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3:18:17 页码:12
2023年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汇总13篇)
2023-11-09 23:18:17    小编:zxfb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书籍的消化和吸收,提升阅读效果。如果我们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需要认真阅读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思考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其次,我们需要在读后感中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展开写作。此外,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同时避免夸张和空洞的评价,要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后,不要忘记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格式和内容的调整,保持一定的学术性和规范性。下面是一些读者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收获。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一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自己,了解对手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企业谋划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攻心为上。通过各种外交手段,阻止战争发生,防患于未然,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10、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择人而任势——企业管理一定要善于用人,善于授权,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顺势而为,借势而发,造势而兴。高级管理者或中层管理者要善于择人任势,用对了人,势很有利,必然一切顺利;相反用错了人,势又不利,必然失败。你就是责怪手下也无济于事,还会引起下属不满,引起矛盾。

12、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执行力,时运不至时一定要忍耐,时机不成熟时绝不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以雷霆万钧之力,果断迅速行动,达到最佳效果。

13、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层管理者的创造性工作,不必事事请示,抓住时机,取得最佳效果。

14、上下同欲者胜——统一思想的重要性,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二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人们都说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中的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了许许多多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到了军事学家的推崇备至,在经济领域、领导、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孙子在兵法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提出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为他们能够决定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又比如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兵,也强调了他们的作用。

仅仅是这一篇,就让我明白了许多知识,由此,就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重要了。

文档为doc格式。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三

作为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历来被中国人奉为兵家经典,备受人们推崇。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齐国的孙武。孙武,名武,字长卿。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孙子兵法》就是他在晋见吴王时呈上的十三篇兵书。孙武在我国军事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哲学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虽然《孙子兵法》成于春秋末年,但是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与那个时代和其所述的军事范围。该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髓富赡的思想、缜密严谨的逻辑在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其军事思想也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和广大的影响,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这本《孙子兵法》是普通的平装本,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2007年11月第一次印刷,共270千字,属于“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该系列分为两辑,第一辑主要包括《老子》、庄子》、《论语》、《四书五经》等九本:第二辑主要包括《左传·战国策》、《三国志》、《菜根谭》、《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九本。《孙子兵法》就列于第一辑。

该系列图书的封面都有着一致的设计风格:每本书的封面左上方都有褐色的“图说天下”四个大字,在这四个字旁边是褐色底边白色字迹的“国学书院系列”六个字,从整体上展现了该系列图书的范畴。在封面的中间部分是浅褐色的祥云图案,大气磅礴的书名就写与右边。而且在这一大片较为空白的区域,设计者还专门为每本图书加上了书中的一段精彩节选和极具代表性的图案。例如《孙子兵法》封面上有一个陶俑,《黄帝内经》封面上有一条鱼,《三国志》的封面上有一支扛着军旗的军队,每幅图案都能够充分地反映内容。而封面中部和下部的过渡用中国的传统象征——祥云来进行,祥云下方同样也是用有代表性和表现来力的画面来填充。底封则是褐底白字,简单地介绍了文人骚客们对该书的评价。

从整体上来说,这一系列的图书封面的设计都充满了中国古典的文化气息,每一个细节懂运用了中国的古典元素,将中国的传统国学文化很好地了表现出来。颜色搭配也很得体,活泼又不失稳重,简约而不简单。仅仅从图书封面上来说,该书就已经成功了。其次在这一系列图书的策划上,选择“国学”这一热点作为图书策划的选题,就紧紧抓住了时代主题。并且策划了这一系列的图书,对读者还有一定的阅读引导作用,可以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孙子兵法》作为其中的一本书,封面设计也是相当有韵味的。

《孙子兵法》的内容编排简单大方,清晰明朗。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除了孙武献给吴王的十三篇兵法外,还添加了《孙膑兵法》,内容很丰富。整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插图丰富,颜色鲜艳,绝大多数都是实物或模型的照片,清晰度高,而且图片的应用很恰当到位。比如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书中就会配上侵略者恭恭敬敬向郑成功递交投降书的插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读者想象,还能加深读者的印象。除了相关事件的插图外,书中还有大量的文物图片,人物画像或图片等。这些图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堆放在书中,而是很有分类很集中很恰当地配置在不同的篇章里。例如在《九变第八》篇章里,主要介绍的是不同历史时期战车,《行军第十》则主要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战船模型。丰富的插图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眼球,在加强对图书注解的同时,还扩大的读者的视野、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是很有社会效益的书籍。

现在,《孙子兵法》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战争著作,而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必读书,不仅军事家们将它奉为圭臬,就连市场营销者们也把它当作经典。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曾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种种例子都显示出与时代结合已经成为解读古典著作的新出口。该书一方面完好的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对其进行了准确的注释及原典解读:另一方面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体例,选取了涉及到军事、生活、营销等各个方面的大量例证,从更深的层次对《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思想精髓进行了呈现与阐释,个案经典,力争做到了全面解释和与时代同步,并且更好地发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就是“案例分析”和“名将之约”栏目。案例也分为两种,古代军事案例和现代案例。一场空城计演绎的荡气回肠却也惊心动魄,讲到“虚实”时,就用经典的“空城计”来分析原典对于虚实的讲述,历史的再现让读者能够更加体会到“虚实”兵法的妙处:讲到“九变”时就用“微软挽救竞争对手苹果”的实例进行讲解,书中对于微软此时处境的利害关系分析的很透彻,向读者展现了“不拘常法,临机应变”的用兵之道在现代竞争强烈的商场里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杂于利害的道理。古代智慧的借之于现代的桥梁便具有了现实意义,而这正是孙子的超人才能之处,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加以用之,方可使民族之树枝繁叶茂。书中的每个篇章都有“名将之约”,全书共有十三个名将简介,从吴起到戚继光,春秋到明朝,驰骋疆场的名将们用铮铮马蹄向读者讲述了他们的戎马一生。历史的刀光剑影,定格在读者回望的瞬间,轻泛的灰尘,只因世人的翻阅。穿越战乱烽火,于千万兵马之中,只有一人运筹帷幄,书写历史篇章。

《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始计篇是该书的开篇,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战争的和计谋的重要性,提出了“兵者,国家大事”和“多算胜少算”的名言。二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之后的十二篇都是围绕着战争取胜的条件而开展的,从作战的方法,到将领的才能要求,到对地形、火等自然物质形式的利用,最后到对间谍的利用,无一不是讲述战争致胜的。全书对于孙武的战略思想展示的比较全面和客观,并且通过对经典的导读,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孙武。书中充分地展示了他在军事上的超人才能,同时也展现了他较为人性真实的一面。虽然《孙子兵法》针对的是战争,但是孙子“慎战”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文中,“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些充分体现了孙子的利国利民思想。然而,主张慎战并不意味着反对战争,在于强调“合于利而动,不合利而止”,这表明孙武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基于慎战和备战并重的战争观念,孙武推导出用兵的理想境界——全。所谓“全”就是全胜。另外,《孙子兵法》还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战争中要把握“节”和“度”,“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对辩证法的把握不仅让孙武的思想更具圆融性,而且也让《孙子兵法》具备了更强大的现代生命力,正是凭借这种超时空的优越性,该书才能够屹立于现代没有硝烟的商场中。

与其他版本的《孙子兵法》相比,书中对于原典的解释多采用意译的方法,这样虽能够帮助现代人更好的阅读,但是它并没有很好地将注解与译文结合。译文语言较为现代化,但是对于文章中单个词的注释又较少,很多字词都没有注解,这样容易让读者造成囫囵吞枣的感觉,而且不利于增加读者的知识储备,不能够满足读者对古文的理解和学习。比如文中对“死生之地”的解释就只出现在全文翻译中,并且解释的相当简单,“死地和生地”,但是这样还是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死地和生地。在另外一本《白话孙子兵法》中,解释就较为详细了,“进退两难的地区和能攻易守的地区”。并且,该书对词句的注解不够科学和详尽。在书中,“将听吾计”的“将”只是被简单地翻译为“假如”,但是《白话孙子兵法》给出了两种存在争议的解释,并指明了常解之意。“将,一为助动词,读一声,表假设,意为假如、如果:二为动词,读四声,将领的意思。在文中多解释为假如”。“胜负见矣”中“见”的解释也有待商榷,个人觉得译为“显现”较好,但是该书译为“明显”,其他版本的《孙子兵法》多译为了“显现”。另外,书中对于“名将之约”的放置不是很恰当,总体看上起没有规律,和书中同一篇章的内容的联系也较小,个人觉得可以按时间顺序或是依据与篇章内容的关联来选择放图位置。

《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凝聚了孙武思想精华的著作却流传至今。关于战争,孙武用短短的五千字就向人们道明了他对于用兵之道的深刻理解和超时空智慧。现在,《孙子兵法》闪烁着孙武思想的光辉,以其不朽的力量构架着战争的艺术。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四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孙子兵法》是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发现的,《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孙武被后世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第三篇《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前三篇说的是战略运筹。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此三篇是作战指挥。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此四篇是战场机变。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此五篇是军事地理。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孙子的管理思想。例如“分数”系统管理思想、孙武指出“: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孙武认为,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像治理人数少的军队一样,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方面的问题。以“分数”加强管理,就是依靠各级组织、编制机构发挥作用。“分数”系统管理思想的目标是统帅“三军之众”,其管理的组织性和严密性应像“常山之蛇”那样,身体各部位都能相互照应,达到“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

表现在关心职工疾苦,注重他们的物质生活,重视职工的文化生活,关心职工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这样才能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拴在一起,从而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将孰有能”的管理人才标准、为将的能力,是军队高层次管理人才素质上的要求。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乃国家安危所系其选,必慎动求全;其任,必郑重其事,事事不可草率从事。孙子在《计篇》中,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时,把“将孰有能”列到比较敌对双方七个取胜重要条件的第二位,可见孙子对军队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视。《地形篇》,身先士卒,敢于负责,是勇的形象;军纪严明,章法威严,赏功罚过,不徇私情,是严的标志。把这五个方面联在一起,是有智谋、有信义、有爱心、有魄力、有威严。这样的将才是“有能”之将,才是能带兵,会管理的有用之才。

从孙子兵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现代的管理思想。

上兵发谋,出奇制胜—市场竞争谋略。

治众如治寡——组织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第一是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第二是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第三是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应该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五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译文:【用间第十三】。

1、孙子说:凡兴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戌卒疲备地在路上奔波,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有七十万家。这样相持数年,就是为了决胜于一旦,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用来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到极点了。这种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算不上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2、所以,明君和贤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功业超越众人,就在于能预先掌握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求神问鬼,也不可用相似的现象作类比推测,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验证,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的口中去获取。

3、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乡间,是指利用敌人的同乡做间谍;所谓内间,就是利用敌方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就是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间,是指制造散布假情报,通过我方间谍将假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一旦真情败露,我间难免一死;所谓生间,就是侦察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

4、所以在军队中,没有比间谍更亲近的人,没有比间谍更为优厚奖赏的,没有比间谍更为秘密的事情了。不是睿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得到间谍提供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间谍的工作还未开展,而已泄露出去的,那么间谍和了解内情的人都要处死。凡是要攻打的敌方军队,要攻占的敌方城市,要刺杀的敌方人员,都须预先了解其主管将领、左右亲信、负责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和门客幕僚的姓名,指令我方间谍一定要将这些情况侦察清楚。

5、一定要搜查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军情的间谍,从而用重金收买他,引诱开导他,然后再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敌情,乡间、内间也就可以利用起来了。通过反间了解敌倩,就能使死间传播假情报给敌人了。通过反间了解敌情,就能使生间按预定时间报告敌情了。五种间谍的使用,国君都必须了解掌握。了解情况的关键在于使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6、从前殷商的兴起,在于重用了在夏朝为臣的伊挚,他熟悉并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的兴起,是由于周武王重用了了解商朝情况的吕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智慧高超的人充当间谍,就一定能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的敌情来决定军事行动。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六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译文:【军争第七】。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2.“军争”为了有利,但“军争”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3.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4.《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5.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九变第八。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七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全书虽然只有6000字,却处处充满了军事辩证法的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它深邃的秘义,不仅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还包含深刻的哲理。《孙子兵法》中论述的奇正之变、虚实之变、静动之变、分合之变、强弱之变,无不生动体现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其盛名久远,长期被尊为“兵学盛典”、“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明代著名学者茅元仪认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孙子兵法》之伟大可见一斑。在全球化浪潮奔涌的今天,《孙子兵法》则被西方世界视为竞争哲学的经典,竞争领域的必读之物。

孙子的思想原本关注于战场,取得战场之“全胜”是《孙子兵法》之核心,于是便有了为取得战场胜利的各种智谋、权术。然“商场于战场”,商场虽没有战场激烈的厮杀,血腥的场面,但商场的竞争却有着与战场同样的目标——“全胜”,从而《孙子兵法》有了应用于商场的根基。

将孙子的制胜策略应用于商业经营活动,远可溯至战国初期的著名商人白圭。《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记述,白圭精于“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商道,谷物成熟时收购粮食,出售丝、漆、蚕茧收成时买进帛、絮,再把粮食出手;平时经营能够“与用事童仆同苦乐”,把握商机时则“若猛兽鸷鸟之发”,白圭自己解释道:“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可见白圭应用《孙子兵法》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后世的商人中将《孙子兵法》应用到极致的却是不多,反倒是近现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家发现了《孙子兵法》的在商业经营和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巨大价值。许多日本企业家将《孙子兵法》奉为至宝。把《孙子兵法》的原理原则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始于日本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

日本著名经营评论家大桥武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军界转入企业界,长期以来,潜心致力于兵法研究,把《孙子兵法》中许多战略、战术原理、原则及方法,如集中、协同、奇正、士气、风险、效益等理论嫁接到经营管理中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将其成功经验写成《用兵法经营》、《企业经营的诀窍》、《兵法经营要点》等书,成为日本“兵法经营学派”的主要倡导人。日本学者占部都美则特别看重《孙子兵法》中阐述的为将五德。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井深大直言,索尼45年的历史,就是“以正合,以奇胜”的历史。

日本移植孙子兵学理论,用于经济领域的成功,引起欧美人士的关注,欧美等国也开始重视东方的经营管理思想,试图从中国古代兵法经典中寻觅东方经营管理思想,以改善西方传统的管理模式。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东方管理思想课程或《孙子兵法》讲座,翻译出版中国和日本有关《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书籍。1985年4月29日,美国《幸福》杂志国际版登载:名列美国大工业公司第三位的通用汽车公司,1984年汽车销量为830万辆,销售额839亿美元,居世界汽车工业之首位。创这一业绩的是该公司的董事局主席罗杰·史密斯。《亚洲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说:“罗杰·史密斯成功的秘诀在于:他有‘战略家的头脑’,他能从2000多年前中国的一位战略家写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学到东西。”

当前,世界经济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的“经济战”。“经济战”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而“经济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中国古代兵法在对抗谋略上有宝贵的经验,有精辟的见解和比较成熟的思想,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界悉心研究它的原因之所在,也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思想来源之所在。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先知敌情,制胜如神。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源千千万万,各种信息流犹如浩瀚繁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殆”,这是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用兵作战首先需要了解足够的敌情、我情,商业经营同样需要把握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竞争态势,解决“知”的难题。《孙子兵法》通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知”字,在孙子看来,“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在用兵上,只有对敌情、我情做到“尽知”、“先知”,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合理的对策。在“知”上,孙子始终将“知彼”摆在首位,对有关敌情的获取,他给出了“相敌”、“用间”和试探等方法,其中既有见微知著、理性演绎的被动观察法,也有主动探知的外围策敌以及派驻间谍的方法;同时,孙子还非常强调要对己方的战争实力和战略态势进行科学的评判,但做到这一点,还只能达到“胜乃不殆”,若要达成“胜乃可全”,还应“知天知地”。对于“知”的标准,孙子强调,“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形篇》),“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虚实篇》)商战中,企业要做到“知”,就应该对社会风云变化具有敏锐的嗅觉,对竞争对手进行信息监控,从而深刻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为寻找应对之策提供依据。同时,要强化对企业自身的认识,深入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的短板,寻求自身经营战略和管理效能的改进。

2、出其不意以奇制胜。

《孙子兵法·势篇》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作战总是以一般战术正面抵挡,以特殊战术夺取胜利。因此,善于使用特殊战术的,其变化无穷就象天地,出奇不尽就象江海。《孙子兵法·势篇》又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意思是说战术的基本形态不过是一般与特殊两种,而把它们加以组合变化,就能形成无穷无尽的战术。

企业的经营管理要做到出其不意,以奇制胜,这里的“奇”一指速度,二指策略。速度在现代管理中是特别强调的,所谓“时间是金钱”,如何加快工作和生产的节奏,加快技术进步的节奏,决定着经济战争的胜败。策略是企业做到出其不意的关键,一个好的策略能像韩信暗度陈仓一样,毛泽东四渡赤水一样让人捉摸不定,出其不意。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时,法国人为了给其祝寿,准备将窖藏67的法国白兰地运往美国送给艾森豪威尔作为礼物,这个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兴趣,人们抱着极大的兴趣想一睹珍藏67年白兰地的芳容,礼物运抵之日,民众纷纷前往观看,白兰地因此在美国具有了极大的影响力,法国酿酒公司借此机会成功将白兰地推向美国市场。这说明,出奇制胜往往能够比竞争对手很轻易地取得制胜的先机。

3、机动权变因敌制胜。

孙子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在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百花竞放,市场加剧竞争的今天,企业经营要取胜,就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经常开发新产品,降低产品成本,赶上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既要注意国情,又要注意国际环境,因势利导,才能夺取胜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调节本企业微观经济的运行,机动权变,方有可能取得竞争的胜利。

4、五德皆备可为大将。

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因此,将帅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命运。在企业里,将帅就是职业经理人ceo(帅)及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将)。企业的将帅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着股东的利益,员工的生计。这使得企业的将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计篇》中,孙子提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此五者是良将最基本的素质。现代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同样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中国古代就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大量事实证明,许多重大危机和险情,都是由于优秀将领处置得当,成功化解危机才反败为胜。企业的将帅组成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具备较高的智慧,诚实守信,关爱下属,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并且必须具有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共同的价值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特点。

5、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在《行军篇》中提出来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方法,“令之以文”,所谓“文”,即“仁”也。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即尊重人、明情理的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齐之以武”,所谓“武”,即“法”也。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就是辅之以规章制度和行动法则来统一行动,是讲法度,讲纪律,注重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

《孙子兵法》中“文武”相济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具体体现在把感情注入管理之中。孙子的感情注入,是把管理建立在上下级相互爱戴、信赖的基础上,建立在关系融洽的基础上。一方面,孙子强调“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对待士兵就像对待“婴儿”、“爱子”一样,上下一致,安危与共,同生死共患难。这种仁爱士卒的情感投入是古今中外治军的一条成功经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也要“视员工如爱子、如婴儿”,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譬若娇子,不可用也”。指出爱但不要溺爱,骄纵部属,放纵管教,这样会丧失战斗力。这才是在管理中所注入的真正的爱的情感。

《孙子兵法》是我国有关军事战略和管理的最为著名的著作。其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管理理念和策略,其对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指导借鉴意义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我们在借鉴《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的同时,也要剔除其应用在商业竞争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合理成分。

首先,《孙子兵法》的基点是战场,战场的最大特点是置敌于死地,其结果不是你消就是我亡。故《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即要通过各种诈术来迷惑消灭敌人。现代商战往往并不像战场上必须置敌于死地,否则被敌置于死地,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建立在竞争对手之间共存的基础上。以共存为基础的竞争往往也使得企业更加有动力去创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若让某家企业做到一家独大,形成垄断,却往往会损失效率,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其次,《孙子兵法》讲求“以正合,以奇胜。”即要想在战场上战胜敌人,就必须出奇制胜,不讲寻常规则。而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竞争的规则,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否则,不当的竞争不仅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企业自身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以欺诈、哄抬物价、造假售假等不守商业道德的竞争行为不仅不能打败竞争对手,反而更容易使企业倾覆,如美国安然公司倒塌的例子就印证了这一点。

总之,《孙子兵法》不仅是战场上制胜的法宝,它也能够为商战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思想支持。在克服其在商业竞争中不合理的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发掘和应用其在商战和企业经营管理中方法,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竞争的能力。

国际工商管理系物流0902班。

许智杰。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八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固其结,衢地吾将谨其恃,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译文:【九地第十一】。

1、孙子说:按照用兵的原则,军事地理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

2、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3、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其过于疲劳,保持土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因此,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但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象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4、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象“率然”一样吧?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风时,他们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所以,想用缚住马缰、深埋车轮这种显示死战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能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部队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5、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要象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国土,要象弩机发出的箭一样一往无前。对待士卒要能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要点。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作为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6、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深入敌境则军心稳固,浅入敌境则军心容易涣散。进入敌境进行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做轻地;背有险阻前有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营阵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保障军粮供应;在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7、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得到地利。这些情况,如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争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能够使敌方的盟国无法配合策应。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在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兵威施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8、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火攻第十二。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九

动机学院。

周楠。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孙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孙认为,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因此,会用兵的人善于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必胜无疑的地位,擅长于创造战胜敌人的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他所战胜的是已经注定要失败的敌人。而上述足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物质之“形”,便是由国土的大小所产生的物产、军资、土卒的多少,以及军事实力对比的强弱。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孙认为,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而要造成有利的态势,就必须正确组织和部署兵力,善于指挥调动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正”是相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须善于故意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孙认为,要取得主动,就要善于诱敌以利,调动敌军而不被敌军所调动,就要善于了解敌情和隐瞒我军的意图、行动和用兵规律。如能做到这些,就能掌握主动,集中我军兵力,分散敌军兵力;利用敌军的弱点和错误,以众击寡,避实击虚,因敌而制胜。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条件。孙认为,两军相争时,最困难的莫过于要懂得将迂曲视为径直,以不利为有利,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先敌取得制胜的有利条件。孙还指出,要先敌取得制胜的条件,必须避免轻率冒进,把握各国的动向,了解道路、地形,重视向导,善于欺骗敌人,根据情况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擅长指挥军队,根据军队的土气、军心和军力,因敌而变,去夺取胜利。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孙认为,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设法威胁、挫折和困扰敌国,以利诱敌,才能常备不懈,使敌无机可乘。只有全面看待利弊,在有利的情况下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看到有利的因素,方能根据具体情况,趋利避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孙认为,行军作战必须占据便于作战和生活的有利地形,善于根据地形配置兵力,必须对敌情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善于深谋远虑,从现象到本质,对各种症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孙还指出,将帅只有在取得士卒的信任后,才能用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好士兵,率领全军去争取胜利。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孙认为,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孙认为,在不同的作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孙认为,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孙认为;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

二、《孙子兵法》对于当今商场的启示。

论及现今社会,尤其是所谓商场如战场这般贴切的比喻,再提及孙子兵法,依然可以发现二者之间许多值得人们学习探究的地方。

《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一、用人之道。

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二、企业文化。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三、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当今商场发展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注:陆教授:

您好,我是08级动机院的一名学生。在开学之初选择了您的课程,可是因为选择选修您的课程的人太多而没有选中,后来因为和自己的某一门选修课程有冲突,只得拖同学帮我递条。后来因为原本的那门选修课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便开始旁听您的《孙子兵法》课程,因为您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过点名或者签到,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您这一次课程的大名单之内。

《孙子兵法》这本书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阅读过,当时是因为老师的建议去阅读,可是因为对文言文的掌握还不是很透彻,便草草过了一遍遍没有再读下去。后来偶然的机会再翻起《孙子兵法》这本书的时候,突然觉得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奥义,可是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如今选修了你的《孙子兵法》课程,在您的讲述和阐释下,让我有机会重新拿起这本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奥义知识的书,重新开始细细浏览品味,才真真开始渐渐的对这本古代奇葩般的兵著有了新的理解和领悟。也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孙子兵法》一书中包含了太多太多对于现今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如我上文所论述的一样,再加上您细致而独到的讲述,当真受益匪浅。

作为理科学生的我,其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是很感兴趣,成绩也只是尚可。可是我却从小偏爱语文等一些文学科目。在大学之中,也先后选修了席嘉教授的《大学语文》、《孟子论》等一系列文学选修科目,都和您的《孙子兵法》一样,让我获益良多。

谢谢。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十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文:【地形第十】。

1、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上,应抢先占开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进,难以返回的地域,称作“挂”;在挂形的地域上,假如敌人没有防备,我们就能突击取胜。假如敌人有防备,出击又不能取胜,而且难以回师,这就不利了。凡是我军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相诱,我们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再回师反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我们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已先占据了隘口,并用重兵把守,我们就不要去进攻;如果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那么就可以进攻。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应该率军撤离,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势均同,就不宜去挑战,勉强求战,很是不利。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2、军队打败仗有“走”、“驰”、“陷”、“崩”、“乱”、“北”六种情况。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的灾害,而是将帅自身的过错。地势均同的情况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做“走”。士卒强捍,军官懦弱而造成失败的,叫做“驰”。将帅强悍,士卒儒弱而失败的,叫做“陷”。偏将怨仇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们能力,因而失败的,叫做“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治军没有章法,官兵关系混乱紧张,列兵布阵杂乱无常,因此而致败的,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锐先锋部队,因而落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均是导致失败的原因。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3、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能够胜利;不了解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定失败。所以,根据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不打,坚持打也是可以的;根据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主张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战不谋求胜利的名声,退不回避失利的罪责,只求保全百姓,符合国君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4、对待士卒象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对待士卒象对待自己的儿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溺爱却不能指挥,违法而不能惩治,那就如同骄惯了的子女,是不可以用来同敌作战的。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打,取胜的可能只有一半;只了解敌人可以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的部队能打,但是不了解地形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他的战术变化无穷。

5、所以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十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九变第八】。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2.所以将帅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九变”的具体运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作战如果不懂“九变”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3.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与害一起权衡。在考虑不利条件时,同时考虑有利条件,大事就能顺利进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时同时考虑到不利因素,祸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另人头痛的事去使敌国屈服,用复杂的事变去使敌国穷于应付,以利益为钓饵引诱敌国疲于奔命。

4.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5.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最容易有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因此一定要认识到这五种危害的严重性。

行军第九。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十二

中国古代兵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隋书·经籍志》载为“吴将孙武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5900余字。该书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书》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均有“十三篇”《孙子兵法》的明确记载。《汉书·艺文志》作“《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则有2卷、1卷的不同卷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孙子兵法》十三卷”。《宋史·艺文志》则有多种注本的著录,但不论卷数多少均为13篇。银雀山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的重要版本有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3卷足本,宋刊《武经七书》本;另有西夏文本以及其他明、清以来各家注本50余种。现有日、法、英、俄、德、捷等译本流传。

《孙子兵法》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它继承、发展前人的战争经验和进行兼并战争的军事理论,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把战争看作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而加以认真研究。书中还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提出要对战争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精: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它又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认为从这七个方面(即七计)对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估计和比较,就能在战前判断谁胜谁负。它把“道”放在“五事”、“七计”的首位,“道”,指政治。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这是《孙子兵法》的重要贡献。《孙子兵法》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将是“国之辅也”。把具备“智、信、仁、勇、严”5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事”之一,把“将孰有能”列入“七计”之中。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认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书中“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真理。《孙子兵法》中关于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原则等的论述,都是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孙子兵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成分和糟粕。它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甚至提倡愚兵政策,把士卒看成群羊,要“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这些是唯心史观的表现。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注:《武经七书》。

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内收《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7部古代优秀军事著作,对宋以后军事学和战争实践有较大影响。问世之后,注家蜂起,具有代表性的有宋代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明代刘寅《武经七书直解》、黄献臣《武经开宗》,清代朱墉《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增补武经三子体注》、鲁经《武经大全标题会解》、陈玖学《七子兵略评注》等。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字篇十三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57q30agx课程名称:《孙子兵法》青春版改卷教师:许伯卿学号:096020307姓名:蔡莉娜得分:

人生如战场。

——读《孙子兵法》之《谋攻》有感。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我没有完整地阅读完《孙子兵法》,但对于《谋攻第三》却十分的喜欢。也许开始大家都会有一种想法,认为打战嘛,不论通过什么手段,最后取得了胜利了,这一场战争就是成功的。但孙武不是这么说的,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通过武力使对方臣服,这只是次一等的方法,真正的高手是通过计谋使对手心服。当年吴王夫差,通过武力征服了越国,俘虏了勾践。勾践成为了阶下囚,但他没有真正的心服,卧薪尝胆十年,每天告诫自己耻辱不可忘,每天鞭策自己复国大业要谨记。皇天不负有心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卷土重来,一举灭了吴国,一洗当年之耻。这就说结果固然重要,但手段更为重要。之所以说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就是因为他知道俘心比俘人重要,当他出征南中时,对于南中首领孟获,就采取了攻心计。诸葛亮一共抓了孟获七次,当第七次抓住他时,还是决定放了他,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流着眼泪说:“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说是仁至义尽了。我打心底里敬服。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就重新归蜀汉控制。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获和各部落的首领照旧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诸葛亮深知如果强行攻打南中,俘虏了孟获,即使胜利了,南中还是会养精蓄锐,迟早会反攻,那是又是一片**,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

中国人自古以和为贵,如果可以不伤一兵一卒取得的胜利,为什么要大动干戈呢?用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攻城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是最次的策略。太极拳看起来绵软无力,可为什么可以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以为它用的是智慧,借力打力,这就是计谋,是智慧。

说到计谋,就必须有一个有谋略的将领。夫将者,国之辅也。大雁的迁徙要有只领头雁来带领方向,打战也要有一个有计谋的将领。一个不知道如何正确领导的将领,对这个军队来说,必定是一种危害。国共对抗时期,王明的左倾思想错误,就是源于他没有根据中国革命的实情,才会导致中国共产党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而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等人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后,中国革命开始找到了光明。这是因为,毛泽东熟悉中国革命的实情,只有从实际出发,才有成功的机会。好的将领就会知道如何用兵,“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抗战时期的游击战,铁道战,地道战等,就是灵活地运用了战术,才把敌人搞得头晕眼花,思维混乱。

不过说到打战计谋,人们最熟悉的还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还有后两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其实,谋攻篇用在生活和工作上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要做一个用自身人格魅力使人心悦诚服的人,而不是靠自己的背景或是暴力来使他人畏惧。前者得到的是尊敬,后者得到的只会是侧目。用武力得来的总有一天也是会失去,“人外有人”,谁也不可能是最厉害的。只有心服,才会死心塌地。工作上,我们不可以只埋头与自己的工作中,而忽略了他人的进步,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我们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当然,如果你连自己的工作都不专注,根本就不会关心他人的进步了,那么你就“每战必败”了。

有时候,会觉得古人是多么的聪明,他们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没有互联网,但他们的话却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对当代以至于未来的人们都有着启示。像这种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才是真正的国粹,与之相比,现在流行的快餐式文化根本就没有什么营养。我们有时候还是该回归于老祖宗留下的经典,也许看惯了快餐式文化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