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1:08:38 页码:8
2023年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通用9篇)
2023-11-26 01:08:38    小编:zdfb

跑步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户外健身方式。在总结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实践经验,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一

到了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伟大诗人屈原,因为这个节日,就是为了追思伟大先贤为理想舍身追求的高洁情操而演变而成的。端午节,如今留在我的记忆里的全变了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竟产生了如同过春节那样的百无聊赖的感觉,认为端午节无非就是吃粽子,挂香袋,悬蒲艾。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恶疠病疫就会肆虐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蒲艾、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现在,已经没有人想到,过节就是对苦难的忏悔,过节就是苦中作乐。

五月初五,还是伟大的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大概屈原就是有意选择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个恶月恶日投江自尽,以顺应人们心中的传统日子,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心吧。于是,伟大的诗人,英勇的就义,就给传统的日子赋予了新的含义,就有了端午节一说。

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小孩子胸前就挂香袋,是为了昭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吃粽子,据说是为了堵鱼虾的嘴,防止屈原的尸体受损,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了一种传统节日的食品;插蒲艾,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可以驱邪避邪。

而赛龙舟,有的人认为是为了竞相营救屈原而演变来的;还有的人说屈原投江后化为白龙而去,人们为了纪念他,追思他的高风亮节,而划船竞渡去追寻他的仙踪演变而来,等等历史传说,不一而足。就演变成了今日的龙舟赛。故而,每一个节日,大体都是由一个悲沧的故事,集思了诸多美好的传说而这样形成的。

如果你知晓了端午节演变的由来,你就会感叹不止。一个伟大的灵魂就这样飘然远去,一介介卑微的生灵将其敬若神灵,祭祀追思代代相传。天地悠悠,传承百世,俯仰千年。仿佛眼前屈原的形象,还依然挺立江上,一曲不朽的慷慨悲歌袅袅而至,一幅时空交错的梦幻情境翩然浮现:

汨罗江上,波谲云诡,静寂悲沧。屈原大夫,鹅冠博带,一叶扁舟,怀石涉江,竹篙轻点处,水波荡漾中。渐行渐远直至被吞没之际,顿时草木含悲,云雾蔽日,风云变色,江水呜咽,浪花悲鸣。待风平浪静时,汨罗江上,一条白龙缓缓游弋,伟大的神灵已融为浩瀚之江水,泊泊东流去,后人闻之,无不哀泣,世代缅怀。

数千年后,我手握竹篙,极目瞭望,一次次地驾舟前行,却永无止境地地难抵目的。在缅怀屈原沧凉悲壮的同时,极力追索《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中那淡泊宁静的高远意境。前程漫漫,需要追寻的东西又太多太多,但我不会泄气,还会点篙前行,不息地探索,任重而道远,我在努力搜寻着理想中能给我带来永久安全感的坚实彼岸。

端午节是这样一个节日吗?吃着香粽,嘴是甜的,可你的心里呢?挂着蒲艾,是为了避邪,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丑恶和美好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的启示就是告诉我们,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人的意境就要需要足够的定力来把持。人“难得糊涂”地活着,并不是因为境界高,而是选择了顺其自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苦中作乐。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你度过的每一个节日,都将会是快乐的。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二

转眼间,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三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端午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端午节见闻,我觉得此次端午节见闻是我有史以来最特别的,因为我看到传统包粽子的过程。

当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地对父母说:“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去朱家角逛一圈吧!那里一定非常热闹!”爸爸母亲说:“好啊!”

老祖母的左边放着一叠绿油油的粽叶右边放着一盆肉老祖母拿起一片大粽叶熟练的把粽叶折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放进用酱油半成的糯米然后放进几条肉最后迅速地包起来系上绳索。我们买三个粽子我一边走一边迫不及待地扯开粽叶香气直往我鼻子里钻我狠狠地咬一口粽子那味道肥而不腻……真是太美味!

端午节的夜晚真美啊!以上,便是我的端午节见闻。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四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五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我们一家人吃粽子,中午,我们吃面包筒。

端午节是纪念楚国前诗人屈原的。”他劝楚王提防秦国,楚王不肯听,屈原只好离开王宫。不久,秦国真的出动了六十万大军,占领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跳进了河里。”书上说。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看完这些故事,我心想:楚王太没礼貌了,根本不听大臣们的意见。

而且,我和我妈编了一首诗:

端午节。

端午节,饺子。我的粽子是自己包的。

红枣,在包的中间。小米,围起来。

蒸一下,闻起来像叶儿。充满香味。

尝一尝。粽子又甜又甜。

我对这首诗很满意,觉得自己像个诗人。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六

而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即将到来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邪嘛。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

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拿今天来说,现在讲究和谐社会,所以每个战斗都是为了和谐。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七

端午节学校放假三日。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用一日的时间就把全部作业都做完了,剩下的两日假期我就尽情地玩啦!端午节的那日上午,我在家里做手工,下午我和琦恩在花园里打羽毛球。

打完球我们就回家洗澡,然后,我们一起出去吃晚饭。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到了!“我们最喜欢吃食饼筒。

今日,我跟随着外婆来到菜市场买菜,我们左看看右看看,一下子买了许多菜:有虾仁、猪干、鸡蛋……回到家里我和外婆把这些都选干净了,就开始炒菜了。

过了半个小时菜炒好了。我和家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吃自己炒的菜就是那么的香!

今日,是端午节,我们买了土豆,面,豆子,肉,洋葱,虾和面粉来做我最喜欢吃的食饼筒。

妈妈削好了土豆,切好了土豆,肉,洋葱,然后,妈妈烧好了把材料放在桌上。

哈哈,现在就看我的了,我加了面,土豆和洋葱之后就包起来,看我包的食饼筒,不错吧!就是有些短,但总体上是不错,有些人还根本不会包呢!有些人包的还是两头通的,比如我妈妈她报的就是两头通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八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中国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中国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见闻和感受十篇九

每当嫩绿的菖蒲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我过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到了。

端午节不光只要插菖蒲,而且还有精彩的划龙舟比赛哩!

这一天,在西溪湿地的'河道里,一条条龙舟高昂着巨大的龙头,头上鼓着炯炯有神的龙眼,拖着又细又长的船身,样子挺威武。每条船的前面坐着一名鼓手,后面坐了十来个船员,双手紧紧地握着船浆。

咚咚咚,咚咚咚激烈的鼓声响起。船员们齐心协力,喊着号子,身子前后摆动,使劲地划桨。哗啦啦,哗啦啦清澈的河水激起了一串串白白的浪花。一条条龙舟你争我抢,箭一般地向前冲去。鼓手一会儿把鼓敲得飞快,一会儿又把鼓声放慢,船员们也随着节奏有规律地划着,争先恐后地奋力向前,大家都想争夺第一名。

岸边观看比赛的人们扶老携幼,人声鼎沸,场面热闹极了!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