到了许多和专业有关的知识,这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以后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习,充分理解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学到了施工的一丝不苟,也提高了自己的见识,扩大了自己的眼界。首先,到施工现场去,联系了所学的知识。其次,在对施工现场的参观过程中,体会到工程是一个系统,不单单包括施工,还有器械的运作,还有团队的合作,还要有好的领导。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专业课的理解,更深刻地意识到认真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理解,从模糊抽象变得具体清晰起来,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了专业课对工程施工和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地感谢带队老师和施工人员的认真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一定的施工方法和手段。例如预制场的箱梁预制,怎样配筋?怎样浇筑混凝土?要注意怎样的细节?虽然我们的认知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学到的知识,将在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通过认知实习培养了对道桥工程的热爱,提高了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增强了集体观念、掌握了撰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了本次认知实习与我们专业课的联系。我相信这段认知实习,将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一

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像片测量地形地物的技术方法,也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根据摄影时摄影机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根据技术处理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等。摄影测量很少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所摄影像是客观物体或目标的真实反映,信息丰富、形象直观,人们可以从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可以拍摄动态物体的瞬间影像,完成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测量工作,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成图快、效率高,产品形式多样,可以生产纸质地形图、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摄影像等,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摄影测量外业是测绘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旨在通过本次课程实习来加深对摄影测量外业的的基础理论、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切实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像片判读、像片调绘和新增地物补测的基本方法,掌握像控点转刺的基本方法,了解航测作业各工序的仪器设备及作业过程等。

本次实习是在摄影测量的教学基础上,理论实际相联系的动手操作实习,是我们在学习测量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习环节。一方面是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软件解算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我们在今后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的能力,通过实习发现自己在实践动手方面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使我们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及遥感的.原理,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我们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家对这门新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全面培养我们的应用能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东华理工大学及学校周边等地

小比例尺航片、画图板一个、透明纸、铅笔、橡皮

掌握航片调绘的方法步骤

1、航片调绘,本次实习的遥感图像调绘主要判读航片测区地物属性,在透明纸上勾出边界,必要时进行清绘。

2、在进行野外调绘之前,将调绘航片平放在画图板上,然后再将比调绘图稍大一些的透明纸盖于调绘航片上,用胶带粘好,连同调绘航片用夹子固定于画图板。第一天先将测区走过一遍,确定绘图边界,确定调绘路线,并对测区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较实际测区和航片的差别,并知道那些地方的地物是发生了变化的,以便于以后的判读调绘工作进行。

3、接下来的两天根据预定路线进行测区航片的地物判读和属性的标注。一般按照由远及近、从总貌到碎部、边走边判,远看近判的原则进行。

1、地物地貌的调绘要连续进行,避免调绘不连贯和遗漏。当地理名称注记过密时,可适当取舍。

2、调绘工作应按照国家标准的地形图图式进行,说明性质的注记应采用“简注表”,不得任意命名。

3、调绘要按照实地情况严格进行,不得伪造、篡改。

4、在调绘好的透明纸上,图名注于调绘片正上方,调绘者姓名及调绘日期等信息在调绘航片的右下角。

1、外业调绘作业方法

外业调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地确定地物、地貌的真实性质,查清其实际“身份”,根据图件需要表示的内容要求取舍影像上的地物、地貌,并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地物、地貌进行补测,实地调查、注记地理名称。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测绘成果图件符合规范、图式的标准、要求。

首先利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影像图上标出界线和地名;其次,到野外实地对影像图上有的地物、地貌进行确认和取舍,调注地理名称,逐一核实源资料上的地理名称,同时对影像图上没有的地物、地貌,按规定要求补测到影像图上,将调查结果草绘在影像图上,随着测绘设备的投入和绘图软件的成熟,外业调绘改变了全野外调绘法的作业模式,采用了综合调绘法。该方法就是首先在内业充分利用影像信息和相关资料,在计算上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立体观察、影像识别、资料分析等),判读并采集相应的地物、地貌要素,对判绘过程中有疑问的或无法判绘的要素(如管线、道路附属物、独立地物、植被、地理名称等)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二

1、实验目的: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掌握测量中的各个细节;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控制网的建立、熟悉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测量中的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要求:

要求自己要达到基本专业的测量水平,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的使用方法;要求自己要熟练掌握角度,距离,高差的测量方法和手段。立标尺时一定要规范,要使气泡居中、自己一定要通过实习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方法。

3、实习前期准备:

实习动员:王老师讲解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实习场地,任务,以及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纪律等问题。

分组:全班分为6个组,我们组组员是,组长:邓昌松,副组长袁廷光,组员:黄松,黄松,黄梅,杨婵君,吴广,周闯,杨涛,陈永胜。

发仪器:全站仪1套(含脚架,目标杆,棱镜),水准仪2套(含脚架),罗盘仪1个,双面水准标尺2根,尺垫2个,花杆2根,记录板1个,毛笔,油漆,计算器(自备)。

0、5天做好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控制测量。

1天完成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碎部测量。

1天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1幅平差计算及地形图绘制。

2天对地形图进行编辑处理考核、整理资料、还仪器。

0、5天实习总结、考核、上交资料和实习报告等。

(一)外业工作。

20xx年11月30日老师实习动员,讲解后我们组领取到了仪器后,用下半天在贵州大学南校区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先选点标记,再在各个控制点安置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测量出了ab,bc,cd,da,各边的边长,假定了a点坐标为(1000、000,500、000,1100、000)各边的水平角,达到限差收拾仪器。回来后晚上进行评查计算,算各点的坐标和高程。

20xx年12月1日到20xx年12月2日,由于我们组之前测量的数据有些小问题,所以又重新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计算后没有错误了。下午就开始了。碎步测量,先画草图,在草图上标出要测量的碎步点,再在a,b,c,d分别安置仪器按照草图上的各个点位一一进行碎步测量。小组分配,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每个人都能去观察,立标杆等。两天内,我们组一共测量了249个碎步点,并一一记录在全站仪内存里。

20xx年12月三日还仪器。由于我们对导数据没掌握,加上当天我们有课没时间,所以数据由老师导出来。

(二)内业工作。

20xx年12月8日到20xx年12月9日在林学楼五楼机房里绘图,绘图是根据之前碎步测量时画的.草图来绘制的。以上是实习的大概过程。

(一)踏勘选点。

我组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熟悉测区施测条件。根据测区实习步骤: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选点的密度,应能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一般要求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30~170m之间,相邻导线边长大致相等。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测距,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则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在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点位选定之后,用油漆和毛笔作出标记,并编号。

(二)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后,将控制点布设成闭会导线的形式。在控制点上进行观测,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水平角测量。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南方全站仪观测1测回,每测回的精度要求上下半测回互差小于40”。导线网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n为导线的测角数。

2、边长测量。

用南方全站仪测量,要求往、返测量,在平坦地区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一般为1/20xx。我们此次实习用的是1/3000的误差允许范围。

3、连测。

当测区内有已知点时,应尽可能与所设图根控制点进行连测,这样可使图根控制网纳入统一的坐标系统。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个控制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4、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平差,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计算方法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三)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

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后-后-前-前)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各站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差。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为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允许高差闭合差为(mm),式中n为测站数。

2、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按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各图根控制点上设站测定碎部点,然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利用cass软件绘图。根据草图,在计算机上吧各个点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地形图体现出不同的地物,就必须严格按照绘图软件上的提示步骤,按上面的命令来执行各个步骤。

在这实习不到一个礼拜的测量学实习中,有些累但我还是很欣慰,因为我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我真正了解到了测量学是一项细心且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我脑海中基本形成了一个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我们而言,就是要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与实际工程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把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区,并在这其中完成质的过渡。

通过这次的实习,才深深地了解到,实习不仅仅是实习,不仅仅是为了考核而实习。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们团结并很好的合作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好的培养了我们个人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完,怎会有对错之分,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我们团结一致,一起迎接新的工作!

同时,实习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熟练的使用测量工作中的常见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钢尺等)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

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记得我们第一次的a,b,c,d四点的控制测量第一次出了错,我们第二天就是重测的。我们深知测量工作,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都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几点:

(1)安置仪器:一定要对中,整平,而且要精确对准控制点。

(2)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气泡一定要居中。

(3)观察时眼睛要垂直对准十字中丝。千万不要碰到脚架。观察记录时尽量不用嗓子,保护嗓子。

(4)仪器要时刻有人照看。遇到不好天气一定要打伞观测。

(5)组员要团结合作。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三

实习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

实习小组信息: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组长:

组员: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观测与读数:

记录与计算:

描点与绘图: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在识图实地跑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尽信图不如无图”,要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例尺计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北方向,这样,地图才是有用处的。否则,它会起负作用。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四

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1.地形图测绘实习地点:**。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

组别:**。

指导老师:**。

组长:江晓斌。

组员:**。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

观测与读数:

记录与计算:

描点与绘图: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

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在测绘实习过程中,我负责的是观测与读数。我们在实际测绘中,没有一次采用在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而是选择若干视野开阔,位置更加优越的支点。这样就要多次验证、计算支点的数据,确保支点的数据误差较小,进而测得其他位置点,根据支点数据计算未知点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的测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观测人员读完上中下丝读数后,要及时让跑尺人员选取下一个点。因为经纬仪此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都已锁定,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的读书固定,所以在读角度之前就可以让跑尺人员离开当时的位置。这样做可以加快测绘进度,让跑尺人员得到足够休息。

在识图实地跑点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尽信图不如无图”,要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例尺计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知道北方向,这样,地图才是有用处的。否则,它会起负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论文。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五

1、实验目的: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提高野外测量、内业计算、地形绘图的技能;掌握测量中的各个细节;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全过程;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控制网的建立、熟悉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测量中的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要求:

要求自己要达到基本专业的测量水平,熟练掌握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罗盘仪的使用方法;要求自己要熟练掌握角度,距离,高差的测量方法和手段。立标尺时一定要规范,要使气泡居中、自己一定要通过实习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步骤方法。

3、实习前期准备:

实习动员:王老师讲解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实习场地,任务,以及实习期间的时间安排,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纪律等问题。

分组:全班分为6个组,我们组组员是,组长:邓昌松,副组长袁廷光,组员:黄松,黄松,黄梅,杨婵君,吴广,周闯,杨涛,陈永胜。

发仪器:全站仪1套(含脚架,目标杆,棱镜),水准仪2套(含脚架),罗盘仪1个,双面水准标尺2根,尺垫2个,花杆2根,记录板1个,毛笔,油漆,计算器(自备)。

时间安排:项目与内容时间安排任务和要求实习动员、领取仪器工具、仪器检校、测区踏勘。

0.5天做好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控制测量。

1天完成图根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碎部测量。

1天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1幅平差计算及地形图绘制。

2天对地形图进行编辑处理考核、整理资料、还仪器。

0、5天实习总结、考核、上交资料和实习报告等。

(一)外业工作。

20xx年11月30日老师实习动员,讲解后我们组领取到了仪器后,用下半天在贵州大学南校区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先选点标记,再在各个控制点安置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测量出了ab,bc,cd,da,各边的边长,假定了a点坐标为(1000、000,500、000,1100、000)各边的水平角,达到限差收拾仪器。回来后晚上进行评查计算,算各点的坐标和高程。

20xx年12月1日到20xx年12月2日,由于我们组之前测量的数据有些小问题,所以又重新进行了四点的控制测量。计算后没有错误了。下午就开始了。碎步测量,先画草图,在草图上标出要测量的碎步点,再在a,b,c,d分别安置仪器按照草图上的各个点位一一进行碎步测量。小组分配,让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每个人都能去观察,立标杆等。两天内,我们组一共测量了249个碎步点,并一一记录在全站仪内存里。

20xx年12月三日还仪器。由于我们对导数据没掌握,加上当天我们有课没时间,所以数据由老师导出来。

(二)内业工作。

20xx年12月8日到20xx年12月9日在林学楼五楼机房里绘图,绘图是根据之前碎步测量时画的草图来绘制的。以上是实习的大概过程。

(一)踏勘选点。

我组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熟悉测区施测条件。根据测区实习步骤:范围和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选点的密度,应能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一般要求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30~170m之间,相邻导线边长大致相等。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测距,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之处。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则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在信息楼前面及附近选择了a,b,c,d四点点位选定之后,用油漆和毛笔作出标记,并编号。

(二)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选点后,将控制点布设成闭会导线的形式。在控制点上进行观测,经过内业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水平角测量。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南方全站仪观测1测回,每测回的精度要求上下半测回互差小于40”。导线网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n为导线的测角数。

2、边长测量。

用南方全站仪测量,要求往、返测量,在平坦地区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一般为1/20xx。我们此次实习用的是1/3000的误差允许范围。

3、连测。

当测区内有已知点时,应尽可能与所设图根控制点进行连测,这样可使图根控制网纳入统一的坐标系统。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控制网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个控制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4、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平差,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计算方法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三)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测量。

采用图根水准测量的方法(后—后—前—前)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各站采用双面尺法或两次仪器高法进行观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差。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为视线长度小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6mm,路线允许高差闭合差为(mm),式中n为测站数。

2、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平差计算,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四)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按教师指导的方法在各图根控制点上设站测定碎部点,然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利用cass软件绘图。根据草图,在计算机上吧各个点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地形图体现出不同的地物,就必须严格按照绘图软件上的提示步骤,按上面的命令来执行各个步骤。

在这实习不到一个礼拜的测量学实习中,有些累但我还是很欣慰,因为我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首先,我真正了解到了测量学是一项细心且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我脑海中基本形成了一个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我们而言,就是要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与实际工程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把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区,并在这其中完成质的过渡。

通过这次的实习,才深深地了解到,实习不仅仅是实习,不仅仅是为了考核而实习。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有我们团结并很好的合作起来,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好的培养了我们个人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当然,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各有各的方法和见解,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完,怎会有对错之分,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我们团结一致,一起迎接新的工作!

同时,实习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每个学生熟练的使用测量工作中的常见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钢尺等)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在这一点上我们本组是做的很认真的,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独立的观察。

记录每一站,对全站仪测量都是在现场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对上一步的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避免测量的不准确还要进行重测。

即使重测,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记得我们第一次的a,b,c,d四点的控制测量第一次出了错,我们第二天就是重测的。我们深知测量工作,细心、耐心、毅力和做事严谨的态度,都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想前迈进!

这次实习中我总结出了几点应该注意的几点:

(1)安置仪器:一定要对中,整平,而且要精确对准控制点。

(2)标尺要立直,尽量避免晃动,气泡一定要居中。

(3)观察时眼睛要垂直对准十字中丝。千万不要碰到脚架。观察记录时尽量不用嗓子,保护嗓子。

(4)仪器要时刻有人照看。遇到不好天气一定要打伞观测。

(5)组员要团结合作。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

测量学实习报告6篇篇十六

2、地形图识图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组别: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量6组。

指导老师:赖祖龙。

组长:江晓斌。

组员:辛悦、孙军、朱令、刘超、崔永国、屈超。

组员分工:

选点与跑尺:朱令、崔永国。

观测与读数:屈超。

记录与计算:辛悦、孙军。

描点与绘图:江晓斌、刘超。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改为识图实习,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习。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习,18日进行识图实习。

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习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习,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m的20cm*20cm的地形图。

3、内容: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习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在17日的测绘中,我们补齐了东边的未知区域并利用i16点居于测区中心的位置优势向四周大量辐射测点,进一步完善了东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数据,并测得3条山脊线和2条山谷线。考虑到控制点周围的地形给跑尺人员带来的巨大难度,虽然测点个数与前日相近,但我组的测绘实习最艰难的部分已经完成,三个方向的地形图已具雏形。测绘结束的时间又一次到来,两日的工作已使大家变得比较疲惫。

12月19日,我们继续到龙泉山地区进行测绘。分析之前两天所描绘的测点位置,我们发现在测区的西南方向我组缺乏足够数据。因此决定在地大“地大i32”附近建立支点i32—1,对测区西南方向展开广阔的测量工作,并对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补充适当数量的测点。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测量6组在12点之前完成了全部测量工作,负责绘图的同学开始了最后的绘制等高线的工作。13:20我们完成了在测区的全部工作,乘坐中巴返回中国地质大学,结束了4天的测量学实习。

(二)持图实地跑点实习:

1、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地区测量6组路线。

2、任务:到达图上表示的9个指定地点中的至少5个,将实地编号标注到地图上。

3、内容:

(1)全组成员集中分析地图,确定初始路线;

(2)按照初始路线寻找指定点;

(3)过程:

20xx年12月18日晨,我们接到临时变更通知。由于武汉今日大雾,不便于观测,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习更改为识图实习。这样我们就要前往花山地区进行实地的跑点了。今天,我们从测量工程系拿到的不是经纬仪、三角架和视距尺,而是一张花山地区的地图。这是一张已经泛黄的,1973年绘成的地图,上面采用的最接近成图时间的'数据是1969年的。图上画了9个框框,它们标注的就是我们组今天要到的地方。虽然每个小组的地图是一样的,但上面被标注的点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地可能有重合,但不会是每个目的地都一样。因此,各组之间几乎独立的,合作被限定在了组内。老师告诉我们,图上表示的一个池塘已经填掉了,变成了农田,图上表示的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更改了地址。这加重了我们对这张地图的怀疑,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变化吗?我们要找的点在实地被标注在电线杆、石板桥、池塘壁等地方,而且这些点上是有编号的,我们只有真正到过这些点才能知道它们的编号。按照要求,我们要把这些编号标注在地图上。9个图上的点,我们要至少找到5个。

今天下车的地方与前两日不同,这里是花山地区。组员们捧着这张地图走向了一片未知区域。地图成了我们不会迷路的唯一保障。跟着大部队,我们翻过了第一座山,山的背后是公墓。很快我们到了第一个路口,我们要找的一个点在向东的方向,其他点在向西的方向,而且那个独立的点要翻过一座高山才会到达。分析了利弊后,我们决定放弃它。放弃它就意味着放弃大部队,我们组成了少数走向西道路的小组。对比了图上池塘的位置,我们终于找到了它,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有地大的点。在一个田边的电线杆上,我们看到了“地大s97”。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成果。沿着池塘边的公路,我们继续前行,过了1个比较大的村子。重新看了一遍地图,对比了实地,我们很快看到了远方我们要找的村子。为了抄近路,我们进了稻田。秋天的稻田已是十分空旷,但湖北多湖的特点注定这里是泥泞的。选择了走农田,那么可能出现的点就只能在电线杆上。直到走出稻田,我们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点。小组马上调整策略,提出要坚信手中的地图,要找的点不会特别难找。很快这个点被我们在村西边的马路上的电线杆上找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