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6:54:49 页码:12
最新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11篇)
2023-11-13 06:54:49    小编:zdfb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突出所总结的内容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和进展。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一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二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什么是种间关系?

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什么是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三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4、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四

产物: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能量。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五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

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

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六

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2、分类。

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

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3、多糖+脂质=糖脂。

多糖+蛋白质=糖蛋白。

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

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注:组成元素c、h、o。

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

注:组成元素c、h、o、n、p。

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注:组成元素c、h、o。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七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八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九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5.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性(流动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功能。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7.细胞质的构成及成分。

8.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9.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0.被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1.简单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12.主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十

(1)森林具有减尘、滞尘的作用。森林形体高大、枝叶茂盛,可使大粒灰尘因风速减小而降落到地面;植物叶片表面多绒毛,粗糙不平,有油脂或黏性物质,能吸附、滞留和黏着一部分粉尘。据计算,松树林每年每公顷可滤除粉尘36t,橡树林56t,山毛榉林63t。

(2)植物的分泌物。我们知道许多植物含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并非副产品,而是植物对抗昆虫、草食动物等的一种重要防御手段,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多肽抗生素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细菌或真菌的作用,有些还具有抗原虫、病毒或癌细胞的功能。又如,大蒜分泌的大蒜辣素也是一种植物抗生素,它对化脓性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霉菌等均有抑杀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吸收作用、固定作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对污染环境产生了适应性,能够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特别是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茎叶中,从而达到净化污染的效果。例如,十字花科天蓝遏蓝菜可以从土壤中积累高达4%的锌而没有明显的受伤害症状,芥菜可以积累高浓度的铅。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在根部的累积、沉淀,并将其移出农田,可以减少土壤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还可以提炼出某些重金属,如铜、铅等。

在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方面。在浓度较低时,植物可以吸收so2(阔叶树比针叶树能够吸收更多的硫);当空气中碳氢化合物浓度大于5mg/m3,co浓度大于1mg/m3,no浓度为1.5~2.0mg/m3时,就有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较大的毒性。橡树和刺槐等可以吸收光化学烟雾;柑橘可以吸收低浓度的hf;而夹竹桃、芒果、细叶榕等树种可以吸收cl2等。

(4)挥发作用。植物可以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再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在这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植物对汞和硒元素的吸收挥发。

(5)降解作用。植物可以用于石油化工污染物、泄漏燃料、农药、废物、氯代溶剂等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例如,裸麦可以促进脂肪烃的生物降解,水牛草可以分解萘。植物降解的原理有:吸收降解、释放降解酶和通过根系分泌物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来加速污染物的分解等。

2.微生物为什么有净化作用?

微生物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净化。

(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有机磷农药、甲草、氯苯等;霉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敌百虫、扑草净等;藻类可以降解多种酚类化合物。例如,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州最早大规模应用微生物降解油轮搁浅后泄漏的3.8t原油,在投入特殊的氮、磷营养盐后,促进了当地石油降解菌的生长和繁殖,加速了油污的分解。

(2)共代谢。微生物的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却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这类微生物有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诺卡式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如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可以在微生物的水解作用下,被分解为含有一酸或二酸的物质。

但是,微生物的作用是复杂的,有些微生物在净化作用的同时,也有毒化作用。这类微生物可以使无毒物质转化为有毒物质,从而产生新的污染。如三氯乙烯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氯乙烯,这是强致癌物质。因此,在利用微生物进行净化的同时,要密切监视系统中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及其毒性。

生物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xx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xx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