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34:14 页码:8
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优秀8篇)
2023-11-12 12:34:14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避免废话和罗嗦。推荐阅读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可以给自己更多的启发和思路。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一

如果我们把世界历史比喻成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各国家的历史就是汇入长河中的涓涓溪流。世界历史并不是各国分散而孤立历史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的历史集结。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外界隔绝,而且人类文明越发达,国际交往就越密切。中国自古以来就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多挥之不去的情结,比如汉代有张骞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经和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明朝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现代的中国更是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同学们学习世界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东西方文明是在不断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辉煌和繁荣。

2.有助于我们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而增长我们的才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古至今,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求索中尽显无穷的智慧,创造出许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无价之宝不仅属于其所在的民族和国家,更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同学们如果能从中吸纳精华,为己所用,一定会增长我们的才智。比如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我国唐朝采取开放国策,而清朝却闭关自守。我们从日中两国发展的运势中可以得出如下历史结论:改革开放则国运昌盛,闭关自守则国运衰败。一个国家要想谋求发展和强盛,不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应善于学习和借鉴他国的文明成果为己所用。这些启迪是我们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就能汲取的历史智慧。

3.有助于我们感同身受无数爱国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修养品行。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垂千古的爱国志士仿若片片浪花,使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流光溢彩。如19世纪法国科学家也是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就曾写下如此豪迈的爱国感言: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他自己的祖国,其爱国之情不知感召了多少世人!我国许多科学家在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成立之初能够毅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足见爱国精神的巨大魅力!如果我们在学习中深切体会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修养品行,并使我们受益终生。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二

4.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

5.公元前8-6世纪在希腊制度瓦解的过程中,雅典城邦开始萌芽。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

8.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11.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

1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14.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16.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灭六国。

18.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19.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建立起三十多个行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三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1)在欧洲封建社会,---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四

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五

2、小农经济:

a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地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a优势: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为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

b劣势:农民徭役沉重、农民贫困、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六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七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取消自由贸易;。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内容:

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b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废除实物分配制。

作用: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a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b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c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苏联的改革。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经济改革。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c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最后归于失败。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篇八

高中必修三的历史很容易掌握,我们只需要平时多看课本,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汉赋: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的文体——赋。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b、盛唐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南宋)等。

元曲:到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以《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鄂)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