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9:24:01 页码:14
2023年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通用11篇)
2023-11-12 19:24:01    小编:zdfb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它可以是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走向、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作者文笔、写作手法、意境等方面的思考。读后感可以让人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读后感是一种文学交流方式,既能增进个人修养,又能促使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与探讨。读后感的写作不仅要有自己的观点,还应该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和感性的表达。以下是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一

早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文人广为传颂。于是,匆匆购得《朱自清散文集》,我便如饥似渴,直翻此文。

荷塘配月色,本就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佳境,加之散文大家漫步荷塘,神散荷塘,用手中的瑰笔将荷塘映月、荷塘喜月、荷塘恋月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塘美,美在哪里?一美水清,二美水静,三美水有月色相映。荷美,美在哪里?一美接天莲叶无穷碧,二美出水芙蓉婀娜姿,三美怡红快绿总相宜。数不尽的美化成了韵也十足,情也优柔,醉也朦胧的诗句翩翩舞着飞进作者的文章。眼前疑似情景再现:荷花如美丽少女,含羞出浴,脚步轻盈,眉弯弯,唇翘翘;荷花似卷书一册,轻轻卷起,页页新颖,如新苞露珠般透亮、明动;荷花又像姑娘的裙裾,清风中舒开又皱,夜色里萌动而飘柔。

荷塘的月色,更是别有情趣。月也清,水也静,月光似水,静影沉壁,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颇有独钓江水的风范。月儿清逸的个性在荷塘的配衬下,淡淡的,冷冷的,一如高洁俊朗的书生,不事权贵,饱读诗书,隽永清雅。月亮的光芒是太阳赋予的,可月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像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月光收起了太阳似火的热情,将炽烈的情感掩映在冷冷的光晕中。

境随意高,意由心生。在北京居住的朱自清,“这几日颇不宁静”,于是独自夜游荷塘,看到荷塘莲叶茂盛,不由想起了江南“莲叶和田田”的佳境,心中泛起了淡淡的喜悦。但同时又为冷月感慨,牵挂着国家前途命运,惦记着中华民族遭受危难,从而泛起了淡淡的忧愁。这淡淡的喜悦并这淡淡的忧愁,勾勒出一幅《荷塘月色》图,更写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情怀。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二

今年暑假,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里面的篇篇散文就好似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而在这美丽的夜空中,尤以《荷塘月色》这颗最为璀璨夺目。文章开头,就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出了全文的基调。联想到作者所处的'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我的心境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朱自清来到了那荷塘边一般,让我沉醉于其中。随着月亮的渐渐升高,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顿时感到了丝丝凉意,深刻感受到作者在孤寂的氛围下内心的彷徨与不宁静。朱自清在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荷塘月色。他着力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将荷叶比作亭亭舞女的裙子,从而突出了荷叶动态的美。伴随着徐徐微风,送来了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更是以歌声比作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这一通感的手法将荷香在文章体现的淋漓尽致。

读着读着,我被作者描写的诗情画意般的荷塘景色彻底征服了,记得也是同样一个夜晚,我和爸爸妈妈漫步在暨阳湖的荷花池边,月光洒在荷塘里照亮了满池的荷花,月光映衬着荷花,荷花点缀着月光。这月光、荷花和我们组成了完全不同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这是一种和谐的美。

同样美丽的荷塘月色,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对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三

假期里,我们要完成六本书的阅读,我将最能让我感动的三本书写出来。这是第一篇。

《歌声》:我们都知道,歌声只能听到,而作者利用触觉、视觉、嗅觉形象的、诗意的将作者所听到的“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形象的描绘了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三种感觉知道这声音是非常美妙、非常动听的。

《匆匆》:是的,我们要抓住任何机会,来填满即将流去的无聊的时候,让这些正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成为一种可能,一种超越自我的可能。作者运用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形象的描绘了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万物的荣枯,表达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描绘到了极限,动人心扉,耐人寻味。

《荷塘月色》: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只是纯纯的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但看了导读后,我知道,作者是借助这篇文章抒发了其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走出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描写月色巧妙结合起来,突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朦胧、优雅之美,还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手法,让读者记性深远的想象。

《春》:这算是我看过的最美的一篇散文了。这是一幅从内心深处绘制出的一副艺术画。春季,男女老少都在这个季节里表现出生命的自由、活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天真热情,欣喜欢快,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国家民族的作者,和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四

深夜了,一壶清茶一本好书,反思自我沉浸心灵。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能够看出作者追求完美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齐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从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心境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我的不宁心境后,描述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一样的环境——荷塘月色,经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我的洁身自好和向往完美新生活的心境。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能够想,什么都能够不想。他觉得自我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我的,白天里必须要做的事,必须要说的话,此刻都能够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我“看”着作者走进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本,这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能够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完美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憎恨。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令我万分佩服。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中,更应当要去努力学习,去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五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从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心情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六

用上“袅娜、羞涩”二词,在作者的眼里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了。作者用细致的工笔和绝妙的比喻,对荷叶的形神、荷花的资质进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绘,荷花、荷叶的优美形象似已展现眼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叶下的流水被密密的叶子遮住了,不能看见,而叶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却在“静静地泻”着,一个“泻”字,化静为动,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作者在那里无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悦。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绪,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七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也是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文章总是能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他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令人心醉。在他笔下的荷塘月色,好似一幅别具情韵的风景画。

走进《荷塘月色》,我在他的笔下尽情地赏花。瞧,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他笔下的荷叶如舞女的裙,白花恰似那明珠、星星、美人,一切是那样的美丽动人;用“羞涩、袅娜”来说荷花的形态,巧妙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切又是那样的生动异常。让那时那刻的景色宛若就在眼前,直透读者心境。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清香本该从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把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准确地表达了出来。让读者从视觉、听觉、嗅觉上体会那荷塘的美,令人迷恋,令人陶醉。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淡淡的月光里,喜悦中透着丝丝的忧愁。但无论是荷的清香、清雅,还是月光清静、清幽,那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境界都让人为之沉醉。

合上书,仿佛繁华落尽,观赏者却意犹未尽。愿我们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纯,出淤泥而不染;似月光一样清澈,皎洁如霜……始终保持着一份高雅情愫。(陈永梅)。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八

人们说:“在中国,只要一提到写春的文章就必然首推朱自清写的《春》。”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感召和启迪下,由心灵绘出的一幅艺术的图画,他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多么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春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天真热情、欣喜欢快的作家形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一种想背的感觉。整篇文章都是好词、佳句,是实实在在的美文!

自从上了一年级,我每年都写关于春天的作文,总是只会罗列一些春天的景物,偶尔用上一两个比喻句,就觉得生动了。我实在是太差劲了!

朱自清还是个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朱自清写了竟然在自己的国家遭到了一个十来岁的白种人的白眼与咒骂。他一方面揭露了那个西洋孩子盛气凌人的丑恶面貌,另一方面也用心酸的笔触告诉我们国弱、民弱要受人歧视,受人欺侮的道理。我想,当时朱自清心里多么盼望我们的民族强大呀!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早已屹立于世界之林,落后挨打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富裕了,民族强大了,人民幸福了,我们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洋人。中国人民正迈开大步,走向辉煌的明天!朱自清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作者: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九

各种烦恼围绕着朱自清。他有点心力交瘁了。有一天,他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荷塘,想起这个熟悉的地方。

现在静了,路上只有他一个人,仿佛这片天地都是他的。之前一定要说的话,现在也可以不说;之前一定要见的人,现在可以不见;之前一定要做的事,现在可以不做。这段时间是作者难得的独处时间,难得的冷静时间。

月光配合着荷塘的景象,堪称美妙绝伦: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是恰到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此文大部分都是写景的。但在字里行间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那淡淡的忧伤。显示出朱自清受不了那琐事的纠缠,愿到一个清静的地方,静静地享受这美妙的生活。比起在现实中的自己,这是的自己明显是个无拘无束的自由人。

朱自清是带着忧愁出来的。但是最后的结尾又是他“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了好久了。”

这美丽的景色可以让作者忘记自己的忧愁了吧?但是“热闹是它们的。”作者还是无法摆脱那一缕愁伤,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绪相互交织,给优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胧的薄纱,清幽淡雅、朦胧和谐,荷塘与月色融成了一体!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十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如此令人陶醉。亭亭的荷花,宛如夜空闪烁的星星;田田的荷叶,恰似女子曼妙的罗裙。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之句荡于耳边——荷塘中的莲叶如一条翠绿的裙儿,荷花绽开美艳的笑容,有江南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意,如水的月光轻轻洒向荷塘,如轻纱一般,叠叠地照着荷塘。碧叶底下的脉脉流水令人如痴如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幽香,淡淡,渺茫的香,却足以让人宠辱皆忘。叶子和花微微颤抖了一下,又很快传到那头去了。

月,散着淡淡的光;荷,散着淡淡的香,一切都静静地静静地睡着,一切都像笼着的梦。

月光,隔着树照过来,留下了斑驳的黑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有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亮似仙女般美丽,似美貌女郎般可爱迷人,明月星光荷塘,带着甜蜜进入我的梦乡。

荷塘月色读后感100字篇十一

这篇散文,听着悠扬的纯音乐读是再好不过的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篇文章只粗略看一遍就能感受到的美感。写月的,写路的,写荷塘的穿插在各个段落中,加上独特的意境,是想象不到的画面。

第一段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完整的展现了作者心中的烦躁与焦虑,对比后面的景色更衬托出荷塘恬静的感觉。“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让读者在短短一句话中,带着期待来阅读作者第一次在夜里看的荷塘,新鲜的视角也让读者倍感期待。

在接下来的三四段,作者运用大量排比和比喻句,将夜中荷塘独特的景致饱满的展现出来,相较之下,后面对于树“乍看像一团烟雾”一类的描写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树与荷的影中,读者情不自禁的联想起那美丽的场景,那月下孤寂而清冷的荷塘,同样孤寂的作者,让人不论何时读这一段,都能立刻看到这月夜下的荷塘。

最后点了采莲一题,两首诗词引用在文中恰到好处。如果听着音乐,那么在音乐结束之际,文章应该也品味结束了。作者心中念着荷塘和莲花,不知不觉也到了家门前,一个美好的结尾,也让读者有美好的回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