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48:40 页码:11
2023年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大全15篇)
2023-11-26 20:48:40    小编:zdfb

一个没有计划的人,很容易陷入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制定一个灵活的计划可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变化。从这些范文中你可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和提升思路。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一

在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向东纵前辈报到,是每年永和街退役军人返乡报到时的“必修课”。

为了增强退役军人归属感,永和街道按照部队连队建制模式,把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进行编班,共31个班,统编为东纵精神传承连。东纵精神传承连按照“一个班级一支队伍深耕一个志愿服务领域”的思路,制定班级志愿服务计划清单;此外,还成立了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党支部和永和街流动退役军人党支部,以“1+5+20”(1名支委委员联系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20名非党员)方式把全体退役军人凝聚到党组织中来,参加党组织生活,投入到拥军优属服务保障工作中。

2020年1月27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永和街23名退役军人成立了广州市首支专门保障隔离人员生活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居家隔离的市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代送。

2022年4月8日,广州发生疫情,当晚,永和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发动退役军人、拥军企业支援疫情防控,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红棉老兵”抗疫志愿服务队义无反顾投入战疫中。据悉,东纵精神传承连组建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万人。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二

退役,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军人,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军旅生涯里,他们没有因为挫折而后退。走出部队,他们同样不会退缩和畏惧。一个人的青春太短,军旅生涯年转瞬即逝,但是他们却把自己最美的年华献给了他们为之热爱的事业。

他们把工作当作使命。在新的环境中,他们能够用部队艰苦奋斗、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按照工作任务就是军令的行为准则,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计划工作和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他们把岗位当作责任。责任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价值。这些为国家贡献青春和热情的退役军人,他们始终保持军人“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打胜仗”的精神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肩负责任,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做到了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他们把学习当作快乐。离开部队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他们自知在文化及专业知识上尚且不足,但是始终如一狠抓学习不放松,坚持认真学习,虚心请教,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业知识上的学习上,作为退役军人的他们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干,干中学,逐步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这就是我们的退役军人,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勤奋工作。他们创新创业、遵纪守法、脱贫攻坚、乐善好施、守护平安、维护公德,他们激励大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三

立志从军,做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的传承者。钟亮生在部队期间,表现良好,被授予三等功、优秀班长、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1997年底,钟亮生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县林业局采购站工作。200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拉开序幕,一年后又在全县铺开。已经下岗的钟亮生敏锐地意识到养蜂发展林下经济是个有前景的行业。

2006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20多箱蜜蜂,把蜂箱和采蜜方法都做了改进,加上生态蜜源一年比一年好,他的蜜蜂养殖渐渐有了一定规模。

2008年,钟亮生夫妻合计扩大投资,又新建了一个养蜂基地,养了200多箱蜜蜂,当年收了2000多公斤蜂蜜。不料,第二年当地突然遭遇大雪,由于缺少经验,没给蜜蜂提前做保暖措施,蜜蜂基本冻死了,仅剩20来箱。那一天,夫妻俩一早就赶到养蜂基地,用扫帚扫着僵硬的蜂尸,妻子大哭一场。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为了尽快掌握养蜂技术,钟亮生买来相关书籍,在电脑上查询专业知识,利用晚上时间自学理论,白天进行实践操作,随后联系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得到了蜂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他逐渐掌握了人工育蜂王等“绝技”,并对蜂巢实行“家庭式管理”,逐渐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养蜂界的“行家里手”,蜂场的蜜蜂数量和蜂蜜产量逐年增加。

2010年,钟亮生组建起了以残疾人为基本成员的梁野仙蜜养蜂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党支部,他自己担任党支部书记。为了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钟亮生深入农村,走家串户了解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找工作难的情况,找县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最终签订了共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三三制”养蜂协议,协议按县残联、合作社、残疾人各三分之一的出资比例,并由他和支部党员负责给残疾人免费提供技术保障、保价回收蜂蜜。这项优惠措施,不仅降低了残疾人的投资门槛,还解决了养殖难和产品销售难问题,受到广大残疾人的热烈响应。

武平县永平镇孔厦村吴香财右手残疾,他对钟亮生的帮扶善举一直十分感激!他说,当年他和其他40多名残疾人“加盟”了合作社的养蜂业,第二年他的20箱蜜蜂已经产蜂蜜200多公斤,现在已有100多箱蜜蜂了,稳定的收入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尊严。由于降低了残疾人的投资门槛和投资风险,极大地激发了这些残疾人投身养蜂事业的决心和信心,至今钟亮生已经扶持全县192位残疾人和287户贫困户加入养蜂行列,养蜂达8000多箱,年实现蜂产品产值近800多万元。如今,这些残疾人贫困户大部分买了车、建了房,走上了致富道路。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四

张保国,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

1984年入伍,9月从某部军械雷达修理所转业至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工作,自参加工作就坚持战斗在安检排爆工作最前沿。来,他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12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4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导爆索51万余米,用鲜血和生命为党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某次事故使得张保国全身8%的面积烧伤,落下七级伤残,经过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身上留下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然而,时隔仅仅两个月,尚未痊愈的张保国又站到了排爆工作岗位上。他被誉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守护神”,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系统模范人民警察”“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5月30日,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五

林上斗,男,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党支部书记。

1981年入伍,203月从原南京军区空军某雷达旅旅长岗位退休,毅然拒绝大企业的橄榄枝,带着党组织关系回到家乡。面对当时基础条件差、财力薄弱、观念落后的半山村,他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整治基础设施,利用半山村优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两年来,全村共接待游客4.5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达410多万元,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得到拓展,吸引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陆续回乡,在家门口就业。半山村先后获得“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六

“在消防救援领域,1秒钟不单单是个时间概念。很多情况下,这是守护生命的必要一搏,是生与死的较量。”回顾20年工作经历,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指挥部作战训练处副处长刘亮,道出“抢先一秒”的意义所在。

2002年,18岁的刘亮参军入伍,成为原武警吉林消防总队一名消防战士。刚到部队时,由于身材瘦弱,刘亮“遇上训练会发怵,听到警笛会紧张,面对险情会惊慌”。向战而学、向战而行,在部队培养下,在一次次救援任务的磨炼中,刘亮一步步成长为本领过硬的消防卫士。

2018年,武警消防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职能也由救火为主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为适应新职能、谋求新作为,刘亮和团队潜心钻研,创新高层灭火、冰上救援、紧急避险、专勤训练等20余种实战应用操法,在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中全面推广。

冰下打捞,易痉挛、易迷失方向、易窒息,一直是应急救援领域的难题。针对冰下救援的特点和技术短板,每到冬季,刘亮就带领队员们破冰凿洞,在寒风中试、冰水中练,不断总结经验。他连续6年担任吉林省消防救援总队潜水员培训教练,累计培养出70余名专业骨干。

参加各类救援行动5400余次,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一次次淬火前行,不仅为刘亮带来众多荣誉,也在他身上留下耳鸣、风湿、腰肌劳损等10余种伤病和大小近30处伤疤。年迈的父母心疼儿子,不止一次劝他换个岗位。刘亮说:“部队培养了我,实战锻炼了我,我要趁着年轻,在灭火救援作训岗位多干几年。”2021年5月,刘亮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七

正当厂子由于资金问题陷入困境时,济宁市双拥办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这名曾经的优秀士兵伸出了援手,以最快的速度帮助王永宽协调解决了30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部队培养了我坚定的意志品质,地方党委政府和双拥部门又为我创业雪中送炭,我一定把企业发展好,多为社会创造效益,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王永宽暗暗许下诺言,他将自己的决心变为踏踏实实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废寝忘食,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他辛勤的努力下逐一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在部队中锤炼出来的硬朗、坚韧、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王永宽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工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但是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回馈社会。

每当有村民遇到困难,王永宽知道后,第一时间向他们提供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知道村民遇到的难处,怎么能不伸把手?我最难的时候,有人帮我,我也得想着回报社会。”在王永宽的帮助下,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多亏了永宽的帮忙,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就是从根里解决了我们的难处。“村民每每提及此事,都激动地这样说。

“永宽对战友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好,总是尽自己所能积极主动帮助大家创业就业。”退役的战友们这样评价王永宽。2008年,他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成立了济宁祥炬置业有限公司,带领60余名退役军人和军转干部共同创业,还带领由2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兵帮办”团队,免费为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军人提供职业测评、就业指导、送人到岗、试用期跟踪等全流程就业服务,2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了就业。退役军人虽然不一定都是一个部队的,但他们都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和热血,退出现役后,有各种情况,有的创业、就业有困难,帮助他们我义不容辞。”王永宽说。

王永宽时刻不忘“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一年四季,他的办公桌上都放有一个笔记本,上面都是孤寡老人、军烈家属、重点优抚对象的家庭情况,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每年的八一、春节,他都要到部队走访慰问。柏山小区建成后,就建起了双拥工作站,带领社区50余名退役军人及军转干部坚持开展义务服务,15年来从未间断。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八

陈堃源,男,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入伍,服役于武警江西总队南昌市支队,退役。,陈堃源成立了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实行全面军事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效率高、执行力强、退役不褪色的高素质兵哥团队,公司员工80%为退役军人、军人家属。,陈堃源自主研发了兵哥智慧供应平台管理系统,将公司成功转型为“互联网+平台管理”的电商企业。20,“兵哥”继续创新,公司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大流通,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退役军人”的电商企业。他还致力打造江西最大的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创业孵化基地,其中“退役军人+”职业价值成长服务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为政府分担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任务。目前已安置退役军人和军人亲属200多名,帮助30名退役军人创业。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九

又是一年枫叶红,在消防部队不知不觉度过了十年光阴,回首这十年的成长历程,浸透汗水、泪水与挫折,饱含辛酸、喜悦和成功,但令我最珍惜的是这从警生涯的宝贵财富,让我受益匪浅、受用不尽,回味无穷、自豪一生。

记得刚入伍的时候,经过一个月紧张的生活、训练,迎来了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一刻——授衔仪式,当红红的列兵肩章扛上肩膀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知道自己已经从一名普通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3个月的新训短促而难忘,3月底,我惜别新兵连分到了中队。来到中队的时候,干部、老兵早已排着队伍,在门口迎接了,那一张张热情的脸庞,干部、老兵亲切的问候很快让我们的心田感受了群众的温暖。

从新兵到老兵,给我的感受就是战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团结拼搏的丰富内涵。从训练场到火场,从文化生活到内务设置,从中队到班群众,能否树立“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竞争进取、团结协作的意识,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以及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都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消防兵,在火场上浴血奋战、救死扶伤,与火魔灾害顽强抗争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回顾自己从军的十年来,曾担任战斗员、班长、后勤等多种岗位的生活经历,品尝消防战士的艰辛和幸福,品味经常熬夜慢慢长夜的味道……我时常兴奋不已,激情满怀。

祖国在心中,人民需要安康,消防战士不负重望,赴汤蹈火谱写和谐乐章!从警十年,警营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消防装备性能大幅提升,营房设施全面改善,文化娱乐蒸蒸日上。作为一名老兵,我愈加热爱完美的警营生活,怀念并肩战斗的兄弟,自豪于自己从事的崇高职业。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

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时光即将接近尾声,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也即将落下帷幕。在这以前充满着期望与梦想的舞台上,我们曾怀着满腔的热情,热血般的投身到我们以前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活中,为祖国奉献着我们的青春年华。

两年的军旅生涯时光虽然短暂,但是在这两年当中却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在这两年的军旅生涯中,虽然我也曾失去以前拥有的一些东西,但是却让我得到了一份真挚永恒的战友情谊。

两年的军旅生涯时光一天一天的缩减着,但是战友间的情谊却是随着时刻的流泻使我们更加如何懂得去珍惜这份难得的战友情谊。在这两年的部队生中虽然战友之间也曾发生过一些不愉,但是战友间的相互宽容使我感受到彼此间的友好。在这两年的部队生活中,虽然我们也曾因一些小事而去斤斤计较,但是战友间的相互谦让,让我感觉到家的温和。在这两年的部队生活中,虽然我们也正因一些事情而去烦恼,但是战友间的相互体贴让我感到无比的的亲切。

在部队这带有竞争性与挑战性的艰苦环境下,我们以前奋斗在一齐,一齐扛过枪,一齐吃过苦,一齐共过难。也即将一齐走完这段难忘的军旅生涯。此时此刻我们更就应去珍惜这份真切的战友情谊,让这份战友情谊伴随你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也许在过一个多月战友们有些也即将离开部队这个大家庭里,各自奔赴到各个岗位去,或者有些也即将延续着自己的军旅生涯,不管怎样样大家的选取都是对的。只要大家往后认真去做了,我坚信大家都能够闯出去。不管以后大家变的怎样样,但是我坚信我们之间这份情谊却是永远-永远不会改变的。

以前我也以前想过继续留在部队里,但是人的想法总是会变的,我也坚信自己的选取也就应是正确的,哪怕说以后在外面没什么出路,但是我既然这样选取了,我就不会去后悔。也许留在部队里对我今后的成长进步会很有帮忙,但是我觉得此刻的我已经不小了,也该出去闯一闯了。也许在外面我将遇到很多难以想象中的挫折,但是我不会去退缩,我要勇敢去应对现实。也许哪天我在此跌倒,但是我绝不会就这样放下它,我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哪怕有多么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

人生的目标并不遥远,就看你如何去走了。说不定你很快就能够走到了,或许你这一生中都是很难走得到,但是我坚信只要你付出了,发奋过了,其实目标并不遥远,目标就在你眼前。

明天,我们将扬起风帆,向未来的生活,以求知的不倦,来报答警营首长的深情厚望,我们会以军人那顽强的作风、铁的纪律,约束自己,向全世界证明,我们虽已告别了可爱警营,但永远不会告别军人的气质,品德和作风。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一

徐申权,男,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麻城市殡仪馆火化工。

1987年入伍,作为部队里为数不多的光学技师,曾多次立功受奖的他于转业到殡仪馆,成为一名普通的火化工人。“干一行,就要专一行”,这是徐申权当兵多年的座右铭。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以馆为家,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熟练掌握了火化操作的全部技术,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来,经他亲手火化的遗体有1300多具,安抚丧属5万余人。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从不与丧属争执红脸,从没有出现一例差错,被社会各界称为殡仪战线的“天堂使者”。工作之余,徐申权热衷公益事业。9月,他加入了麻城市义工联组织,积极参加活动,足迹遍布麻城的各个乡镇、福利院、特教学校等,多次获得“优秀义工”称号。转业以来,徐申权多次被麻城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被黄冈市评为民政系统先进个人、道德模范、麻城市“十佳共产党员”,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二

周晓东,男,1966年9月出生,群众,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

1987年入伍在某部队农场种植水稻,1990年退役后继续从事农作物育种工作。退役28年来,周晓东辗转辽宁、黑龙江、天津、海南、四川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水稻育种的跨纬度种植,收集整理3万多份水稻、小麦种质资源,建立全球首个私人种源库,解决了春小麦抗倒伏的世界难题,取得了再生稻、北稻南移等突破性的成果,获得国审品种两个,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0亿公斤。小麦育种被认定为农业公益事业,作为“个体科研户”的周晓东坚持30年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他选育的小麦良种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自然推广,使农民受益、国家受益。他不忘初心,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在服务官兵、服务部队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三

张志旺,中共党员,我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二十年如一日,他精心照料患病母亲,不惜卖房救治母亲生命;他多年照顾瘫痪的二哥、二嫂,并为年迈二嫂养老送终,谱写了一曲大孝至爱的赞歌。

张志旺退伍不褪色,他带着一腔诚信、浑身硬功,开始走南闯北,外出打工,用了近10年的时间,一户不落、一分不少地还清了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为了感谢乡亲们对自己的帮助,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他辞去在深圳月薪万元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冀州,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成立了冀州士心职业培训学校。创办士心职业培训学校20多年来,他举办各种农技培训186期,培训安置各类农民技术人才36000多人,退役军人5000多人,为帮助乡亲们尽快脱贫,遇到家庭困难又想学习一技之长的农民,张志旺就减免学费,甚至全额资助他们,这些年接受过资助的学员达1000多人。

他造福乡梓,给村里修水渠、帮老乡卖玉米、资助贫困学子……乡亲们说:“他可是我们村的大孝子、大好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老乡们的家就是他的家。”

“没有我在部队锻炼的七年,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节目的最后,张志旺深情地说道。如今,张志旺离开军营20多年了,但他时刻牢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用事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为人民尽忠一生。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四

胡晨,男,1987年9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村民。

20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后勤部队,入伍两年,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学兵、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退役。不幸患上了病毒性脑炎,5月10日去世。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专家立即进行手术,成功摘取胡晨的1个肝脏、1对肾脏和1双角膜,植入5位患者的体(眼)内,使他们重获新生。他是安徽省首例退役军人捐献器官者,年仅31岁。胡晨的无私大爱来自部队培养,也源于红色家风。他的伯爷爷、叔爷爷参加过新四军抗日,叔爷爷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伯父、叔叔、堂哥、弟弟等,祖孙三代8人从军,均在部队表现优异,多次立功。

退役军人年度活动计划篇十五

谢彬蓉,女,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支教教师。

1993年入伍,转业前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技术七级,大校军衔,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转业后选择自主择业。初,谢彬蓉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团委管理的网站看到“苦荞花开支教团”的社会公益组织信息,得知该地区长期需要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公益人士接力支教。这一信息激起了她当年因参军没能如愿从教的梦想,于是,谢彬蓉决定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地区义务支教。自此就像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她就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一待就是几个月,没有长假她一般不“出山”,因为出去一趟要花上两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