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古诗300首小学秋思(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7:32:02 页码:7
2023年古诗300首小学秋思(优秀19篇)
2023-11-25 17:32:02    小编:zdfb

总结是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自己的情况。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一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更多。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二

银白的光洒落满地,流淌进了心灵深处。谁又能理解我封闭的心?明月更使心蒙灰,心灰意冷义无回。愁上更加愁,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一样,抒发了张籍的思念。他挥笔速写,在纸上留下了心的思念,致以真挚的祝福,没有这更能表达他的心了。他突然停笔,眉头紧皱,汗水拭过。这是一封家书,可一时半会又不知写什么好,要说的太多了,又怎么写得完呢?()他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又修修改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深情地将信封了口。月,还是那样皎洁。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三

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这才无愧于古人创造诗词,无愧于诗词有别于其它文体,无愧于编书者纳入古诗词教学的用意。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只有28个字,我们不能把诗拆得支离破碎,使它失去了整体的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整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大大小小的读差不多有二十多次。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师生配合读,读出这首诗特有的忧伤。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老师的引读、看意境读、想像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乡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四

洛阳城中一年一度的秋天来了。树上硕果累累,但却没有人出门,因为这正是战乱时期。秋风大作,将地上的黄沙吹得漫天飞扬,这些,在张籍眼中都那么凄凉。

有一天黄昏,张籍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工作疲劳,于是浑身无精打采。

他走在路旁,看见一棵树,便仰头张望,忽然一声喊叫使他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哟!这不是自己曾经在洛阳为服侍爹娘而找的家丁吗?这一偶遇,使张籍马上来了精神。张籍一见着便问东问西:“老李啊!来洛阳可辛苦你了,我爹的病好点儿了吗?家中犬子学习如何呀”老李听了,摇摇头说:“您爹因为太思念您而病情加重了,令郎”所有张籍问了的话家丁都一一回答了。

张籍听到这些不好的消息,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在身上摸到了纸和笔,连忙拿出来,写一封信准备寄回家:

“爹、娘,你们要早点休息。儿子在外一切安好,不需为我操心了。家里除了缺吃的还缺什么,要我寄些银两回去吗?儿子,爹希望你能考好,在家要好好读书!我身虽在他乡,但我会时刻记着你们的!”

家丁拿着信上了马,刚要出发,张籍又叫住了他。家丁问什么事,张籍让他把信再给自己看看。查看了三四遍,又交给了老李。看着老李远去的身影,张籍眼中不禁流出了泪水。回到家中,他边写了《秋思》:

“洛阳城中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五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总会勾起我们无尽思绪。为大家分享了中秋思乡的诗句,欢迎借鉴!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

睡眼朦胧,恍若梦中;

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虽然杜甫表达的是思念兄弟、友人之情,但那句“月是故乡明”却最能体现出家的重要性。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孟浩然抒发了自己无法归家的无奈。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诗是最能表达出你此刻内心敏感脆弱、容易触景生情。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这首词便能让你在激越中吟出思念的衰婉之情。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朝王建描绘出自己入骨的'相思,却别扭的不直接表达的感情。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用东汉古诗来抒怀中秋出差在外、背井离乡不能回家,再好不过啦!

《满江红.中秋寄远》。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中秋不能团圆,除了思念,肯定也不忘各种阻碍你回家客观事物的怨恨,辛弃疾的这首诗便可将你的愤慨之情发泄出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诗正符合了豪放超然且带点浪漫的气质,也能体现出你对重聚时美好生活的乐观态度。如果对自己的五音尚有自信,照着王菲的调哼出来则更有韵味。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虽然不像白居易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那样充满了愁闷,但是却喜欢这种独看风景的浓浓乡愁。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本就是内心矛盾的个体,想回家团圆,却又舍弃不下事业、爱好等事物,明朝文征明的这首诗便能淋漓地吐出你的矛盾心态。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六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张籍。

家书是金,思乡珍贵又珍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竹,枝枝叶叶报平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然张籍的家书别样,是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读之如茗,回味无穷。

秋风起,思故乡。木叶黄落,肃杀一天空冷,见出一把惆怅;千愁万绪,涌到笔端意万,欲写家书千言。捎信人来了,言不尽,匆匆搁笔。当捎信人将要出发时,忽想到母亲年事已高,遂又讨回家书,启开信封再笔,补言嘱妻小心照顾。就这样,一愁别样情怀,从唐朝刚刚封好的家书里悠然飘出,千古传唱。

古诗多悲秋。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忧之深,愁之烈;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悲之沉,凉之厚。然,张籍行人临发又开封,没有强烈,没有张扬,却有一种思念的感悟,一种淡淡的生活情绪满纸流淌。

秋思别样情,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说思乡于细节,写细节于典型。细节又开封,从笔尖跳跃出来一盏灯,一张帆,一个故事。一盏灯明亮着秋风的苍劲,一张帆引领出家书的神圣,一个故事述说又开封的别样乡愁。

细节,成就独特,成就奉献。因为大众化的细节,在这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我们都曾经有过,在即将发信时,忽又拆开信封,补写想起的事情;陌生,是因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细小,不见闪光的亮点,不知情积于细之道。

细节是诗歌的肉,不仅可见丰满的画面,还可体会到情感的起起伏伏。细节又开封,这一突然的故事,这一突现的诗境,让人遐思万千。于是,我也细节入诗,化平淡为神奇,把生活中的细微典型深化,在不经意中感悟细节的亲和力。

我感悟亲情;;轻轻推开家的门/你说有我的体温/因为你,肯定地感觉/我们的日子既纯洁又认真......我感悟生活;;春天只是季节的淡色/而汗水的深色才能染黄秋果......我感悟爱情;;远眺/你是小雨悄悄/慷慨着无私,纯净着恬淡/总是缠绕在我的树梢......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尊重细节、善待细节。细节亲情,细节思念,细节生活。细节,像一枚小小的徽章,使你的西装更加潇洒魅力;像一杯冬天的'热茶,使你的人际关系总是温馨有加;像一声清脆的电话铃响,使你的亲情更加紧密无间;像一朵变幻的白云,使你的天空更加多彩多姿。

感情融于细节,就会特别动人。一如李白的静夜思,把无穷的想象,一如既往地奉献给古今的中国游子,那永恒的中国结,那不尽的亲情与思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七

毛泽东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八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里。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决定用信来代表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他想:以前,我在家乡过得无忧无虑的生活,它爱我,我也爱它,我们互相依赖。现在,我思念着家乡,我思念亲人,不知道父母,妻子,儿女,过得怎么样,他们好吗?我真的有好多话想跟他们说,可一言难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话,千愁万绪一下子跃然心伤。张籍定了定神,铺纸执笔,情诉着思念,一封饱含着诗人眷恋故乡的信写好了。诗人装好信封,千叮咛万嘱咐地对行人说;"一定要送到啊,有没有在信漏写了什么?不行,我得在拆出来看看。

张籍拆封看了又看,改了又改,最终,信送出去了。

天净沙秋思古诗课件。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九

秋天到了,秋风瑟瑟,落叶被风儿吹得漫天飞舞,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张籍大街上行走,大雁从他的头上飞过,张籍捡起一片叶,呆呆地看着,仿佛看到了年老的父母,仿佛看到儿子在快乐地奔跑……张籍想着:也该给家里人写封家书报个平安了,写什么呢?这时,一阵马蹄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放下树叶,但看到的事物却令他喜出望外:熟悉的白马上坐着自己的故人李先生。

张籍见到李先生后喜出望外,一个深情的握手后,他们就聊了起来:“李先生,好久不见啊!可否帮我捎封家书给家里人?”“好,好!我正好到故乡也有些事儿,可以顺便帮你捎信。”李先生答应道。张籍说:“您进屋稍等片刻吧,我去书房写家书。”没等李先生回答,他就跑进了书房。

张籍左思右想,一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出来了,张籍的眼圈红红的,李先生看到信上沾了很多泪,便想让张籍自己静一静,李先生准备把信带走时,张籍忽然又叫住他,他又打开信封,仔细地又查看了一遍,生怕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写,才将信包好交给了李先生。

张籍望着白马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他的视野中……。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小编收集了关于秋思的古诗名句,欢迎阅读。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种意境,再加上少许淡淡无奈,该是一份怎样的境界?何处都有这份无奈,落寞吗?何处都有这份清丽淡雅吗?何处都有这份寂静深幽吗?带着幽幽的情思,蒙着淡淡的余晖,我迷醉在浓浓的.秋思里。

秋意嫣然,秋景迷离。撩拨心之弦,弹奏着秋之韵。曲音轻轻袅袅,萦绕着花香的满室,刚刚放晴的夜空,点缀着几颗闪烁的星,引领着旅人长长的路。思绪飞扬的秋夜,任心徜徉,想想从前,想想未来,倾诉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鸿雁衔云啭秋思,枫叶霜染满山焰。一纸相思瘦清词,满地落叶秋心飞。秋水长天共落霞,草木潇潇意阑珊。闲庭信步赏秋韵,何惧风霜雪雨侵。秋韵入诗分外香,秋情秋思抱满怀!

夕阳在胡杨的叶子上,涂上一层红红的霞光,胡杨满树霞光闪闪,如身着华丽黄衫美丽少妇,风姿卓越,丰腴庄重。在秋风里婀娜多姿,尽显秋色。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眼前的一切,都变地金光闪闪,富丽堂皇。秋景像似被涂了一层彩,更富有神韵了。沿着小路往回走,脚步轻盈,像似在画里里飞,爽心悦目,心旷神怡,有脱胎换骨之感。

驻足沉思,落叶在凝望中叠起、加厚,仿佛用它们坚持的位置告诉世人,它们对大树的忠诚与奉献,对化作春泥的毅然,愈看到黄叶的坦然与静默,心中的惆怅愈是难抑。真的好希望看到一片金黄的稻田,让那耀眼的景象去驱逐心底可怕的虚荣。可惜路旁秋收后的稻田更是一片荒凉,好在有的地方种有蕃薯,绿中带着紫红的薯叶让我看到深秋大地上的生命力,感觉到心中还有股热情。

珍藏你带给我的每一份惊喜,那是我生命中每一个烂漫的春天。夏日里,你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秋天里,你给予我整个江南的爱。梦中的江南啊,你是我心底的至爱,我无止境地徜徉在无言的感动里……相聚的云霞,离去的暮色,相思的烟雨,等待的朝夕,美美地,美美地镌刻在心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白居易【杂曲歌辞?小曲新词】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苏颋【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白居易【早秋独夜】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白居易【小曲新词二首】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刘言史【立秋】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殷尧藩【江行二首】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

皮日休【和鲁望风人诗三首】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薛能【杂曲歌辞?杨柳枝】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刘禹锡【登清晖楼】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南望庐山千万仞,共夸新出栋梁材。

白居易【旧房】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薛能【折杨柳十首】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崔橹【华清宫三首】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曹邺【听刘尊师弹琴】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高蟾【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李中【对竹】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

沈彬【句】松欹晚影离坛草,钟撼秋声入殿风。(《潘天锡同题古观》,《郡阁雅谈》)。

齐己【寻阳道中作】秋声连岳树,草色遍汀洲。多事时为客,无人处上楼。云疏片雨歇,野阔九江流。欲向南朝去,诗僧有惠休。

丁仙芝【渡扬子江】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

韩翃【题苏许公林亭(一作钱起诗)】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

令狐楚【九日言怀】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皎然【送崔判官还扬子】轻传祗远役,依依下姑亭。秋声满杨柳,暮色绕郊坰。烟水摇归思,山当楚驿青。

元稹【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左拾遗时作)】七月悲风起,凄凉万国人。羽仪经巷内,輼转城闉。暝色依陵早,秋声入辂新。自嗟同草木,不识永贞春。

祖咏【过郑曲】路向荣川谷,晴来望尽通。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旅怀劳自慰,淅淅有凉风。

李颀【望秦川】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一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二

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4)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0)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13)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16)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8)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9)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2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2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三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

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

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四

在洛阳城中,秋风突然地刮了起来,秋天到了。

诗人张籍当时就住在这里,他十分地思念家乡。怀念时,感到自己离家在千里迢迢的地方工作、过日子,却从未时常给我的家人写一封信,他们一定很担心我。不如现在写一封信,问问家人日子过得可以吧。于是,她就拿纸,奋笔疾书。他写道:“妻子,你一定很累吧?又要把孩子看好,又要照看老人,这次我专门问问家事。父亲老了,身子能照样活动吗,妈的病是否好了?孩子长大了,还记得我这个爸爸吗?都怪我,把你们连累了……”他写的很快,但又怕不能把这三年五载发生的事说清。

书信写好了,他心中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和,当时已是深夜,窗外的人家都闭了灯入眠了,可他却十分清醒,过了一段时间,他便倒身入睡了。

到了第二天,他急切地把信包好,来一位朋友家,因为他是送信人。把他叫到这里来,牵住马,便上去了。张籍对小李二说:“你一定要把它送到我亲人手中,等你送信回来,我来感谢你,请你吃顿饭。”话音刚落,他给了小李二几个小钱,李二就飞奔而去,就在这时,他想到书信没写全,便赶忙叫住李二,提笔挥墨,又交给了李二那封书信。李二顺手溜上马,把信装入了最不容易掉的地方,马儿便跑了出去。

那位捎信人又上路了,只见那匹棕黑的好马飞奔而去,直到它和那位拿着珍贵书信的李二消失在天际边,他才放心回去,自己久久不平的心情平静了。

诗人张籍当时因为要表达思乡之情,从而写下了这首《秋思》。

他挥笔泼墨写下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下了真情实感与当时的真实场景。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五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思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六

我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来到了洛阳城里,当秋风吹来时,我感到阵阵寒意,这也是秋天到来的象征。

每次秋风吹起时,我个人身在洛阳城,十分寂寞。我的心已在自己的家乡,我想念家乡的菜和家乡的水果;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回到住处,拿起伴随我多年的毛笔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可是却不知道些什么,如果写少了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写多了,可能太多废话了呢!唉,要写什么呢,我也不知道,真是太难了,不知道如何下笔。我还是拿笔写了起来,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终于写完了,信上写着:

亲爱的家人:

你们还好吗?我过的还不错,我定居在了洛阳城的楼,想我可以写信。对不起,这次和以后我可能回不来了,中秋节祝你们开心,不要想我。可我好想好想你们,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祝展信快乐。

x年x月x日。

一阵秋风拂过,凉飕飕的,我感到无比的孤独……。

五年级:王杰睿。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言】。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鉴赏】。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古诗300首小学秋思篇十九

独自一人骑着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儿伴随着我漂泊它乡已经多日,它也渐渐瘦了下来,再没有往日的健壮与活力。

道路两边的老树,毫无生气地呆立在那里,大多数绿叶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几片枯黄的残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做着垂死挣扎。几根枯藤无力地缠绕着大树,发出哀伤的呻吟,那扭曲着的打在树干上的结仿佛也打在我的心中,阵阵痛楚让我欲哭无泪。

四周并无市俗的喧闹,汩汩的流水是那么的清澈,水声不断传入我的耳朵,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水的两岸,几处人家也映入我几处人家也映入我们的视野中,但却毫无别致之景,乡村之趣,显得平淡无奇。

眼神收回到面前的古道上,这条路不知是何年何月就已修成,凹凸不平,弯弯曲曲,更往我的心中增添了几分愁绪。

已是黄昏时候,夕阳渐欲落山,把自己的最后几缕红光抛向大地。西风阵阵,虽无冬季里的寒风凛冽,还是如刀样刺痛我的脸,更刺痛了我的心。

不禁想起儿时,每日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天天在父母的身边。而如今,漂泊他乡,毫无故乡的音讯,那思乡之情充满了全身,让我夜夜难以入睡。

有谁了解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